十堰历史文化读后感
她从远古走来,一百万年前,人类在这里择水而居,留下了汉民族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
她从新时代走来,九年前,党的十八大高举中国特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引领这座城市铸就新的辉煌。
历史不断层,文化不断线、发展不断流。她就是我们的家园——十堰。
一
52年前,一阵震天动地的开工炮声,点燃了共和国汽车工业腾飞的梦想,开启了一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萌芽,一个政企合一的新兴城市——十堰应运而生。
在十堰建设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是中央基于战备的考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古老的郧山汉水,从此中国民族汽车工业气相通、心相伴,梦相连。
一锨一铲、一桥一路,吃窝窝头、睡芦席棚。从红卫炉子沟出发,二汽的创业故事汇成了共和国造车史上的惊涛狂澜,澎湃着自强自立的中华民族气血,锻造出城市引以为豪的奋勇开拓的“马灯精神”。
从一度被列入国家“停缓建”项目名单到破釜沉舟实现军转民,从试点公司化改革到开启全球战略,二汽将时间交给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十堰也从荒寂山沟演进成现代汽车城、小康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22名!
是时候需要十堰发挥其带动辐射作用了!1994年原郧阳地区和十堰市合并为新的十堰市,这一行政区划的重大调整翻开了城乡一体化新的篇章。但同时,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的难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二
就在十堰市以“一统三分”战略,努力实现地市合并1+1>2聚合效应的同时,东风公司为开疆辟土开始了新的谋篇布局:东风两个总部先后“迁都”武汉。一时间,“废都论”的阴霾将十堰推上了风口浪尖。
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在,支柱产业瞬间抽离,困难叠加,在一场关乎城市命运福祉抉择面前,十堰人释放出了非凡的战略定力和睿智——
坚持服务东风公司不动摇,突破性发展地方工业不动摇!市委市政府果断作出战略部署,车城在阵痛中拉开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幕。
高举“一主四大”大旗,着力破解发展困局;
布局“一城两带”,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打造“双亿工程”,撑起地方工业脊梁。
空间不足,向荒山要地!6万亩山地整理,为工业园区提供了施展抱负的舞台,郧县与城区对接提速,一座山水城呼之欲出。
东风论坛交通不畅,誓言高速破冰!汉十高速公路通车,开启了十堰交通新元年,构建出十堰交通新坐标。
调整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从东风一主独大到中央、省、市企业并驾齐驱,顶层设计喷涌出
源头活水,“十堰制造”改写了湖北速度,GDP跻身千亿“俱乐部”水到渠成。
把十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战略上升为省级战略,把十堰打造成国际商用车之都、国际旅游目的地、国际生态文明示范区、区域性交通枢纽、现代服务中心、绿生态农产品供给基地。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给十堰跨越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带来了无限生机。
在十堰逆势而上时,一项关乎国家水运的宏大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丹江口浇灌下第一仓混凝土。
这是一座始终与国家战略紧密相连的城市,从600年前大修武当,把道教场所变成皇室家庙,到60年前丹江口大坝一期工程大坝横锁汉江,再到50年前二汽建设开山辟地,十堰一直与机遇并行,与牺牲同在。
为国让路,不计成败利钝,十堰用奉献奠基伟业。丹江口大坝建设,十堰两次移民,47万人泪别故土远徙他乡,60万亩耕地永沉江底,数万平方公里被划为限制开发区。
为国守水,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十堰用担当扛起了使命大旗。
三
做好“守井人”、解决8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是新时期十堰的三大历史使命。
古时的流放地,昔日的老、少、边、库、穷地区,十堰所辖五县一市均为国家级贫困县。天地之大,黎元为先,不让一个贫困众掉队!十堰吹响了脱贫攻坚集结号。
拔穷根摘穷帽,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不忘初心,驰而不息,以“四双”为主要内容的精准扶贫行动在十堰迅速启动,以“绣花功夫”做好户户走到、扶贫车间、安幼养老、强基固本等重点工作,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
没有什么力量比上下同欲更为气势磅礴。作为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2019年,全市整体出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