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设计中的“和而不同”思想,是指在充分追求满足内在可用性与良好的用户体验的基础上,实现多元化、多领域化、多民族化的富有广度与深度的设计内涵与思想。“和”是指设计的基本原则要高度统一:设计的便捷性、可用性、易用性,设计所传递的美感,表达的人文关怀。这些作为设计所存在的普遍原则,都要作为任何一项设计的基本属性。强加中国元素、民族传统于作品之上,使设计泛于表面化、流于形式化,使文化与实际产生割裂感,这样的产品用户是不会买单的。
设计中的“不同”是指中国本土设计师在设计与借鉴外来设计的过程中,亦不能抛开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中国人的基本心理特点、民族情感与文化传承,一味地追求与国际接轨,与国际齐平,追求去装饰化、简洁化。设计师作为产品的创造者与改进者,要起到引导作用,对大众的功能需求、精神体验和文化层面的审美都要一一满足,要负起责任,起到民族文化宣传与普及的传道者的作用,借由设计传播中国文化,发掘中国传统设计之美。
当下,一些中国品牌在设计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产品设计思路与表达,充分诠释了“和而不同”的设计思想。中国汽车品牌吉利旗下多款畅销车型都采用了回纹装饰作为家族式前脸设计的标志元素。这一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纹饰,是古人在观察池塘涟漪、回波荡漾时受到的启发,经过艺术抽象化描绘出的一种纹饰,非常具有中国古典韵律与美感。中国本土运动服饰品牌李宁,最新带来的一系列服饰产品大胆运用复古元素,引入怀旧气息,将中国传统领奖服的红黄二融入其中,并采用宋体“中国制造”的方块字作为设计,点睛元素,搭配现代化的剪裁与板式设计,既彰显中国元素,又非常实用简洁,其品牌核心竞争力得到了很大提升。这些品牌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灵活运用“和而不同”的设计思想,兼顾设计本身与中国文化,使二者有机结合,在做好设计的同时打造品牌文化,既获得了市场与消费者的认可,也拓宽了中国设计的思路与理念,非常值得参考与借鉴。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未来的中国产品设计,应该是既有鲜明特的中国文化特征表达,又在世界环境下普遍实用、好用的:是一种创新设计,是设计思想与策略上的创新;亦是一种改良设计,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再表达;更是一种民族设计,旗帜鲜明地开拓属于中国的特设计之路。
(摘编自朱勉《中国品牌设计的“和而不同”》)
材料二:
跨界融合,让不少品牌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消费品概念,融入了时尚元素,凸显了文化内涵。当报纸的墨印上服饰,“报款”服装成“爆款”;当故宫的美助力妆容,古典美与现代美交融碰撞……近年来,不少中国品牌拓宽品牌维度、提升融合能力,以全新面貌走进大众视野,翻开了“国潮”风尚新的一页。既独特又有价值、既实用又有创意的产品,赢得了新生代消费体的青睐,实现了品牌口碑的提升,也有助于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从这个意义上说,融合力也是品牌竞争力。
围绕融合发展的思路,很多中国品牌开启了探索之路。比如,一些品牌通过主题直播、线上
带货、文创联名等方式,拓宽品牌营销场景;一些品牌致力于乡村振兴,推动生产销售资源下沉,在特产业领域打造消费新品类;一些品牌擦亮文化底,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博消费领域打开新蓝海。无论是拥抱直播经济、助力农民增收,还是增强文化赋能、加速品牌融合,只有更好满足人们多元化、高品质的消费需求,才能持续引领消费新潮流,与消费者一道激活品牌价值、共创美好生活。
融合是品牌的创新表达,品质是品牌的正身之本。品牌的价值,会直接呈现在商品质量上。融合发展,不能只在包装、营销上做表面功夫,也不能盲目追赶潮流粗制滥造,更不能罔顾知识产权“山寨”抄袭。产品质量好不好、性价比高不高,需要用品质说话。对品牌创新而言,既要到符合产品定位和消费趋势的融合发展之路,又要以产品质量与市场反馈来检验融合效果。从制造到创造、从质量到品质、从融合到创新,中国品牌是精心培育出来的,最终要靠实力铸就。只有深度开掘品质的“金矿”,提供更好产品、更好服务、更好体验,才能不断拓展中国品牌的深度和广度。
中国品牌,应成为中国一张亮丽的名片。持续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不断擦亮中国品牌、点亮幸福生活,让“国货发光”、让美好发声,必能在中国品牌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人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摘编自梁言品《融合是品牌的创新表达 品质是品牌的立身之本》)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品牌设计时,设计者做到让中国元素、民族传统等自然地融入其中,提升该品牌设计的内涵,这样的品牌更能赢得市场。
B.“和而不同”的设计理念,以注重实用功能为基础,更适应国人的生活习惯和思想情感,这不属于中西方文化的对立。
C.品牌的创新表达一要注重产品的内在质量,不粗制滥造,二要有自己的独立知识产权,不必在意产品外包装等形式上的工作。
D.无论是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还是走乡村振兴的路子,抑或是打文化牌,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求都应是跨界融合的前提。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而不同”的理念应用于设计中,既要求设计遵循便捷性等基本原则,又不能不顾中国国
情而过度追求设计的国际化。
B.融合力也是品牌的竞争力,因为某一品牌在跨界融合后,其产品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都变得更大,其口碑也能得以提升。
C.吉利采用古代回纹装饰,李宁使用方块字并融入红黄两,都能体现出“和而不同”设计原则中的“不同”。
D.品牌融合并非可以随意为之,需要考虑产品的定位和人们的消费发展趋势,还必须持续关注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的反馈。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国潮护肤品牌皙西子将独家联名敦煌艺术馆,将敦煌艺术馆的4700幅绝美壁画全部收录至品牌设计创作库当中,用作品牌包装和产品设计。
B.保兰德集团(内蒙古)从东方锦囊获取设计灵感,采用独特的方圆造型和留白设计,推出的系列女包,支撑起了国人对东方智慧的思考。
C.京东由以往“卖书”的角,反常规变化为“买书”者,并联合著名作家余华等发起“回收一本‘买而不看’的书”的活动。
D.中华老字号“老舍茶馆”在深刻理解中国茶文化的基础上,挖掘老字号的文化内涵、品牌个性,设计新LOGO,全方位解读品牌核心价值。
4.中华老字号冠生园宣布携手知名国货品牌“美加净”,联名推出跨界新品——“大白兔奶糖味”润唇膏。产品注重品牌设计和质量,深受消费者青睐,而“冠生园”“美加净”两个老字号也得以创新发展,实现华丽转型。请结合材料二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
5.从两则材料看,中国品牌应当怎样在国际上打造自己的亮丽名片?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汪曾祺
高先生名鹏,字北溟。家世业儒。祖父、父亲都没有考取功名,靠当塾师、教蒙学,以维生计。三代都住在东街租来的一所百年老屋之中,临街有两扇白木的板门,真是所谓寒门。
谈老先生知道高家很穷,他教高先生书,不受脩金。每回高先生的母亲封了节敬送去,谈老先生必亲自上门退回,说:“老嫂子,我与高鹏的父亲是贫贱之交,总角之交,你千万不要这样!我一定格外用心地教他,不负故人。高鹏的诗文都很有可观,高氏有子矣。北溟之鹏终将徙于南溟。”
高先生在十六岁的时候,中了一名秀才。众人说,高家的风水转了。
不想,第二年就停了科举。
头二年,他还能靠笔耕生活。谈先生还没有死。有人求谈先生的文字,碑文墓志,寿序挽联,谈先生都推给了高先生。谈先生寿终,高北溟缌麻服孝,尽礼致哀,写了一篇长长的祭文,泣读之后,忧心如焚。
读师范是被人看不起的。师范生被人称为“师范花子”。好在同学中年纪差近的也还有,而且“简师”只有两年。“简师”毕业,高先生在“五小”任教,有了虽不丰厚但可靠的收入。
高先生家的春联都是自撰的。这年是辛未年,板门上贴的春联嵌了高先生自己的名、字:
辛夸高岭桂
未徙北溟鹏
沈石君因和厅里一个科长意见不合,愤而辞职,回家闲居。地方上人挽他出山来办初中,沈石君再三推辞,禁不住不断有人踵门劝说,也就答应了。
国文教员,他聘了高北溟。
高先生从初一教到初三,一直到送他们毕业,考上高中。他说别人教过的学生让他来教,如垦生荒,重头来起,事倍功半。教书教人,要了解学生,知己知彼。不管学生的程度,照本宣科,具为瞎教。学生已经懂得的,再来教他,是白费;暂时不能接受的,勉强教他,是徒劳。他要看着、守着他的学生,如同注水入瓶,随时知其深浅。他说当初谈老先生就是这样教他的。
他要求在部定课本之外,自选教材。“只有我自己熟读,真懂,我所喜爱的文章,我自己为之
感动过的,我才讲得好。”他强调教材要有一定的系统性,要有重点。他也讲《苛政猛于虎》、《晏子使楚》、《项羽本纪》、《出师表》、《陈情表》、韩、柳、欧、苏。集中地讲的是白居易、归有光、郑板桥。最后一学期讲的是朱自清的《背影》、都德的《磨坊文札》。他好像特别喜欢归有光的文章。一个学期内把《先妣事略》《项脊轩志》《寒花葬志》都讲了。他要把课堂讲授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讲了一篇《潍县署中寄弟墨》,把郑板桥的几封主要的家书、道情和一些题画的诗也都印发下去。学生看了,很有兴趣。他选的文章看来有一个标准:有感慨,有性情,平易自然。这些文章有一个贯串性的思想倾向:人道主义。
高先生的两个女儿,长名高冰,次名高雪。
高雪考了苏州师范。她小时候没有显出怎么好看,没有想到,女大十八变。每年暑假回家,一身白:白旗袍,漂白细草帽,白纱手套,白丁字平跟皮鞋。她在学校里唱歌、弹琴,都很出。唱的歌是《茶花女》中的《饮酒歌》,弹的是肖邦的小夜曲。
省长易人,沈石君主动递了辞职书。高先生只得再回五小。
高雪病了。高先生请了汪厚基来给高雪看病。中医宜老不宜少,而且最好是行动蹒珊,相貌奇古,这样病家才相信。汪厚基全不是这样,既不弯腰,也不驼背,英俊倜傥,衣着入时,像一个大学毕业生。他开了方子,总把笔套上。他这个中医还订了好几份杂志,并且还看屠格涅夫的小说。
高师母是很喜欢汪厚基的。高冰说:“不行!妹妹是个心高的人,她要飞到很远的地方去。她要上大学。她不会嫁一个中医。”
高雪病愈之后,就在本县一小教书,准备考大学。接连考了两年,没有考取。
第三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
汪厚基又托媒人来说了几次媒。一次又一次,连高冰也改变了态度。
高雪同意和汪厚基结婚了。汪厚基待高雪,真是含在口里怕她化了,体贴到不能再体贴。然而高雪并不快乐。半年之后,她病了。
汪厚基自己给她看病,亲自到药店去抓药,亲自煎药,还亲自尝一尝。他把全部学识都拿出来了。然而高雪的病没有起。
>汽车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