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金融市场存在四大问题
(一)汽车信贷的违约率较高
随着我国保险业的逐步发展,目前从事汽车保险的公司越来越多,各个公司为了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展开了各式各样的竞争,竞争手段层出不穷,盲目竞争成为整个汽车保险行业的主调,造成汽车消费客户,不按规定投保等而出现信贷违约。
面对我国汽车保险行业鱼龙混杂的局面,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规范汽车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各保险公司的经营业务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法律法规的规定,主要是针对车贷险存在的问题,对相关业务在保险责任的界定、条款的设计、经营管理进行了严格规定。又加上xx年的金融危机,对负债较大的个人及企业带来不正常的发展,虽然对于汽车消费贷款作出相关的规定,但是汽车消费贷款高达35%的违约率使得我国汽车信贷无法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
据浙江杭州市上城区法院统计,去年受理的600多件金融案件中,80%属于汽车消费信贷客户违约纠纷案。
汽车信贷违约率的增加导致了汽车信用担保市场的风险系数加大,许多实力较弱的信用担保公司往往不堪违约率较高的重负,对于汽车信用贷款的业务望而却步。而消费者的还款能力以及还款的意愿是汽车消费信贷首要考虑的问题,在加上当地经济增长的状况、车辆价值的变化以及突发事件等不确定性的因素都加剧了汽车信贷风险和违约率的增加,直接导致了汽车按揭担保公司可能会蒙受巨大的损失。
(二)汽车贷款市场的人才缺失较为严重
受到我国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于汽车消费往往是全额付款的方式,汽车消费按揭贷款在我国兴起的时间较短,而国家教育体系当中对于这一领域的教育缺失较为严重,许多高校的专业根本没有设置于汽车信贷市场相对应的专业门类,最终导致了现在我国汽车信贷市场的专业人才的缺失较为严重,汽车消费贷款的专业性程度不高,许多业务员对于汽车信贷的流程以及相关的专业性的知识知之甚少。
根据我们的调查,现在汽车信贷市场上从业人员具备专业知识的不超过15%,而面对日益增长的汽车消费需求,这样的从业人员比例是远远不够的。除了处于基层的业务人员缺乏基本的专业知识之外,如今汽车贷款市场也缺少经验丰富,具备丰富管理知识的高层管理人员。
汽车消费贷款市场人才缺失严重影响到了我国汽车贷款市场科学合理的发展,主要产生了如下的影响:第一、缺少相关的法律知识,无法合理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由于这些业务人员缺少必要的法律知识,对于我国有关规定汽车贷款科学发展的法律法规无法清楚明了,在自身权利遭受侵害的时候也无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第二、无法为潜在客户提供专业的汽车贷款知识,导致潜在客户的丢失。许多客户在进行汽车贷款之前可能会首先向相关公司进行咨询,如果从事相关业务的人员无法清楚地解释客户提出的疑问,结果很可能加剧对于担保公司的不信任,最终放弃选择该公司,导致客户的流失。
(三)汽车贷款市场的风险控制不到位
由于我国汽车贷款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从事这类业务的公司对于这块业务的风险控制还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相关公司对金融风险的认识不足,风险控制不到位。目前我国汽车贷款主要是通过“银行+担保公司”的贷款模式,贷款人通常是通过房产质押、车辆抵押等方式获得按揭贷款的资格。而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有关银行对于汽车按揭贷款客户的条件不断降低,这就在一个方面增加了汽车按揭贷款的风险。另一方面,贷款人的分布较为广泛,贷款的真实的收入情况,
信用情况,还款能力等条件无法全面的审查,贷款之后对于贷款的跟踪调查也较少,这就造成了贷款客户的良莠不齐,为风险增加埋下了隐患。另外,汽车消费贷款只是银行相关业务较小的一个方面,在银行整体业务中占有较小的比重,再加上在业务操作过程中人员配备不足,催收相对不及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银行信贷的风险。
2、银行对经销商的控制较低,风险性进一步增加。在汽车消费贷款业务中,银行为扩大业务量,直接与汽车经销商无保证责任合作(4S店),其关系只是基于资金供求基础上的商业合作关系,银行为到经销商处购车的客户提供贷款,促进汽车销售。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种商业关系存在责任不对称,风险分担不平衡。银行提供资金承担了资金损失的风险,相反经销商借助银行贷款促进汽车销售,对其有利,不存在风险。其二,银行与经销商形同虚设的合作,对物质担保,设定的物的担保价值远远要超过贷款金额,但风险意识较低,又加之银行对经销商缺乏强有力的制约,经销商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银行的利益,与客户串通办理假按揭、降低购车首付比例等,这样经销商就把业务风险全部转嫁给了银行,形成银行汽车信贷的高风险。
3、汽车信用贷款的品种单一,产业链较短,加大了信贷风险。银行办理的汽车金融业务仅
局限于汽车消费贷款,赚取利息收入,不仅造成收入单一,而且缺乏与客户的沟通和联系,无法及时了解贷款客户的基本经济变化情况,与客户断绝了联系,对客户、担保人等在贷款期间经营状况、经济情况的变化基本处于失控状态,对出现的贷款风险不能及时采取保全措施。汽车按揭贷款计算器最新2013
4、风险控制体系存在漏洞。当前银行在贷款管理中普遍实行“审贷分离”的原则,即:贷款业务人员负责考察贷款人的信用状况和抵押担保落实情况,将考察结果和意见呈报给贷款审查委员会或部门负责人,其本身没有贷款的权利,最终决定发放贷款的是贷审会或部门负责人。表面看分工明确、相互制约,加强了贷款的安全性。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一机制存在很大的弊端:了解情况的业务人员没有放款权利,有决定权的人不了解具体情况。在贷款责任上,由于最终决定权在贷审会,不仅损害了业务经办人员的积极性,而且减轻了其应承担的责任,不管风险的消极态度;贷款出现风险时相互推脱责任,最终结果是责、权不统一;分工明确,但责任不清,而且由于这一机制手续比较繁琐,在执行中往往流于形式。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越来越完善”,不良贷款比例却居高不下。
(四)业务拓展较难,人才缺位导致业务拓展能力偏弱
近几年来,汽车金融服务都是由各商业银行把持着,和成熟的国外汽车金融不同,作为刚刚介入的汽车金融公司,在业务开展上没有太多可以借鉴的经验。要想在开展业务初期有所大作为,恐怕比较困难。目前看来,各商业银行的资金优势和对汽车企业的专业化服务是汽车金融服务公司无法比拟的,汽车金融公司和商业银行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是一种合作关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