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低碳化、节能降耗是全球汽车产业长期关注的关键技术方向之一,目前各国车企正多管齐下,加紧推进不同技术路线的发展进步,随着我国油耗排放及双积分法规要求的不断加严,节能汽车发展较快,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逐年下降,不断向目标值靠近;新能源汽车进入全新平台开发阶段,逐步实现部件协同化、整车轻量化、整车架构高效化。通过迭代升级,整车能耗、续驶里程、智能化应用等综合性能实现全面进步,产品竞争力显著提高,整车部件如何高效协同、能量如何高效管理与应用成为节能降耗的关键技术之一。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PHEV;EV;能量管理;能量流;电池管理;热管理;能量回收
1 前言
新能源汽车以非传统 燃料为动力源,综合考虑汽车动力控制和驱动形成先进技术,形成了先进的技术,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目前主要有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和纯电动汽车(EV), 能量管理控制是新能源汽车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其设计的目的是满足车辆行驶需求前提下,根据关键部件性能特征与车辆行驶工况,利用新能源汽车的节能原理和技
术,充分合理的利用能量,发挥节能潜力,使整车能效达到最优。本文主要围绕新能源汽车整车能量流及能量管理展开分析。
2 能量流概述
2.1纯电动汽车能量流
纯电动汽车(EV)驱动动力来源为动力蓄电池,动力蓄电池的电能经过配电分配到各个用电部件,如驱动电机、空调及加热器等,到驱动电机后转换成动能驱动车辆,到加热器后转换成热能给乘员舱加热;车辆的动能可以通过能量回收模式经减速器传递至电机,再到电控转换成电能经配电回馈给电池充电。图1为纯电动汽车(EV)能量流示意图。
图1 纯电动汽车(EV)能量流示意图
2.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能量流
PHEV车型由于匹配了多动力源能量耦合系统,相比传统内燃机汽车和EV车型,能量流更加复杂,在满足整车功率需求时也更具有灵活性。为了合理的对多动力源能量耦合系统进行管理,通过设置能量管理控制策略对多动力源的功率或转矩进行分配、对机械制动和电能量回收进行协调,在保证车辆动力性、安全性及舒适性的基础上,提升系统效率,改善车辆的节能减排性能。图2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能量流示意图。
图2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能量流示意图
2.3 不同模式能量流分析
以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为例,分别分析车辆在不同模式下整车的能量流。
2.3.1 纯电驱动模式
纯电驱动模式下,发动机不工作,车辆动力由动力蓄电池提供,再经电机驱动车辆,如图3所示。
图3 纯电驱动模式能量流示意图 图4 燃油驱动模式能量流示意图
2.3.2 燃油驱动模式
燃油驱动模式下,动力蓄电池不工作,车辆动力由发动机提供,经由变速箱驱动车辆,如图4所示。
2.3.3 混合动力驱动模式
混合动力驱动模式下,动力蓄电池和发动机同时工作,车辆动力由发动机和动力蓄电池提供,
汽车节能两种动力耦合驱动车辆,如图5所示。
图5 混合动力驱动模式能量流示意图 图6 能量回收模式能量流示意图
2.3.4 能量回收模式
车辆在滑行或制动时,车辆的动能可以通过能量回收模式经减速器传递至电机,再到电控转换成电能经配电回馈给电池充电,如图6所示。
2.3.5 发电模式
车辆在静止状态下,发动机带动电机给动力蓄电池充电,如图7所示。
2.3.6 发动机启动
车辆在静止状态下,电机带动发动机启动过程能量流如图7所示。
图7 发电模式能量流示意图 图8 发动机启动过程能量流示意图
3能量管理
3.1电池充放电管理
电池是新能源汽车动力输出的核心零部件,由于动力蓄电池一般是由多节单体电芯进行串、并联组合而成,电芯单体的电压、内阻、温度等关键参数一致性差异,所以在充、放电过程中要进行实时监控,是保证电池组在安全的工作区间内,在出现异常时及时响应并进行处理,也会根据环境温度、电池状态及车辆需求等决定电池的充放电功率等。BMS的主要功能有控制动力电池的输入输出功率,电池参数监测、电量估算、故障诊断、充放电控制、均衡、热管理等。
行车驱动时,VCU采集油门信号,判断扭矩需求,计算功率需求,发送指令给BMS,BMS根据电池的当前状态,如SOC、温度、SOP、电压等,计算电池的输出能力反馈给VCU,VC
U根据电池的输出能力发送允许的驱动功率给MCU,MCU控制电机输出驱动车辆,在这个过程中,BMS需要实时监控电池的各项参数,动态调整动力电池输出功率,确保动力电池在安全的工作区间。同样的,车辆在充电时,BMS也需要实时监控电池的各项参数,动态调整动力电池输入功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