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yekejiyufazhan
2020年第10期(总第468期)0引言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传统的汽车工业带来了
革命性的变化,无人驾驶汽车的概念也是越来越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涉足这块领域,将尖端的IT 技术运用到汽车领域中,希望为消费者驾车出行带来更多美好的体验[1]。
无人驾驶汽车是一种智能汽车,也可以称之为轮式移动机器人,主要依靠车内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实现无人驾驶,它是利用车载传感器感知车辆周围环境,并根据感知所获得的道路、车辆位置和障碍物信息,实现车辆的自主安全驾驶,安全高效地到达目的地并达到完全消除交通事故的目标。
美国NHTSA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
)分5级定义汽车的自动化等级[2]。0级:由驾驶员驾驶;1级:具备1种以上自动化控制功能(如自适应巡航和车道保持系统ACC 等);2级:以汽车为主体执行多种操作功能;3级:当以汽车为主体的驾驶行不通时可指示驾驶员切换为手动驾驶;4级:完全可以无人驾驶。
麦肯锡咨询公司预测,到2025年,无人驾驶汽车可以产生2000亿~1.9万亿美元的产值;市场研究公司IH
S 预测,到2035年,4级完全无人驾驶车每年销量可达480万辆。可以说,无人驾驶汽车必定会成为未来道路的重要参与者。
道路交通是一种情况复杂的交通模式,包含人、车、路、环境多项相互作用的关系,而且随着每项关系的变化及各项关系变化的组合,这种相互作用关系也更为复杂。因此,要实现无人汽车驾驶,需涉及环境感知、模式识别、导航定位、智能决策控制、交通流控制及计算机技术等众多技术。道路行驶环境复杂,而传统的道路环境可能已经无法满足无人驾驶的需求。例如:在积雪、暴雨等特殊天气下,无人驾驶汽车经常会面临无法“看清”道路标志及其他线索等,进而无法实现安全行驶。因此,要实现无人驾驶,道路设施、结构、材料等都需要改进。
1无人驾驶汽车对道路结构的要求
为了满足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高效行驶,未来的道路结
构必须具有一定的功能,而功能的实现也对应着结构的确定。本文总结了几点未来道路要满足无人驾驶汽车的功能要求。
(1)无人驾驶汽车涉及车辆与车辆、车辆与道路、车辆与其他交通参与者的信息交互,以保障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行驶,提高出行效率。这涉及信息的采集及信息的及时传递。例如,道路面层可以埋设传
感器,检测过往交通的流、密、速参数,将相关信息传送给中央控制器,处理得到路网交通状况,再引导无人驾驶汽车选择、优化路径。此外,无人驾驶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需要检测前方车辆、行人等信息,而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在道路上的传感器获取,并及时反馈给无人驾驶车辆,进而保障行车安全。要进行交通流信息、车辆行人信息的检测,必不可少地会涉及检测信息的传感器,可以将这些传感器埋入道路结构中。
(2)道路交通是一种复杂的交通行为,不仅在于其参与者的灵活多变,更在于道路环境的多变,而环境的变化很可能会给车辆行驶带来影响。例如,大雪天气下,路面的积雪不仅会影响路面抗滑性能,威胁交通安全;也可能会阻挡交通标志标线,而这很可能会导致无人驾驶汽车不能正常行使。因此,一种可以提高道路自适应能力,降低对车辆行驶干扰的路面结构对于无人驾驶汽车尤为重要。因此,与智能的无人驾驶汽车相匹配的是一种信息化、自调节的道路路网结构,这种路网结构可以保障无人驾驶汽车的行车安全,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要实现道路结构的自适应,道路结构不仅需要感知目前的环境状况,还需要对当前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整,因此需要在道路结构中埋置相应的感知传感器及调整设备。
(3)道路可对自身的状况进行检测。道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可以对自身的状况进行监测,如板底脱空、裂缝开展等状况,并将这些信息及时传递给道路的养护部门,提早做好相关的预防、养护工作,因此会涉及相关的传感器埋置。
汽车驾驶(4)道路能量收集。道路交通用地所占空间巨大,可以接受大面积的太阳辐射,因此可以考虑在道路上设置光能转化装置。此外,道路上巨大的交通流在流动的过程中,会产生机械能损耗,可以考虑在路面结构内埋置相应的能量传感
【作者简介】张默晗,男,浙江湖州人,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湖州市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公路交通智能化、信息化建设;
张沈莘,男,浙江湖州人,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湖州市分公司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通信与信息系统集成。
一种适应无人驾驶汽车的路面结构设计
张默晗1,张沈莘2
(1.湖州市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浙江湖州313000;2.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湖州市分公司,浙江湖州313000)
【摘要】文章分析了无人驾驶汽车对于道路结构的功能要求,进而引申到对道路结构的要
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可满足无人驾驶汽车功能的快速拼装、可修复的路面结构的构想,并对相关
的设计细节进行解释。【关键词】无人驾驶;道路结构;模块化;快速拼装【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0)10-0065-03
企业科技创新
65
器,将这部分能量转化为电能回收,因此也会涉及能量转化装置的埋置。
要实现道路的信息化、自检测、自调节及能量收集工作,需要在道路结构内埋设响应的传感器等设备。通过以往的工程经验可知,在道路施工现场安装传感器等设备,不仅会增加施工时间,而且现场的意外因素很难控制,如天气、施工人员素质等,这些因素会影响传感器的埋设质量,进而影响到功能的实现。如果将这种路面结构在工厂预制好,在预制的过程中将传感器埋入,不仅可以保证传感器的埋设质量,还可以避免施工现场出现不可控因素,缩短施工时间,提升施工质量。
此外,未来的道路结构是一种耐久、经济的土木结构,不仅可以快速施工,还可以快速维修,因此未来的道路结构很可能是一种模块化、可拼装的道路结构。铺面结构是一种多层体系的土工结构物,不同层次的结构所处环境、所受应力都不同。因此,未来的道路结构应该依旧是一种多层次的结构物,
包含土基、基层、面层。其中,土基、基层是长寿命结构,使用寿命可长达100年甚至永久不破坏;道路的损坏都将集中在面层,而面层为可铺装化结构,方便维修、拆装,且施工受天气、环境的影响小。面层结构不仅可以快速安装、维修,内部还可以安装一些传感设备,进而实现道路的信息化、自检测、自调节及能量收集功能。
本文将从结构的角度出发,结合无人驾驶条件下人、车、路、环境的相互关系等信息,对未来适应无人驾驶的一种道路结构提出设想。
2未来道路结构设计概述
图1、图2所示道路结构属于多层层状体系,主要包括表面可铺装的功能层、可拼装基层、支撑桩基及土基。在土基上沿道路线布设支撑桩基网络,将可拼装的基层板安装到桩基的支撑端头上,保证板四角底部与桩基充分接触,并且板底还有土体支撑。基层板为配筋的水泥混凝土板,内部可以埋设响应的传感器及为实现某功能的响应器。面层为一层较薄的柔性功能面层,在基层板安装并且整平后,将这种表面功能层铺装在基层板上,并且保证面层与基层有充分的黏结。可直接在面层功能层中埋置水位计、温度计等路表测试传感器,此外它还具有大孔隙、吸收噪音的功能。
这种道路结构涉及的功能面层、拼装基层及支撑桩基均为工厂预制。在新建这种道路结构时,将工厂预制的桩基、基层板、面层卷材运至工地附近。首先需要对土基进行压实处理,压实后,使用静压的方式
将支撑桩基压入土基中,控制桩基之间的标高,形成桩基网络。然后在桩基端头设置接触支座,使用吊车将预制好的水泥混凝土基层板吊至桩基上,安装好后统一调整基层面板的位置标高。确定基层板的表面是否平整后,再在基层表面铺设功能面层卷材。铺设好后,进行层间加热处理及压实处理,保证层间的良好黏结。前期的土基及桩基安装好后,接下来的水泥混凝土板及面层卷材可以实现快速安装,缩短施工时间,提高施工质量。
在进行维修处理时,要确定维修范围。如果只是面层出现损坏,则将相应区域的功能面层清除,重新铺设一层功能面层卷材。如果是水泥混凝土板基层出现破坏,则将面层功能层清除后,使用吊车再使用吊车将水泥混凝土板掉出,将新预制好的水泥混凝土板放入原位,并且板周围的接缝间距都要符合设计间距。在预制新板过程中,可以先采集要更换的板的信息,如进行三维扫描及超声波扫描,了解板的相关信息后再对新板进行预制。将新板放入后,再在新板上铺设面层卷材。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只封闭相关区域,其他区域可以正常行驶车辆,且相对于现场摊铺,换板所需时间将大大缩短,对公路交通特别是干路交通具有重要意义。
3设计细节描述
3.1板底支撑及板间接缝
这种新型的道路结构将采用支座式的板底支撑,即在每块板板角下设置支座,路面板的受力类似于桥梁
结构,因此与之对应的路面板需要进行加筋加强,从而保证道路结构的受力稳定,除此之外,板底结构依旧有土体支撑保护。
在传统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中,板底脱空是引发接缝破碎、角隅断裂等路面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新设计的结构采用的是板角支座支撑,只要保证每块板的4个角都有有效支撑,就能避免板底脱空的出现,进而减少路面的损坏,延长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在板中埋置传力构件,并与桩基上的支座相接,这样可以约束水泥混凝土板的翘曲变形,抑制接缝因降温收缩,进而可以减少温度对接缝的影响。在接缝处填充一种可压缩的密封材料,防止面层下漏的水对下部进行冲刷。此外,支座可以调整高度,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板体标高(如图3所示
)。
图2新型道路结构示意2
图1新型道路结构示意1
土基
支撑桩基
可拼装基层
表面可辅装功能层
66
qiyekejiyufazhan
2020年第10期(总第468期)
3.2面层与基层黏结
在设计中,面层材料为一种使用柔性高分子聚合物作为胶结料的混合料,表面具有较大的空隙,可以快速排水、吸收噪音。将面层卷材摊铺在基层面板上,需要保证面层与基层之间的良好黏结能力,否则面层材料很容易与基层面板脱落,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将很快出现损坏。对此,在开发这种聚合物混合料面层的同时可以开发一种层间材料,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吸收微波的能力。在铺设好卷材后,使用微波加热面层,微波被该层间材料吸收后可以与基层面板更好地黏合在一起(如图4所示)。
3.3纵曲线超高及横坡问题
道路线型是一种复杂的空间曲线,因此要满足空间曲线,这种拼装式结构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设计,即横坡及纵坡的设计。可以将水泥混凝土板表面进行处理,使其上表面为空间曲面,在纵向上可以满足总曲线的线型要求,而板底依旧与桩基支座充分接触。为满足线型要求,纵向上相邻的两根桩基端头标高不同,相邻的两块板板底标高也有所不同(如图5所示)。
为满足横坡的要求,相关的设计思路与纵坡类似,即板顶表面也采用空间曲面的形式,相邻两块板之间的缝隙能够准确连接(如图6所示)。
由于道路线型复杂,因此这种道路结构区段内的每一块水泥混凝土板都不尽相同。可以采取BIM技术对整体的新建板块进行设计、模拟安装,在实际预制板块时可以控制侧模,在浇筑过程中通过工人或机器控制板顶面形状。
4总结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促进了无人驾驶汽车的兴起。要适应无人驾驶汽车的行驶,道路结构功能也要有相应的改进。本文对未来适应无人驾驶汽车的道路进行了功能分析,再引申至道路结构,并构想设计了一种适应无人驾驶的路面结构。其中,面
层、基层为可铺装结构,路基桩基为长寿命结构,施工过程中可将面层、基层依次快速拼装且面层、基层结构可以拆卸,从而实现快速施工、修复。在面层、基层结构内埋入相应的传感器、应答器,可以服务于无人汽车的行驶。这种结构改变了传统路面水泥混凝土板的受力模式,可避免传统的水泥混凝土板的接缝破坏。相对于传统的现场摊铺,这种可拼装道路结构在工厂预制,可以保证结构质量;在现场施工时间短,维修对交通带来的影响也会大大降低,有助于保障无人驾驶汽车的行驶安全,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
本文提出的这种道路结构只是一种初步构想,具体实现还需要克服许多技术难题。相对于现场摊铺的道路结构,这种拼装式的道路结构也存在如下问题:对于坡度较大的纵向曲线如何设计?如何实现板表面的空间曲面?根据板体的受力如何对板进行配筋?如何考量经济性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是针对该路面设计结构,也针对所有预制板结构。目前,预制的路面板施工已经在国内外都有相关的研究与项目,但由于线型复杂,大多应用在机场道路,在公路上特别是曲线复杂的道路上应用较少。装配式的路面结构不仅能应用于新建的道路,对既有道路结构也能实现快速修复,因此这种路面施工方式必定会成为一种趋势,相信随着研究及工程应用的深入,这些相关技术难题都将被克服。
参考文献
[1]陈超,吕植勇,付姗姗,等.国内外车路协同系统发展现状综述[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1(
1):102-105,
109.
[2]杨帆.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现状和展望[J].上海汽车,2014(3):35-40
.
图3
板底支撑及接缝设计
图5
纵坡结构示意
图6横坡结构示意
图4微波加热层间物质
微波作用
水泥混凝土基层
功能面层
层间被加热
企业科技创新
67
qiyekejiyufazhan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