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科技城自主创新产业承载区“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1.12.08
【字 号】嘉府办发〔2021〕54号
【施行日期】2021.12.0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发展规划
正文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科技城自主创新产业承载区“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委、办、局、街道办事处,嘉定工业区、菊园新区管委会:
  区科委拟定的《科技城自主创新产业承载区“十四五”规划》已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2月8日
科技城自主创新产业承载区“十四五”规划
  一、前言
  嘉定科技城自主创新产业承载区是嘉定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的核心功能区,为了更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谋划“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思路和布局,构建产业创新体系,激发未来发展活力。依据《上海市嘉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特制订本规划。
  规划范围:菊园新区、嘉定工业区、徐行镇等区域
  规划目标:“十四五”时期,承载区要发挥国家级科研院所集聚和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优势,打造创新辐射能力强、开发引领度高、资源要素活力充沛、各类要素集聚度密、示范引领效应显著的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核心功能区。承载区要明确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任务部署等,为未来五年发展提供重要遵循。
  规划周期:2021—2025年
  二、总体发展情况
  (一)“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回顾
  承载区依托国家级科研院所集聚和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优势,战略定位和重要性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承载区在重大创新工程建设、科研院所成果溢出、新兴产业集发展、区域创新协同和创新生态环境等方面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发展条件,为打造创新辐射能力强、开放度高、要素集聚、示范引领效应自主创新产业承载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重大创新工程建设卓有成效。研发与转化功能性平台成绩显著。国内首条8英寸研发中试线获批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四梁八柱”重大创新工程,市区联动发展上海先进激光产业创新
技术和上海人工晶体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重大科技项目持续推进。中科院应物所钍基熔盐堆项目顺利推进,首台国产质子装置已完成加速器系统、固定室、眼睛束室以及180度旋转室的安装及设备调试工作。科技成果奖励层出不穷。上海光机所“大尺寸高性能磷酸盐激光钕玻璃批量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和高能皮秒拍瓦激光系统”项目分别荣获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8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二是科研院所溢出效应持续显现。“一所一园”格局初显成效。承载区积极探索院地合作新模式,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已有科嘉示范园、新微创源、上海先进激光技术创新中心等多个“一所一园”特园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加快落地。依托驻区科研院所,承接和培育了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包括中科悦达(上海)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科音瀚声学技术公司、上海深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创新型企业。
 
 表1 嘉定区十一所三中心二基地
 
  名称
  所在区域
  十一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菊园新区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菊园新区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菊园新区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嘉定工业区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徐行镇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
  嘉定工业区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上海激光等离子体研究所
  菊园新区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
  菊园新区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一研究所
  南翔镇
  中核集团核工业第八研究所
  徐行镇
  上海空间电子设备研究所
  嘉定工业区
  三中心
  上海中科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徐行镇
  中国科学院电动汽车研发中心
  嘉定工业区
  上海嘉定先进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
  嘉定工业区
  二基地
  中国科学院嘉定产业化基地
  嘉定区
  中电科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园
  菊园新区
上海沃尔沃
  三是新兴产业集发展初具规模。领军型企业持续涌现。“十三五”期间,围绕汽车“新四化”、智能传感及物联网、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等重点产业,承载区内聚集了包括沃尔沃汽车、华域视觉、上海物联网公司、新傲科技、禾赛科技、信耀电子、矽睿科技、欧科薇、联影医疗等一批重点企业,成功培育了三友医疗、沪硅产业等多家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壮大。承载区大力实施创新型企业“小升高”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后备队伍进一步扩大,初步形成“发现一批、储存一批、服务一批、发展一批”的创新主体培育模式。重点产业园区加快落地。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科嘉示范园等重点产业园区陆续落地为“十四五”期间社会经济实现“多轮驱动”发展奠定了良好产业基础。
  四是长三角协同创新深度开展。牵头构建跨区域创新共同体。积极对接长三角各城市,探索跨区域协同创新机制,先后与苏州、温州、芜湖等地签署战略协议,共建科技创新一体化协同战略机制,探索构建融合共享的区域创新共同体。参与组建长三角5G创新发展联盟,与无锡、杭州、合肥共建跨区域超级中试中心。搭建跨区域联动平台。“十三五”期间,连续举办三届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累计吸引来自32个长三角城市,线上线下500余家企业、高校院所及科技服务机构等参展,举办同期活动百余场,达成交易总额超2亿元。打通跨区域协同创新通道。率先在嘉定区、温州市、苏州市等城市启用“长三角双创券”共享平台,
实现三地科技资源、科技服务的互通互联、合作共享,共享资源涵盖三地高校院所、检验检测机构、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30家,提供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仪器1705台,创新创业服务项目309条,有效降低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成本。2019年正式运行起,累计服务企业近400家次,累计发放科技双创券额度8200余万元。探索打造温州(嘉定)科技创新园、嘉昆太科创产业园等一批“科创飞地”,探索建立跨区发展合作共享机制,协同发展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