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应该安全、可靠、易用且成本低,而满足这些要求的一个重要保证就是它的标准化。新能源汽车标准是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的技术保证,其规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研发、制造等环节;降低了信息不对称,规范了市场秩序;促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促进了产业延伸和拓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正是因为新能源汽车标准对新能源汽车技术方案的选择、研制、商品化及产业化的巨大影响力,各国都在原有燃油车标准的基础上加快新能源汽车标准的制定与完善,如日本建立较为完善的电动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标准体系,美国建立燃料电池汽车标准体系。
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新能源汽车的标准
电动车新标准 针对纯电动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SAE)已发布了十九项技术标准,主要包括整车系统(Vehicle Systems)、蓄电池(Batteries)、充电接口(Interface)及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四大类,内容具体包括各类电动车的术语和安全技术要求;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电磁场强度等的试验、测量方法;蓄电池和蓄电池组的各种试验规程及对电动车辆用的高压电线、线束与元器件、连接件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SAE也在不断完善其标准体系,特别是在加快可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车整车及通信协议等相关标准的制定,如SAE J2894 Power Quality Requirements for Plug-In Vehicle Chargers等等(见表1)。
2001年美国成立了“SAE燃料电池标准委员会”,目前有6个工作组在工作。他们分别负责排放和能耗、接口、性能、安全、可回收、术语这些方面的标准制定工作,已经发布了氢燃料的质量要求、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性能试验和回收、氢燃料加注连接装置方面的15项标准(见表2),已形成世界上最完善的燃料电池汽车标准体系。近期,排放和能耗工作组正在制定SAE J2919及SAE J2783,以补充重型燃料电池货车及液态氢车辆燃料连接装置相关标准。
日本新能源汽车标准的现状
1971-1976年间,日本通产省向政府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建议,因此创建了日本电动汽车协会(JEVA),专门负责电动汽车标准化的研究与标准的制定。该协会是由汽车、蓄电池、充电器、电机及控制器的制造厂商和其他相关组织组成。协会下设3个分委会:整车分委会、基础设施分委会、蓄电池分委会。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对因缺少必要的技术信息而暂不适宜作为标准的项目则先将其确定为指导性技术文件——技术导则(加TG来表示)。这些指导性技术文件待以后条件成熟时再修订为标准。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日本电动车辆协会先后发布了有关新能源汽车的四十多项标准,从电动车辆术语、整车的各类试验方法与要求,到各种蓄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和充电系统的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分门别类制定了标准或技术导则达61项,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纯电动
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标准法规体系。JEVA也在不断完善其标准体系,特别是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性能试验方法的制定。
我国新能源汽车标准的现状
我国新能源汽车标准的制定工作是伴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而产生的。早在开始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开发时,我国就意识到相关技术标准研究的重要性。我国对新能源汽车标准的制定工作始于1998年,这一年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了电动车辆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正式开始研究制定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标准。我国在选择制定新能源汽车标准时主要依据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发和应用的趋势,并参考和借鉴国外相关行业性组织已出台的标准。电动车辆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对国外新能源车辆标准化工作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后,我国将新能源汽车分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三种类型并制定相应标准。因对这三类新能源汽车研究开发的进度不同,所以相关标准制定工作也不同步。我国在“九五”期间开始制定纯电动汽车标准,“十五”期间起手制定混合动力汽车标准,“十一五”期间着手制定燃料电池汽车标准。面目前,为推动电动汽车商业化发展,我国正加快制定相关基础设施的技术标准。目前我国已经制定并发布的新能源汽车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共计
42项,其中22项已列为新能源汽车产品准入的专项检验标准,形成了整车、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等相关检测评价和产品认证能力。2010年7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对汽车行业标准进行报批公示,其中涉及6项电动汽车行业标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