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长江证券,蒲东君、赵炯
市场:车后市场规模大,汽修汽配受益深
· 产业价值后移,车后市场潜力巨大
传统车企毛利受冲击,产业价值后移。新车从主机厂进入4S店销售运维阶段后,伴随新车车龄提升开始逐步进入汽车后市场衔接部分。其中,对于欧美等成熟汽车市场而言,新车销售放缓、盈利变薄等因素使得整车价值量开始向汽车后市场中运维服务转移。从2016年开始,比亚迪、丰田、宝马等传统车厂毛利率陆续出现明显下滑,以AutoZone、实耐宝、道通科技等为核心的汽车后市场企业则稳中有升,产业价值链转移正悄然发生。同时,汽车智能网联需求加剧,进一步加速汽车产业变革,汽车后市场也逐渐呈现多样化趋势。
全球汽车后市场规模潜力巨大,欧美地区发展起步早且节奏平稳。据麦肯锡估计,全球汽车后市场规模,在2017-2030年间以年均复合增长率3%的速度平稳增长,至2030年,全球汽车后市场规模预计将达12000亿欧元,发展潜力巨大。
其中,欧美地区汽车产业发展成熟,伴随保有量及平均车龄的提升,其汽车后市场规模可观且增速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当中,美国汽车保有量2018年增长至2.74亿辆,总体态势稳定;车龄方面,2020年美国汽车平均年限增长至11.9年,扣减3年的汽车质保期后,美国车主将有长达接近9年的驾车年限将被纳入汽车后市场服务范围。
此外,欧美地区旺盛的私家车主DIY需求以及车辆道路驾驶要求的差异,进一步提升了车辆对于汽车后市场服务的需求量。规模上而言,美国汽车后市场在2018年规模近400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近40%。
· 汽修汽配领域受汽车智能化影响
细分领域看,移动互联改变了汽车金融,物联网趋势或将深度影响汽修汽配产业。汽车后市场,作为提供汽车售后使用环节中后继所有需求服务的专业市场,其结构主要包含五大领域:汽车金融、汽车租赁、二手车交易、汽车零部件以及汽车维修保养。以海外市场2015年
数据为例,当中汽车金融、汽车零部件、汽车维修保养占比排名前三,分别占23%、22%和18%,合计规模超60%。三者中,相比受益互联网发展的汽车金融领域,汽车零部件、汽车维修保养市场则受汽车产业变革效果更加显著,未来伴随智能网联化需求提升,汽配汽修领域利润占比有望进一步扩大。
一方面,从传统市场结构来说,多样化的选配需求以及多频次、专业化的汽修服务为汽车后市场发展保驾护航,汽车后市场中配件服务与汽修汽保行业最为“刚需”。从海外较为成熟的汽车市场来看,汽车产业价值链合计占比40%的汽配汽修行业,基于汽车零部件的多样化的选配需求,车主对于组件和集成配件的品类选择和更迭频率均有所变化。虽新车质量的提升对维修频次略有影响,但是出于对个性化需求、安全性、隐私性以及维修效率的考虑,汽车维修服务仍是汽车产业发展较快的赛道之一。结合一级市场融资情况来看,2018年的中国汽车后市场融资结构中,针对维修保养及其他综合服务的融资比例近40%,头部资金的追捧和加码进一步说明赛道潜力。
另一方面,汽车智能化飞速发展,汽车电子需求也正逐步提升,有望进一步提振汽配汽修领域。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作用下,汽车不再只具备交通工具的属性,将进一步成为内容、
服务的载体,车、人和驾驶舱外环境将逐步相互融合。汽车价值链不断丰富、动力系统持续向新能源转变,未来汽车后市场颠覆性趋势所覆盖的技术将以数字、智能方向为主,趋势下对于汽车半导体、功率器件以及新兴电子化集成装置等相关产品的需求将进一步凸显。未来围绕智能化、网联化的汽配汽修领域,也将发展提速。
· 节奏:智能化前装渗透加快,后装市场静待花开
汽车维修工具
伴随汽车智能化、电子化趋势加速,主机厂对于汽车前装过程中针对智能化硬件的装配、加装等越来越频繁,这也给汽车后市场中汽修汽配两个联系相对紧密的子赛道诸多实惠。进一步地,受益于行业β红利,逐步壮大的汽车后市场也在发生改变,当中合计占比接近半数的汽配汽修领域或将持续扩张,相配套的产品品类及服务也将更加适应当下的产业潮流。
· 政策变化是产业推进的最大推力
整车零部件及相关配件受政策技术推动,更新迭代频率快,汽配前装受益明显。政策端,网联化、监测检测类法规频出,商用车领域率先落地。欧美地区从2003年美国《汽车可维修法案》要求车辆提供维修数据开始,逐步对OBD、TPMS等车辆信息传输、监测类设备在不同车型上装配进行相关要求。当中,美国及欧盟地区在2008年前后年针对TPMS在轻型车上的装配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而中国地区,自2017年起陆续出台相应政策,对车用传感器、TPMS等装置做相关部署。这些政策促使全球汽配市场呈现需求多样化趋势,以OBDII、TPMS等为主的集成装置、配套零部件的需求持续增加。
技术端,汽车电子整车结构占比持续提升,前装应用成熟催化汽车后市场发展。智能网联大趋势加速后,车载摄像头、传感器以及配套芯片用量提升,相比过去传统汽车在电子零部件
上的需求提高许多。目前,燃油车的汽车电子成本占整车成本的比例约为15%-28%,而新能源汽车的这一比例接近65%。随着汽车配件年限进入后装周期以及装置置换等需求的提升,智能化下的汽配后市场势必将蓬勃发展。
· 汽配市场:政策技术加速演进,智能化配件占比提升
细化来说,我们从汽车网联化(2000年-2015年)、智能化(2017至今)两个时间维度来剖析汽配前装节奏的变革,更深层次理解产业趋势变革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网联化节奏下,对于OBD系列、车载视频监控、TPMS配装等规划要求不断推进,针对汽车传统配件之外的信息传输以及监测类设备开始陆续进入汽车前装行列。其中,OBD设备于1982年由美国通用公司提出,1991年正式在美国全面推广,发展至今已有三代。其主要针对汽车定位数据、行驶数据以及尾气监测等应用,并且伴随车联网的普及,整体产业已迈入应用成熟期。
对于国内而言,政策部署于2005年起步,2015年开始正式在国内商用车领域率先应用,目前渗透率仅50%左右,预计OBDII产品国内普及率在2025年将达到90%左右。2018年,OBD系列主要应用产品TBOX国内配装量仅613万台,2019年前四月同比增长近30%,预计2023年将增长至1416万套,渗透节奏持续推进。
此外,针对车内以及胎压监测应用的车载摄像头及TPMS芯片等市场规模也在持续增长。目前,主流TPMS芯片厂商包括英飞凌、恩智浦以及杰发科技等,当中前装市场几乎被英飞凌垄断。按照乘用车销量及TPMS渗透率的假设,预计2021年中国TPMS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27.4亿美元。另外,基于汽车安全性以及视觉技术的提升,DMS、车内动态交互等应用逐渐普及,受之影响,2019年全球车载摄像头市场规模已达16.74亿美元,同比增长超15%。未来伴随应用范围扩大,车载摄像头集成以及相关CMOS芯片产品出货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