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打车初期是怎么做推⼴的?依靠地推起家,滴滴“货运滴滴”运满满是这样打通市场的
依靠地推起家,滴滴是这样打通市场的
众所周知,⼀个产品想要获得⽤户的青睐必定离不开成功的推⼴!在产品的推⼴过程中,地推是必不可少的渠道。然⽽,滴滴取得如此傲⼈成绩的背后,⽀撑它的正是具有强⼤战⽃⼒的地推部队!那么,滴滴的地推是怎么打通市场的呢?总的来说,主要为以下⼏个地点。
⼀、出租车公司
滴滴会定期与北京的出租车公司联合举⾏⼏场宣讲会,⼀般这个时间会选在每个⽉司机师傅来交份⼦钱的那天。现场聚集⼀定⼈后,滴滴员⼯现场为司机们装软件,做咨询。定期会举⾏抢单最⾼的奖励活动。据说在那时候抢单第⼀的司机师傅每个⽉会多赚2000,所以加⼊滴滴的出租车司机瞬间暴增。出租车公司的合作,能给司机们基本的可靠感。
⼆、出租车司机聚集地
滴滴最早选择的地点是北京的⽕车站和飞机场的出租车候车区,慢慢才扩张到北京西站、东站和⾸都机场三个地⽅。⼀般⼀个地点在⼀个时段保证3-4位员⼯,他们会将办公地点设在出租车离开的必经之路。在车流缓慢的时候上前给司机们发⼀下传单,介绍产品,如果有兴趣,就可以让司机车停⼀边,⼿把⼿安装
APP。这其中还不包括在出租车师傅经常加油或者吃午饭的地⽅定期去介绍,安装成功现场发放油卡或者电话卡这类。
这种⽅法其实⾮常的慢,⽽且⾟苦。但对于出租车师傅这个体,靠点对点,或者⼝碑传播是早期最有效的办法。尤其是⼀位出租车司机如果装了软件获得了好处,他是⾮常愿意将这个信息分享出去,会带来更多的⽤户。
三、办公室
滴滴的办公室在中关村,接待前来咨询、反馈或者领奖品的司机。来办公室的出租车司机很多,有的是来安装软件,解决或者抱怨问题的;有的是过来拉家常,聊⽣活的。不过好处也显⽽易见,司机们在这⾥到了归属感,得到归属感的司机也愿意将这些信息免费推⼴给他⾝边的同⾏,第⼀批司机⽤户也是嘀嘀早期地推业务的组成部分。
“ 地推吧”认为,做地推,执⾏⼒很重要,强⼤的执⾏⼒才是地推能出效果的关键点。还有,地推能给受众带来什么直接的体验也很重要。要把⽤户调动起来,让他们在使⽤了产品以后,能够⾃发为你的产品进⾏传播。通过地推活动创造话题,放⼤影响⼒,吸引海量⽤户。
2017-06-15 16:23  搜狐
滴滴打车APP推⼴的道·术·法
2016-09-12 06:57 | 云地推
说到滴滴,你⾸先想起的也许是他那些⽆限风光的时刻:屌爆的7亿⼑融资、⽜叉的百亿美元估值、阔绰的数亿元红包补贴,还有猛料的,它和快的⽤爱代替厮杀的浪漫情⼈节!
去年,⼀篇《献给苦逼的互联⽹地推团队-滴滴打车初期推⼴全纪录》的⽂章在⽹络疯传。在这篇⽂章中,滴滴打车⽽滴滴打车当初在推⼴商苦逼的尝试和努⼒被许多团队传诵。
滴滴打车发展⾄今经历了诸多变化,在地推上也同样经历了许多的转型。
今天我们就滴滴的发展来分析打车软件地⾯推⼴的转型:
1.滴滴打车推⼴之·道
⼀个产品能被市场接受,⾸先其在结构设计上,⼀定是抓住了客户的痛点,满⾜了⽬标⼈的需求的。
滴滴打车推⼴初期,北京⽕车南站西⼊⼝,滴滴推⼴的团队在点位上积极推⼴,旁边墙上拉着红⾊⼴告条幅:“⽤滴滴省时省⼒更省油”。
滴滴打车推⼴初期,在全国,软件打车还没有兴起,出⾏仍处于“乘客打不到车,⽽司机载不到⼈”的尴尬局⾯。⼀次出⾏,⽆论是乘客还是司机,所需要付出的时间和⾦钱成本都⽐较⼤。
⽽滴滴打车载现今的推⼴中打出的⼴告词是“成为滴滴司机,⽉⼊⼩⼀万”。
滴滴发展⾄今,省时省⼒省油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和“省”相⽐,如今的滴滴司机更加关⼼的是,滴滴打车究竟可以让⾃⼰“赚”多少。
“成为滴滴司机,⽉⼊⼩⼀万”,没有绚丽的辞藻,⼀句朴实的⼴告语,回答了许多滴滴司机们关⼼⽽⼜没问出⼝的话,很多感兴趣的⽤户闻声⽽来。
这个⽂案简单明了地将产品的竞争⼒传递给了客户,为地推的成功增加了⼏分⼏率。这就是⼀个正确⽂案的重要性。
滴滴共享汽车从“便利”到“赚钱”,这是滴滴打车打车的转型,也是推⼴⽂案的发展⽅向。
2.滴滴推⼴之·术
推⼴产品⾸先要做的就是精准定位产品的使⽤⼈。
北京在滴滴打车的初期推⼴阶段,选择与出租车公司合作,所要推⼴的⼈定位为出租车司机。
所以在选择位置上,会选择出租车司机的聚焦点,如⾸都机场附近、⽕车站附近、客运站附近,在出租车聚焦的地⽅拼命地推⼴。
⽽云地推和沈阳滴滴打车合作时,滴滴打车在全国已经有了许多的知名度,且司机端已经有⼀定得饱和度。
滴滴打车在今年4⽉推出顺风车后,定位更加明确,寻⾮全职的滴滴司机。
作出这样的分析后,云地推将滴滴打车的司机⼈定位于⽩领阶层⼈。相对应的,在场景的选择上,偏重于选择写字楼,或者⼀些⾼档社区,以及软件园上⾯。
选择特定的场景进⾏地推,其成功的概率会⼤幅度增⼤,这是可想⽽知的。
3.滴滴推⼴之·法
滴滴打车在北京推⼴初期,传统的出租车⾏业的许多司机还不能接受这种新型的接单⽅式。
所以在推⼴上,地推⼈员通常都是拿着传单、抱着电脑,想尽⼀切⽅法去敲司机的窗,被屡次拒绝之后仍旧硬着头⽪冲上前。
滴滴打车在前期就是有这样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推⼴才累积了⼀⼤批忠实的种⼦⽤户。
⽽滴滴发展⾄今,滴滴的品牌和⼝碑已经深⼊⼈⼼,与不顾⼀切地寻⽤户相⽐,更加重要的是选择好精确未发掘的⽤户,选择最合适的推⼴⽅式。
在推⼴⽅式上,为了挖掘精确的⽤户,现在的地推团队往往会选择驻点做活动的⽅式。
沈阳在推⼴期间,在写字楼、软件园及社区多个地⽅做了驻点宣传。在两周的时间⾥,举办了近⼆⼗场宣传活动,得到了10000多⼈的关注和注册。
且在短时间内得到15%以上的司机转化。
⽽滴滴发展⾄今,也有未曾变过的东西,⽀持着滴滴打车⼀直不断地向前发展
永不放弃的滴滴精神
滴滴打车对于每⼀个地推团队都有着⼗分严格的要求。滴滴在各地城市所选择的地推团队都有着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
作战勇猛、
吃苦耐劳已经形容不了他们。滴滴在沈阳的推⼴,每天由⼗个地推⼈员负责,在城市可能连续⼀周不能得到休息,可能会在⼤⾬中进⾏着⼯作,可能吃不上饭。
但是从来没有⼈抱怨。
活动持续两周,地推⼈员⼀直处于精神亢奋的状态。活动被关注了会兴奋,有⼈扫码会激动,客户安装注册更是开⼼得⽆法⾃持。
就是这样⼀种勇猛的作战状态,让滴滴的推⼴从始⾄终在⼀个狂热的情绪下,⾼烧不下。
反应迅速
滴滴打车发展⾄今,少不了地推⼈员在推⼴过程中迅速的反应。
滴滴打车在推⼴时,地推⼈员对需要推⼴的滴滴打车APP了解透彻,⽆论客户提出怎样的疑问都可以迅速作出反应。
这个特质在产品推出新版块、新功能时显得尤为重要。有疑问的地⽅迅速给予回答,有合适的建议迅速反应交流。
滴滴4⽉推出顺风车后,沈阳7⽉份开始的推⼴,就交付了⼀份很好的答卷。
素质⾼
滴滴发展⾄今,⾯对的司机端从出租车司机到⽩领,推⼴的地点从各⼤车站到各⼤写字楼到⾼档⼩区。滴滴对于地推⼈员的素质要求⼀直很⾼。
初期在北京的推⼴,⽆论怎样被司机误会,被怀疑,甚⾄被司机认为是骗⼦挨骂,地推⼈员始终保持良好的⼼态和态度⾯对客户。
在沈阳推⼴时,地推延续了团队的⾼素质,热爱⾃⼰的⾏业,对于要推⼴的业务充分了解,耐⼼解答。
能⼒强
滴滴打车⾃2014年推⼴⾄今,在各⼤城市都已经有了稳定忠实的客户。
在这样⼀个成熟的软件推⼴中,沈阳地推团队⼜开出了⼀⽚新天地。
滴滴打车在沈阳和云地推合作,云地推拥有着丰富的递推经验和强⼤的执⾏能⼒,合作中迅速寻到匹配的场地和⼈员,拥有着长期合作的稳定服务商,对产品理解深刻。
⼀个能⼒强⼤的团队让滴滴打车在开拓新⽤户上获得成功。
沈阳平均每场活动关注、注册⼈数400多⼈,转换率15%以上。
正是有滴滴打车地推团队的努⼒,才让这么多⼈使⽤了滴滴。
当我们站在繁华地段时看着有⼈在使⽤着滴滴打车,享受着滴滴打车带来的便捷时,请不要忘记这⽀彪悍不屈的队伍,他们在最苦逼的环境⾥都未曾放弃过。
再次致敬滴滴打车app地推团队们。
滴滴打车:初期我们是怎么做推⼴的
李志刚 3个⽉前  1 品牌营销
摘要:移动互联⽹的打车软件那么多,为什么只有滴滴打车做得这么好?做到了⾏业领军的位置?看看他们初期是怎么在做推⼴的?
程维在嘀嘀打车2012年9⽉9⽇上线之前,把产品拿给了美团⽹创始⼈兼CEO王兴看。2014年3⽉1⽇,王兴告诉我:“程维很实⼲,我没想到他能做这么⼤。”
⽬前,北京10万名出租车司机有7万多⼈安装了嘀嘀打车的软件,6.7万辆出租车⾥近5万辆安装了嘀嘀打车的软件。嘀嘀打车在全国开通近百个城市,安装了48万个司机端,⼏千万乘客端。
嘀嘀创始⼈兼CEO程维说:“移动互联⽹的速度以分钟计,以秒计,不能懈怠,战役⼀场接⼀场。”出⽣于1983年的程维,创业⼀年半。他创办的嘀嘀打车,是⼀款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打车软件,⽤户可以通过软件预约出租车。
创业之前,程维是阿⾥巴巴的员⼯,先在阿⾥巴巴B2B⼯作六年,后在⽀付宝⼯作两年,做到事业部副总经理的级别。他看到创业者拼杀,⼼⾥痒痒的。有9个⽉的时间他在思考到底想要做什么。他想,⾸先得是⾜够⼤的事情,承载他对世界的梦想;其次,得符合移动互联⽹的趋势。
他思考的时候是2011年下半年,当时电商热潮还没有过去,最先考虑到的是做家居电商,这个创业项⽬太重了,链条太长了,⼜要好的设计师,⼜要好的代⼯⼚;也考虑过做企业管理培训,阿⾥巴巴有⼀套管理经验,不过优质讲师是很难复制的;还考虑过做本地⽣活服务的点评⽹站,帮助⼈到好的理发师等等。程维先后否决了6个主意,想到⾐⾷住⾏,互联⽹能否改变出⾏的⽅式?他在媒体上看到有关国外租车软件的报道,但没有搜索到国内的打车软件。
程维问了很多⼈,⼗个⾥有⼗个说,这个怎么可能做得起来?最主要的理由是司机不缺订单,为什么要抢你的活?路上都是活。第⼆个反对理由是,司机都是⼤叔,是郊区的农民,哪有⼈⽤智能⼿机的?程维⾃⼰打车,接连问了五六个司机,没有⼀个有智能⼿机,很受打击。还有⼈认为在这种诚信体系下,叫车服务是不靠谱的。“这些听听都是道理,但我觉得趋势是⼀直往前的,智能⼿机会越来越便宜,谁都会
⽤,出租车这个⾏业,肯定会被互联⽹给渗透。路边打车这种低效率的⽅式会被更⾼效的⽅式取代。”程维说。
“当时对这件事的判断只有⼆三⼗分的成熟度,感觉这是⼀个机会,如果有软件能帮你叫到出租车,很多⼈会⽤,是可⾏的。如果是百分百地清晰了,可能这件事已经没有机会了。”
2012年6⽉,程维和吴睿、李响⼀块创业。嘀嘀联合创始⼈李响记得,在阿⾥巴巴的时候,当时程维带着他开拓北京市场,全国有9000名销售,⼏百个销售团队,程维他们这个只有10多个⼈的销售团队花了⼀年时间做到全国第三。“很多销售团队⾥,销售冠军的业绩能占到50%以上,我们团队没有特别突出的,能⼒平均。”李响说,“我们都是新⼈,从零开始,程维⾃学了很多团队管理的知识。”
程维提了⼀个⼝号,叫做移动互联⽹让出⾏更美好。有⼈说,⼀帮阿⾥销售的⼈做出来的产品,能好到哪⾥去?
技术的确是这个团队的软肋。2012年6⽉创业,7⽉陆续签下⼀些出租车公司,但是软件⼀直没达到上线的标准,从7⽉延后到8⽉,从8⽉初延后到8⽉底。程维实在忍不住了,给技术部门下了死命令,9⽉9⽇⽆论如何⼀定要上线。
产品最初是外包软件公司做的。程维觉得两个⽉要把产品做好,现招团队是来不及的。他到的公司
要价15万元,被他砍到9万元。对⽅向他信誓旦旦保证,功能肯定全都实现。程维留了⼀个⼼眼,先付款30%,做到⼀半的时候付款50%,做完验收再付20%。结果那20%永远没付出去。后来,程维了解到这家公司在⼭东有合作的学校,嘀嘀打车最初的产品是⼀位中专⽼师带着⼏个学⽣给搞出来的。
拿到软件,他到交委演⽰嘀嘀打车,叫10次车,能响6、7次。不响的时候,⼤家就盯着该响起来的⼿机,沉默10秒钟。程维尴尬地把话题岔开。他学乖了,第⼆次再给⼈演⽰的时候,就带上两部⼿机,哪部响就拿哪部出来。
软件外包的同时,他也招聘⼯程师。⼯程师⼀看代码,就说这个⽔平太差了,基本没法⽤。他了好⼏个⼤公司出来的⼯程师,都拒绝了他,“创业公司不确定性太⼤了,很多⼈觉得打车软件未必靠谱”。直到后来他遇到原百度研发经理张博。
这个漏洞多得跟筛⼦⼀样的外包产品让嘀嘀打车的技术部门擦了⼀年的屁股。程维说:“⼀分钱⼀分货,我们对创业者的建议是,宁可慢⼀点,建⽴起靠谱的团队后再去做,磨⼑不误砍柴⼯。”
李响认为,程维学习能⼒强,冷静,⾃控⼒强,团队觉得最受挫的时候,他是最乐观的;团队取得很⼤成绩的时候,他会追问为什么取得成绩,还有哪些问题?“领导冷静,团队就会冷静,没有⼈敢骄傲,也没有⼈敢⽓馁。”
2012年11⽉,公司账⾯上只剩下⼀万元钱,程维碰壁多次,A轮融资终于成了——来⾃⾦沙江创投的300万美元。⼤家⾮常庆幸,程维把⼤家叫在⼀起到⾷堂⾥吃了⼀顿饭,接着就回到办公室讨论业务问题。
联合创始⼈、产品技术副总裁张博对程维的评价是⽬标感强,执着、能吃苦。在上海,竞争对⼿业务增长速度更快,程维说不拿下上海就不回来。他们⼏个⼈赶到上海,打了连续两周的仗,⼏乎没睡觉,晚上讨论⽅案,第⼆天⽩天执⾏,晚上根据效果调整⽅案,讨论到凌晨两三点。⼀周之后,效果就出来了。北京花了3个⽉安装1万个司机端,上海则花了40天。
在程维的⾝上,你可发现,在当下的创业浪潮中,过去长期积累的经验并⾮是最重要的,甚⾄是妨碍发现新机会的。⽽⼀个⼈⾝上最需要具备的素质是:快速学习的能⼒。
2014年2⽉26⽇,北京⽕车南站西⼊⼝,出租车地下通道,拐⾓处⼀块空地上,七⼋个司机围着3个穿着⽻绒服的年轻⼈,旁边墙上拉着红⾊⼴告条幅:“⽤嘀嘀省时省⼒更省油”。这些司机⼤多是嘀嘀打车的新⽤户,嘀嘀打车的地推帮忙安装软件,还有的司机在使⽤中遇到各种问题,来寻解决⽅案。有司机将眼镜推到脑门顶上,仔细看着⼿⾥的智能⼿机;有司机反复问,我需要⽤笔(把交易)记下来吗?年轻的地推耐⼼地反复保证,你放⼼,每笔交易在后台系统都有记录。⼀位司机说,春节前有⼀笔10元的奖励现在还没打到我账上。嘀嘀北京司机主管王品哲赶紧上前,留下⾃⼰的⼿机号码,说:“我们⼀定会解决,如果还没解决,您就打我电话。”
这个嘀嘀打车的服务点,每天⾄少要为五六百位司机解决安装问题。⽬前,嘀嘀打车在北京有8个服务点,分布在北京西站、南站,南苑机场等。
北京南站西⼊⼝的地下通道,没有暖⽓,阴冷阴冷的。地推早晨7点抵达这⾥开始⼯作,⼀直持续到晚上10点,平均每天⼯作15个⼩时,⼿⼏乎没有停过。他们需要尽快熟悉业务,也许第⼆天就拎着⾏李调到另外的城市开疆拓⼟。“公司发展太快,来不及培养⼈才,只能让地推们多⼲活,迅速成长”,王品哲说。
北京有189家出租车公司,近7万辆出租车,10万名司机。2012年6⽉,程维他们的⽬标是两个⽉内安装1000个司机端。“我们就是做地推出⾝的,很有信⼼,现在跟出租车公司谈能有多难?不收你的钱,免费跟你合作,还不好谈吗?”⼀个多⽉过去了,他们跑了⼀百多家公司,没有敲开任何⼀家出租车公司的门。每家公司都问⼀个问题:你有没有交委的合同⽂件?没有的话,凭什么调度出租车?这是北京市调度中⼼的管理范围。我不跟你合作,我们不差你这个钱,也不靠你调度挣钱,你没有⽂件,我容易犯错,没理由跟你合作啊。
程维根本没有交委的关系,他只好交委的⼈聊⼀聊,对⽅说,我们有调度平台,你先别上线。
员⼯受不了了,觉得这事不靠谱。程维对⼤家讲,再坚持⼀下,跑完189家,没有⼀家愿意跟我们合作,我们就认了,放弃。李响说:“我们⼤起⼤落的时候,程维能够稳住⼤局,让⼤家感受到,跟着⽼⼤
是绝对靠谱的,问题只是短暂的。”
在北京昌平、只有200辆出租车的银⼭出租车公司,成为第⼀家跟嘀嘀打车合作的公司。银⼭的⽼板允许程维他们在司机例会上花费15分钟介绍产品。当时100个司机在场,只有20个有智能⼿机。
⼤多数在例会上给司机讲课的,是洗座套的、卖机油的,都是想办法赚钱的。司机们⾯⾯相觑,这是新型骗术吧?“出租车这⼏⼗年,⼯作⽅式没有变化,就是扫马路、趴活,⽆⾮是路越来越堵,油越来越贵,活越来越难做,收⼊下降,社会地位下降,没⼈愿意做出租车司机,没⼈愿意嫁给出租车司机。”程维说。
第⼀场安装了8个司机端。程维拿着合同给其他出租车公司看,⼈家都做了,你们也可以尝试⼀下,撬开了第⼆家、第三家。地推团队的⼈互相打⽓,今天突破两位数了,这次有⼈在会上喝彩了。联合创始⼈吴睿说:“出租公司谈太费劲了,他们是特别官僚的机构,投⼊和产出⼀点都不成正⽐。出租车公司作为第三⽅来看,他是旱涝保收的体,他为什么要做这个呢?他的动⼒在哪⾥呢?”
程维说:“我们还想过交委,那更慢了。我们花费很多⼼思跟政府部门谈合作,结果也没有看到什么成绩。嘀嘀打车真正做起来是跟司机谈,真正的受益者是司机。”
⾸都机场附近的北皋是出租车司机聚集点,嘀嘀地推团队在那⾥摆桌⼦设点,第⼀天就被城管给赶⾛了。
吴睿说:“城管三天两头来⿇烦,我们不断跟管理部门解释,我们是要解决出租车降低空驶率,提⾼运营效率的,管理部门也会想对他有什么好处呢?你能够给我带来什么? 按照他的规定缴纳⼀部分费⽤,让他来认可年轻⼈创业的主意,⽀持我们。”
2012年9⽉9⽇,嘀嘀打车上线,已经安装了500个司机端,但是上线亮灯的只有16个。第⼆天,灭了8盏。当时嘀嘀打车的办公室在中关村e世界,e世界是⼀家数码卖场,楼上被商家租来做仓库,因为价钱便宜,程维租了⼀个100来平⽶的仓库做办公室。两位司机冲进办公室,把⼿机往沙发上⼀扔,说你们这些骗⼦,骗流量。没有乘客⽤嘀嘀打车,就没有订单,司机开了⼀整天的⼿机软件,⼀声响声都没听到,反⽽收到短信通知他⽤了20兆的流量。
很多司机都不相信,拉活这么多年了,已经形成了固定的习惯,以为嘀嘀打车是骗⼦,和运营商合伙骗他的流量,有些司机死活不肯装,还打110报警。有些意识先进的司机安装了,不会⽤,⼀晚上开着软件,跑了⼀晚上的流量,第⼆天就跑来算账。怎么讲,也跟他说不通,就得赔他钱。嘀嘀打车的前期,遇到这种问题都是赔钱的,⼲脆出了措施,给司机流量补助,⼀周5元。
每个司机都在抱怨,产品哪⾥不好,耗费的流量⾼、电量⾼,听不到订单,定位不准;改了⼗⼏个版本之后,订单渐渐多起来了,两个⽉后,终于有超过100个司机同时在线。第⼀次达到100个司机在线的时候,专门盯着屏幕的客服喊起来:“天哪,好消息,我们有102个司机在线。”程维赶过去看的时候,只有99个。幸好客服截了图。
第⼀次超过100辆出租车在线,程维感觉有点往上⾛了,此时国内已经有近⼗家同类型的打车软件。摇摇招车来了。摇摇招车花了⾼价跟⾸都机场合作,安设服务站,嘀嘀打车退出⾸都机场。摇摇招车在电台打⼴告,⼏⽉⼏⽇司机可以到哪⼏家酒店,现场给你安装。程维想,“我们公司⼩打⼩闹,怎么搞得过对⽅?”
在北京西客站,嘀嘀打车花了3000元租了⼀⼩块地⽅做站点,出租车流⽔⼀般地慢慢驶过,司机不能长时间停留。地推带着笔记本电脑冲上去,敲着玻璃窗,问:师傅,你有智能⼿机吗?司机说,没有、没有;地推就塞⼀张传单进去,有智能⼿机就打这个电话给我,我帮你装叫车软件。有智能⼿机的,就直接从笔记本⾥拷贝安装包,⽤户名就是司机的⼿机号,密码是原始密码,让司机照着传单上的步骤回家学。
安装⼀次需要三五分钟。不能再久了,否则西客站和司机都不满。在刺⾻的过堂风⾥,穿着军⼤⾐、戴着⼿套帽⼦的地推们,像筛⼦⼀样将⾯前每⼀辆出租车筛⼀遍。⼀天下来,⼩伙⼦也会感冒发烧,那时候⼈少,还没有能够代班的,带病上岗。⼀个寒冷的冬天,在西客站,嘀嘀打车安装了⼀万个司机端。“我们是靠着⼩⽶加步,⼀点⼀点地,顽强地⽣存下来的”,程维说。
吴睿说,他从2012年6⽉创业以来,没有休息过⼀天,每天早晨7点多醒来,晚上11点多回家。他怕吵醒怀孕早早⼊睡的妻⼦,就在沙发上凑合⼀晚上。他的⼿机从来不关,有时候晚上两点多钟,还有司机打
来电话,睡了吗,兄弟?吴睿问,师傅,怎么了,你说。司机会告诉他,在什么地⽅拉活,哪个时间段订单密度⾼,哪个时间段订单密度低。“很多⼈问我,嘀嘀打车为什么能活下来?在我看来,靠的就是这⼈,每天嗷嗷叫着往前冲,才能活下来。”
程维说:“这个业务肯定是长跑,⽐的是内功,内功核⼼是团队,团队表现出来的是软实⼒,例如服务。(补贴)这些短期的营销是外功,如果双⽅有钱,很难在外部层⾯分出胜负。” 嘀嘀⽬前完成了三轮融资,总共融资1.18亿美元,其中腾讯投资近5000万美元。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正在以给予乘客和司机补贴的形式进⾏激烈的营销战,背后各有腾讯与阿⾥⽀付宝的⽀持。
王品哲毕业的第⼀份⼯作就是在出租车公司做车队长,管300多辆车,650个司机。当时消费者对出租车怨声载道,、⿊车、拒载、绕路、多收费等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处理投诉是王品哲最繁重的⼯作,压得喘不过⽓来,这个⾏业就应该这样吗?他觉得很多司机是好⼈,服务也不错,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问题?司机抱怨油价⾼、堵车、租价低、份⼦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