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西
[地理位置] 揭西县位于广东省东部,莲花山南麓,潮汕平原西北部,榕江南河中上游。地处东经115-36ˊ至116-18ˊ,北纬23-18ˊ至23-41ˊ。东面与揭东县相连,西南与陆河县、普宁市接壤,西北与丰顺、五华县毗邻。 政区沿革 1965年从揭阳县划出西北部13个公社(镇)和陆丰县划出2个公社设置揭西县。1975年将普宁县的3个大队划归揭西县管辖。原隶属头专(地)区,后隶属汕头市,1992年汕头市划分为汕头、潮州、揭阳三市,揭西县隶属揭阳市管辖。县政府驻河婆镇。 [政区划分] 全县辖16个镇、4个乡、6个国营农林场,有280个村民委员会,35个居民委员会,1641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 全县总人口89.23万人,其非农业人口17.89万人,农业人口71.34万人。旅居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约54.6万人。 民族构成以汉族为主,还有壮、回、苗、满、畲、黎等12个少数民族。客家话和州话为地方语言。全县东西长51公里,南北宽36.6公里,总面积1365.37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126.7万亩,耕地面积29.76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0.42亩,人均山地1.78亩。 自然地理条件 [地 貌] 揭西县是广东省的山区县之一。山地(含丘陵在内)占全县总面积84.9%。西北部高山,中部丘陵,东南平原。以全县最高海拔1222米的李望嶂为主峰的大北山区,山峦叠嶂,形成一个天然屏障,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为开阔平原,最低海拔3.2米(棉湖贡山洋) [气 候] 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充足。年平均气温21.1℃,1月份为12.7℃,7月份为28.1℃,极端高温是1982年7月28日为37.3℃,极端低温是1976年1月17日为–2.4℃。日照年平均1884小时,最多的1971年达2262小时,最少的1975年仅1576小时。无霜期300天以上。霜日多数出现在12月至2月。年均降雨量2105毫米,降雨量较多的坪上莲花山年平均降雨量2612毫米。 水文 境内97.4%的面积属榕江水系。全县河流总长298.9公里,其中榕江南河在县境内河段71.7公里,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境内11个镇。河流密度每平方公里为0.219公里。年平均径流量18.172立方米。 [自然资源] 揭西县水力资源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21.6万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有13.9万千瓦。目前已建成龙颈、北山、横江等大中小型水库63座,建成中小型水电站75座,装机容量9.34万千瓦,年发电量3.75亿千瓦时,其中揭阳市属4座电站,装机容量4.03万千瓦,年发来量1.4亿千瓦时。地热资源丰富,温泉多,流量大,温度高,主要温泉12处,自然涌泉量每秒7.32至10公升,水温58℃至84℃,为水产养殖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山地广阔,主要树种有松、杉、桉、相思、格木等。主要水果有柑桔、香蕉、油柑、桃李、橄榄、龙眼、荔枝、无核黄皮、弥猴桃等。金属矿产种类较多,主要有钨、锡、铜、铅、锌等。非金属矿种主要有优质矿泉水、稀土、瓷土、水晶石、甲长石等。稀土、瓷土储量尤为丰富,品质优良,稀土储量约20万吨,瓷土储量在5亿吨以上。还有丰富的中草药和野生动物资源。 [自然灾害] 揭西县地近沿海,台风较多,平均每年4.8次,多发生在7月和8月。春季低温阴雨,晚秋寒露风,冬季轻霜有时冰冻,对农作物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基础设施概况 [交通运输] 全县境内有公路总长748.2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密度54.8公里,20个乡镇和96%的行政村可通汽车。全拥有机动车16872辆,全年总货运量487.6万吨。特别是1992年以来,全面进行公路升级改造,水泥公路由1992年的10.4公里增至现在的280.3公里,实现了乡镇公路水泥化,被评为广东省“八五”期间交通建设先进单位。全县有出境公路6条,连接国道和省道,县城至国道324线38公里,棉湖镇至省道1930线8公里。 [邮政通信] 1980年9月县城开始使用程控电话,至1999年,全县程控电话总容量7.95万门,电话普及率达每百人7部,实现了电话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全县程控电话网络和6蕊光缆480路数字微波通讯可直拔全国各地和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县有移动电话用户16106户;开设3个寻呼台,覆盖全县各地;开办了DDN专线、因特网、视聆通、图文传真、邮政特快专递等邮电业务。1992年列为全国邮电业务收入百强县之一。 [电力建设] 全县现有11万伏输变电站4座,3.5万伏输变电站6座,5000千瓦火力发电厂1座,棉湖22万伏输变电站正在兴建,与省电联网形成了水电、火电和省市电网三位一体的供电系统,为发展工业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创造了较好的条件。1999年,全县购电量1.5亿千瓦时。用电价格分类计算,对“三资”企业的用电给予优惠。 供水设施 揭西县淡水资源丰富,县城供水系统日供水可达4万吨,棉湖自来水厂日供水可达2万吨,能给生产和生活用水提供足够保证。 经济发展概况 建县以来,揭西县经济有较快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综合实力明显增强。1999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40.96亿元,比1998年(下同)增长12.6%;工农业总产值56.85亿元,比增15.0%;全县财政总收入2.0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187万元(新口径),财政总支出2.03亿元。 农业 揭西县历来以农为主。盛产水稻、小麦、革甘薯、糖蔗、花生、黄红麻,还有马铃薯、蘑菇、生姜、蔬菜等。耕作制度多为水稻、稻、麦(蔬菜)。 1998年揭西县被列为广东省唯一的小麦生产基地县,1997年被列入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县。粮食生产连年获得丰收,1999年粮食总产22.44万吨。近几年来,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高产、高质、高效农业。突出抓好青榄、茶叶、蔬菜、珍禽和生猪五大龙头企业建设。目前,全县已种植青榄10万亩、茶叶3.1万亩、蔬菜11万亩,珍禽饲养量120万只、生猪饲养量60万头,初步形成具有地方特的农业主导产业。 1999年全县农业总产值9.64亿元,农村人均年收入达2850元。 工业 建县之初,以小手工业为主,经过30多年的努力,现已拥有医疗器械、汽车配件、摩托车制造、塑料、纺织、陶瓷、印刷、稀土、电器、五金、建材、食品等20多个门类,形成了比较完整和具有地方特的工体系。199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47.21亿元。主要的工业产品有系列的高新技术医疗器械、汽车配件、摩托车、变压器、电子计量器、轴承、日用陶瓷、建筑瓷、小五金工具、电缆、电线、硅铁、毛巾、塑料制品、电子琴、石板材、饼干、矿泉不等。近几年来,个体私营企业迅猛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9年全县个体私营企业8475家,实现工业产值43.6亿元。形成了棉湖的五金、电线、电缆、塑料、彩印,河婆的摩托车、汽车配件、电子琴,灰寨的纺织,凤江的凉果加工等特行业和特产品。“三资”和“三来一补”企业逐年增加,目前已发展到232家,工业产值达2.41亿元。 商业外贸 全县拥有综合、专业市场31个,总面积达17.3万平方米。在实行市场规范化管理工作中,棉湖中心市场被评为国家级文明市场。从商品流通的零售网点9161个,从业人员1.6万人。1999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7.43亿元,集市贸易成交额6.35亿元。 跨世纪发展目标 在1998年9月召开的中共揭西县第七次党代会上,县委书记谢烈鹏代表揭西县委提出了今后5年的任务和奋斗目标。基本任务是:高举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和省第八次党代会、市每二次党代会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增创优势,大力推进两个要本性的转变。突出抓好“扶贫开发”、“工业兴县”、“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四大发展战略。 <5年的主要奋斗目标> [一] 是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年均增长13%以上,县和乡镇两级财政自给率要逐年提高,扶贫攻坚全面实现达标。 [二] 是经济体制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和集体企业改革基本完成,所有制结构基本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社会化服务体系、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完成。 [三] 是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新的科学技术在工业、农业和林牧副渔等各个领域被广泛运用,高新技术产品和名牌产品在工业总值的比重明显加大。 [四] 是城乡建设明显改观,县城河婆镇和棉湖镇的规划建设管理实现规范化,城市设施建设较为配套,城市环境较为优美,城市功能明显发挥,成为带动和辐射周边城乡的中心,其它乡镇地规划建设都有新进步。 [五] 是依法治县有明显进展,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依法治县迈出新步伐,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六] 是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人民众的思想道德整体素质提高,教育走在全市前列,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各项事业有较大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目标以内。 [七] 是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人均年纯收入达到小康水平,医疗保健事业有较快的发展,人民众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为实现跨世纪的奋斗目标,揭西从县情出发,从5个方面增创新优势,推动经济发展上新台阶。 一)是加快山区开发步伐,增创扶贫攻坚新优势。继续重视山区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围绕发展特经济,做活“山水”文章;进一步发展优势粮食、名优水果、反季节蔬菜、淡水养殖、畜牧饲养和珍禽饲养,加快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步伐,建设有揭西特的农业商品基地;加快水力资源和旅游资源开发,重点扶持大洋度假村的建设。 二)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增创产业升级新优势。深化农业基础地位,在下功夫办好粮食自给工程和商品粮基地、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建设一批“三高”农业商品基地,形成农业支柱产业;大力扶持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实施“工业兴县”战略,抓好重点企业和名牌产品,积极办好工业小区和招商引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拓展商贸流通,建设一批以水果、茶叶、水产、蔬菜为重点的农贸批发市场。 三)是加快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增创体制改革优势。着力抓好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 四)是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增创科技进步优势。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科技兴工、兴农活动,广泛普及农业先进技术,推广良种良法,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和加大教育投入。 五)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创投资环境新优势。重点抓好交通、能源、能讯、水利等事关经济发展大局的关键性项目;加强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并重方针,重视对土地、山林、水源等重要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 为加快脱贫奔康步伐,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贫困县必须于2003年前脱贫奔小康的决策。揭西县结合实际,制订了2002年实现小康县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5年脱贫奔康的奋头号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3%;工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5%;地方财政一般收入年均递增12%;农村人均年纯收入年均增15%;人均住房面积潮汕汽车网20平方米,户均拥有机电产品6种以上;实现村村通汽车、乡镇和村级道路路况良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0%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和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继续发展,教育走在全市前列,乡镇基本建设起社会保障网络;创建文明村(户)活动有较大突破,到2002年文明村比例达到80%以上,20个乡镇逐年实现小康,其中2000年要有2个镇达标,2001年11个镇达标,2002年全部达标。为实现这个目标,揭西县确立了“打好基础、增创优势、注重效益、加快发展、确保稳定”的工作思路,制了具体措施: (一)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实施“扶贫开发”、“工业兴县”、“科教兴县”和“可持续性发展”四大发展战略。大力开发山地、水力、旅游资源,建设以水果、茶叶、蔬菜、珍禽和生猪为龙头的农业龙头企业,并带动千家万户脱贫奔小康。到2003年,实现地方公路大部分水泥化,管理区全部通汽车,电力供应较为充足,通讯便捷,水利设施较为安全可靠目标。 (二)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为脱贫奔康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三)是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为脱贫奔康提供强的组织保证。 农业发展的优势 【地理气候条件优越】我县地处南亚热带,光、热、水资源丰富,终年少霜无雪,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境内山地、平原、水域兼有,土地肥沃,物种资源丰富,有利于热带亚热带作物生长,适宜发展农林牧渔等种养业。 【广阔的山地资源】全县拥有山地127万亩,其中坡度25°以下的山地面积55万亩,已开发种茶种果和高值经济林有33万亩,尚有20多万亩可供开发。这为我县发展“三高”农业,推进农业化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巨大潜力。 【农业生产基础较好】我县农民长期以来有精耕细作的传统习惯和刻苦耐劳的精神。经过20年来的改革开放,广大农民商品意识明显增强。随着“三高”农业的发展,特别是七大农业商品基地的初步形成和水果、茶叶、蔬菜加工业的迅猛发展,我县有部分名优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在外地市场享有较好的声誉,农业经济实力有了明显增强。这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支柱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地缘人缘优势明显】我县所在的揭阳市地处闽东南、赣西南、粤东经济协作区的中心,向来就是闽、粤、赣主要商品贸易集散地和重要的外贸通商口岸;省道横贯境内,榕江水系水深线长,广梅汕铁路的开通营运,梅汕高速公路和潮汕民用机场的筹建,为农产品走向市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我县又接近港澳台地区,是著名的侨乡,华侨、港澳同胞50多万人,与海外联系密切,有利于农业引进资金、技术和优良品种,把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这为我县推进农业产业化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技术支持和广阔的销售市场。我县推进农业产业化,不仅有良好的优势和潜力,而且当前国际国内环境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只要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人缘优势和现有基础,抓住机遇,制订相应的政策,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就能增创揭西农业发展优势,有效地加快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揭西县旅游资源情况 一、全县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1、景点的类别 (1)名胜古迹历史悠久。全县有各类名胜古迹30多处。霖田祖庙、永昌古庙、天竺古岩、郭氏大楼和九厅十八井等均是历史悠久、闻名海内外的名胜古迹。 (2)纪念地光辉耀世。全县有红革命纪念地20多处。有1925年国共两党合作,由蒋介石任总指挥、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所率领的东征军2次进驻的兴道书院、大同医院、大光学校、中华医院。九军城、古大存革命活动旧址和粗坑村等均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抗敌救国的圣地。 (3)自然景观奇特。我县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大洋高山旅游度假区、龙山风景旅游区、广德洞天风景区、黄满石祭瀑布、龙山风景旅游区、广德洞天风景区、龙潭飞瀑、庵背瀑布和百丈奇等均负有粤东之最的盛名。 (4)地质资源用之不竭。我县的红层最高、夷平面最大为广东之最;冰川遗迹——揭西冰臼堪称世界奇观;地热温泉蓄量大,全县有温泉12处。这些都为我县开发、利用地质旅游资源,开展地质地球地貌和古气候研究及科普教育提供不可多得的教材,地热温泉更为疗养度假和养殖的天然资源。 (5)三高农业生态基地层出不穷。京明茶叶生产加工基地,西田反季度蔬菜基地,南山青榄基地,均是科技含量较高的生态农业基地。 还有正在规划建设的龙山风景区、大北山森林公园、揭西农业生态旅游度假区。 2、景点、景区的现状 近年来,为充分发挥我县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县委、县政府把发展旅游业当作振兴揭西经济,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特别是新一任班子非常重视旅游工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树立旅游活县的思想,努力把我县建设成粤东地区乃至全省的旅游大县”,县委周书记、县府刘县长都亲自过问关心旅游工作,分工一位副县长专抓,出台《关于加快我县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充分发挥旅游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采取“三个一点”的战略,筹措资金,增加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县投入旅游景区(点)建设资金累计2.72亿元,目前,大洋旅游度假区、龙山风景区、霖田祖庙、天竺古岩、广德洞天、过路塘风景区、宝塔飞渡、龙潭飞瀑、黄满石祭瀑布、揭西冰臼、轰鸣仙石、云湖两月、石灵古刹、兴道书院、永昌古庙、郭氏大楼等景点均已包装为旅游产品,编制推出“高山休闲度假游”、“绿水青山生态环境游”一日游、两日游线路九条,深受游客欢迎;旅游接待宾馆、酒店相继增加,行、游、吃、住、娱、购旅游六要素日臻配套,前来我县旅游观光的游客逐年增多,一九九八年至二000年全县接待人数达50多万人,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规划、申报大北山森林公园、京明茶叶生产基地、揭西农业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建设。 但由于我县是贫困县,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缺乏对景区景点建设的投入和规划,故使我县在旅游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方面还存在很多的困难和问题,比较突出的有: (1)交通不畅,路狭难行,有的景点无路走。 目前除大洋度假区、龙山风景旅游区、三山国王祖庙道路比较好外,其它景点的道路都比较差,均不能通行旅游大巴。广德洞天风景区的道路大巴难以通行。龙潭飞瀑、天竺古岩等景点,中巴也不能直接进入景点。黄满石祭瀑布的小路仍行走困难,其间的无名 、万寿潭等还无路可人。我县的情况是点多线长,行路艰难。这可以说是发展我县旅游业的一个瓶颈问题。 (2)管理混乱,有的景点还未有人专管。 由于目前各景点的管理仍处于多头管理状况,很多实质性管理工作不能落到实处。如三山祖庙,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现在是多头管,管不到位情况突出。如祖庙的全景修复工作,卫生和车辆管理,特别是香纸鞭炮的商业行为被游客称为围追堵截的强卖行为。目前除部分自然景观(黄满石祭瀑布、龙潭飞瀑、冰臼)未有明确专人管理外,大部分景点都设有专门管理机构或归属管理线条,但实际操作都难以开展。 (3)旅游开发资金的不足严重制约着旅游工作的开展。 从我县目前情况看,由政府直接投入资金用于景点建设、产品包装、宣传推介数量不多,大部分的建设资金和宣传推介费用来源于社会各界的捐助。旅游部门未能对全县的景点建设、旅游产品包装、宣传推介等活动作出预先规划和资金计划。 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急需解决的问题及建议 1、编制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引导高层次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建议从全市整体出发,以市、县为单位编制。 2、解决通往景点的道路问题,使旅游资源转变为旅游产品。 3、强对旅游业的组织领导,强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旅游行业的管理职能。建议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亲抓、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旅游工作领导小组。 4、旅游宣传推介力度。建议政府要把国民旅游计划和旅游业发展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把旅游工作经费和促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把发展旅游纳入政府引资,促销和调研活动计划。 5、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对具有开发价值、具备兴建旅游景区、景点条件的,要在正确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关系的前提下给予大力支持,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政策优惠、倾斜。如对正在规划建设的龙山风景区、大北山森林公园、揭西农业生态旅游度假区等给予立项审批。 6、实行政府主导型。旅游业发展涉及面广、参与性强,建议学习旅游发达地区经验,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众参与”的原则,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 |
开放分类: 中国、广东、揭阳、潮汕、揭西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