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是什么?
ABS(自动防抱死刹车系统)可说是行车安全历史上最重要的三大发
汽车安全气囊原理明(此外两个是安全气囊与安全带),ABS也是其它安全装置(如
ESP行车动态稳定系统与EBD刹车力分配系统)的基础。今年是
ABS系统诞生25周年记念。过去的二十五年中,ABS系统拯救了近
15000名北美地区驾驶者的珍贵生命,让我们趁这个机会回顾一下
ABS系统的发展及它带给汽车产业的影响
2004年是历史上第一部量产的民用型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自动防抱死刹车系统)诞生的第25周年记念。在过去的四
分之一世纪中,ABS系统非但持续进步、精益求精,也匡助许多车
主从鬼门关前逃过一劫。在介绍ABS系统过去25年的巨大贡献之外,
我们还要回顾ABS的发展史。
“自动防抱死刹车”的原理并不难懂,在遭遇紧急情况时,未安装ABS
系统的车辆来不及分段缓刹只能立刻踩死。由于车辆冲刺惯性,瞬间
可能发生侧滑、行驶轨迹偏移与车身方向不受控制等危(wei)险状况!而装有ABS系统的车辆在车轮即将达到抱死临界点时,刹车在一秒内可
作用60至120次,相当于不停地刹车、放松,即相似于机械自动化
的“点刹”动作。此举可避免紧急刹车时方向失控与车轮侧滑,同时加
大轮胎磨擦力,使刹车效率达到90%以上。
从微观上分析,在轮胎从滚动变为滑动的临界点时轮胎与地面的磨擦
力达到最大。在汽车起步时可充分发挥引擎动力输出(缩短加速时
间),如果在刹车时则减速效果最大(刹车距离最短)。ABS系统内
控制器利用液压装置控制刹车压力在轮胎发生滑动的临界点反复摆
动,使在刹车盘不断重复接触、离开的过程而保持轮胎抓地力最接近
最大理论值,达到最佳刹车效果。
ABS的运作原理看来简单,但从无到有的过程却经历过不少挫折(中
间缺乏关键技术)!1908年英国工程师J. E. Francis提出了“铁路车
辆车轮抱死滑动控制器”理论,但却无法将它实用化。接下来的30年
中,包括Karl Wessel的“刹车力控制器”、Werner Mhl的“液压刹车
安全装置”与Richard Trappe的“车轮抱死防止器”等尝试都宣告失败。
在1941年出版的《汽车科技手册》中写到:“到现在为止,任何通过
机械装置防止车轮抱死危(wei)险的尝试皆尚未成功,当这项装置成功的那一天,即是交通安全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可惜该书的作者恐怕
没想到这一天竟还要再等30年之久。
当时开辟刹车防抱死装置的技术瓶颈是什么?首先该装置需要一套
系统实时监测轮胎速度变化量并即将通过液压系统调整刹车压力大
小,在那个没有集成电路与计算机的年代,没有任何机械装置能够达
成如此敏捷的反应!等到ABS系统的诞生露出一线曙光时,已是
半导体技术有了初步规模的1960年代早期。
精于汽车电子系统的德国公司Bosch(博世)研发ABS系统的起源要追溯到1936年,当年Bosch申请“机动车辆防止刹车抱死装置”的专利。1964年(也是集成电路诞生的一年)Bosch公司再度开始ABS 的研发计划,最后有了“通过电子装置控制来防止车轮抱死是可行的”结论,这是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名词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世界上第一具ABS原型机于1966年浮现,向世人证明“缩短刹车距离”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投入的资金过于庞大,ABS初期的应用仅限于铁路车辆或者航空器。T eldix GmbH公司从1970年和奔驰车厂合作开辟出第一具用于道路车辆的原型机——ABS 1,该系统已具备量产基础,但可靠性不足,而且控制单元内的组件超过1000个,非但成本过高也很容易发生故障。
1973年Bosch公司购得50%的Teldix GmbH公司股权及ABS领域的研发成果,1975年AEG、Teldix与Bosch达成协议,将ABS系统的开辟计划彻底委托Bosch公司整合执行。“ABS 2”在3年的努力后诞生!有别于ABS 1采用摹拟式电子组件,ABS 2系统彻底以数字式组件进行设计,非但控制单元内组件数目从1000个锐减到140个,而且有造价降低、可靠性大幅提升与运算速度明显加快的三大优势。两家德国车厂奔驰与宝马于1978年底决定将ABS 2这项高科技系统装置在S级及7系列车款上。
在诞生的前3年中,ABS系统都苦于成本过于高昂而无法开辟市场。从1978到1980年底,Bosch公司总共才售出24000套ABS系统。所幸第二年即成长到76000套。受到市场上的正面响应,Bosch开始TCS循迹控制系统的研发计划。1983年推出的ABS 2S系统分量由5.5公斤减轻到4.3公斤,控制组件也减少到70个。到了1985年代中期,全球新出厂车辆安装ABS系统的比例首次超过1%,通用车厂也决定把ABS列为旗下主力雪佛兰车系的标准配备。
1986年是另一个值得记念的年份,除了Bosch公司庆祝售出第100万套ABS系统外,更重要的是Bosch推出史上第一具供民用车使用的TCS/ ASR循迹控制系统。TCS/ ASR的作用是防止汽车起步与加速过程中发生驱动轮打滑,特殊是防止车辆过弯时的驱动轮空转,并将打滑控制在10%到20%范围内。由于ASR是通过调整驱动轮的扭矩来控制,于是又叫驱动力控制系统,在日本又称之为TRC或者TRAC。
ASR和ABS的工作原理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两者合并使用可形成更佳效果,构成具有防车轮抱死和驱动轮防打滑控制(ABS /ASR)系统。这套系统主要由轮速传感器、ABS/ ASR ECU控制器、ABS驱动器、ASR驱动器、副节气门控制器和主、副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等组成。在汽车起步、加速及行进过程中,引擎ECU根据轮速传感器输入的信号,当判定驱动轮的打滑现象超过上限值时,就进入防空转
程序。首先由引擎ECU降低副节气门以减少进油量,使引擎动力输出扭矩减小。当ECU判定需要对驱动轮进行介入时,会将信号传送到ASR驱动器对驱动轮(普通是前轮)进行控制,以防止驱动轮打滑或者
使驱动轮的打滑保持在安全范围内。第一款搭载ASR系统的新车型在1987年浮现,奔驰S 级再度成为历史的创造者。
随着ABS系统的单价逐渐降低,搭载ABS系统的新车数目于1988年突破了爆炸性成长的临界点,开始飞快成长,当年Bosch的ABS 系统年度销售量首次突破300万套。技术上的突破让Bosch在1989年推出的ABS 2E系统首次将原先分离于引擎室(液压驱动组件)与中控台(电子控制组件)内,必须依赖复杂路线连接的设计更改为“两组件整合为一”设计!ABS 2E系统也是历史上第一个舍弃集成电路,改以一个8 k字节运算速度的微处理器(CPU)负责所有控制工作的ABS系统,再度写下了新的里程碑。该年保时捷车厂正式宣布全车系都已安装了ABS,3年后(1992年)奔驰车厂也决定紧跟保时捷的脚步。
1990年代前半期ABS系统逐渐开始普及于量产车款。Bosch在1993年推出ABS 2E的改良版:ABS 5.0系统,除了体积更小、分量更轻外,ABS 5.0装置了运算速度加倍(16 k字节)的处理器,该公司也在同年年中庆祝售出第1000万套ABS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