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暂无
来源:《汽车维修与保养》 2016年第6期
文/上海 庄开明
庄开明 (本刊编委会委员)自1997年开始从事汽车机电维修工作,先后做过维修技师、技术总监和技术厂长。主修过奔驰、宝马、劳斯莱斯、凯迪拉克、丰田、大众等车型。擅长发动机电控系统、汽车车身电气、底盘电控系统的诊断。从2006年开始,从事汽车专业的理论课教学工作,著有汽车专业教材《汽车故障诊断技术和方法》和《汽车维修工艺》。
德国工商大会、职业培训与教育总监Britta Buschfeid 在中锐华汽教育汽车机电诊断维修技师系列教材《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教材的序(二)中说:“德国工商会一直致力于把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双元制原则引入中国。经过不断尝试和实践,我们发现,中国与德国国情不同,无法照搬照抄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
Britta Buschfeid在序(二)中所言,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和启示呢?一是尝试和实践证明德国的双元制在中
国职业教育失败;二是尝试和实践双元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进度;三是拿来主义不正确,不能照搬照抄;需要评判地学习、消化吸收、走适合中国职业教育特点的模式;四是世界有好多职业教育模式,都非常适合他们本国国情,且发展得很好,为什么只推广德国的双元制?难道只有德国的双元制适合中国职业教育吗?五是没有消化吸收好,就推广德国的双元制,还美名曰“是把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与中国哲学思想相融合的本土化尝试”,其实践结果告诉我们,学生还是没有学到适合岗位的职业技术知识。
笔者以自己的阅历和经验,总结了适合中国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与教材内容编写的思路、方法和模式。
一、专业课程设计指导思想
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必须符合职业教育模式,它应该有别于普通教育和培训教育模式,侧重职业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和岗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以机械、电气、电控专业技术知识作为学习主要内容;按职业岗位要求,规范地操作、按程序运作指导实训教学;并与职业资格证书相适应作为培养目标;考虑教学目标与职业技术资格证书制度相统一;同时,授课教师应具备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教师参考书或资料来充实课堂知识,学生以教材内容为主要学习目标和方向,为了更好地学习教材内容知识,也具备相适应的自学资料;建议教材页数控制在130页左右;把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扩展课程、专业实训课程设计标准化、模块化、专业化、系列化。
二、教材编写指导思想
在外延上,对于不同车系、车型、车款、车规汽车上,选择有代表性的轿车作为教材蓝本;在内涵上,以典型的轿车所具备的应用技术知识作为教材主体内容;以诊断的视角和维修的视角进行教材内容的编写;以应用技术知识,围绕系统理论、模块技术按章节进行分解,实践操作内容按岗位进行项目和情景展开;教材内容的度量标准,以有用、适用、够用为原则;做到学习的方向和目标以有用为原则、学习的深度以适用为原则、学习的广度以够用为原则。
三、“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设计
1.专业核心和专业扩展课
(1)《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上篇、《发动机原理与诊断》下篇。《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侧重于结构和组织知识、重点解读发动机三个机构拆装与维修;《发动机原理与诊断》侧重于基本原理、工作原理方面分析,诊断参数选择,诊断程序和方法。
(2)《底盘构造原理与维修》侧重于底盘传动、行驶、转向、制动机械系统结构、原理解读;重点掌握保养、维修及诊断。
(3)《发动机电控原理与诊断》侧重于发动机五个控制系统功能、组成原理知识的掌握和诊断方法。
(4)《底盘电控原理与诊断》侧重于底盘电子控制系统知识的掌握,例如:制动防抱死控制、车身稳定控制、驱动防滑、电子差速器控制等等,侧重组成、原理知识和诊断方法。
(5)《柴油机燃油系统原理与诊断》侧重于燃油供给系统分类、组成、控制方式、工作原理知识讲解;及诊断方法。
(6)《车身电气系统原理与诊断》侧重于车身电气系统组成,电路结构特点、工作模式和工作制分析与诊断原理方面讲解;例如:汽车照明、信号系统、电源系统、配电系统、电动车门锁、车窗系统、安全气囊系统、电动座椅系统、遥控防盗系统等电路原理、功能、诊断方法。
(7)《汽车电器基础》侧重于汽车线束知识、电气元件功能和内部电路原理知识的掌握。
(8)《自动变速器结构原理与维修》侧重于液力变矩器、齿轮传动、施力装置、液压控制、电子控制组成、结构、原理知识讲解、侧重维修工艺诊断技术方面知识讲解。适合专业扩展课程。
(9)《汽车空调构造原理与作业》侧重于四个功能、四个系统组成、结构、原理讲解。特别是制冷系统两个交换原理、四个循环原理解读;以及故障诊断与各种作业。适合专业扩展课程。《自动变速器结构原理与维修》《汽车空调构造原理与作业》为专项专修课程;可以不开设、或也可以做选学课程。
(10)《汽车新技术》注重于新能源汽车技术、车载电子系统、混合动力发动机、新型变速器等技术介
绍和讲解。
2.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如下:《公差与配合及技术测量》《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汽车维修工艺》《汽车故障诊断技术》。
一般《汽车电器基础》用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或培训学校使用;高职高专可以取其中的章节放在《汽车电工电子基础》课程里;《公差与配合及技术测量》《汽车维修工艺》课程,一般高职高专、中职或培训教育不开设;一般开设《机械制图》和《机械基础》课程;原因是以前我国维修行业采用是修配厂模式维修,已经落后,与现在维修模式不同。如果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开设《汽车传感器技术》《汽车液压传动与控制技术》课程。
3.教学进度
第一学期:《公差与配合及技术测量》《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上篇和《底盘构造原理与维修》。学习两个专业课程便于对汽车机械系统有一个全面的认知;通过实践对机械系统有一定的维修力;并知道维修达到标准的理论根据是专业基础课《公差与配合及技术测量》;一切技术测量、按什么要求测量、哪些零件需要测量提供了理论根据;第一学期侧重机械方面技术的掌握。
第二学期:《汽车电工电子基础》《发动机原理与诊断》下篇和《底盘电控原理与诊断》。本学期侧重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知识的掌握;学习《汽车电工电子基础》能更好地对电控系统认知并对电气系统有相当的认知,为以后学期学会《汽车电气系统原理与诊断》课程打下技术基础。
第三学期:《发动机电控原理与诊断》《柴油机燃油系统原理与诊断》。两个专业课同属于或侧重于电控知识,便于同步学习;具有互相映衬作用。本学期或开设《汽车电器基础》。
汽车安全气囊原理 第四学期:《自动变速器构造原理与维修》《汽车空调构造原理与作业》《车身电气系统原理与诊断》。前两个课程都是专项专修课程;适合自己开店或在专项维修店工作,体现社会价值;是既专又精的精品课程。同时,《车身电气系统原理与诊断》课程,更适合爱好从事汽车电工工作。
第五学期:《汽车维修工艺》《汽车故障诊断技术》《汽车新技术》通过以上几个学期学习,不仅学习和掌握各个专业应用技术,也通过教师在不同(机械、电控、电气)知识讲授和实践课程自己动手实际操作,掌握了一定的维修技能和故障诊断方法;但通过本学期学习,更加系统地对诊断技术和维修工艺有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更加系统地认知什么是诊断、什么是维修,做到按规范操作、按程序运作,才是真正意义的会诊断、会维修;同时,学习《汽车新技术》了解汽车技术发展的新动态、紧跟技术发展与创新,永不落后。
可以在本学期系统开设实践课:发动机大修、底盘保养与快修实际操作、诊断仪器使用与应用;体现
规范和程序原则。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