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摄影创作中特殊镜头的功能与运用
 
  提要:摄影镜头是影视创作的重要器材。在影视摄制工作中,除了基本摄影镜头和变焦摄影镜头外,还存在一些特殊用途的摄影镜头,成为影视中创造特殊视觉效果的重要工具。本文旨在研究这些特殊摄影镜头在影视创作中的应用,并尝试分析其影像美学价值。
 
  关键词:美学价值视,听震撼电影技术,超广角镜,头超长焦镜头
 
  2009年底,美国影片《阿凡达》引爆了电影市场,也引发了电影界对阿凡达现象的热烈探讨。
 
  人们发现,这部影片在剧情上并没有超越以往的好莱坞影片,那是什么让观众趋之若鹜地涌进电影院?答案是——由各种最新电影技术营造出来的极度壮观和震撼的视听效果!
 
  以往,电影过于强调叙事。如今,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观众对电影视听水准需求的提高,技术之于电影艺术显得愈加重要。一部好的电影不但需要一个好的故事,更是一门以视听为本体的艺术。《阿凡达》的震撼来自于制作者对视听层面尤其是视觉层面煞费苦心的营造,它暗合了这个更加重视技术和视听表达的时代,成为电影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电影视觉层面的创造,摄影镜头是其重要的手段。
 
  随着电影艺术与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观众胃口的提高,传统的摄影设备和摄影技法已不能满足需求——观众希望看到有别于以往的视觉效果。要改善这种局面,除了电脑特技,使用特殊摄影镜头也是一个办法。
 
  一、影视摄影中特殊镜头的应用
 
  特殊摄影镜头是指具有特殊功能和用途的摄影镜头,其种类较多,有些仅仅是定焦镜头外加一些特定的功能,有些则包括一个能附装多种定焦镜头或变焦镜头的光学系统,还有一些则是依靠使用反光镜或棱镜的折叠式光学系统。它们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在常规镜头无法工作的环境中拍摄或实现常规镜头无法实现的画面效果。
 
  1.鱼眼摄影镜头(Fish-Eye)和超广角摄影镜头(SuperWideAngle
 
  定焦距摄影镜头按照焦距长短可以分为鱼眼镜头、短焦距镜头、标准镜头和长焦距镜头四类。
 
  鱼眼镜头有像水中鱼眼睛一样的广阔视角,可以达到甚至超过180°。鱼眼镜头的焦距很短,以35mm电影摄影镜头为例,其鱼眼镜头的焦距一般小于9mm
 
  鱼眼镜头焦距短、视角大,拍摄的范围极其广阔,但却存在着严重的桶形畸变。鱼眼镜头拍摄的画面,除通过视场中心的直线仍能保持为直线之外,其余直线都变为了弧线,且离画面中心越远,畸变越为严重。
 
  另外,鱼眼镜头可以极大的夸张景物在画面中呈现出来的纵深透视关系,呈现出强烈的空间感。拍摄距离越近,纵深透视变形和畸变效果越明显。
 
  由于鱼眼镜头所摄影像变形非常严重,不适合还原景物真实形状,但可以用于特殊需要及特殊视觉美感的画面拍摄。鱼眼镜头可以拍摄出奇特、新颖的画面,可以表达创作者强烈的情绪彩。在影片《2001年太空漫游》(2001:ASpaceOdyssey)中,导演库布里克表现了人与神秘的大自然以及高度发达的智能机械之间的复杂关系,全片带有浓厚的神秘气息和超现实彩。片中宇航员戴夫和超级电脑哈尔对峙的一场戏,在表现电脑哈尔的主观视角时,使用了鱼眼镜头。在鱼眼镜头夸张的视角下,宇航员戴夫的影像变得离奇、诡异。此处使用鱼眼镜头,一方面符合电脑哈尔圆形的外观,另一方面也暗示出电脑哈尔的叛逆、冷血和居心叵测。
 
  短焦距镜头可以分为超广角镜头和普通广角镜头,前者的焦距接近鱼眼镜头,后者的焦距则接近标准镜头。以35mm电影摄影镜头为例,焦距由9mm14mm的镜头,称为超广角镜头。
 
  超广角镜头与鱼眼镜头的最大区别,除了焦距的长短及视角的大小外,主要在于画面畸变的校正程度。
 
  鱼眼镜头的畸变像差未予校正,而超广角镜头的畸变则能严格加以控制,但由于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超广角镜头的透视变形现象仍然明显。
 
  超广角镜头由于焦距很短、视场角很大,可以在有限的距离上拍摄足够广阔的空间,具有纵深感强、景深很大的特点。超广角镜头可以把狭窄的空间拍得广阔、空旷,可以突出主体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可以使前后景物之间产生松散及疏远之感。在使用超广角镜头近摄立体物体时,会产生明显的夸张透视变形。
 
  在使用其拍摄运动物体时,还可以使沿纵深方向运动的物体产生强烈的速度感。王家卫的影片《堕落天使》表现了都市浮华表象下人与人之间陌生疏离的关系,影片气氛暧昧、阴暗、压抑。为了营造这种气氛,片中使用了大量的超广角镜头。摄影师利用超广角镜头贴近人脸进行拍摄,造成人脸的变形和扭曲。这种手法不但强化了影片的主观彩和个人风格,也成为主人公扭曲内心世界的外化,成为冷漠疏离的现代文明的隐喻。
 
  2.超长焦镜头(SuperTelephoto
长焦距镜头可以分为普通长焦镜头和超长焦镜头。仍以35mm电影摄影镜头为例,85mm焦距以上的镜头就可称为长焦镜头,而焦距大于600mm的摄影镜头,称为超长焦镜头。
 
  超长焦镜头焦距很长、视场角很小,只能拍摄出极小的景物空间范围,但对表现局部却非常有利,构图简洁、表现力强。超长焦镜头所摄画面景深很小,主体鲜明醒目,具有朦胧的诗意效果。超长焦镜头可以使空间透视效果减弱,压缩空间纵深感和距离感,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平坦。在使用其远摄立体物体时,会产生明显的压缩透视变形。在使用其拍摄运动物体时,则可以使沿纵深方向运动的被摄体速度感明显减弱。
 
  1983年的纪录影片《失去平衡的生活》(Koyaanisqatsi),编导将原始、壮丽且雄浑的大自然之美与人工、宏大却苍白的人造景观之美并置,传达出人类社会的进步盲目且不择手段,人类正在成为自己掘墓人的主题思想。在影片中,有几个用得非常出的超长焦镜头段落。一个是街头繁忙的场景——在颤动的热浪中,汽车在公路上穿梭,飞机在机场中升降。超长焦镜头压缩了空间,造成强烈的大气透视效果,整个段落气氛压抑凝滞,观众仿佛听到了大地的喘息。另一个是月升的画面——夜间的都市,楼依旧灯火通明,街头依旧车水马
龙,在楼之间,一轮巨大的圆月缓缓升起。这个段落,超长焦镜头使画面简洁、饱满,气势雄浑,显示了大自然神秘博大的力量。
 
  3.微距摄影镜头(Macro)
 
  微距摄影镜头指同时具有微距摄影功能和普通摄影功能的特殊定焦距摄影镜头。它不需要安装近摄镜或近摄接圈等附件,就可以在非常近的距离拍摄微小物体或物体细微局部的特定画面。
 
  微距镜头所摄画面影像放大率一般可达1:2甚至1:1,对展现微小物体的局部细节非常有利。因此,微距镜头常用来拍摄微小物体或物体的细微局部,从而获得影像放大率较大的特写画面,并获得人眼平时难以察觉的新颖、独特的视觉造型和景观。因为微距镜头的上述特点,其被广泛应用于动植物摄影(昆虫、花卉等)、翻拍(照片、书籍、文件等)、医学摄影以及公安侦破摄影等领域。
 
  电影中应用微距镜头拍摄并不鲜见。比如,靠缜密思路和超凡影像出奇制胜的影片《七宗罪》(Seven),在开头用了大量凶案现场图片及资料的微距画面进行组接,这些细节的呈现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营造了阴暗、恐怖、神秘,甚至带有一丝神经质的影片氛围。
 
  微距镜头拍摄的画面,常常为特写镜头或大特写镜头,物体的细节被极度放大,重要性被强烈凸显,极具视觉的震撼,也具有强大的情绪感染力量。影片《盗梦空间》(Inception),导演诺兰既是导演、编剧,同时也是一名摄影师。他的影片剧情缜密、复杂,视觉效果也匠心独运,两者高度融合。《盗梦空间》是一部表现梦境复杂层次的电影,也描述了梦境中的时间延迟和外在作用加于梦境的效果。为了表现这种情境,在影片中有不少微距镜头的段落,比如旋转的陀螺、倾斜的水杯、移动的表针等。这些微距画面既强化了紧张气氛,也极具视觉美感和张力,流露出浓厚的视觉美学意味。
 
  4.移轴摄影镜头(Tilt&Shift)
 
  移轴摄影镜头又称为透视调整摄影镜头(PerspectiveControl),它可以在摄影机机身和胶
片平面位置均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使摄影镜头的光轴进行平移,甚至进行倾斜或旋转,从而达到调整所拍摄影像透视关系的目的。
 
  在移轴镜头出现之前,只有大型专业照相机才能实现透视调整的功能,但其既笨重又操作不便,而移轴镜头的出现,给摄影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迄今为止,在影视摄影领域,移轴镜头在拍摄广告、MTV等领域较为多用,而在电影领域的应用则不多见。
 
  胶片时代,图片摄影设备和影视摄影设备曾井水不犯河水。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照相机厂商也逐渐介入了视频拍摄领域。2008年9月,佳能5DMark的推出,宣告了数字单反相机视频时代的到来。该机器具有拍摄分辨率为1920×1080的高清视频功能,有很多专业摄影师都使用它来拍摄短片,甚至有人认为其画面质量已经接近了胶片的标准。按照这个趋势,用数字单反相机拍摄电影的日子也将为期不远。数字单反相机以其丰富的镜头获得了用户青睐,比如在佳能和尼康相机的镜头中,各配有三只移轴镜头,为拍摄移轴画面创造了条件。而数字单反相机在视频领域乐观的发展前景,也为移轴镜头画面在影视作品中的大量出现奠定了基础。
 
  2010年初,美国摄影师山姆(SamO’Hare)的《微型纽约的一天》(TheSandpit)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并引来了大批的追随者。短片采用延时移轴摄影的手法,使用数字单反相机拍摄,由35,000张照片组接而成。虚实相间的画面,把纽约城拍摄得如同玩具模型,极具陌生化效果和视觉美感。在观看这部短片时,观众在视点上仿佛获得了上帝般居高临下的视角,而玩具模型般的视效似乎让观众又回了自己失落的童趣和纯真。该片的推出,也再度引发了人们对移轴镜头的关注。移轴镜头具有控制景物的透视变形(拍摄建筑等)、控制景物的清晰范围(拍摄风景等)、调整前景与主体的位置关系、去除反光体中的有害影像(拍摄镜面等)等几大功能,可以大大拓展画面视觉的表现力。
 
  随着技术的发展[比如,阿莱公司(ARRI)也推出了移轴皮腔系统(Shift&TiltBellowsSystem)及倾斜聚焦镜头(TiltFocus)],人们对移轴镜头视觉特性认识的加深,未来影视作品中使用移轴镜头的例子想必会越来越多。
 
  5.“滑行者”摄影镜头(SkaterScope/FrazierLens)
汽车影视 
  “滑行者”摄影镜头也被称为“弗雷泽”镜头、蛇形镜头、吸管式镜头,是以紧凑型潜望镜原理为基础而制作的多角度拍摄设备。它是由摄影师吉姆•弗雷泽(JimFrazier)设计的,因而得名。
 
  “滑行者”镜头可以提供非常大的景深,使主体、前景和背景的物体都能同时保持清晰。另外,“滑行者”摄影镜头体积较为小巧,应用更加灵活自如,摄影师可以将其置于多种位置进行拍摄。由于其机械结构和光学特性,它可以完成很多传统镜头不能完成的任务。
 
  比如,它可以以极低的角度和特殊角度拍摄,可以非常近距离地拍摄人物,可以聚焦到极近的物体上,由于镜头筒很窄还可以伸入极其狭窄的空间进行拍摄。
 
  “滑行者”镜头还可以和运动控制系统相结合,拍摄出绚烂多彩的视觉效果,广泛地应用于电影、广告及MTV的拍摄。在表现历史上最悲壮海难的影片《泰坦尼克号》(Titanic)中,摄影师使用“滑行者”镜头拍摄了影片最后的段落。老年的罗丝在梦境中又回到了泰坦尼克号:
摄影机逐渐接近海底的泰坦尼克沉船,越过船头并移向舱口一侧,接着进入并穿过一条走廊(这时走廊逐渐亮起灯光,残破的走廊也变成了当年的繁华容貌),镜头向左一拐,两位侍者打开前面的门,摄影机推进门、上楼梯,杰克向镜头(罗丝)伸出手,镜头拉开,杰克和罗丝拥抱,众人欢呼。欢呼声中,镜头推向穹顶,影片结束。依靠“滑行者”镜头的大景深、影像旋转控制和指向功能,这个两分多钟的镜头一气呵成,其镜头语言如行云流水,使影片主题也得到了升华。
 
  6.夜视摄影镜头(Nightscope)
 
  在没有人工照明的夜间,只靠微弱的月光或星光照明,一般的摄影镜头是无法进行正常摄影的,而夜视摄影镜头就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夜视摄影镜头,是可以在月光或者星光微弱照明下进行正常摄影并获得曝光适宜、影像清晰画面的特殊摄影镜头。它之所以能在夜间进行正常摄影,是因为其内部设有“电子影像增强器”。目前,夜视摄影镜头广泛应用于军事、侦查、科研、新闻等摄影领域。
 
  1999年上映的影片《战火实录》(BravoTwoZero)以半纪录片的方式描述了波湾战争时期英国特种空降勤务队(SAS)执行一项代号为“BravoTwoZero”的真实故事。本片难得之处在于忠实地描述了一项特战行动的始末,也成为近年来少有的对武器装备、战略战术及特种作战完整呈现的电影。为了强调影片真实性,本片以半纪录片的方式拍摄,并于夜间段落大量应用夜视镜头画面。低反差、粗颗粒、泛着绿光的画面,让观众感觉自己置身于战火纷飞的现场,产生紧张、恐惧的感受。
 
  7.立体电影摄影镜头(StereoscopicPhotography)
 
  人眼在观看同一景物时,两只眼睛的间距使两眼获得有水平视差的两个不同影像。而这两个影像在经过大脑的处理后,便使人产生了立体的视觉。立体电影摄影镜头正是模拟了人眼的这种生理现象来拍摄电影,并使观众在观看影片时戴着特殊的眼镜,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和纵深效果。
 
  1953年立体电影在好莱坞首次出现,而其后很长时间,立体电影一直处于不愠不火的状态,直到200年,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电影《阿凡达3D版的推出,才又掀起了立体电影的热潮。很多观众感叹观影中的“真实”及“震撼”体验是前所未有的——我们时而和主人公乘着巨兽在高空高速翱翔时而又与主人公一起进入神奇瑰丽的密林之中。
 
  有人认为2009年是“3D电影元年”,更有人士指出《阿凡达》3D版带动了电影的“第四次革命”不论这个观点是否准确,3D立体电影的扎堆制作却是不争的事实。立体电影的繁荣,再次印证了电影新技术对于电影产业的巨大推动力。对于其今后的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二、影视摄影中特殊摄影镜头
 
  的理论意义和美学功能
 
  和常规摄影镜头相比,特殊摄影镜头不但可以拍摄出独特的视觉画面,还具有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美学特点。对这些理论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总结经验举一反三,从而利用不同的摄影设备建构独具特的影像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