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后期制作就是对拍摄完的影片或者软件做的动画,做后期的处理,使其形成完整的影片,加特效,加文字,并且为影片制作声音等。下面给大家介绍影视后期工作中的方法和技巧,欢迎阅读!
  影视后期工作中的方法和技巧
一:影视后期剪辑从业人员必备:
  1.    在有限的素材中出最好的表情和动作的眼力。
  2.    剪辑素材并发现它们与下一画面连接的剪切的能力。
  3.    运用影像和选择音乐的能力,以及制造旋律和情节的创造力。
  4.    剪辑者还要赋予由连续的静止画面所组成的电影以跳动感,给影像注入生命。
  5.    剪辑者会自然而然地在众多的镜头中出最棒的表情,出哪一点是剪切点,这就是剪辑的旋律感。与此同时作品的全貌也会在许许多多的摄影素材中慢慢呈现出来。透过素材,看到作品应有的面貌。
 二:寻剪切点的方法:
  应该在哪些地方进行剪切和连接呢?寻剪切点无疑是编辑者的重要工作之一。 在这里有点需要注意,这就是画面的顶点。
  所谓 画面的顶点,是指画面是动作、表情的转折点,比如人物手臂完全伸展时,点头打招呼后低头动作结束时,球体上升即将下落时,收回笑容的瞬间等。
  影像是一连串静止画面的连续,因为前面的胶片在人眼中会形成残留的影像,所以胶片上的画面看起来才是动态的。
  因此,越是激烈的运动,在画面的顶点或者在动作开始的前一刻进行剪切,会在后面的胶片上产生强烈的残留影像的效果,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产生旋律感的剪切点
  让我们以翻书的动作为例,看一下寻剪切点的方法。
  如果从动作完全停止的状态开始拍摄,忠实地将翻书的动作从一开始 拍摄到结束,这样观
众一看就能知道是翻书的动作。
  但是,仅仅让人看明白是无法 体现出影像的美妙之处的,旋律感和舒适感同样不可缺少。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把最开始的剪切点选择在翻书动作已经开始的状态。若把翻书这个动作分解成1~24个画面,那么就把最前面的3~4个片断剪切掉,作为开始的剪切点。
  这种改变对于理解翻书的动作没有任何影响。相反,还能表现出动作的旋律感和舒适感。这种剪辑方法也可以运用到其他影像中去。
  四:电影剪辑的正确方法不是只有一个
  有一点希望大家不要误解,那就是剪切点并不是唯一的。
  书页翻到中间时可以作为一个剪切点,翻书动作快要结束的时候也可以作为一个剪切点。
  根据作品的不同,前后画面的不同,剪切点可以有所变化。正确的剪辑方法不是唯一的。
  当然,剪辑也有其固定的形式几约定,它们可以说是剪辑的规则。了解这些规则非常重要,但由于剪辑本身是一项富于创造性的工作,所以有时也会打破规则,进行一些新的尝试。
  五:剪辑的目的
  o    从物理制约中解放,自由控制时间和空间
  o    在摄影和制作中有时需要分割镜头,在后面把它们构成一个情节
  o    在作品中省略故事中实际时间的流逝
  o    省略故事中空间的移动
  o    结合演出意图构成剧情,确定作品的最终面貌
  o    有目的地进行镜头的连接,明确、强调想表达的内容
  o    使镜头的顺序和结构更严密,突出情节性要素
六:动作剪辑中的固定规则
  被拍摄物体为移动时的剪辑方法。
  动作连接,是指对被拍摄物体的动作进行的剪辑。
  从前,常常要因为更换胶卷而不得不中断对一个动作的拍摄,然而用不同的镜头连接起来的同一个动作,看上去效果却出奇的流畅,给人以深刻印象。据说这就是这一剪辑方法的起源所在。
 七:镜头连接
    (一)、动作以7:3连接
  首先看一下动作剪辑中的基本之基本,“动作连接”。“动作连接”是指把一个动作用两个画面来连接的剪辑方法。
  从理论上不说,这两组影像只是画面大小上的差别,描述的是同一时刻的同一动作,所以从任何一点开始剪辑都可以。但是,这时会出现动作不连贯或重复的现象。最终剪辑出来的
影像缺少节奏感。
  一般的影像剪辑方法是按照7:3或3:7的比例来连接动作,以达到动作流畅的效果。这样一来,不仅前后动作看起来连贯,节奏感和生动感也应运而生。当然,按照7:3的比例连接并不是绝对的真理。根据素材和剪切点的不同,人眼有时会产生重复、跳越的错觉。所以,故意将某些镜头剪切掉或是重叠起来,动作反而看起来更加自然流畅。在不同的影像中尝试着改变剪切点来看看效果吧。
  (二)、把两个动作连接成一个
  将不同的被拍摄物体的多个动作连接成一个,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单个动作剪辑”。
  下文是使用的范例是:被打出本垒打的投手和一垒手回头看着飞出去的球。两位选手在同一时刻完成“回首”这一动作。要想充分运用甩有的素材,一定会采用这样的连接:打出全垒打->投手回头->垒手回头->远远飞出去的球。但是,采用这种连接方法,两位选手回头的动作就重复了,会给观众赞成一种沉闷的印象。单个动作剪辑会把这两个回头动作整合成一个,通过剪辑来消除时间差。具体而言,就是在投手回头动作的前半部分进行剪切,连接上一垒手回头动作的后半部分,这样能加强速度感并使画面连贯。
  动作连接的要点
  两台摄像机在相同的位置和角度拍摄出了两种不同大小的影像。如果是不同的位置和角度,也可以使用这一规则来处理。
  当然,如果素材不是同时拍摄而成的,只要改变一下角度,以某一动作的顶点(某一具特征性的动作)为剪切点,连接的方法会有很多种。例如,先拍摄球出手前的一瞬间,随后再拍摄出球后手向下收回的动作,然后把它们进行连接。以动作为中心进行剪辑时,必须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以下就是要点所在。
  1.    将时间看起来较长的镜头作为主要镜头。
  2.    考虑画面的上下左右,以免影响动作的连续性。
  3.    大幅度改变运用和摄像机的位置会画面的气势。
  4.    按照实际时间进行的连接看上去会比较拖沓,因此要压缩过渡动作中能省略的部分。特别是动作激烈的场面,镜头的长度要缩短。
  5.    同时拍摄而成的素材理论上可以在任意一点进行剪辑,但是选择不同的剪切点,重复或省略一些镜头,动作会更为流畅。
  6.    同一动作使用不同的画面连接时,要尽量在动作的顶点处进行连接。
    (三)、有目的地重叠动作用以强调
  通过有目的地重复,用以强调某一动作,这种方法被称为双重动作或是三重动作。范例影像中,把投手手臂举到最高点的镜头作为剪切点,连接从前方、后方拍摄到的这一动作,最后再连接出球后手向下收回的侧面全镜头。这样一来,对于观众不说,动作可能并不是那么流畅,但是“出球”的动作重复了3次(三重动作),给人印象十分深刻。双重动作,只有当有意识地想要突出某一动作时才有效,而且要尽量精短,以免冗长。
    (四)、激烈的动作场面可能省略中间部分
  剪辑的目的之一在于时间和空间上的省略。如果按照实际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移动进行剪辑,再多的时间都不够表现,观众也会觉得冗长、乏味。这时,比较有效的方法是抽取同一动作的部分中间镜头,然后连接组合。这种方法也被称为中间抽去手法。它的作用是能大幅
度地缩减时间,增加影片的速度感,让观众百看不厌。运用这种手法时,必须选择抽去哪些镜头,这是难点所在。最重要的是不能剪切掉动作的顶点(特征性动作)。手臂举到最高处、手臂放到最低点、最生气时的脸、笑得最灿烂时的脸等,如果抽去了这些顶点镜头,就无法了解动作会朝哪个方向发展。
  跳跃式剪辑发展了这一手法,它是中间抽去手法的一种,由戈达你创立,如唱机针般地对影像进行跳跃式的连接。跳跃式剪辑敢于打破传统剪辑的禁忌,使制作让人印象深刻的场面成为可能。
  动作的中间抽去手法
  通过抽去中间镜头来省略时间并突出速度感时,必须注意选择应该省略哪些.省略其他镜头,最初状态、投球时手臂位置达到最高时,手臂下垂,仅用这3个镜头就能最低限度地表现了出投球的动作。
    (五)、连接frame in和frame out画面
  被拍摄物体在拍摄框架中,这被 称为frame in。反之,被拍摄物体离开拍摄范围,则称之
为frame out。走路或奔跑中的人、动物、小轿车、电车,这些移动中的物体都可以对它们进行剪辑。我们一起来考虑一下怎样连接同一被拍摄物体在不同背景下的frame in和frame out画面。自行车从镜头前骑过的场面,在不同地点拍摄两组同样大小的镜头。当然,我们可以按照从自行车驶入空舞台(镜头中只有背景,没有被拍摄物体)到自行车驶出镜头的顺序连接。这样的连接方法没有错,但是空间上显得过于空旷,而且动作不够流畅。优秀的、有节奏感的动作连接方法是在前一组镜头是被拍摄物体即将离开拍摄范围时,然后连接上后一组镜头中物体刚刚进入拍摄范围的镜头。要点是使用被拍摄物体一半在镜头中,一半在镜头外的画面。这样连接动作看上去会比较流畅。如果被拍摄物体在前后两组镜头中的角度不同,在frame in和frame out之间加入一帧空舞台镜头,画面前后会更为连贯。
    (六)、用暗镜头或共同点连接不同被拍摄物体的动作
  不同被拍摄物体的动作怎样连接?范例中是奔跑而来的人物和飞驰而去的汽车之间的连接,首先让奔跑而来的人物越跑越近,直至充满整个画面,使画面变成黑,然后连接上后续的镜头。虽然人物的奔跑速度和汽车的速度不同,但是一来一往之间的黑屏(或者是光线很暗的镜头)成功地再现了流畅的动作。对话剪辑中的固定规则人物台词的剪辑方法,对话
汽车影视在这里就是指台词。对话剪辑是指对登场人物的台词进行的剪辑。它与动作剪辑并列为最具代表性的剪辑方法,是展示故事情节时不可或缺的因素。看起来简单的对话剪辑,其实也是一些用来表现特殊效果的固定规则。
  (八)、台词连接
  一、台词以1:3连接
  台词与台词之间,除去se和bgm等之外,余下的就是无声状态了。对于影像剪辑来说,重要的是如何制造出这种无声状态,并利用它来表现影片的节奏。范例中是两个人在车上对话的场景。剪辑的关键在于两人的对话之间应该有怎样的间隔。一个一个的对话镜头都是用摄像机代替另一个人物拍摄而成的,因此两个人并没有进行真正的对话(=间隔)。剪辑时,如何制作出自然的对话间的间隔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对话与对话之间的间隔按照1:3的比例进行连接会比较连贯。
  如果前组镜头中台词结束后所空的间隔为1个长度,那么在后续镜头中的对话开始前就要空出3个长度的间隔。
  二、台词的上移下移,增加戏剧性效果
  对话的上移下移,即将台词部分插入前一镜头(上移)或拖入后一镜头(下移)中。它的作用在于突出人物因对话内容而产生的表情和动作的变化。例如:a先生被某人叫住。b先生向他打招呼说“你好, a先生”,将这一部分上移,随后出现b先生的镜头中再插入上移了的a先生的台词,“这不是b先生吗!”。这样一来,整个场面就显得更为流畅和连贯了。例如:将前一镜头中的“我有了喜欢的人”这一关键名下移,突出表现在这句话的影响下男主角的表情变化。这是这一技巧的意图所在。例如:为了突出女主角在男主角邀请兜风的前后表情的变化,将男主角的台词上移,和女主角的脸部镜头一起出现。如果不上移台词,画面中中有女主角无声的脸部镜头,影片会显得很长,而且没有节奏感。并不是台词的长短决定镜头的剪切,而是要一边考虑情节一边进行有目的的剪切,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