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电影 人物 疯子
汽车影视
“疯子”,一般指患严重精神病的人,即有严重的心理障碍,其认知、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与心智健全的常人相比。他们都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在现实社会,我们总能看到这一类人的存在:在电影世界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或疯或傻的人物。但在影视这一有限的时空世界,“疯子”、“傻子”决不是轻易、或随意就出现的形象。他们往往负载一些特殊的意义。比如,英国影片《简?爱》中的疯女人、德国影片《铁皮鼓》中的疯子、英国电影《哈姆雷特》中的奥菲莉娅、中国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每天骑着“木马”嘴上喊着“欧伦布”的傻子……本文试图分析意大利《天堂电影院》中那个常常叫嚷着“广场是我的”的疯子形象,以探讨这一特殊形象在电影中的意义。
《天堂电影院》是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多多伴随着“天堂电影院”及放映师阿尔夫莱多最终成长为著名电影导演的故事。影片的主要人物当然是老放映员阿尔夫莱多、男主角萨尔瓦多(多多)、萨尔瓦多惟一爱过的女人伊莲娜等。“疯子”是影片中没有姓名的小人物,甚至他的容貌、年龄都不十分确定。但在整个影片中,他却前后出现了五次,可见导演之用心良苦。导演对疯子的几次出场是这样处理的:
1 疯子第一次出场。小多多用买牛奶的钱去看了电影,被妈妈打骂,阿尔夫莱多巧妙地替多多补上50里拉。小多多与阿尔夫莱多会心地微笑离开。这时疯子猛地出现在镜头前,他成为画面的前景,喊着“广场是我的”,接着疯子转过身向后景跑去。同时喊着“午夜了,出去,我得关闭广场了”。他在画面上占的面积迅速地由大变小,广场上工作、谈电影的人们渐渐被赶走,剩下偌大空旷的广场。
2 疯子第二次出场。风和日丽的广场上,有女人顶着水罐从这里走过,老婆婆用心地踩着纺车捻羊毛,几个妇女正在往木板上刷颜料,疯子突然从一个妇女粉刷的木板后站出来,嘴上嚷叫着“广场是我的”,同时用手拍打着木板,几个女人善意地微笑着赶他离开继续工作。
3 疯子的第三次出场。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电影,老放映员将放映孔对准广场的一面墙,
聚集在广场上的人们享受到了电影的欢乐,电影院管理员借机来卖半价票。人中有人喊:“少来,广场属于大家的”。突然,躺在一个平台上的疯子爬起来大喊:“不,广场是我的。少开这玩笑,简直要我的命。”这时疯子在画面上方。而人在画面下方,疯子似乎是高高在上的。
4 疯子的第四次出场。紧随第三次的出场后,众人围聚在天堂电影院门口,看着被烧得面目全非的建筑,慨叹着可怜的阿尔夫莱多,这时疯子在人的缝隙中跳来跳去,喊着:“全烧掉了,全烧得光溜溜”。
5 疯子的第五次出场。天堂电影院重新建成后重新成为娱乐的中心。播放的一部悲情影片,疯子在拥挤的人中穿梭,大声说着“我不喜欢!”
6 疯子的第六次出场。在衰败的“新天堂电影院”被炸毁的一场戏中,疯子又出现了:他拖着垃圾袋从人中穿过。嘴里嘟囔着:“广场是我的。广场是我的。”没有一个人搭理他。当他向前走时,广场上挤满了停放的汽车,他不得不从汽车中间绕行了。
关于“疯子”这一人物形象,潘桦的解读是“站在人民对立面的狂妄的邪恶的独裁者,但他的‘
独裁’是没有力量的。最后终将被人民扫进历史的垃圾箱”。其实,要真正理解疯子的设置意义,只需弄清楚《天堂电影院》究竟是一部什么类型的电影。毋庸讳言,这是一部经典的怀旧影片,是一部关于个人成长的故事。其实,任何个人成长的慢慢长途上,似乎都有着某种情感的失落,伴随着这种失落的往往是孤独、寂寞、失望、冲动、怨愤、悔恨等等复杂的情感。影片中的小男孩多多成长为一个功成名就的著名导演了,伴随着事业的蒸蒸日上,个人情感世界却是一团糟糕:没有幸福的婚姻家庭,甚至连故园都成了他不愿回忆的一隅。那么他人生的辉煌与不如意,又将怎样呈现给观众呢?影片要很好的表现这些内容,导演除了借助于视听语言,利用小人物无疑是最方便的手段了。所以,《天堂电影院》中疯子的六次出场,无不象征了一种疯狂行为的完成,以及伴随这些疯狂行为后的复杂情绪,疯子形象的不同寻常意义,也正是在于这些象征意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