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 appraisement
伍爱1 刘芳宇2 蒯震华
1.上海航天信息科技研究院、同济大学;
2.
院第八〇四研究所
图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成示意图
图2 北斗混合导航星座设计及其星下点分布示意图
GEO卫星星下点为固定点,IGSO卫星星下点为“8”字,MEO卫星星下点为可变弧段
基础产品终端产品系统集成运营服务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May.2021·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第10期
航空航天◎
北斗行车记录仪的运用的确为营造更好的货运环境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一方面是帮助公司和监管部门对车辆进行管控,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司机不要超速和疲劳驾驶,保障司机和交通道路的安全。但是,不少车主却对此“叫苦不迭”。首先是应用与管理层面的问题。一般来说,重卡上的北斗系统会在监测到车主行车3个半小时的时候报警提醒,但如果此时车主距离服务区或者下个出口特别远,应急车道又不能违停,那就很难避免行车记录仪上超出4小时的疲劳驾驶记录。此外,还有的车主是因为堵车而“被迫”疲劳驾驶。另外还存在一些技术层面的问题。例如卡明明插进去了,信号却错误显示没有插卡;或者老老实实停车休息了,调取的记录却还是有问题等。还有部分卡车司机认为北斗的行车监管太硬性化、指标化,没有考虑司机们的感受,缺乏人性化管理,可见,以北斗行车记录仪来判断疲劳驾驶,还需要不断地改进与完善。
建议
在初步了解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北斗行车记录仪的基本情况以后,可以对“北斗掉线”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
通过前面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介绍可知,引发争议的“北斗掉线”其实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之间没有太
大的联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用户提供导航信号,用户终端接收该信号并进行定位。在这个过程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只是向用户提供了一个信号端口,并不提供任何应用服务,而且北斗信号的可用性和可靠性是毋庸置疑的。北斗行车记录仪是北斗+GPS双模的,北斗系统目前有55颗卫星,GPS系统有30颗卫星,这些卫星会24小时不间断地发射信号,这两大卫星导航系统同时失效掉线的可能性应该是0。对于地面上某个用户,同时会接收到多颗导航卫星的信号,即使其中1颗卫星过境收不到信号,对系统的定位精度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因为只要能接收到4颗以上北斗卫星,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和时间。在亚太地区的任何位置,都可以接收到8~12颗北斗导航卫星的信号,因此,“北斗掉线”的说法肯定是不成立的。
北斗导航行车记录仪出现掉线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设备本身故障,如设备接收天线有问题,设备没电等;二是运营商的信号差,网络平台不够稳定,数据无法上传;三是人为因素,如切断电源、将天线遮蔽、欠费、关闭设备等。
在车辆上传定位信息到控制中心的过程中出现掉线的可能性也是很小。我国目前拥有700多万个,数量占据了全世界的70%,特别是在公路和铁路沿线都有信号加强,很难到长时间行驶没有信号的地方。因此,更大的可能性是行车记录仪设备出现了问题。
还有一种可能,交通部《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第38条规定,破坏卫星定位装置以及恶意人
为干扰、屏蔽卫星定位装置信号的;伪造、篡改、删除车辆动态监控数据的,有以上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车辆动态监督与管理是交通运输行业较为高效的监管手段,但是面对出现的问题与质疑,建议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与完善。
1、在定位终端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质量监管,完善产品功能,提升技术水平,降低销售价格。
加强北斗行车记录仪或定位终端的质量监管,制定企业黑名单和退出机制,切实提高定位终端的质量。“与往年相比,北斗终端产品质量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交通运输部办公厅2020年12月公布的年度道路运输车辆北斗导航车载终端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显示,在8省份共抽取27家企业生产的30个批次的产品,抽样合格率为70.4%,主要不合格项指标为定位功能、CAN总线数据上传、路线偏离提醒等。正是因为终端的质量问题,让卡车司机们屡屡背上不应有的负担。
完善定位终端与定位服务平台的故障警示方式,采取多种方式确保通知到司机和监管人员,以便及时排查终端设备或平台的故障。
研发新型北斗行车记录仪,结合高精度定位技术、5G 通信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和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等,提供更为智能化和有价值的应用服务。
2、在应用服务方面,需要做到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人性化,支持监测数据的公开化。
针对因堵车而无法及时进入服务区和因特殊地形而不能停车休息等情况,以及通信盲区和信号易受干扰的路段,开展卫星定位应用特殊场景分析、演技和处置,避免不近情理的处罚或因不可抗力造成的处罚。
推动基于北斗定位数据的交通违法处罚的复议机制,研发相应的软件平台和APP,通过数据分析,为交通违规处罚提供执法依据,也能够为被处罚者提供简便快捷的申请复议的渠道。
开放或者局部开放监控数据,让司机、货运公司能够自我查询、自我发现网络通联情况,了解自己的行车轨迹信息。
3、在北斗产业化方面,减少政府强制,鼓励市场竞争,促进北斗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2012年的《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进入“示范省份的相关车辆必须安装北斗或北斗兼容的记录仪”。这应该是强制安装北斗导航系统的开端。自此,不仅北斗记录仪的销量能增,生产厂商也如雨后春笋。然而,自从2013年北斗成为大货车的标配以后,争议却从未消失。集中的问题是设备购置费用高,每年的服务费高(700元)、设备质量差等。究其原因,这是强制的结果。从强制安装北斗导航系统到强制安装指定品牌的记录仪,品牌
之下还有外包、分包……,把北斗这样的大产业做成了小作坊。这种顶层的强制和低层的“微垄断”使得北斗行车记录仪的质量和价格都无法遵循市场竞争规律,造成了社会成本的激增。可见,产业化的成功不可能靠行政强制来实现,否则反而会造成一系列的副作用,从而影响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也会导致科技发展的后颈消失。
货车司机自杀事件所引发的产品质量、服务漏洞、行业乱象等一系列问题,是值得进行深入分析和认真思考的。从1994年启动至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历经近30年的风风雨雨建设完成,实属不易。它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骄傲,我们不仅要建好北斗,更要用好北斗!
>汽车导航品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