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339?非物质文化遗产
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云南省博物馆熊丽芬)
摘要: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丰富多彩,传统工艺更是渗透到人们生
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穿衣吃饭到居住行走,无一不存在于各民族之中。如金属、编结、陶
瓷、木作、造纸、印染、纺织、刺绣、服饰、彩扎、酿造等等工艺,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并在
云南都能一一到。这些传统工艺对多学科的研究,都有不同的参考价值。本文主要通过对云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传承
南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介绍,分析其间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对云南民族与发展进行思考,以期寻求有效的保护途径。关键词:民族民间;传统工艺;传承;发展作为一种记忆,民族民间工艺曾经如火如荼地活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还能清楚地数出诸如:镇宅驱邪的石狮、瓦猫;枕头、门帘上精心刺绣
的花朵;穿在身上的绣花衣裙、绣花鞋、绣花鞋垫;花团簇锦的各民族服饰;节日喜庆时每家每户窗子上鲜艳有趣窗花剪纸、墙上喜气洋洋的年画;端午节时满街挑售的彩草编菱角;日常生活中的随处可见的陶碗、陶罐、陶壶、土锅; 琳琅满目的民族民间工艺品,无不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蓝天白云般的扎染、蜡染工艺品中,生动地记述着一个古老民族对生活的热爱和充满智慧的结晶,默默地传承着厚重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但不知从何时起:家中的年画变成了汽车美女的挂历、模仿名家的油画;塑料盆、桶、瓢代替木(铜)盆、木(铁)桶、木(铜)瓢;化纤布料代替棉麻制品;印花布替代扎染布、蜡染布;各具特的民族服饰被现代潮流时装代替;孩子们手中也不见了草编的彩菱角、各沙包、虎头帽、绣花鞋等等,大量的民族民间工艺正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许多民间工艺品只有在边远的山区或者特定的场合才能见到,更多的则是在书中寻到。
2005年召开的云南省第一届工艺美术大师评审会暨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推荐会,我有幸作为评委,在展览大厅见到了来自全省各地的民间艺人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最为引人人胜的还是云南特有的工艺品,如:生斑铜制品、斑锡工艺品、乌铜走银品、建水紫砂陶、永胜银质珐琅器、扎染制品、藏族尼西黑陶制
品、傣族土陶制品。同时参展的还有铜工艺品;石雕、木雕、玉雕工艺品; 蜡染工艺品;刺绣工艺品;陶瓷工艺品、彩扎工艺品等等,在这里我不仅可以欣赏到云南民族民间传统的工艺美术品,还对其精湛的技艺叹为观止,但更多的是对民族民间传统工艺的生存现状和未来前景深感担忧。
在整个展览大厅许多工艺品在民间都无法看到,更不用说流传了,似乎只能在某些场合,如: 古玩店、旧货市场或者特定的需要才能看到。目前除了鹤庆县新华村的银、铜制品;大理的扎染品有一定的市场,在民间流传和人们普遍使用外,其他工艺品在普通人家就很难见到,许多工艺还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如:生斑制作、乌铜走银(金)工艺、蜡染、手工造纸、手工刺绣、土陶制作等传统工艺逐渐被机器代替,市场前景也不是很乐观,使用范围逐渐缩小,如石雕几乎只能用于墓碑、木雕主要用于古建筑的门窗。通过评审共评出20名云南的工艺美术大师,推荐了10名作为全国工艺美术大师候选人,最后云南只评出两名全国工艺美术大师,即个旧斑锡工艺美术大师赖庆川木雕工艺美术大师段国梁。
在此,我仅以云南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为例,谈谈云南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在世国、剑
纪之交,云南省委、省政府把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列为云南战略发展的三大目标之一,云南省人大在2000年5月26日,云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云南省
?340? 云南省首届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论坛论文集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这是在全国省区中,率先制定并颁布的《条例》。《:条例》所保护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第二条(七)就把民间工艺单列出来,即:民族民间传统工艺制作技术和工艺美术珍品作为保护项目。
云南省文化厅在贯彻《条例》之初,就把在全省范围内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进行普查提上议事日程,并围绕普查工作开展了一系列准备,制定了《云南省民族传统文化普查工作方案》,包括:云南省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之乡、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传承人、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濒危项目的管理办法(试行)、调查提纲、申报审批表等。民族民间工艺和民间艺人都是普查的对象和重点。要具备:具有历史悠久、世代相传、技艺精湛,并有较高艺术性、观赏性的传统工艺;要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工艺品在当地有普遍的众
基础和有一批相对稳定的骨干;传统工艺品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2003年文化部又启动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云南省作为试点省份,云南省文化厅下发了《云南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综合试点方案》和《云南省民族民间文化分类名目纲要》,
展开了全面的普查工作,传统工艺和民间艺人的普查也是其中之列。
在《名目纲要》中对民族民间传统工艺做了具体的界定,即:民族民间传统工艺是各民族为满足物质和精神需要,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采用各种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进行人工造物所用工艺技能的总称,是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便于各地普查和保护工作的开展,根据云南实际情况,把云南民族民间传统工艺细分为以下几大类:
(1)金属工艺:这是以金属为材料的制作工艺,它包含有青铜器、金、银、铜、铁、锡等工艺的制作。在云南金属工艺品中典型的有斑铜、乌铜走银、铜炊具、铜灯具、铜马具、铜乐器、铜铁刀具、铜酒器和各少数民族的金银首饰等。
(2)编结工艺:含有草编、竹编、篾编等。草编主要是用稻草或其他草来编的各种生活用品,如草帽、草席、草鞋、、草编菱角等。竹编主要是用各种竹子编成的生产生活用品,如:竹筐、竹箩、竹桌、竹椅、竹凳等。汽车美女
(3)陶瓷泥捏工艺:含土陶、瓷器、泥捏器等。指以泥土为原料的制作工艺。如傣族的土陶、藏族的黑陶、建水县的紫砂陶、华宁县的白陶、永胜县、易门县的瓷器以及各少数民族的泥俑、泥玩具,彝族的吹鸡、阿乌等。
(4)漆器工艺:用漆涂在各种器物表面的器具。漆器具有泽明亮,光彩夺目,防腐、耐酸、耐碱等特性,具有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云南的漆器主要有:彝族、藏族的漆酒具、漆餐具、漆酥
油筒、漆马鞍;傣族、景颇族的漆槟榔盒、漆斋盒、漆酒具等。
(5)木作工艺:含家具、门、窗、建筑等。如白族的木格子窗、木门以及木供桌等。 (6)造纸工
艺:含竹纸、绵纸等。主要指用稻草、竹子、构树皮等为原料加工的造纸工艺,云南以傣族、纳西族、
藏族、壮族为主。主要用于抄写经书和祭祀活动。 (7)印染工艺:含扎染、蜡
染、无花纯染(又称普染)。主要是以植物为主要原料的印染工艺。云南以白族的扎染和苗族的
蜡染为代表,其余还有瑶族、
哈尼族、壮族等民族的植物印染。 (8)纺织工艺:含麻、棉、火草纺织;毛织和擀毡;各民族织锦
等。云南许多民族都有纺纱织
布的习惯,主要有棉、麻、火草等纺织,以傣族、壮族的棉纺、苗族的麻纺、彝族、怒族、普米族
的火草纺为主;傣族、佤族、壮族、景颇族、独龙族的织锦等也较有特点。
(9)刺绣工艺:含各种刺绣工艺品。即用各线等在纺织品上通过挑、绣、缝、结等技术造出图形的技艺,民间俗称“撒花”。云南刺绣制品较多,有少数民族的刺绣衣裙、绣花鞋、绣花鞋垫以及刺绣装饰品等等。
(10)服饰工艺:包括各民族的服装、身上饰物、挂包、背被及其他。
(11)酿造、榨汁工艺:含酿酒、榨糖、榨油等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341?
(12)彩扎工艺:顾名思义就是用竹片、篾条、金属丝等扎成衬架,在上面裱糊纸、布,然后施以彩饰物等做成的种种造型物件。如丧事中用的各种纸马;节日庆典中的狮子、龙、亭台楼阁、鸟、兽、虫鱼灯笼;扇子、风筝、伞、玩具等。
通过两年多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普查,国家于2005年10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行了
评审,共评出518项,其中传统手工艺就有89项。云南占6项即:
(1)西双版纳傣族慢轮制陶技艺(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2)大理白族扎染技艺(云南省大理市); (3)苗族芦笙制作技艺
(云南省昭通市); (4)阿昌族锻制技艺(云南省陇川
县); (5)纳西族造纸技艺(云南省香格里拉县); (6)傣族手工
造纸技艺(云南省临沧市)。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目的评审则于2006年1月进行,通过评委们的认真评
审, 147年项作为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民族民间工艺有12项,即:
(1)傣族传统制陶技艺(西双版纳、红河县、新平县、孟连县、潞西县);
(2)白族扎染技艺(大理市);
(3)苗族芦笙制作技艺(大关县); (4)制
作技艺(陇川县); (5)纳西族东巴造纸技艺
(香格里拉县); (6)苗族服饰制作技艺(昌宁
县); (7)傣族手工造纸技艺(临沧市、孟连
县); (8)拉祜族葫芦笙制作技艺(澜沧县);
(9)汉族乌铜走银制作技艺(石屏县、晋宁县);
(10)斑铜制作技艺(昆明市、会泽县); (11)南
华月琴制作技艺(南华县); (12)皮影制作技
2007年底国家又公示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云南又有8项传统艺(腾冲县)。艺进入名录推荐名单,即: 工
(1)云南石林县彝族(撒尼)刺绣。 (2)建水县建
水紫陶烧制技艺。 (3)云南迪庆州藏族黑陶烧制技
艺。 (4)云南省曲靖市的斑铜制作技艺。 (5)云南
省西双版纳州傣族织锦技艺。 (6)云南省宁洱县、
勐海县普洱茶制作技艺。 (7)云南省西双版纳州贝
叶经制作工艺。 (8)大理白族民居彩绘。对于这么
多的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如何保护和弘扬呢?首先“传承”是保护的主要方式。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基本上靠着自然性传承的方式延续至今,也就是个体之间的“口传身授”,但这种方式往往因为社会、经济、文化以及个体的变迁而受到极大制约。同时,现在许多年轻人都不愿学习和掌握这些技艺,认为学手艺费时费力,又挣不了钱。城
里的孩子除在校读书外,课余时间还要学习外语、练琴、跳舞等等,几乎没时间学习其他的;农村孩子除了上学外还得帮父母种地做家务,加之各种工艺品没有多少市场,创造不了多少经济效益,家长自然也不愿让孩子去学习这些技艺,所以很难传承下去。因此,必须要有切实可行之法又要制
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有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展销会、技能比赛等来传承和保护民族民间传统工艺,使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不仅学到相关知识,还能掌握一门技艺。政府还应为
?342? 云南省首届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论坛论文集
民间艺人提供一个长期展销展示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熟悉这些技艺。2006年在昆明举办的“中国云南国际民间工艺高层论坛暨民族民间工艺博览会”,2007年在云南省科技官举办的第一届工艺美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