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圆桌论坛
UAN ZHUO LUN TAN
技术创新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
赶超路径研究①
胡耀辉
摘要: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赶超发展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通过对全球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人国别的分析,发现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已经具备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可实施颠覆性技术创新。因此,根据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设计出技术创新型赶超路径,促使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技术赶超。
关键词:技术创新;新能源汽车产业;赶超路径
中国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差距正在快速地缩小,已经可以在一些重点领域实现赶超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并且中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大国,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若能到合适的赶超路径,则实现赶超发展的可能性较大。技术创新能力决定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赶超路径,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应对其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估,并依据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设计出合适的赶超路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方能实现赶超发展。
一、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态势
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自主品牌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性能均大幅提高,但部分重要性能指标与国际领先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
(一)纯电动汽车国内外的技术差距
自主品牌纯电动汽车的整车性能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国外主要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产品之间技术差距不明显,如表1所示。
表1全球主要纯电动乘用车技术参数比对
生产企业北汽比亚迪日产特斯拉
车型EV200E6Leaf Model S 电机功率/kW539080235
电机扭矩/(N·m)180450280440
电池能量/(kW·h)30.4572470
最高车速/(km·h-1)130140145225
0-100km·h-1加速时间/s131511.95.8
能耗/[kW·h·(100km-1)]1519.514.622续驶里程/km245300161420
1
距主要表现在电驱动系统及其控制和动力电池及其能量管理系统等方面。在电池能量上,国外新能源汽车企业产品的性能比自主品牌同类产品高100%以上。
(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国内外的技术差距
自主品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整车性能日益完善,已经基本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与国外主要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产品之间技术差距不显著,如表2所示。
表2全球主要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参数比对
生产企业荣威比亚迪丰田雪佛兰
车型e550秦PHEV Prius Volt 电机功率/kW14711060111
电机扭矩/(N·m)587200207370
电池能量/(kW·h)11.8134.416
续表生产企业荣威比亚迪丰田雪佛兰最高车速/(km·h-1)200185180161发动机排量/L1.51.51.81.5
发动机功率/kW801137363 0-100km·h-1加速时间/s9.55.99.89纯电续驶里程/km608026.480
综合油耗/[L·(100km-1)]1.61.41.641.2
2
外技术差距主要表现在混合动力发动机、系统集成和电驱动系统等方面。在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上,国外新能源汽车企业产品的燃油经济性基本能达到4.3L·100km-1,而自主品牌仅能达到6L·100km-1。
(三)燃料电池汽车国内外的技术差距
自主品牌燃料电池汽车的整车性能逐步提高,多项性能指标基本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与国外主要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产品之间技术差距有限,如表3所示。
表3全球主要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参数比对
生产企业上汽集团上汽集团丰田通用
车型荣威950荣威750Mirai Equinox 0-100km·h-1加速时间/s12159.612燃料电池功率/kW303011492
储氢压力/MPa70357070最高车速/(km·h-1)160150175160
电机扭矩/(N·m)275210335320
电机功率/kW1109011394一次加氢续驶里程/km400300502320冷启动温度/ħ-20-10-30-30
差距主要表现在低温启动性能和燃料电池系统输出功率等方面。在燃料电池系统输出功率上,国外新能源汽车企业产品的性能比自主品牌同类产品高200%以上。
综上所述,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不断地提升,但部分核心技术与国外先进企业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而核心技术的颠覆性创新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赶超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衡量
为了实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赶超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必须开展技术创新,对其技术创新能力进
通用汽车裁员
911
①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新能源汽车破解传统汽车技术体制研究”(项目编号:AHSKY2015D81)。
行准确的评估,有助于新能源汽车企业到合适的赶超路径。由于90%技术研发成果均包含在相关的专利信息之中,因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可根据其申请专利的数量来评估。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人为其发明创造首次提出专利申请一般会在本国,本文使用incopat专利数据库,以2018年12月31日为时间节点,将新能源汽车和混合电动车辆作为中文关键词,“new energy car”和“new energy vehicle”作为英文关键词,依据相应的IPC分类号,导入至incopat专利数据库进行相关检索,统计出全球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量和专利申请人排名前10的国别,具体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2000年 2018年新能源汽车全球专利申请量
从图1可以发现2000年 2010年之间,新能源汽车的全球专利申请量快速增长,在2011年 2012年专利申
请量达到高峰值之后,2013年专利申请量缓慢回落,但2014年专利申请量即恢复增长,并在2016年再创新高,专利申请量超过20000件,2017年和2018年专利申请量仍然居高不下,继续呈现增长的趋势。
图2全球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人国别
从图2可以发现日本、中国、美国、韩国和德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十国共申请新能源汽车专利209633件,日本、中国、美国、韩国和德国分别占总数的38.6%、23.9%、13.1%、9.7%和9%。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最强,中国与日本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申请专利数量为日本的61.9%。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已经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申请专利数量分别为美国的182.3%、韩国的247.5%和德国的264.7%。
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多年来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地提高,总体技术水平已处于全球相对领先地位。因此,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应开展颠覆性技术创新,占领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制高点,促使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早日实现技术赶超。
三、技术创新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赶超路径
(一)技术创新型赶超路径及其形成机理
技术创新型赶超路径是指新能源汽车企业为了创造市场,开展颠覆性技术创新,以新型技术标准的形成,
引领市场发展潮流,占领新能源汽车的高端市场,从而实现技术赶超。技术创新型赶超路径的形成机理,如图3所示。
图3技术创新型赶超路径的形成机理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较小但潜力巨大,新能源汽车企业试图创造市场,因而开展颠覆性技术创新(如汽车电池的技术创新等),着力研发基础专利,参与新型技术标准的制定,开发出世界顶级的高精尖产品,迎合高端消费者的特殊需求,从而有能力占领新能源汽车的高端市场,实现技术赶超。
(二)技术创新型赶超路径的适用条件
技术创新型赶超路径对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要求很高。一是新能源汽车企业需具有丰富的技术资源,技术创新能力很强,能够开展颠覆性技术创新。新能源汽车企业只有具有丰富的技术研发资源,拥有很强的技术研发基础与优势,才能开展颠覆性技术创新,不断地引领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走势,成为新型技术标准的主要制定者。二是新能源汽车企业应拥有大量的基础专利,掌握主要的核心技术。基础专利代表着产业核心技术,新能源汽车企业只有重视前沿性的基础研究,攻克了一系列的技术难题,研发出新能源汽车的前沿技术,申请并拥有了大量的基础专利,建立了新能源汽车技术“专利池”,才能掌握新能源汽车主要的核心技术,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领先者,从而引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三)技术创新型赶超路径对赶超绩效的影响
新能源汽车企业选择技术创新型赶超路径,可使企业取得技术领先优势,实现技术赶超,并能够占领新能源汽车的高端市场,获得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超额利润,从而提升企业的赶超绩效。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企业开展颠覆性技术创新,可改变技术发展的轨迹,建立新型的技术标准,形成独特的核心能力,从而实现技术赶超,成为行业的技术领先者。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企业凭借其技术优势,强力推动产品创新,生产出引领市场发展潮流的产品,不仅能够占领新能源汽车的高端市场,同时还避免了与同类产品的价格战,大幅地提升了产品的利润空间,从而获得超额的利润。
四、结束语
在政府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强有力推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纷纷加大了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力度,技术水平快速提高,已经能够开展颠覆性技术创新。根据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具有一定技术创新能力的实情,设计出技术创新型赶超路径,可促使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技术赶超。
参考文献:
[1]BoschmaR.Handbook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 geog-raphy[M].Chichester:Edward Elgar,2010:62-92.
[2]胡耀辉.传统技术体制锁定下新能源汽车产业综合治理体系研究,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7,34(2):19-23.[3]张贵,张欣.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路径依赖及其破解[J].工业技术经济,2014(2):75-80.
[4]胡耀辉.新能源汽车产业破解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的研究,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8,35(1):7-11.[5]陈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模式探索[J].宏观经济管理,2015(8):78-80.
[6]胡耀辉.传统技术体制锁定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模式研究,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8,35(5):12-16.
作者简介:
胡耀辉,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安徽马鞍山。
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