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汽车产业在促进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就业方面的作用
2004-02-10
实践证明,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在现代制造业,现代制造业亟需在新的发展观指导下实现振兴
  去年北京市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势头良好,北京现代汽车产量在全国汽车行业排名第10位,汽车制造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4%,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6%,约拉动GDP增长1.76个百分点。尽管这样,社会上对北京市发展现代制造业尤其是汽车制造业仍存有争议。这说明社会大众对北京市工作的关心,也有利于北京市经济更加健康地发展。在此,我也想谈谈自己的想法,与大家交流。
  在是否发展现代制造业这个问题上,把北京和其他国家的首都相比较,不能脱离北京的历史和现实条件
  对于北京市发展汽车制造业,有人认为,北京作为首都,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首都比较起来,产业的摊子不应铺得这么大,经济总量也不应这么大。有人认为,北京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受到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北京市是水资源、土地资源、电力和能源都非常稀缺的城市,发展汽车制造业必须考虑这一因素。
  这些意见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细分析起来,还有可以讨论的地方。比如说,世界上确实有一些发达国家的首都,例如美国的华盛顿、加拿大的渥太华等,主要是以政治中心为主,经济规模相对来说不是很大。但是也有一些首都城市,比如日本的东京、韩国的汉城、俄罗斯的莫斯科等都有相当规模的经济。当我们把北京和其他国家的首都来比较的时候,不能脱离北京的现实条件。因为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相当长的时期内,北京一直是一个以冶金、化工、机械等产业为主的重化工业城市,在此期间,北京也曾发展过一些轻工业的产业,例如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洗衣机等,但是都没有成气候。改革开放以后,首钢、石化等在一段时期内曾经是北京市响当当的支柱产业,其他还有像北京内燃机厂、北京汽车制造厂、北京二汽、北京雪花电冰箱厂、北京牡丹电视机厂等,都曾经有过辉煌的年代,但是到现在,由于种种原因,其发展和振兴有不尽人意之处。
  北京如果仅仅依赖第三产业就业增长,而第一、第二产业就业停滞不前甚至负增长,将不利于缓解北京的就业压力
  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企业改制改革,大量产业工人下岗,再就业,加上其它方面的一些原因,北京市就业的压力日趋严重(见表1)。从表1中可知,从1991年到2001年,
第一次产业就业年均递减2.2%,这说明有一部分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其他产业去了,这种变动趋势是比较合理的,符合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趋势。第二次产业就业年均递减了2.4%,第二产业这种变动趋势是不太合理的,因为按照国际上产业变动的一般趋势来讲,在北京市经济发展处于这种发展阶段的时候,就业变动的趋势应该是第二次产业的就业人数不断增加,而不是减少。这是因为:根据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规定的标准,1995年人均GNP低于765美元的国家为低收入国家;766-9385美元的为中等收入国家;大于等于9386美元的为高收入国家(世界上平均GNP约为5100美元)。根据这个标准,北京从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成为中等收入地区。另外,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世界发展报告》的数据(见表2),中等收入国家的工业(代表第二产业)的就业数量在1980年以前呈上升的趋势,而北京现在的发展水平相当于表2中中等收入国家1980年以前的水平,所以,北京在这段时间内,就业水平应该是上升的趋势,而不是如表1中显示的那样呈下降的趋势。
  另外,从就业弹性指标来看,北京市的第二产业的就业状况也有不合理的因素。所谓就业弹性,是指经济增长一个百分点,就业增长的百分点数,这个指标反映了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带动作用。通常情况之下,经济增长了,表明经济规模扩张了,从而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会,所以也就能带动就业的增长。从表1中可以看出,北京市第二次产业在1991-2001年期间内,就业弹性为-0.08,这显然不符合上面的分析,也不符合世界各国产业变动的一般趋势,因为根据有关数据,发展中国家就业弹性的平均水平为0.37。
  因此,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市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经济总量扩张,但是,经济增长对劳动就业的吸纳能力明显减弱,主要表现在:第一次产业就业总量缩减,而且就业弹性呈负数,这是一种正常的情况,但是,第二次产业就业总量也缩减,而且就业弹性呈负数,这有点不太正常,因为,北京市仅仅依赖第三产业就业增长,而第一、第二产业就业停滞不前甚至负增长是不利于北京市的就业压力的缓解的。而且从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统计数据进行的分析可知,造成近十多年来北京市就业矛盾突出的原因是第二产业就业状况趋紧所致。这种情况迫使我们必须在产业发展方面,寻求新的发展出路,重新审视我们过去对第二产业或制造业不够重视的发展路子。
  从世界经济发展史和产业发展史看,在产业链中,制造业发展得越好,第三产业的发展就越健康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随着经济发达程度的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将会吸纳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但是制造业对于吸纳就业人口,缓解就业压力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产业发展的演变历史可知,第三产业主要是从工业或者说制造业中分离、发展出来的。服务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制造业为服务对象的。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关系到第三产业的发展进程。例如,没有电子通讯设备,与之相关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就寸步难行。所以说,如果制造业不发展,第三产业就不可能健康发展;制造业发展得越好,第三产业越能健康发展。
  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在制造业,在现阶段除了继续发展北京市的第三产业以外,振兴现代制造业是北京市的合理的选择
  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在制造业,其优势主要表现在:巨大的国内市场、质优价廉的劳动力。一直以来,制造业的产出和财政收入占总量的比重、它对扩大就业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都表明,它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进入新世纪以后,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制造业已经成为扩张最快的产业领域。为了自身的发展,北京当然不能置身于这股潮流之外。所以说,在现阶段除了继续发展北京市的第三产业以外,振兴现代制造业是北京市的一个合理的选择。
  但是,这里讲振兴北京现代制造业,并不意味着北京市现有的制造业都要振兴,而是要有所取舍,因为,北京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水资源、土地资源、电力、能源和环境的严重制约,这一问题已有人提出。对此,可以通过采用有取有舍的产业选择方式进行缓解,在本文的最后,我还会谈到这个问题。所以,我们要根据北京市现有的条件,有的产业没有发展前景的,甚至濒临停产、破产的,要控制其发展,甚至让其退出历史舞台;对于某些条件还好,对北京市经济有全局性影响的、有利于本市经济扩张和吸纳就业、提高北京市经济增长质量的产业要加以适当的引导,使其发展成北京市的支柱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北京市政府在中央的支持下,大力发展中关村高新技术开发区,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对本市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近年来受到国际上高科技产业不景气的影响,加上我们自身工作上存在的不足,产业单一发展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冲击。我们必须探索多种支柱产业支撑北京经济发展的局面,使北京的经济发展既能保持高速度,又有较好的稳定性。因此,除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外,在传统制造业中发现有前途的潜在支柱产业,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从北京市现在的情况看,汽车制造业是一个比较合理的选择
  在传统制造业中,北京市的汽车制造业具有很大潜力,因为:
  第一,北京市在汽车制造业方面有一定的技术基础,从1958年生产出第一辆井冈山牌轿车以后,北京市陆续建立了北汽、二汽、北内等大型骨干企业,1984年又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汽车制造企业——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在相当一段时期内,这些企业都是北京市的知名企业,上世纪90年代以后慢慢不大景气了,但是,这些企业里都储备了一些重要技术骨干力量,与此同时,北京市汽车行业也积累了汽车制造方面的经验。
  第二,汽车产业的特点之一是关联度广,与此相关的产业有冶金、橡胶、燃料、能源、机械、金融、保险、商业和社会服务、交通、旅游等,所以说,汽车产业的发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北京经济的增长,扩大就业。例如,2003年我国钢铁产量增长20%以上,主要就是汽车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产生的需求带动起来的。现在每到周末、假期,那些私车族就会带动北京市郊区的旅游、饭店餐饮、住宿和娱乐业,搞活了农村一方的经济。
  第三,汽车的市场前景广阔,中国未来的汽车市场也为全球汽车制造业巨头看好。据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预言,下个世纪,中国将是世界上汽车需求增长最快的地区,大约将占到全球增加量的20%。韩国现代汽车现在在世界汽车行业里排行第七,它未来的目标是争取进入世界第五,但是,今后该企业在欧美市场的增长非常有限,要想实现其世界第五强的
目标,它把希望寄托在中国市场上的成功。中国是未来汽车市场潜力最大的地区,而北京市又是全国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从全国来看,据经济日报2004年1月30日的报道,1992年我国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后,经历了一段缓慢发展时期,用了近8年时间,2000年达到200万辆。进入新世纪后,步入高速发展阶段,2002年产量突破300万辆,2003年又比2002年产销量分别净增119.3万辆和114.27万辆。一年内产销净增100余万辆,在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史上十分罕见。2003年生产轿车201.89万辆,同比增长83.25%,销售轿车197.16万辆,同比增长75.28%,产销量分别比上年净增92.81万辆和84.56万辆。从北京市来看,据北京市交管局2003年9月下旬透露的统计数字,北京市共有约120万辆轿车,其中私有车80多万辆,公家小轿车约30万辆,出租车约6.3万辆,公交车约1.6万辆;北京现代报去年7月报道,北京市每100个家庭拥有小汽车超过10辆,城市汽车拥有量居全国首位,去年上半年,北京市新车增长超过12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38%,同样位列全国第一。有专家估计,未来几年,北京市汽车增长速度将在15%-20%之间。正是这样的市场前景,使韩方对在北京的合资企业充满了期待,郑梦九先生在2002年考察顺义生产基地时决定:第一批在中国推出的现代汽车车型由原来的两个增加为三个,并且增加的这个车
型是现代最新的车型,将与韩国本土同步上市。原计划2003年6月的33亿投资,提前到1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