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氢能发展历程
近年来,随着环保理念的普及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凸显,氢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备受关注。在国内,氢能的发展历程也逐渐展现出一个快速发展的趋势。
2003年,国内开展了第一次氢能研究,并投入近亿元资金,旨在探索氢能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在此之后,国内开始逐步建立了氢能生产、储存、运输、应用等全产业链体系。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氢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氢能产业总规模达到1000亿元,推广应用规模达到100万台。
2017年,国内第一条氢能公交线路在福州投入运营。截至2020年,全国已有超过200辆氢燃料电池客车投入城市公交运营,涉及30多个城市。此外,氢能在航空、物流、热电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2019年,国内首个氢燃料电池示范站落地京津冀地区,该示范站可年产氢600吨,覆盖半径约300公里。同年,国内第一个涵盖氢能产业全链条的示范项目——山东临沂氢能产业链项目启动,将在生产、储运、应用等方面实现全链条覆盖。
2020年,国家能源局发布《氢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以上,新建示范站200个以上,覆盖全国省会城市及经济强省等。氢能汽车
在氢能的发展历程中,政策扶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政策。例如,国家财政部每年专门拨出数亿元资金用于财政补贴,降低了氢能汽车等产业的生产成本;各级政府在土地、税收、用能等方面给予了相关企业优惠政策。
同时,为了促进氢能的国际合作,国内也逐步加强与欧洲、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的合作,共同推动氢能的开发和应用。例如,2019年,中国与日本签署了“关于推进氢能合作的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围绕氢能的生产、储存、应用等领域展开合作。
总的来说,国内氢能的发展历程呈现出逐步发展、政策扶持、国际合作的特点。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更加完善,相信氢能将成为国内新能源领域的重要补充,为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