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出入口标准口分析设计规范
篇一:浅谈地铁出入口的形式
浅谈地铁出入口的形式问题
摘 要 文章通过分析地铁出入口的建筑形式对城市标识性、城市地段归属感、时代特的影响,从不同的视角审视了小体量建筑对于城市设计不可忽略的重要性,并通过对该类建筑形式的分析和总结,深入探讨了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建筑形象与城市空间结合的进一步要求。
关键词 地铁出入口 城市标识性 地段归属感 时代感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剧作家Rudyard Kipling 曾经说过:“交通是一种文明,”将交通仅仅看成是一种被动的需求是不够的,尤其是今天社会文化程度快速发展,市民的艺术审美不断提升,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更需要以美的形式面对来往于其中的广大人,以唤醒人们对城市美好生活的感受。
地铁出入口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节点,每天迎接着城市中万千的客流人,由于它在城市
中的特殊性,它与市民和城市公共活动之间的联系变得日益紧密,首先人们需要通过出入口的形式快速提高在大都市中进行空间辨识和定位的能力;其次,地铁出入口还经常是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重要场所,其形象对人们的地段感受有强烈影响,因此应反映地段的特;还有,地铁出入口本身还是城市建设和城市交通发展的真实记录,是建筑材料与建筑技术发展的见证。因此,尽管地铁出入口体量较小,但其形式对城市生活环境质量的重要影响却不容忽视。
1 出入口形式与城市标识系统的关系
随着城市生活圈的不断扩张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城市标识导向系统在城市中扮演的角越来越重要,人们需要通过城市标识性建筑物获得城市区位感、引导城市人流、标识地段场所和时代特征等。就如建筑师路易斯 康曾经在其讲学的过程中提及的,建筑应能够回应人们在城市中“从哪里来?到哪里去?[1]”的需求。
笔者认为标识导向系统可以分为图案文字标识和空间形体标识两个部分。一般来讲,用图案文字标识传递信息主要通过标识导向牌,它能够给人以比较明确的方向和位置指示。但是在人流攒动的封闭交通廊道内,通过这种手段近距离辨识、解读文字和图案信息时不太方便而
且常令人感觉疲惫,并且对于熟悉环境的通勤者们来说往往不会借助这种手段寻区位和方向,因此大多数通勤乘客更希望通过其它空间标识物获得区位和方向感。此时,地铁室内装饰、地铁出入口等就成为辅助人们获取这种空间标识体的重要媒介。
标识导向系统首先要解决区位的问题,它需要通过建筑与环境的差异性标识出不同地点以方便人们定位,但是过去由于一条地铁线路经常有许多出入口同时施工,工程上为了符合施工标准化要求往往忽视环境的差异性,这就造成人们辨识区位不便,所以即便在适应标准化前提下,为了加强地铁出入口建筑的标识导向性,也应该在地下建筑的室内和地铁出入口等重点部位适当有所变化,以对不同站点适度加以区分,形成符合城市区位感要求的城市环境(图1)。
除了通过建筑与环境的差异性获取区位感外,还可通过建筑形体的差异性标识方位。尤其是现在地铁周边高层林立,在人们难以轻易分清东南西北方位时,可借助城市构筑物或其组合体方便人们辨识并到通向目标的方向。笔者认为尽管地铁出入口已将地铁的功能延伸至地面,人们可以借助一些地面标识物区分方位,但由于许多地铁口位于城市中的重要位置,人们仍需要借助这些构筑物的方向指示功能获取方向感。尤其是一些大城市,街道较为宽阔,
每个站点有数个出入口,彼此相距较远,更需要将不同的出入口在设计上通过彩、形体等加以区分,以标识不同方向和区位。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相对于对称的形体而言,不对称的建筑形体更有利于人们区分方位。尽管地铁出入口本身由于其开口的设置已经呈现了一些不对称形式,但是如果将一个站点周边所有的地铁出入口都整合起来,通过多个有特出入口的组合形成地段方向的指示性,这对于人们进入地面后更加明确了解出入口周边地段的整体特征以及完善地段的标识导向系统都大有益处。
图1 香港不同地铁站的不同彩所标示的区位性
进口标志图2 巴黎新区地铁出入口与周边环境所形成的优美场所
图3 吉马设计的铁艺风格地铁出入口
图4 奥托·瓦格纳设计的卡尔斯广场站地铁出入口
图5 泽比吉尼夫·彼得·皮尼斯基设计的法兰克福波肯海曼·瓦特地铁站
图6 诺曼·福斯特设计的毕尔巴鄂地铁站
另外,在一些情况下,地铁出入口还应与相应的文字和图像标识相结合,甚至与广告物及城市周边其他建筑等一起,共同完善城市标识导向体系。
2 出入口形式与城市地段形象的联系
场所感是相对于满足了人们“从哪里来?到那里去?”以辨识空间方位为目的的标识导向要求之后的另一种城市设计要求,涉及地段和自身的城市定位。它更多地诠释人们在城市中关于“这是哪里?我能到此来做什么?”的要求。
如果一个地段的建筑形象和城市空间能够增强与市民生活的互动,则可增加人们对于该地段的认同感,并强化地段归属感,反之亦然。因此一种城市构筑物的形式和场所空间能够唤醒的城市活动越丰富多彩,就越能令地段呈现更强的活力。一般说来,大多数地铁出入口由于便民服务要求,都与地段中心区较为靠近,其体量虽小,却能影响人们对地段的感受。美国学者凯文 林奇曾经在其著作《城市意象》中提到“城市轨道交通站可以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节点[2]”被加以强调,而地铁出入口,作为地段城市节点中的核心部分更值得在设计时予以重视(图2)。
作为进出城市地下交通系统的门户,地铁出入口的形象与通勤者们对该地段起点和终点的印象亦密不可分,并且由于人们经常在地铁出入口旁等候和约会,还经常有许多广告宣传和义捐活动也在出入口周边
进行,因此地铁出入口的形象可以与许多社会交往事件相互作用,并成为大都市生活的人们生活经历中重要的一笔,因此其形式也要相应能够体现不同地段的人们对于建筑和城市风格的不同要求。尤其是当人们在日积月累的公交生活中感到厌烦和疲惫时,新鲜亮丽的出入口可以适当消除倦意,并成为人们延续绿环保生活方式的一个理由。
然而地铁出入口与地面建筑、报亭、零售摊点等普通的地段构筑物还有所不同,它与一个巨大的城市交通体系相连,尤其还要区分站点间因线路和地段与区位的不同所带来的双重差异性。因此一条线路上的相关地铁出入口应尽可能在形体设计上反映一定的联系性,而且还能够同时反映不同地段之间的差异性,符合所谓“一线一”与“一站一品”相结合的原则。这种联系还需要通过设计师对建筑形体的系列性变化进行相关把握,并且能够强化建筑形体、质感和彩本身与城市地段的结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