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路平交口设计
作者:苏浩 冉丽
来源:《建筑遗产》2014年第07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的步伐也不断加快。由于城市交通量的不断加大,就造成对道路交通有着较高的需求,道路交通堵塞不仅影着整个城市的治理形象,也成为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平交口也是构成道路的重要的要素之一,平交口设计的好坏对道路的通行能力至关重要。尤其在高速路口设计中,平交口是立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下高速的车辆都要在平交口汇集、通过和转换方向,由于他们之间的相互干扰,会使立交的服务水平、通行能力降低,也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如何设计交叉口,合理组织交通,对于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提高立交的服务水平,减少交通事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城市交通拥挤和堵塞现象日趋严重的问题,本文在指路标志信息量与认知性关系及可视距离的研究基础上,按照驾驶员获取标志信息并实施驾驶操作的过程,建立了驾驶员有效利用交通标志传递信息的条件,根据自己几年平交口设计的经验,从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公式和车辆排队状态两方面进行分析,讨论影响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因素,以期提高平面交叉口
通行能力。
        关键词:道路平交口;设置位置;设计
        一、前言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道路、交通变得越来越拥挤,特别是位于道路上的各种平面交叉口,成为制约交通发展的“瓶颈”,交叉口交通拥堵已成为城市交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引起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车辆拥挤和堵塞的常见原因有:交通量大,车辆多;行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交通信号灯的相位、灯时不合理;相邻交叉口信号灯不协调,信号的错误和失调抵消了硬件投资的正面效应;偶然的车辆故障与交通事故。尽管不少城市投入大量资金对平面交叉口进行了立交改造,但很多平面交叉口由于各种原因难以进行改造而继续存在,所以平面交叉口的研究仍是城市交通研究的重点。
        目前,我国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主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①交叉口几何构造先天不足;②渠化措施不完善;③交通控制不合理;④行人过街安全设施不足。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平面交叉通行能力下降,形成交通拥堵。
        二、交通标志设置的有效性分析及道路交叉口指路标志设置位置选择
        1、交通标志设置的有效性分析
        (1)驾驶员获取标志信息并实施驾驶操作的过程分析如图1所示,车辆行进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
        设定:交通标志设置在道路右侧M点处,驾驶员在F点发现标志,则驾驶员从标志获取信息后对所驾车辆实施操作的过程为:
        驾驶员在F点发现标志;在R点完成对标志的识别并开始读取标志的信息(即交通标志的可视点),至G点读完标志所载的全部信息,完成对交通标志的认知,在此时间内车辆从R点行驶到G点,这段时间称为交通标志认知时间;随后驾驶员根据读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并做出判断,继而开始采取行动,在此时间内车辆从G点行驶到E点,这段时间称为判断反应时间;从操作行动开始点E到操作行动完成点P的距离称为动作距离L。正常情况下,驾驶员在L这段距离内依据标志牌所载信息完成对所驾车辆实施操作的相关动作,如使行驶车辆减速、变换车道等。但如果标志意义不明确,容易发生歧义,不能快速识别,认知时间增长,
无疑会推迟司机采取行动的起点,而导致在动作距离L中,司机不能完成必要驾驶操作,对行车安全不利。
        2、道路交叉口指路标志设置位置选择
        图2为某市两条城市主干路组成的十字信号控制交叉口,交叉口的渠化和交通组织情况如图2所示,某一进口道指路标志的设置和版面设计如图2所示。假设一目的地为奇台路方向的左转车辆,在指路标志可视距离之外,最初沿外侧车道行驶(考虑最不利的情况),根据交通标志的指引需变更至内侧车道行驶。按照交通管理原则,该车辆应该在车道线实线端部(即P点处,对应于动作完成点)完成相应的减速和变换车道动作。
        三、道路平交口设计流程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流程主要包括四个基本步骤:交通分析阶段、交叉口设计阶段、标线布局设计阶段、标志布局设计阶段。具体步骤如下所示:
        1、交通分析阶段
        将交叉口分为两种类型:有实测或预测交通量交叉口;无交通量交叉口。对有流量数据的交叉口,应采用系统的定量分析,并通过方案比选,最终确定交叉口设计方案;对缺乏流量数据的新建交叉口,可根据规划及用地情况确定交叉口设计的初步思路。
        2、交叉口设计阶段
        包括平面交叉口设计基本参数确定、车道划分、路缘线设置、渠化岛设置、人行横道线及停车线设置、进(出)口道展宽段及渐变段设置、残疾人通道(三面坡)设置、公交停靠站设置等。
        3、标线布局设计阶段
        采用属于交通工程范畴的交通标线手段,有效规范和诱导交叉口车辆、非机动车及行人的运行轨迹。
        4、标志布局设计阶段
        采用属于交通工程范畴的交通标志手段,进一步有效的规范和诱导交叉口车辆、非机动车及行人的运行轨迹。
        四、交叉口型式设计
        交叉口的基本类型,根据交叉道路的数量可分为三路交叉口、四路交叉口、多路交叉口,根据交叉口的型式可分为T型交叉口、十字型交叉口、畸形交叉口、环形交叉口。
        1、三路交叉口
        三路交叉口的几何特点(如图3所示):对水平方向道路两侧进口道进行右侧展宽,设置右转专用道。
        2、四路交叉口
        四路交叉口的几何特点(如图4所示):水平方向道路左右侧进口道右侧展宽,设置右转专用车道。
        3、多路交叉口
        多路交叉口的几何特點(如图5所示):在足够的距离内,将原六路交叉口中斜交进入的两条相交道路调整为仅与另外一条道路相交,形成一个新的独立四路交叉口,原六路交叉
口调整为四路交叉口。
        4、环形交叉口
        环形交叉口的入口避让方式(如图6所示):进入环形交叉口的车辆避让,以赋予在环形道路上车辆以行驶优先权;所有入环车辆必须等待环形车流的一个间隙,可通过设置让行标志或实施信号控制来实现。入口车道交角:在环形交叉口入口处,通过适当的硬件设施设计,使入环车辆以合适的曲线轨迹进入交叉口。
        五、结束语
        平交口在城市道路及公路中越来越多,某些地方平交口几乎成为交通的瓶颈和事故黑点,如何更正确更合理的设计好平交口成为我们设计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进行道路平交口设计时,需要认真的对待,根据其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渠化设计,这样不但满足了平交口的基本要求,又使立交的功能得到了更好地发挥,使这部分不至于成为阻碍立交正常运行的瓶颈。相信随着渠化设计的广泛应用,国内公路的服务水平和行车安全将会得到不断的改善。
进口标志        根据以上探讨,笔者就道路平交口设计有以下几点建议:
        1、通行能力起初随车速的增大而增大,但当车速增大到某一数值以后,通行能力反而随之减小。因此,要保证通行能力,需保证适度较大的行车速度。
        2、为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平交口间距不宜太小。另外,车速越大,平交口对通行能力的折减也越大。因此,对于城市快速路必须考虑减少或取消平交路口,修建立体交叉,严格控制出入口,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参考文献:
        [1]杨艳艳:《基于等高线法的城市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科技资讯》,2009年15期
        [2]刘西涛 张永生:《互通式立体交叉T型平面交叉口的渠化设计》,《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8期
        [3]朱耀兵:《平面交叉口禁左交通组织研究》,《公路工程》,2010年04期
        [4]张震山:《城市多路交叉口设计方法和应用实例》,《中国市政工程》,2008年S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