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通俗化大众化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党的创新理论不断丰富。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通俗化大众化是增强全民文化自信、理论修养的需要,是密切党和人民血肉联系的需要。采取形式多样的传播方法,创新叙述表现的方式,有利于促进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走进众、深入人心。
关键词:创新理论传播手段话语方式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们需要进一步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形成社会正能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地通俗化、大众化,更好理解、更易传播和认同。从而,进一步坚定党的理想信念,凝聚强大的思想共识,让党的创新理论走到人民身边,根植人民心中,像春雨润物细无声一样培育人民的文化自信,提升民族气节,滋养民族精神。
大众出租车
将党的创新理论通俗化、大众化,最终“飞入寻常百姓家”,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作用。
一是理论指引前行的方向路径。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想。”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就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引领人们奋进新时代、建功新时。对党的理论知识
的深入学习,可以更好地知道我们要走什么路,怎么走。与时俱进的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就是行动指南,只有充分掌握行动指南,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走好走快走长久。
二是深入理论学习增强文化自信。要坚定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的文化、文明延续了上下五千年,经过人文孕育和历史积淀熠熠生辉。而今,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在与中国特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交融发展,凝聚成中国民族最深层的最强大的精神力量,指引我们奋勇前进,我们有充足的底气和自信,崇拜我们的文化、崇敬我们的传统。我们要向全球传播中国文化,弘扬中国精神,展现中国价值,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三是强化理论学习提升干部素质。东汉政论家荀悦说:“不闻大论,则志不宏;不听至言,则心不固。”没有理论指导,没有信念支撑,则志向不宏大,立场易动摇。理论修养是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尤其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更要有“领头雁”意识,主动做“火车头”,自觉强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同感,提升自我修养。同时,要坚持知行合一,把党的创新理论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将思想理论转化
为行动力量,在实践中更好、更深入地理解理论含义,提高政治敏感性,拓宽思维广度,提升思想高度,坚定政治立场,抵制诱惑,确保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身正心明,行稳致远。
四是理论深入民众,可以架起联系的桥梁。“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为人民众服务的实践活动是党的创新理论产生和发展的生命之源,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人民众的信任和拥护奠定了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所以,党的创新理论也必须要服务民、造福于民。而理论的表述,往往书面化、概念化、规范化,语句凝练、阐述标准,高大上而缺少地气。专家学者或者党务工作者们学习较为容易,却不利于普通民众的深入理解和掌握。这就需要,将党的创新理论说直白、说通俗,用最简单易懂的语言,最深入浅出的表述,做好思想宣传工作,架起理论与众的桥梁,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深入人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党的创新理论需要通俗化、大众化,就需要相关工作者们创新传播手段,创新话语方式,多手段、多平台、多维度地开展学习教育、宣贯领会,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一是创新传播手段。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创新传播手段,以形式多样的、人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传播,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落实、入脑入心的关键环节。
1.面授传播。面授传播,主要指以上课、开会、培训等方式开展的各类现场交流讲授。党的创新理论涉及面广,涵盖国家治理,社会发展,国际外交,企业建设等等各个方面。党课进学校,党课进企业,党课进社区都是增强沟通交流的有效方式,面对面的交流,可以更好地答疑解惑、思维碰撞、信息互通,实现更深层的沟通。
2.传统媒体传播。传统媒体主要包括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传统意义上的媒体。相对新媒体,传统媒体更为权威、规范、严谨、深刻,可信度更强。纸质刊物、电视受众更集中在40岁以上的人,广播则更集中在出租车司机等行业。传统媒体可以与新媒体互补,将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无遗漏,全覆盖。
3.新媒体传播。新媒体更加信息化、现代化,受众聚集了各行各业、各个年龄、各个阶层的无数人,并且宣传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是各种理论、言论、思潮的集散地、传播地、发酵地,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仅仅是商业站场,更是意识形态争夺的主站场。在新媒体中占据主动权,积极主动地拓展新媒体平台,对于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社会新思潮,引导正确价值观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4.遏制负面传播。在创新传播方式,扩大传播覆盖面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网络自由化,
不仅带来便利,也夹杂着各类糟粕冲击社会。党的创新理论需要通俗化、大众化,不是庸俗化、娱乐化。“研究无禁区、宣传有纪律”。我们要提高警惕,对于背离社会健康发展的言论,戴着爱国主义面具的蛊惑性、煽动性言论,必须严肃对待、坚决抵制,防止鱼目混珠,提升社会正能量。
二是创新话语方式。
1.以小见大,深入浅出。理论不一定晦涩高深,可以朴实无华,甚至是喜闻乐见的。我们要走好新时期的长征路,就要全民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要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通俗说就是扎紧制度“铁笼子”,构筑反腐“防火墙”。这些通俗的说法简单易懂,朗朗上口。将党的创新理论拆解开,将书面语口语化,从细微处入手,由小及大,深入浅出,更加浅显易懂,入脑入心。
2.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理论不一定枯燥呆板,可以充满理性之美,甚至是诗情画意的。要实现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汇集和激发全中国人民的磅礴力量,就是“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要以人民为中心,
心系众,就是“一枝一叶总关情”“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要有实干兴邦,攻坚克难就是“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将党的创新理论同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展现文化自信,更能与历史对话,激发文化的共鸣。
3.结合实际,以事喻理。对党的创新理论的阐述,要变虚为实,让理论接地气,将理论放在众听得懂的真话、在生活中看得见的真事上,用众易于理解的语言,容易引起共鸣的表述娓娓道来。“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第一粒扣子”就是人生的第一步,要走正走稳走踏实;要从严治党,让“咬耳朵、扯袖子,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形象地描述了我党在批评和自我批评时需要有的状态。我们要积极探寻党的创新理论与实际工作、生活中的切入点,理论与众共鸣的契合点,将理论与实际想结合,将理论阐述与口语表达相结合,以事喻理,既不空洞乏味,又有针对性,可以切实拉近理论与人民的距离,更好的理解理论,落实理论。
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我们要将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更好更快地转化为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无限动能,让中国故事走向世界,将中国智慧影响世界,就需要不断探索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宣传普及,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寻常百姓家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