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的形成历史
  大批量生产是20世纪制造业的标志性成就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创立第一条汽车生产流水线开始的。那么,精益生产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先进的业务管理模式,与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方式不同,其特是“多品种”,“小批量”。首先使用这套模式的是来自日本的丰田公司,这种强调以更少的人力,更少的空间,更少的投资和更短的时间,满足客户需求的业务管理方法,也惠及所有后来引进此模式的中外企业。
   1950年一个年轻的日本工程师丰田英二底特律日本丰田福特的鲁奇进行了三个月的参观,当时鲁奇厂是世界上最大而且效率最高的制造厂。但是丰田英二对这个庞大企业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作了审慎的考察,回到名古屋后和生产制造方面富有才华的大野耐一一起很快得出了结论:大量生产方式不适合于日本。因为第一,当时日本国内市场狭小,所需汽车的品种又很多,多品种、小批量并不适合大量生产方式的要求;第二,战后的日本缺乏大量外汇来大量购买西方的技术和设备,不能单纯地仿效鲁奇厂并在此基础上改进第三,缺乏大量廉价劳动力。由此丰田英二和大野耐一开始了适合日本需要的生产方式的革新。大野耐一先在自己负责的工厂实行一些现场管理方法,如目视管理法、一人多机,U型设备布置法等,这是丰田生产方式的萌芽。
  随着大野耐一式的管理方法取得初步实效,他的地位也得到了逐步提升,大野耐一式的管理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应用,他的周围同时也聚集了一些人,进一步完善方法。通过对生产现场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了一系列革新,例如三分钟换模法,现场改善,自动化,五问法,拉动式生产等。同时这些方法是在不断地完善中,最终建立起一套适合日本的丰田生产方式。
  1973年秋天发生石油危机以后,日本经济下降到负增长的状态,但丰田公司不仅获得高于其他公司的盈利,而且与年俱增,拉大了同其他公司的距离。于是丰田生产方式开始受到重视,在日本得到了普及推广。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吸引了一些教授对其进行研究,完成了内容的体系化。
  为了进一步揭开日本汽车工业成功之谜,198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筹资500万美元,确定了一个名叫“国际汽车计划”(IMVP)的研究项目。在丹尼尔·鲁斯教授的领导下,组织了53名专家、学者.从1984年到1989年,用了年时间对14个国家近90个汽车装配厂进行实地考察。查阅了几百份公开的简报和资料.并对西方的大量生产方式与日本的丰田生产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最后于1990年著出了《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第一次把丰田生产方式定名为
LeanProduction,即精益生产方式。这个研究成果汽车业内的轰动,掀起了一股学习精益生产方式的狂潮。
通过使用精益生产这套管理模式所起到的作用
  精益生产主要研究时间和效率 , 注重提升系统的稳定性 ,50 多年来精益生产的成功案例已证实:
  ☆ 精益生产让生产时间减少 90%
  ☆ 精益生产让库存减少 90%
  ☆ 精益生产使生产效率提高 60%
  ☆ 精益生产使市场缺陷减少 50%
  ☆ 精益生产让废品率降低 50%
  ☆ 精益生产让安全指数提升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