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单位的要求
员工打造职业化道路,首先需要明确单位的要求。这时涉及两个主体,一个是员工自身,一个是员工的上级即公司领导,因此明确单位的要求需要从两个角度出发:第一,作为员工,如何修炼才能达到单位的要求;第二,作为管理者,如何让员工认同单位提出的要求。
一、单位对员工的要求
单位对员工的要求主要有四项:服从命令,做事专注;坚守职责,忍辱负重;讲求方法,超出期望;信念坚定、捍卫原则。在工作中,职场人士每天、每周、每月的工作都是由这四项修炼组成的。
1.服从命令,做事专注
无论是在公司的哪个职位,做哪种类型的工作,首要任务都是完成上级交办的工作,这是职业化的前提条件。
员工要百分之百地完成上级交办的工作,就需要做到服从上级命令,秉承做事专注的心态。这
是员工职业化的必修功课。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就说明员工在职业化方面达到了60分的水准。
电影《阿甘正传》是这项修炼的典型案例。阿甘先天,智商只有75,但他在学校时是橄榄球巨星,当兵参战后成了最牛的士兵,做生意成了百万富翁,甚至受到两任总统接见,教“猫王”跳舞,帮约翰·列侬创作乐曲……阿甘的人生无疑是成功的,那么是什么精神让他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呢?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
任务有效传达
很多管理者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向员工布置任务后询问员工有没有问题或意见,员工默不作声,检查任务时却发现员工根本没有领会自己的意思。
【案例】
场景:阿甘入伍
上司问:“你来部队做什么?”
阿甘说:“我来部队完成长官交办的工作。”
只有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才能为挣钱和实现人生价值到载体。影片中,上司听到阿甘的回答十分开心,对新兵阿甘很满意。在现实工作中也是一样,员工不仅要理解领导布置的工作内容,还要将自己的想法进行反馈,让领导了解任务是否得到了有效传达。与领导之间的互动是职业化的表现,也是职业化的最基本要求。如果员工没有明白领导的意图,就要直接表达出来,否则只会增加双方沟通的成本,造成工作任务的延误。
正确的工作心态
【案例】
上海大众出租车场景:上司让阿甘把支拆下重装
上司问:“为什么这么快就完成了,而且还完成得这么好?”
阿甘说:“这是领导要求的。”
在现实工作中,受到领导夸奖时,大部分人会回答:“我会继续努力的。”这是没有真正听懂
领导的意思,领导更希望听到阿甘一样的回答:“我是按照领导您的要求去做的。”这并不是在拍马屁,而是体现了一种正确的工作心态。
在心理学中,朴素的归因理论认为:当所做的事情产生结果时,人们会从行为中寻求背后的原因,如果将原因归于环境,则行动者不对行为结果负责;如果将原因归于个人,则行动者就要对行为结果负责。事情的结果无非成功或失败,大部分人在成功时会归因于内,在失败时会归因于外。比如,作为销售经理,与客户成功合作一大笔生意时,就会将成果总结为自己在拜访客户、产品推销等方面付出的努力;如果这笔生意失败了,就会将责任推脱道经济不景气、生意不好做、客户要求太苛刻、同事之间不配合等方面。
阿甘的归因顺序与常人正好相反,他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外部环境,即有了领导要求才能完成任务。在现实工作生活中,这样的员工首先想到的是领导的支持和同事的帮助,他们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观念,面对失败时,他们不怨天尤人,而是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实际上,这样的员工成功概率会更大一些。
【案例】
“跳”出来的职业化
某公司新老总走马上任后,为了整顿工作风气,立即安排了员工职业化、执行力的培训。
两天的培训课程结束之后,老总问:“培训课程的效果如何?有没有收获?”干部们都说有收获。
老总又问:“职业化最基本的标准是什么?”有干部回答:“是服从命令,做事专注。”
老总说:“好,谁听懂并理解了这个问题,现在就从这个窗户跳下去。”这时是在办公楼的五层,听到老总这么说,干部们都被吓傻了,但是考虑到领导亲自说话,所以有三分之一的人哆哆嗦嗦地把手举了起来,剩下的三分之二的人没有行动。
老总问几个没有举手的人说:“为什么不同意跳下去?”第一个人回答说:“干部要以身作则,领导跳的话,我就跟着你跳。”第二个人回答说:“我们只执行正确的决定,不执行错误的决定。”第三个人回答说:“我没有能力跳下去。”第四个人回答说:“我不是不跳,关键看给多少银子,钱多我就跳,钱少就不跳了。”第五个人回答说:“我不是不跳,是在梯子和降落伞。”
领导对举手的一个员工说:“你过去跳吧。”这个员工走到窗户前,看到楼外有很多灌木,估
计跳下去就会被植被接住,所以放了一半心。他掏出手机、解了皮带、摘了手表、脱了皮鞋,推开窗户将一条腿迈了出去,然后回头向大家拱手致意,意思是“家里的妻儿老小就拜托给诸位了”。
真正的职业化做法是先假设领导是对的,然后想办法把工作做到位。在上面的案例中,最聪明的做法是没有举手的第五个人,他去工具就是领会了领导的意思。其他没有举手的人中,第一个人的理由无法站住脚跟,因为将帅带兵不是每次都要冲在最前面,也不能将“领导”简单地理解为身体在前面;第二个人属于无心执行,因为事情没有完全的正确和错误的区别,角度不同,看待问题的结果就不同;第三个人是典型的推脱职责,以自己不具备某种能力搪塞责任,不能从一楼跳到五楼是没能力,不能从五楼跳到一楼是态度问题;第四个人拿挣钱为借口,不知道“不打下山头就永远没有钱挣”的道理。举手的那个人属于傻执行,没有一个将军愿意看到自己的战士白白送死,没有一个管理者喜欢看到员工不断加班。
2.坚守职责,忍辱负重
工作者最重要的工作是坚守本岗位的工作职责,因为领导不会时时交代任务,任务都是由岗位职责决定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无论承受怎样的压力和困难,都要忍辱负重地完成。
例如,在制造业中,QA(质量监督)岗位的职责最难履行,因为会影响到某些人的既得利益,不职业化的人往往会徇私枉法,职业化的人通常会排除万难,按照岗位要求完成职责。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说明员工在职业化方面达到了80分的标准。
对于坚守职责、忍辱负重的职业精神,电视剧《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是一个标杆。很多事实证明,老天确实偏爱笨小孩,很少有人仅仅依靠聪明就获得成功,不聪明但能坚守职责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坚持灵魂的自由
【案例】
士兵突击
连队整编,钢七连的人要分到其他各个连队里,最后只剩下了两个人,一个是高城连长,一个是许三多。连长在等待新任命,许三多的任务是看守剩下的物资,等待别人交接。
高城是一个好连长,他敬业爱兵,送走这些兵,就像父母送走自己的孩子们,十分不舍、牵
挂、郁闷。他一直对许三多有偏见,在他眼里,许三多只是半个兵:业务素质强,心理上是一个侏儒。面对连队整编,高城心里的无明火没处可发,偏偏只有许三多在自己眼前,真是叫人抓狂。但是无论连长如何羞辱许三多,希望许三多能哭、笑、撒泼、打滚、骂人,许三多都纹丝不动。
许三多认为自己无法改变别人的态度和行为,但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反应。因此不管连长怎么刺激他,他都选择不回应,默默地做好应该做的事情,遵守连队的规定。他心里坚守着,只要在连队一天,就要不折不扣地做好职责内的每一件小事。
许三多能够坚持职责,因为坚持灵魂的自由。《士兵突击》的编剧兰晓龙塑造人物许三多时借助了一个心理学的故事:二战期间奥斯维辛集中营关押了很多犹太人,被解放出来时大多数人面容憔悴、精神萎靡,只有一个老科学家精神状态很好,被问及原因时,他说:“我有最后的自由。我们改变不了纳粹用皮鞭抽打我们的事实,能改变的只有灵魂的自由。”
同样,员工也应该有这样的心态,只要在公司工作一天,就要把工作做到位。
激励“许三多”们
在图1中,横坐标代表兴趣度和内驱性,即自己认为这件事有没有价值去做,纵坐标代表自控性,即主动去做的意识和控制力。按照这两个标准,可以将员工分为四类,对应着坐标图中的四个象限。针对不同象限内的员工,需要管理者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图1 员工类型分析
高内驱性、低自控性的人需要约束。例如高城连长,他对连队充满感情,知道当兵的尊严和意义,但是他的自控性比较弱,需要外部进行约束。
低内驱性、高自控性的人需要物质和精神上的激励,因为他工作久了就会感到倦怠。例如许三多,他不懂部队,不懂七连的文化,只说了一句“我习惯了”,这同样是一种伟大。
高内驱性、高自控性的人不需要激励,他们“无须扬鞭自奋蹄”。与之完全相反,低内驱性、低自控性的人只有被淘汰了。
在工作中,很多管理者都会忽视“许三多”们,认为他们没有远大报复。这时“许三多”们只需埋头做好自己的工作,坚持“荣辱不惊,以直报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即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绝对有好处。
要点提示
单位对员工的要求有:
① 服从命令、做事专注;
② 坚守职责、忍辱负重;
③ 讲求方法、超出期望;
④ 信念坚定、捍卫原则。
3.讲求方法,超出期望
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客户,当客户提出要求之后,员工就要按照客户的要求将他的想法落实,将工作做到客户满意,这时就需要讲究工作方法,掌握工作技巧,从而超出客户期望,体现自身的职业价值。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则说明在职业化方面达到了100分的水准。
【案例】
把开车当成事业
臧勤被称为“神奇的哥”,在上海大众出租车公司工作。多数出租车司机月收入不到3000元,而在臧勤的月营收明细单上,营收额平均每月在1.6万元左右,扣除各项支出后,月收入约为8000元,是行业内数一数二的高薪司机。
臧勤的工作中蕴含着管理思维,对营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思维方式,令人耳目一新。例如,他从计价器中研究一天的详细记录:“载客之间的空驶时间平均为7分钟,10元起步价的车程大概需要10分钟,也就是说,我每做10元生意要花17分钟的成本。”根据核算,他发现20元到50元之间的生意性价比最高,做20元左右的中短途生意,两小时能赚120元。
臧勤对选择路线、规避交通高峰有自己的心得,并“通过挑选行车线路来主动选择所载的客人”。此外,他十分注意收听电台广播,特别留心市内举办的商业交易会等活动,靠资讯引领生意。
臧勤更是一名“快乐的哥”。他说:“有些司机会抱怨交通拥堵、油价上涨,但我想外在环境是不能改变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改变自己。”因此,他遇到红灯的时候,就把心态放松,含一粒五香豆,看看街景,感觉就像自己在开私家车兜风。
让臧勤最得意的是他和乘客之间良好的互动。乘坐臧勤的出租车的客人,多数和他聊得很愉快,往往觉得乘坐的时间很短暂。他很珍惜与乘客之间20分钟的缘分。17年的“的哥”生涯,臧勤还发展了一批回头客,其中不乏外籍人士,他们常常包租,给臧勤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一名商务管理人士说,臧勤不像是在开车,更像是在经营一项事业,主业是“快乐司机”,同时担任成本核算师、统计员、会计师、风险评估师,身兼数职还游刃有余。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