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媒体语言——来自专家与明星的声音》,2002:3-41.
大众媒体与语言
李宇明
媒体是传播信息的工具。人类社会依赖信息交流而存在而发展,古往今来创造了形形、功能各异的传播信息工具,如报刊、书籍等各种样式的出版物,戏曲、音乐、绘画、电影等各种艺术形式,广播、电视、因特网各种现代媒体等等,它们都是广义的传播信息的媒体。本文所讲的媒体或曰大众媒体,是一般意义上的,主要指面向大众的报刊、广播、电视、因特网等。
一、媒体与语言传播
媒体的社会使命是向大众传播信息。信息的载体多种多样,其中语言(包括文字,下同)是人类信息的最为重要的载体,据专家估计,语言负载着人类信息量的80%左右。因此可以说,媒体主要是运用语言来传播信息,即使是较多使用图像的电视也是如此。这决定了媒体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在向大众传播语言。不管媒体的工作人员还是媒体的举办者如何看待媒体的职能,但客观上媒体具有信息传播和语言传播的双重使命。
大众媒体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大众媒体产生之前,语言的传播方式称为“古典传播方式”;
大众媒体产之后,语言的传播方式称为“现代传播方式”。
(一)语言的古典传播方式
语言的古典传播方式主要有三种类型:
A.个体的或小范围的语言交际。这种交际主要是个人之间的日常口语交际,此外也有少量的个人之间的书面交际(如书信往来)、小范围的体口语交际(如各种会议)和书面交际(如政府公告等)。
B.书院或私塾的语言教育;
C.经典文献的传阅。
在上述三类传播方式中,A方式是最主要的语言传播方式。古代的交通、通讯很不发达,农业是社会的主要生产形态,人们的活动半径很小,因而语言交际的半径也比较小,交际的内容较为单一;能够进行超地域、超阶层的体交际的,限于少数头面人物;由于教育不普及,能够进行书面交际的人员十分也有限。这决定了语言传播的速度十分缓慢。
书面语的产生为语言规范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古代语言的规范主要反映在教育用语和经史子集的文献
语言中,因此,B、C两类方式在语言传播中的地位应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古代,读书识字只是少数人的事情,而且教育用语和经典文献中的语言都比较稳定保守,厚古而非今,口语与书面语严重脱节,口语的发展变化不能及时反映到教育用语和经典文献中,“之乎者也”成了读书人阶层的“语言专利”。因此B、C两类语言传播方式虽然很重要,但是在现实语言生活中所发挥的实际作用却非常有限。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由于语言传播半径小,典范的教育用语和文献语言对大众语言影响较小,从而导致了各地语言的严重分歧,方言众多,交际障碍重重;语言传播缓慢,语言内部的差异十分显著。
(二)语言的现代传播方式
大众媒体产生之后,语言传播方式逐渐现代化。语言的现代传播方式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语言可以利用现代媒体进行传播。最早出现的重要媒体是报刊。自1858年起,
伴随着洋务运动中国人先后创办了《中外新报》、《华字日报》、《羊城采新实录》、《昭文新报》、《循环日报》、《汇报》、《新报》、《广报》等。①到了清代晚期,报刊的作用已经不小。20世纪的上半叶,中国有了广播,②20世纪50年代有了电视。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广播、电视
在我国已经基本普及。上个世纪末,又出现了功能强大的因特网。1994年4月20日,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NCFC)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互联网,我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互联网的国家。到2002年6月30日,我国的联网计算机已经达到1613万台,网民数量已经激增到4580万人,接近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④这些媒体的出现,使语言获得了新的革命性的传播方式。
第二,语言的古典传播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也有了重大发展。首先,人的活动半径随着交通、通讯、商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逐渐加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北方人口向东南沿海地区大量流动,亿万农民工进城谋生,带来了南北语言的大融合和城乡语言的大交流,语言交际半径迅速扩展。其次,清代末年废科举兴学校,私塾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现代意义的学校建立起来,教育逐渐普及,教育内容逐渐现代化。特别是我国实行义务教育制以来,基础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文盲人数大大减少,从而使教育和书籍这两类传播方式在语言传播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再次,各种会议增多,会议规模有时可以达到千人万人,不同地区、不同阶层集体交际的机会迅速增多。
媒体的出现与发展,加上古典传播方式的现代化,构成了“以媒体为主导、以教育为基础”的语言的“现代传播方式”。语言现代传播方式的结果是:
1.语言传播速度迅速。语言传播半径极大,传播的接受者数量巨大,传播的语言内容丰富多彩,语言传播速度十分迅速。新的语言现象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只有报纸的时候)或一天内就传遍全国,促使语言发展变化的速度急剧加快,语言空前活跃,生机盎然。
2.不同体、不同领域的语言交流频度激增。在语言现代传播方式中,不同地域方言体、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因教育普及和媒体的沟通作用,语言交流的障碍逐渐扫除。甲地的语言较方便地传入乙地,A阶层的语言较方便地传入B阶层,标准语时时刻刻影响着不同地方和不同社会阶层的语言,汉语内部的差异逐步缩小。口语与书面语交互影响交互促进,两者的距离保持在一个合适的限度内。
二、媒体与语言规范
媒体不仅传播语言,而且与语言规范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媒体与语言规范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形成、丰富语言规范;2.向社会传播语言规范。
(一)形成、丰富语言规范
语言规范不是语言学家在书斋里的逻辑演绎,而是对大量语言实践的研究与总结;语言规范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随着语言的变化不断地丰富与发展。媒体是使用语言的“大户”,就某种意义而言,媒体就是一种语言职业。媒体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不仅会巩固已有的语言规范,而且能够创造和发展新的语言规范。新华社在外国人名、地名的汉语翻译中所创造的规范,广播、电视在汉语词语读音方面所创造的规范,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事例。
媒体语言与社会通用语言有相同之处,也有因行业特点而有不同于一般语言运用的独特领域。例如新
闻语言就是媒体出现以后逐渐形成的新的语言运用领域。新闻语言的各种规范的形成,是新闻界实践的结果。再如广告语言,是商品经济与媒体结合产生的新的语言样式,报刊、广播、电视和因特网,因媒体形式不同,也形成了或正在形成广告语言的不同特。
①见周光庆、刘玮(1996,P17)。
② 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建立。见张颂主编(1994,P7)。
③ 1958年5月,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见张颂主编(1994,P22)。
④资料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网页(wwwnic/)。
原载《媒体与语言——来自专家与明星的声音》,2002:3-41.
广告语言的规范的形成,虽然集中了广告制作者的语言智慧,但也有赖于媒体的广告语言实践。
此外,媒体语言是语言学家研究的重要对象,通过对媒体语言的研究,语言学家能够从中发现语言的发展变化,总结出许多重要的语言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语言的各种规范。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当年编辑的具有重要影响的新词新语词典,就是对媒体语言研究的结果。最近国家公布的《第一批异形
词整理表》就充分利用了《人民日报》的语料库。这说明,媒体语言的语料对语言规范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二)传播语言规范
语言规范不仅体现在成文的规范中,而且也体现在具体的语言运用中。媒体在传播语言的同时,也在传播语言规范。媒体对语言规范的传播,不仅表现在刊载成文的语言规范和宣传语言规范的文章上,而且更重要的,媒体语言本身就是在传播语言的各种规范。广播、电视播音员的读音是汉语语音规范的体现,媒体的用词用语用字、篇章结构,是汉语词汇、语法、文字和语用规范的体现。
三、媒体的语言影响力
吉利豪情媒体的语言影响力,指的是媒体对社会语言生活发挥作用的大小。对社会语言生活发生影响的力量来自于诸多方面,但总体来看,媒体的语言影响力是巨大的,媒体对社会语言生活发挥着主导作用,带领着语言向前发展。
例如,“五四”时期兴起的白话文运动,主要是在报刊上试验白话文的写作并逐渐形成白话文的规范,同时也通过报刊传播白话文运动的主张,传播白话文的规范。报刊对现代汉语书面语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再如,早在清代末年,一批志士仁人就提出了统一语言的问题,并形成了后来的轰轰烈烈的国语运动。建国以后,国家特别重视普通话的推广,方言分歧带来的交际障碍大大减弱。回顾百年来语言统一的成就,最为显著的时期应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20年。这20年普通话普及的速度和质量前所未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广播、电视的发展与普及。广播、电视提供了普通话语音的样板,而且广播、电视的播音员、主持人对社会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许多人愿意模仿他们的语言,从而加速了语言的传播。
当然,不同类型的媒体对语言的影响的方面是不同的。报刊主要影响书面语,广播、电视主要影响口语或书面语的口语表现形式。因特网出现的时间还不长,语言使用还不具有权威性,对社会主流语言的影响还比较小,它对语言的影响,当前主要是在语言的新鲜用法和网络的特殊语言现象上。
不同的媒体或媒体栏目,对不同受众落的语言影响力也有差别。例如,现代青年人这一受众落,受青年报刊、娱乐栏目的主持人、网络文学、网上BBS的语言影响最大。
不同媒体的语言影响力有大有小。一般来说,权威媒体和社会亲和力强的媒体,对语言的影响力大。权威媒体主要影响社会主流用语,社会亲和力强的媒体主要影响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用语。
应当注意的是,媒体的语言影响力与媒体使用语言的状况也有相当密切的关系。信息主要凭借语言才得以传递,语言运用得好坏,语言运用得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媒体的质量与威望。媒体的质量与威
望如何,关乎到媒体的语言影响力。重视语言运用,不仅是媒体的社会职责,而且也是媒体自身发展所必需的。
四、结语
东风风光580公布预售价并接受预定媒体的产生与发展,使语言传播方式进入现代阶段。媒体在向大众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在向社会传播语言与语言规范;媒体是一种语言职业,它的语言实践对语言规范的形成和发
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媒体具有巨大的语言影响力,主导着今天的社会语言生活。媒体语言的使用状况,关乎媒体本身的质量与威望,也关系到社会语言生活的质量与走向。因此,媒体应当十分重视自己的语言运用,为社会树立语言运用的榜样。
语言文字工作者应把媒体语言作为工作的重点,研究媒体语言,全力支持媒体发挥良性的语言影响,帮助媒体解决遇到的各种语言困难,最好能同媒体研究者、工作者一道建立“媒体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是由应用语言学理论和领域语言学构成的研究语言应用规律的科学。领域语言学研究各个语言运用领域的语言问题;对各个语言运用领域的语言问题的研究,形成应用语言学的各种分支学科。在以往的应用语言学研究中,教学领域的语言研究取得的成果最多,之后随着计算机语言处理的发展,诞生了计算语言学。语言教学和计算语言学是当前应用语言学的两个公认的分支学科。关于媒体语言的研究也已经有了一些成果积累,媒体语言学有望成为应用语言学的第三个分支学科。领域语言研究的深
入开展,各种领域语言学的建立,是应用语言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应用语言学兴旺发达的重要表现。
ivoka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因特网是20世纪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成果之一,是信息时代的翅膀。网络不仅有望发展为最重要的现代媒体,而且还将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乃至生存方式。网络语言对青少年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影响,学生作文中大量使用网络语言的现象已经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话题。可以预见,网络语言将对社会语言生活发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研究网络语言,锤炼网络文学语言,提升网络语言的品位,引导网络语言的良性发展,将成为媒体语言学研究的新的重要的任务。
参考文献
曹志耘  1992  《广告语言艺术》,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郭熙  1991  试论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南京,《南京大学学报》第4期。
郭熙  1999  《中国社会语言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远程升级
李宇明  2002  清末文字改革家的方言观,北京,《方言》第3期。
梁家禄等  1984  《中国新闻事业史》,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牛印文等  1990  《广播电视语言应用》,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
邵敬敏  1991  《广告实用写作》,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余姚一汽大众王均主编  1995  《当代中国的文字改革》,当代中国出版社。
文字改革出版社  1958  《清末文字改革文集》,文字改革出版社。
吴郁  1999  《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雪铁龙ds系列许嘉璐  2000  《未成集——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北京,语文出版社。
应天常  1999  《节目主持艺术论》,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于根元等  1994  《现代汉语新词词典》,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于根元  1996  《二十世纪的中国应用语言学》,太原,书海出版社。
于根元主编  2001  《中国网络语言词典》,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语用所广告语言研究课题组  1995  广告语言课题研究纲要,北京,《语言文字应用》第1期。
语用所广告语言研究课题组  1996  广告语言课题研究纲要补,北京,《语言文字应用》第3期。
张颂主编  1994  《中国播音学》,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张颂主编  2001  《广播电视语言艺术》,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周光庆、刘玮  1996  《汉语与中国新文化启蒙》,台北,东大图书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