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起到2002年止,全球43%的家族企业都将面临老一辈创业者或守业者对下一代的权力交接问题,一个全球性的家族企业“接班时代”已经到来,这将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财富迁移运动,但遗憾的是,在财富的转移过程中,这个企业却也正是最为脆弱的时刻。
家族企业在中国的规模化发展
20多年的改革开放,在造就了大批的企业家的同时,一大批的家族企业也纷纷浮出水面,而2001年的1月18日更是一个对于家族企业而言的分水岭,由于核准制的实施,使民营企业上市步伐越来越快,民营背景上市公司已形成证券市场上备受关注的一个板块。以前的万向钱潮、金花股份、兰州黄河都曾十分活跃,而拓普系、德隆系、华晨系更是股市中的“大鳄”,而现在的用友软件、太太药业等家族企业则更是投资者追捧的明星。
从谈私变到钟情私企,究竟会给中国的资本市场格局带来哪些影响,这些影响反过来又对这些以家族企业居多的私人企业的发展和演变带来哪些反作用力呢?根据国外一家大型咨询公司的调查显示:人们的担心主要集中在规模化的家族企业的两个层面上:一个是即兴发挥的“拍脑袋”决策;一个是新老交替带给企业的管理层的震荡。
人们往往有这样一种潜意识的区别,这家是国有企业、这家是民营企业等等,正如人们对人的本身一样:黑人怎么样、亚洲人又怎么样以及白种人怎么怎么样等等,这种给人以及企业动辄贴标签的行为把一些观点琐碎化的同时,也把一些问题复杂化。其实,企业的获利才是最关键的,而家族企业除了经理人制度之外,更应予关心的当是接班人问题。
随“接班人”而动的财富转移运动
在财富的创富过程中,第一代创始人往往凭借胆子大、投机性操作,以及善于打擦边球等多元化的发展经营思维从而获得了企业发展的第一桶金,但这种投机性的发展只能是一次战役性的运动,而不能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其次,作为企业的第二代接班人也不可能要求一定具有其父辈的胆识。现在,有一些创业者总是喜欢强调他们以3万元起家或白手起家之类的创业故事,并以此作为对接班人的要求,事实上,接班的过程也就是一种第二次创业的过程,单纯地认为只要守住这片家业的思想是错误的,时代变了,企业也要跟着变化,知识经济时代与工业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理念有着本质的区别。
要求“守业者”完全具有创业者的能耐是不可能的,同时,即使守业者具有创业者的能耐也是不可能做好一个企业的。
在这个层面
上,大部分企业家的子女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接班人,但相比于其他类型家族的子女而言,耳濡目染的管理思想与经营理念也有助于对企业的管理。目前,希望集团的刘永行、刘永好的第二代子女都在美国读书,万向集团鲁冠球的儿子也已经初露峥嵘,作为一个企业的拥有者,不能因为他是我的儿子就一定要接手企业的经营,但作为所有者的接班人,他可以因为他的才能来接手经营。
在保健品王国——山东三株集团,当家人吴炳新甚至立下遗嘱,凡吴氏后人都不得担任三株总裁,只能担任董事长,这位摔了一跤的63岁老人,在刚刚爬起来之后,就把身后事料理的如此从容,也为三株的从容发展开辟了“百年老店”的道路。
而同样的事情却以不同的形式发生在香港,虽然华人首富李嘉诚从未公开宣布自己的接班人选,但一年多前排队抢购TOM.COM股票的香港人深信,34岁的李泽楷极有希望最终胜出。
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家族企业的权力交接运动已经开始。实际上,即便是在对家族企业戒心重重的美国,家族企业的权势也绝对超出美国人的想像力。有数据显示,家族企业创造了美国78%的就业机会,雇用了劳动力市场上60%的就业者,创造了全美国GDP总值的一半。在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这些数字可能还要高。
从每年的10月份开始到来年的1月份,美国人星期天收看每场足球比赛的时候,一个习惯性的动作就是“砰”地一声打开一瓶“百威”啤酒,但很少有人会意识到,他们其实正在为自己所痛恨的又一家家族企业
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创造利润。36岁的美国人奥古斯特·布希就要从父亲手中接过“百威”啤酒厂的管理大权。如果这场足球赛碰巧是由福克斯电视台转播的,美国人还会无比郁闷地发现,这家电视台不过是70岁的澳大利亚媒体大亨默多克手里摆弄的又一个大玩具而已,而默多克手里的这些玩具最终都会传给他的两个儿子,他们的年龄还不到30岁。
在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丰田喜一郎的交班工作也在悄悄进行,人们相信他的儿子将成为继任者,就像两年前威廉·福特接掌以他曾祖父的名字命名的福特汽车公司一样。
手足冰凉的交接班
在以往历史上全球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运动中,最坏的结局从来就没有避免过。研究家族企业史的学者发现,在所有把财富转移给下一代的家族企业当中,至少有80%的家族生意在第二代手中完结,只有13%的家族生意成功地被第三代继承。
创业者们的噩梦当然还不止这些。事实上,商业王国里的权力交接往往还夹杂着子女们的勾心斗角,这一点更让老一代们感到手足冰凉。为
了平息子女之间的争夺,瑞典宜家的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把公司资产拆成了三份,确保自己的子女无法动摇公司的根基。意大利经营高级男装的杰尼亚家族做得更绝,它把整个生意变成了两代人的合资公
司,共同承担经营上的风险。但施瓦斯教授对这种做法很不以为然:“老一代创业者总以为公司的成功是自己正确领导的结果,却没有意识到每经过一次权力交接就需要做战略上的调整,他们只想让子女照着自己的方针行事,以为从此就万事大吉。”
在大多数情况下,家族企业的接班人或多或少都会对上代人的经营策略作出改变。台湾中国信托商业银行董事长辜仲谅在海外接受MBA教育后,回到台湾加盟家族企业。辜仲谅认为,文化差距是最大的问题,新旧两代管理层需要互相学习和尊重。有段时间,辜仲谅为银行聘请了美国穆迪和标准普尔资信评估公司,他父亲最初也不太适应,而这时候他往往就要担当起桥梁的角。辜仲谅的理由是,亚洲银行界的传统习惯是保守和缺乏透明度,但如果要让自己的银行实现全球化,就必须让投资者了解企业的运作过程。1998年,辜仲谅从微软公司拿到一笔风险投资,成立了一家宽带互联网服务公司,让父亲大为震惊,主动向儿子请教互联网的来龙去脉,这一戏剧性的进展在改变了父子紧张关系的同时,也使这个家族企业走上了另外一种创业发展的道路。
培养接班人的视野
相比于国内其他的大学而言,中山大学的学生在国外是最容易到工作的,粤语的语种关系使这些留学生在走出国门的同时又一只脚踏进唐人街粤语语种的门槛,但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中大学生的成就反而被其他大学的留学生远远抛在了后面,因为,其他的学生却直接地跨进了英语语种的河流;机会太
多或磨练不足都会使一个人的成就大打折扣,这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同样如此。李嘉诚的儿子曾经在国外留学时当过搬运工,而大陆一个大型家族企业的子女却在伦敦一月花费了17万英镑,最后因为一个微不足道的感冒却飞返家园,很难想像,这样的子女能在接班后将企业发扬光大。
在家族企业的历史上,中国的“同仁堂”是一家有400多年的百年老店,创业者叶天士从草根阶层走到清朝中央政府的御花园,又使这块牌匾穿透了400年,对品牌的近乎苛刻的维护以及对家族近乎残酷的家法管理最终使这种对传统的继承有了保障。而这个家族代代相传的中药医术在同行业中保持了高山仰止的地位的同时,为了保持这种地位的“野心”也开阔了这个家族的视野。
欧洲人显然比“同仁堂”人更有传统。瑞士洛桑
商学院教授施瓦斯说:“大部分欧洲企业家都有一种强烈的愿望,要把自己的企业变成代代相传的巨人”。而这最需要的,就是开阔“儿子”们的视野。
至少到目前为止,家族企业的名字仍然与人们熟悉的全球跨国公司紧密相连,像福特、强生、摩托罗拉、万豪、沃马特、菲利普·莫里斯、迪士尼这些鼎鼎大名的公司,它们过去是而且今后仍有可能是家族企业。从即将登场的接班人来看,我们会发现他们除了出生时嘴里衔着银汤勺这一点没有什么区别以外,最大的变化就是他们通常毕业于名牌商学院,有着海外留学或工作的经验,他们的视野也要比父辈来得宽阔。
根据广东出国留学机构介绍,广东省每年的留学生出国留学费用在100亿美元左右,由于通过各种渠道的资金划拨,这个数字也许更为庞大,在这个数字的背后已经不仅仅是父母的“望子成龙”之心,其中,很大一部分则是一些家族企业业主出于为了培养企业“接班人”的心理。让子女沐浴欧美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从而让自己的企业薪尽火传。当然,开阔了“文明”视野的“接班人”在国内这片尚算是原始的经济丛林里,如何征战杀伐将是另外一个版本的创业史,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当然,也不能天真地去想像用同一种经营方法让企业永续发展。“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这将是家族企业能否维系的关键。
家族使企业如此美丽
中国的家族企业的发展之迅猛无疑是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一点。在政府扶持和鼓励大型企业集团的背景下,家族企业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许多成功上市的家族企业,财富集聚的速度更为惊人。但,就家族企业的可持续拥有方面,也成了这些家族的一个隐痛。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巴曙松表示:家族企业的兴起是在中国经济体制剧烈变革、游戏规则不断变更的背景下产生的。在这个市场规则迅速调整的过程中,民营企业为了赢得市场竞争优势,不得不经常性地突破已有的政策限制,或者采取各种花样的变通做法。这种政策博弈现象的普遍存在,使得企业家必须严格控制内部高级管理人员对于企业的忠诚度,防止出现内部人告状、从而引致政
府管制的关注的情况,这样的体制性环境决定了以家族忠诚为纽带的企业家族化经营是一种相对安全的选择。
职业经理人阶层和信用环境的缺乏导致民营企业家不敢贸然选择外部经理人员的进入。事实上,正如一些家族企业经营者所指出的,中国不缺少企业家,不缺少想当老板的人,而是缺少愿意为老板诚心诚意服务的有道德的职业经理人
。这实际上是指出了现有的外部环境在迫使企业家只能从家族中可靠的代理人的现实问题。
家族往往是家族式企业融资来源的最初渠道。中国当前特定的经济金融体制主要是对国有企业服务的,因而家族企业的融资渠道相对单一,通常是利用家族式的网络。创业时期企业的经营风险无疑偏大,而家族资金的介入实际上承担了类似高科技发展中的创业风险投资资金的作用。根据调查,我国私营企业的开办资金最主要来自于本人原来的劳动或经营积累,占56.3%,亲友借款占16.3%。
在一个迅速变动的环境中,家族企业的运作成本相对较低。家族的管理模式不仅有利于前期降低生产成本(如减少工资、引入家族网络的融资),而且从最初创业的意义上说,家族化经营的协调成本也相对较低,因为即使发生矛盾冲突,也可以通过内部协商,而避免由于引入第三方监督造成成本过高的情况发生。
现在,大批量的家族企业已经上市或正在酝酿,股市上对这种家族系列也有一些担心,这是正常的,但就家族企业而言,这也许能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通路,资产的数字化持有将分解溶化资产传宗接代中所引起的纠纷;在国外,这已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机制。
因此,判断家族式企业作为一种企业形式是否合理和有效率,要基于特定的经济环境判断其是否是低成本的或可继承的。大量的案例和理论研究表明:在经济体制环境剧烈变革、信用环境有待建立的条件下,适宜于创业的与可持续发展的家族企业还是有效率的。
要做成百年老店的家族企业,不是在一个古老的房顶上去插上一枝花以表示加盖或修饰什么,而是切实地去翻新、改建,世上没有百年不变的房顶,但可以有百年不塌的墙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