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型企业: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
产教融合型企业,是指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职业院校、高等学校办学和深化改革中发挥重要主体作用,行为规范、成效显著,创造较大社会价值,对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具有较强带动引领示范效应的企业。
“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
“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是当前职业学校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之路,但这刚刚是起步,而且由于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各专业的特点不同,所以具体做法也不尽相同。但我们只要坚定思想,坚持探索,认真把握好市场信息,依靠科技进步,职业教育的发展明天一定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创新力,并为学生工读结合、勤工俭学创造条件。
职业学校兴办专业产业,并使之与教学相结合,这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实习条件和难得的锻炼机会。在生产实践和管理实践中,学生会在老师的带领、指导下,把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如此,产教结合
还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创新的愿望和热情,激励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而这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正是我们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学校兴办专业产业,让学生参与生产或经营,取得一定的报酬,这客观上也为学生工读结合、勤工俭学创造了条件。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现在,职业学校的老师大多是从高校直接分配的,他们专业水平高,理论知识丰富,但缺点是知识应用能力不强,实际操作水平不高,这也极大地影响了职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创设实习基地,兴办专业产业,为广大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参加实践、提高实际工作的能力提供了条件和机会,而且在实际工作中,教师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这有利于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高教学的质量,对职业学校建立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发展
职业教育是最直接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它与当地经济建设关系密切、联系广泛,职业学
校设置的专业都与当地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由于学校教师专业知识丰富,头脑灵活,他们依靠科技兴办产业,因而在当地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同时,职业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他们走上社会,必然会成为该领域的行家里手,这有利于带动当地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类人才具有鲜明的职业性、技能性、实用性等岗位特征。简单地说就是工作在第一线,懂技术、会操作、能管理的技术员,因此应按岗位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作为最高原则来设置专业,制定教学计划。“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培养思路正是这种需求的集中体现,应大力推广和提倡。同时,学校也应针对企业所需的产品与技术进行开发,以实现学校培养人才、研发产品和技术服务三大功能。为使企业需求与学校教学无缝衔接,与技术发展方向合拍,就必须依靠和吸收企业技术骨干、学者专家参与培养目标的研讨、教学计划的制定。
产教结合的基础是“产”,即必须以真实的产品生产为前提,在这样的基础和氛围中进行专业
实践教学,学生才能学到真本领,教师才能教出真水平。这样的“产”不能是单纯的工厂生产,必须与教学紧密结合,其目的是为了“教”,在产教结合比较成熟的情况下,再逐步向“产、学、研”发展。学校真正形成了“产、学、研”的能力,职业学校适应了市场的需要,形成发展能力就落到了实处,做强做优也就有了基础。思路逐渐清晰,愿景更加美好。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产教究竟如何结合?我们作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坚持“双赢”原则,实施责任共担
根据现有条件和管理状况,比较有可能性的办法是:引入社会上管理和技术较为先进的企业,愿意加盟校企合作,通过利用该校的设备,进行产品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引入教学内容,校企共同制定产教结合的实施性教学生产计划,让教师学到技术,让学生加入生产,让生产产生效益,校企双赢,共生共荣。
具体实施办法是:
(1)以学校现有的专业实习工厂和主要机加工设备为载体,引入企业加盟,学校出厂房、出设备;企业带工人、带产品,双方结合,进行产品生产、人才培养。在生产中结合教学需要,让教师和学生参与生产,在生产中学习技术。
(2)企业安排生产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学人员,根据产教结合教学计划,实施生产中的教学工作。学校安排有关教师跟班参加生产兼指导、辅导学生学习生产技术。
(3)校企合作前,双方考察选择。对企业可考察产品生产、法人代表(或出资人情况),注册资金、设备情况、管理情况等。学校应向企业提供必需的资料和考察情况。
突破“结合”难点,完善育人体系
在实施产教结合的过程中有三大难点:一是企业的生产与学生实训之间的矛盾。企业希望自主生产的时间越多越好,而学校当然希望学生上机操作的时间越多越好;二是企业希望生产过程中,合格率越高越好,而学生都是生手,上机操作,易出次品;三是学生的人数与设备数量之间的矛盾。妥善解决好这三个矛盾是保证企业加工好产品,学生训练时间充足的关键。突破难点的关键还是要“解放思想”,要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改革,要创新课程体系,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育人体系。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构建科学合理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我们让学生在完成文化课、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及基
本技能的训练之后,再进行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我们将主干课程的学习划分为四个模块,分四个阶段实施。第一个模块是数控机床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第二个模块是数控编程,学习编程的基本方法,并通过专用模拟软件验证程序合理性。第三模块是模拟加工,通过在教学型数控机床上的训练,掌握数控机床操作方法。第四模块是顶岗实习,在学生独立加工产品之前,先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生产,逐步过渡到独立操作。每个阶段的学习完成之后进行严格的考核,合格者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确保每个人、每个环节都必须过关。
(2)加强学生规范意识、质量意识的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不尽如人意,尤其表现在行为习惯上。为此,一方面加强思想教育,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强化常规行为习惯的培养,另一方面,制定了严格的实习规范及奖惩考核细则,将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同成绩学分考核结合起来。通过典型的事例来教育学生树立质量意识。如一位同学在加工零件后,没有按照只能测量一次尺寸的规定,仅多测量了一次就导致产品报废,损失达5000多元的事例。同时,要求企业加强员工管理,为学生树立榜样,接受教育。曾有一位工人因进车间时含着一支烟就被罚了200元,这让当时在场的学生深受教育。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