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构造》课程教学设计

编写说明
一、课程教学设计
1、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涵义是指在课程标准确定的情况下,用什么方法,手段、条件达到教学的规定目标。是教师对课程标准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对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流程、评价方式、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进行的设计。
2、本课程教学设计包涵两部分内容:一是课程的整体设计,一是课程的单元设计。
课程教学设计以课程标准为出发点。课程设计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
设计思路;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主要应关注的是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会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
3、在编写过程中,特别注意:
课程的整体设计是以课程整体为设计单位的;
课程的单元设计是以课程内部单元为设计单位的;
课程的单元设计的第六点“学习任务完成过程设计”是以学习情境下的学习任务为设计单位的。
4、为编写校本教材的需要,课程的单元设计的第六点“学习任务完成过程设计”在编写“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尽可能的详细。
二、格式要求
1.“页面设置”:纸型为A4;页边距为上2.5cm,下2.5cm,左2.5cm,右2.5cm
2.全文行间距设为1.25倍,表格内行间距设为1倍。段前段后间距均设为0
3.一级标题为黑体小3号字;
二级标题为黑体4号字;
三级标题及正文的字体及字号均为宋体小4号字;
表格内的字体及字号均为宋体5号字。
4.标点符号要在半角状态下录入。


第一部分  课程设计
一、学习领域描述
工作任务描述
本课程以汽车制造企业中汽车制造与装配四大工艺的职业能力为主线,围绕学习领域展开建设,每个学习领域中包括若干个学习情景。每个学习情景围绕一个项目任务展开,将工作过程、教学过程和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的过程进行有机结合。教学的组织按照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六个步骤进行。通过各教学情景的实施,使学生获得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原理、性能调试方面的系统知识,具备对汽车部件进行焊装、零件部装、总装、性能调试的基本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及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课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胜任实际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要求,融操作能力培养和理论知识传授于一体,使理论从属于实践。
学习与工作内容
工作对象:
1、 汽车发动机底盘总成;
2、 汽车车身的焊装;
3、 汽车车身主要覆盖件涂装;
4、 汽车电器系统结构;
5、 常用工具、专用工具、量具、仪器等。
工作过程:
1、对汽车整车及发动机及底盘等总成进行正确的拆解;
2、对发动机及底盘等总成主要运动和有配合要求的部件进行检查和检测,并记录和判断检测结果;
3、对汽车及发动机、底盘等部件按规范要求进行装配和调整。
工作方法:
1、 资讯:根据实训室发动机的型号,查维修手册和任务引导性文字材料。
2、 计划:按照老师布置的模拟情景任务,工作小组进行分工。
3、 决策:根据分工,分别进行工单设计、工量具和仪器准备、工位准备,讨论并确定工艺流程和进度。
4、实施:根据维修手册和工艺流程,完成具体的拆装、检查、检测和维修等施工任务。
6、 检查:检查是否按要求、进度完成施工任务,操作过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7、 评价:根据实训指导规定的评价标准,对整体施工过程进行评价。
工具:
1、常用的汽车拆装检修工具;
2、汽车拆装检修专用工具;
3、发动机、底盘等主要部件拆装翻转台架;
4发动机构造、汽车检修工作台。
工作组织方式:
1、按实训室工位和实训设备台架对学生进行分组;
2、 各小组成员根据工作要求进行分工,主要有操作、记录、评分、观察等;
3、组与组间单独完成工作任务,组内团队合作。
工作要求:
1、按维修手册要求,规范操作;
2、按工位6S要求和安全要求。
附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