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 | 汽车新技术 | 执笔 | 刘金成 |
时间 | 2016年10月 | 审核 | 张轶、李智明 |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定位
汽车新技术是汽车后市场的利润增长点,汽车岗位必备的职业基础。汽车新技术与故障诊断维修是汽车服务行业最超值的主导业务,是汽车技术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最重要的业务素质。<<汽车新技术>>是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广泛性。有针对性地学习专业领先知识,快速培养专业领先技能。学好这门课程为学生们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是培养他们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汽车服务人才的一门重要的职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授汽车发动机新技术、汽车制动性能、操纵稳定性新技术与检测、诊断、维修。汽车仪表、汽车照明新技术。减少汽车公害新技术。提高汽车的平顺性和通过性的新技术。将这些知识应用于汽车的使用与维修和汽车评估、营销中。
二、课程任务
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熟练使用汽车检测、汽车维修的工量具及仪器设备。熟练掌握汽车驾驶、维修保养等基本操作技能;具备汽车检测、故障诊断与排除等方面的技能。能够正确地向顾客表达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能够明白怎样做才能尽快地让顾客认可尤其是陌生顾客的认可;能较好地经营与上级、同事和客户的关系,融洽相处,获得支持与配合。为了客户的最佳利益,能调整个人行为。
三、课程设计理念
对接岗位培养职业能力、面对市场兼顾可持续发展,基于工作过程整合、程序化教学内容,坚持以汽车新技术就业为导向,培养出,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以常见车型为实例,系统讲述了汽车发动机系统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检测维修和
故障诊断技术。要求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系统零部件和总成的基本检侧与维修技能,掌握汽车发动机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能熟练使用发动机检修工具及仪器设备,能阅读英文维修资料,及时了解汽车发动机的最前沿技术,做到懂原理、能诊断、会检修,同时要树立良好的环保、节能、安全和为客户服务的意识。
二、具体目标
本课程从工作岗位需求出发,以能力培养学习目标,在学习中注重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养成,以适应将来从事汽车维修及相关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岗位能力需求。
1、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熟练使用汽车检测、汽车维修的工量具及仪器设备。
2、知识目标:了解汽车常见故障的故障现象,能描述和总结;能够分析故障原因,查故障部位;掌握正确的故障诊断方法和故障诊断流程。能对汽车各系统重要部位进行调整和检测;培养故障诊断的实践技能,能正确排除常见故障。
3、素质目标
(1)具有制订工作计划的能力。
(2)具有查资料,文献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3)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技能的能力。
(4)具有符合逻辑性的思维能力,能从个案中寻共性。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本课程总学时为106学时,具体的课程内容的选取见表1。
表1《汽车新技术》课程内容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内容 | 主要教学内容 | 学习目标 | 学时 | 备注 |
项目1 | 汽油发动机新技术 | 汽油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 1.汽车故障的成因; 2.故障诊断流程; 3.汽车诊断参数; 4.故障诊断方法; 5.故障码诊断方法; 6.数据流诊断方法。 | 1.掌握故障诊断的流程; 2.能正确选择诊断参数; 3.能正确进行故障点的检测; 4.能获取故障码。 5.能分析故障码。 | 8 | 实训一 解码仪 正时灯 万用表听诊器的使用 6学时 |
项目2 | 柴油发动机新技术 | 柴油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 1.汽车的动力性指标、影响因素、检测方法 2.装有液力变矩器的动力特性,,发动机综合性能检测,驱动车轮输出功率检测 3.汽车燃料经济性评价指标,路试检测,台试检测 | 掌握汽车驱动与附着条件。 了解汽车动力性指标和影响动力性能的因素,影响汽车燃料经济性的因素; 能进行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路试检测。 | 8 | 实训二 发动机综合性能检测 8学时 |
项目3 | 汽车主动安全性能的新技术 | 汽车的制动性、操纵稳定性检测与诊断 | 1.汽车的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制动时方向稳定,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影响汽车制动性能的主要因素。 2.底盘测功机 3.发动机分析仪 4.汽缸密封性检测 5.进气管真空度检测 | 1.了解制动时方向稳定性。 2.影响汽车制动性能的主要因素, 3.能进行汽车制动性检测; 4.能进行汽车四轮定位的检测, 5.能进行汽车车轮平衡检测; 6.能检测悬架装置。 | 8 | 实训三 汽车制动性检测 4学时 实训四汽车四轮定位 6学时 |
项目4 | 汽车被动安全性能的新技术 | 安全带 安全气囊 倒车雷达 | 1.安全带故障诊断。 2.安全气囊系统故障诊断 3.倒车雷达工作原理与诊断 | 1.安全带控制系统原理 2.能检测安全带。 4.能进行安全气囊系统检测与故障诊断 5.能进行倒车雷达检测与诊断。 | 8 | 实训五 座椅、安全带、安全气囊检测 6学时 |
项目5 | 汽车灯光仪表和辅助电器 | 汽车前照灯检测汽车公害及检测 | 汽车前照灯检测仪的使用与维护等方面的内容。汽车排放污染物的形成及危害,汽油车排气污染物的检测汽车排放新国标 | 能操作汽车前照灯检测仪; 能操作汽车尾气排放检测仪。 | 8 | 实验六:汽车尾气排放的检测 6学时 |
项目6 | 汽车检测诊断新技术 | 底盘测功机 发动机分析仪 汽缸密封性检测仪 | 1.底盘测功机结构原理; 2.底盘测功机的使用; 3.汽缸密封性检测仪构造、原理与使用; 4.发动机分析仪构造、原理使用 4.测功机的构造、原理、使用。 | 1.能正确使用底盘测功机; 2.能正确使用汽缸密封性检测仪、 3.能正确使用曲轴箱漏气检测仪 4.能正确使用发动机分析仪 5.能检测进气管真空度。 | 8 | 实训七:气缸压力检测 4学时 实训八:进气管真空度检测 8学时 |
项目7 | 自动变速器 | 自动变速器检测、试验、故障诊断 | 1.自动波基本检查与测试 2.自动波各种试验的内容 3.自动波试验的方法分析 4.自动波故障检测与诊断 | 1.能进行自动波基本检测。 2.能进行自动波的失速实验; 3.能进行自动波的时滞实验; 4.能进行自动波的油压实验; 5.能读出故障码。 | 8 | 实训九:自动波基本检查与测试 实训十:自动波综合试验 8学时 |
合计 | 32 | 16 | ||||
第四部分 课程实施方案
一、教学组织实施
1.组织实施过程
2采用的教学模式
3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
4实训环节
二、考核方式建议
重视过程考核,强调日常学习的重要性。避免期末考试突击复习的弊端。建立过程考评与期末考评相结合的方法。过程考评占70%,期末考评占30%。具体考核要求如下表所示。
表2课程考核方式
项目 编号 | 考核点及占项目分值比 | 考核方式 | 评价标准 | 汽车资源网占总成绩百分比(%) | ||||
优秀 | 良好 | 及格 | 不及格 | |||||
单元1 | 操作过程(30%) | 老师评价 | 能独立正确完成 | 能独立完成需提示 | 能独立完成有失误 | 不能独立完成 | 15 | |
提问(10%) | 能独立正确完成解答 | 能独立解答需提示 | 能独立解答有失误 | 不能独立完成解答 | ||||
出勤(30%) | 不迟到 不早退 坐前排 | 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 有迟到早退现象 | 有旷课行为 | ||||
项目公共考核(30%) | ||||||||
单元2 | 操作过程(30%) | 能独立正确完成 | 能独立完成需提示 | 能独立完成有失误 | 不能独立完成 | |||
出勤(30%) | 不迟到 不早退 坐前排 | 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 有迟到早退现象 | 有旷课行为 | ||||
项目考核(30%) | 能独立正确完成 | 能独立完成需提示 | 能独立完成有失误 | 不能独立完成解答 | ||||
单元3 | 操作过程(30%) | 能独立正确完成 | 能独立完成需提示 | 能独立完成有失误 | 不能独立完成 | |||
单元4 | 操作过程(30%) | 能独立正确完成 | 能独立完成需提示 | 能独立完成有失误 | 不能独立完成 | |||
单元5 | 操作过程(30%) | 能独立正确完成 | 能独立完成需提示 | 能独立完成有失误 | 不能独立完成 | |||
单元6 | 操作过程(30%) | 能独立正确完成 | 能独立完成需提示 | 能独立完成有失误 | 不能独立完成 | |||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校内外实训基地:针对课程教学要求,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与企业联合,开拓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有条件进行岗位体验,培养职业素质。
2.信息资源:建立保障资料库,将专业图书、音像等资料集中管理和集中,将教学文件规范化、充实化严格按教学文件开展教学,有力监督教学的实施。
3.网络资源:将专业资料上传,教师备课时可以及时查阅,开拓了教与学的时间和空间。建立虚拟教学环境,拓展学习途径。开通专业技术术网站,利用网络优势快捷获取有价值的学习和研究资料,提高教与学的水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