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AUTO TIME
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
面向智能网联汽车人才需求的车辆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1 引言
全球能源紧张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使得汽车产业发生显著变革。在数字化发展的今天,汽车的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共享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1],这也使得汽车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迈向新的台阶。我国政府在2020年颁布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为中国智能网联化汽车的发展指明方向[2]。现阶段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也在不断推进,侧重于后期实践环节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已经占研究生招生总数的60%至80%,成为我国目前研究生教育的重点[3]。专业学位研究生不仅需具备相应的学科标准与水平,还要满足特定职业的发展需求。因此将学术型和专业性学位研究生的加以“个
性化”的区分,面向智能网联化汽车产业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改革,以达到为汽车产业发展输送高水平人才的必要条件。
2 智能网联化的发展与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矛盾分析
车辆工程是一门适用于汽车相关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测试、应用研究、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学科。面对快速变革中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矛盾尤为突出。
2.1 快速变革的汽车产业与固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之间的矛盾
2017年4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科技部联合印发《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通知,规划中就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形势所面临的重大变化做了部署:
一是要加大对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投入以用于技术难关的突破;二是出台完整的测试体系,有步骤地推进智能网联车的推广工作[4]。在全球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冲击
下,汽车工业在今后5到10年内将迎来一次由智能网联技术主导的技术革新。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将会对传统的汽车行业进行全面的升级和改造,使汽车行业、计算机行业、互联网行业的融合更加有深度和广度。然而,各高校面对传统车辆工程的研究生培养计划模式已经出现固化问题且不能及时适应今下日新月异的汽车产业变革。由政府主导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指委)制定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系统不够科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和企业位置划分不符合实际情
任立海1 陈建卓1 聂珍龙1 王方2
1.重庆理工大学  车辆工程学院 重庆市 400054
2.长沙理工大学  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 湖南省长沙市 410114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当前车辆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根据我国目前的汽车产业发展要求,以满足我国新智能网联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高水平应用性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为目标,进行了高校与企业深度融合的一体化教育改革探索。通过多课程、跨专业融合改革课程,联合企业注重工程应用实践及多导师协同指导研究生学位论文课题与研究方向等方面,积极探索出了车辆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
关键词: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车辆工程 专业学位 教育改革
Research on the Postgraduate Training Mode of Vehicle Engineering Degree for the Talent Demand of Intelligent
Networked Vehicles
Ren Lihai ,Chen Jianzhuo ,Nie Zhenlong ,Wang Fang
Abstract : 
T 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quo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training mode of vehicle engineering degree graduates, and carries out the exploration of integrated education reform with deep integration of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China's automobile industry and aiming at meeting the training of high-level applied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ew intelligent networked energy automobile industry. Through multi-course and cross-professional integration reform courses, the joint enterprise pays attention to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practice and multi-supervisor collaborative guidance on postgraduate dissertation topics and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actively explores a new mode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 in vehicle engineering.Key words : 
i 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new energy vehicles, vehicle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degree, education reform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AUTO TIME
33
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
时代汽车  wwwautotime
况和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
(2)现阶段学校对于研究生课程的设置、硕士研究生学位的授予标准以及毕业标准与现行业需求存在偏差;
(3)培养单位开设实习课的内容也比较杂乱,有的是一种以课程体系为基础的实训课程,有的则是以单独的实践课程形式存在。
2.2 智能网联汽车带来的全新职业需求与高校教育资源有限且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
传统汽车的智能网联化,这一颠覆性变革对车辆工程类人才培养也提出了全新的需求,对新的汽车专业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使得未来智能网联化的汽车人才在其原有的基础上,知识储备量要更加深厚,同时反映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全面型人才,人才的边界也越来越模糊。所以现阶段汽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必须具备跨领域、多样化的知识技能,人才工作内容和能力需求的更迭速度前所未有。然而面向车辆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导师教学方法、导师人员结构等方面均无法充分满足汽车产业全新的人才需求,尤其是在智能网联领域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汽车资源网
(1)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僵化,无法满足汽车智能网联化催生的课程内容多样化、快速更新迭代的
需求;
(2)导师教学方法无法与现代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接轨,在面对汽车产业快速变革时的主动性不强,培养出来的应用型人才较难融入社会;
(3)各个高校师资力量配备不均匀,导师人员结构不合理,实践导师力量薄弱,难以成体系的培养智能网联汽车专业人才。
因此,以面向汽车智能网联化变革的车辆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学科交叉和产学研结合为途径,在我国汽车工业转型时期,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专业硕士教育体系是当前研究生培养的主要任务。
3 基于企业-学校的理实一体化教育改革探索
3.1 面向智能网联汽车方向的课程教育设置
针对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形势的巨大变化,
全面提高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培养出能够满足中国汽车产业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本文提出了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多学科融合教学培养方案,并积极探索了一种新型的培养模式。
3.1.1 本专业课程融合教学
目前已有多所高校独立设置车辆工程专业学位,但车辆工程专业长期以来存在着“博而不精”的问题。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对传统燃油车机械工程的理论、设计、制造等方面的知识,而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高科技知识,则仅限于本科阶段所开设的部分课程。对电气工程、计算机工程等方面的知识缺乏深入的了解,无法满足各企业对新型工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针对上述问题,学校针对汽车智能网联化产业的人才需求,采取跨专业、多学科融合的方式,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改进课程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
学校为车辆工程硕士研究生开设了《汽车性能研发 II》,将原《汽车安全技术》等课程内容整合在一起。在课程教学方面,坚持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将理论教学、工程案例分析、研究生课程实践(计算机建模和仿真分析)有机结合,创新性地开设《汽车性能研发II》。
学校采用了CAD/CAE 技术一体化对传统汽车设计教学方案进行改革。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提高工程软件应用能力。且以此为基础,建立了面向研究生学习的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实现了《汽车CAD/CAE 技术》、《汽车安全技术》这两门课程融合。在重庆理工大学,依托学院汽车虚拟仿真分析实验室、整车性能仿真分析实验室、虚拟仿真分析实验室、沉浸式虚拟现实仿真平台,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开发了面向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及企业工程人员的汽车碰撞安全虚拟仿真实验,让学生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学习汽车碰撞安全规范化流程和关键开发技术,培养工程应用的实际能力。
3.1.2 跨专业多学科课程教育选修自2016年起,为了适应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智能汽车的快速发展,学校为车辆工程专业的理工类研究生学生增设电磁学、化学电源、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
电力电子、电机控制、应用等电子技术核心课程,以及电路电子基础实验与计算机控制技术综合应用设计核心电子实践课程。在传统专业特基础上,构建机械工程、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以及三方面融合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整合现有教学资源,建立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三个特专业方向,以应对汽车行业人才的技术能力需求。实现了多学科交叉教学,制定了机械电子复合型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方案。
为满足汽车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多样化需求,学校共建设了汽车结构实践教学平台、汽车电子与电器实践教学平台,汽车性能试验实践教学平台、汽车底盘技术实践教学平台、汽车底盘技术实践教学平台、汽车设计与仿真分析实践教学平台与汽车电控技术实践教学台。解放思维,开设专业课程,适应汽车技术发展的需要,建立和实现车辆工程、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三大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模式。
3.2 注重工程应用实践与学位论文教学环节设置
针对教育部提出的车辆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及新型工科建设的培养要求,学校与中国汽研等企业展开了合作,制定了面向研究生的为期半年的企业实习。企业实践是以企业内导师为主,协同学校内导师根据企业需求来制定实践任务和环节,共同确定学生学位论文相关的课题研究方向。学生在企业内
要严格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将自己定位成身处社会的企业一份子,戒骄戒躁认真完成企业导师的安排。企业导师则负责依照制定的培养目标调配对应的企业资源来帮助学生完成企业的任务。在实践结束时学生需要完成专业实践报告,并且经过由学校导师、企业导师及企业内相关部门人员联合考察实践成果方才准许通过,并根实践任务的达成情况来给予成绩评定。
学生学位论文的选题将直接来源于企业生产或者明确的工程背景,使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符合汽车行业技术发展的需求。在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指导以及答辩等环节都将会充分发挥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的协同作用,将学生产出的研究更加聚焦于智能网联车领域,能够实现毕业即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4
AUTO TIME
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
可运用于新型汽车行业。
3.3 与人才需求为导向的多导师联合培养设置
针对于现阶段的教学内容陈旧,脱节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高校导师为主,企业导师为辅的双导师制或者三导师制的导师团队,负责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全方位指导。
根据国家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政策及新工程的需求,在企业挑选的企业导师需要具有多年车辆工程相关专业的工作经历且副高职的职称以上,或者可以通过本校导师推荐,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经过上级学院备案后,可与企业导师共同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校内导师全权负责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可以与企业导师敲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计划,如:将自己的学位论文和企业实习相联系,选题可以直接来源于有明确工程意义和应用价值的方向,更好的实现仿真实验与实际实验相结合。而企业导师相比于高校导师,更擅长实践方面的指导,因此实践导师可以负责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各项问题,并参与指导和监督学生进行实践环节,协助学生完成自己的期刊论文或者是学位论文中相关的工程实际问题。待实践环节结束后,企业导师可以参与学生的实践成绩评定以及学位论文答辩等工作事宜。真正做到企业-学校的理实一体化教育,高校导师全程参与、企业导师指导实践的教育过程。充分发挥多导师制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填补上文提到的智能网联汽车带来的全新职业需求与高校教育资源有限且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从另一个方面打破高校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从而为全面培养学生提供条件,避免出现培养出来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不符合实际汽车产业应用人才的需求问题,避免出现研究生培养浮于表面无实际应用的问题。
4 人才培养的特及具体成果
经过近几年对车辆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的更改以及教育方式的革新,已经逐步形成了新的具有应用型教育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方面如下:
(1)智能网联对人才的需求,将车辆工
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以汽车专业课程为主,将其他学科的主干课程进行交叉融合教学,形成以智能网联汽车为特的车辆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每周聘请本学院不同方向的老师进行学术论坛交流,在接触汽车先进技术的同时,拓宽学生视野,带领学生一起探索未来汽车发展;
(3)制定了“三位一体”的协同培养模式[5],“三位一体”的核心内容主要是由基础知识、企业实践、校内实践组成。基础知识主要是强调课程的重要性,企业实践主要强调的是创新实践能力的训练,校内实践主要是依托学校的教育工程资源巩固技术操作的能力。落实学生的企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将“校、企、研”三者结合,融合为整体,最大化弥补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通过以上方式,在近三年已完成车辆工程专业30多名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研究生培养培养。培养研究生具备较为突出的工程研发能力,已毕业培养的研究生均进入国内汽车行业领先企业工作或高校学习。
5 结语
重庆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培养紧跟着汽车行业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我校积极地推进教育改革,力求培养出满足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需要的高级人才。基于企业到学校一体化的教育改革能够将学术成果侧重到工程应用,充分提高学生的工程思维以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多学科、跨专业的交叉培养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同时我校也积极推进国际化交流,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平台,培养出了一批高质量的优秀研究生。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技术还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对于如何更高质量的培养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车辆工程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我校将会继续推进教育改革,不断创新,在人才培养的领域不断探
索新的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2020年重庆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面向智能网联汽车人才需求的车辆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clgyjg2020202);长
沙理工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2021YB11)。
参考文献:
[1]王震坡,黎小慧,孙逢春.产业融合背景下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趋势[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20,40(01):110.[2]郭王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发布[J].智能网联汽车,2020(06):10-13.[3]孟庆
华.新工科背景下车辆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车辆工程专业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2(11):94-96.
[4]京讯.《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对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做出部署[J].商用汽车,2022(01):23.
[5]贝绍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车辆工程为例[J].高教学刊,2016(21):19-21
[6]魏巍,杨芸箔,魏源,等.新工科背景下的车辆工程专业建设研究[J].决策探索(中),2019,606(2):64.
[7]臧利国,文少波,孙海燕,等.基于工程化项目教学的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20,116(2):166-168.
[8]翟洪飞,肖艳秋,侯俊剑,等.新时代背景车辆工程专业课程革新的必要性[J].教育现代化,2019,6(86):89-90.[9]马黎俊.车辆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401(7):
62-63.
作者简介
任立海: (1986—),男,山东菏泽人,工学博士,
重庆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安全和智能汽车。通讯作者:王方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