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门必考在西方公共行政理论领域中,二十世纪中叶以来,新公共管理理论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但也受到了很多质疑,而对新公共管理理论最富挑战性的应是新公共服务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对于完善当今公共管理制度具有应用价值——这是被新公共服务理论所认可的,并以此为基础,开创了一种以公众利益与民主价值为主,而又更加符合当今社会潮流与公共管理需求的新理论[1]。它是一种不同以往的新的公共行政理论,该理论是以公共行政学家登哈特基于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探索与批判而创设的一种新公共行政理论。通过对老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与新公共服务三者之间的对比,我们能够进一步明晰新公共服务的发展路径,理解其含蕴,最终应用于公安工作中。
[1]丁煌,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新发展[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5,17(6)
1
从表中,我们可以得出新公共服务理论比之其他行政理论的优越性表现在: 1.服务于人民大众,而并非顾客:公共利益就是公共的利益,是大众基于同一利益进行协商的产物,而不是单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所以,国家工作人员尤其是人民警察不应该只关心“顾客”的需求,而更应该把公民放在首位,,以人民公仆身份自居,与公民建立良好的信任和互动;
2.追求公共利益:公务员必须树立集体公共利益意识,积极创设共同的利益和责任;
3.公民权利大于企业管理者精神:公务员和民众比起那些拥有企业管理者精神的人,其更加优秀之处是,他们能使公共利益得到更好的实现。新公共服务理论至关重要的内容是公众参与与民主治理,而这恰恰是目前所需要
2
的东西;
4.策略深刻的思考,兼顾民主切实的行动:通过共同的努力和协作确保
对公众有益的政策得以落实,例如,人民众与国家公务人员协作是维护社会治安的必然要求,民众有预防和减少犯罪需求的权利,和公务人员一起共同承担使社会更加美好的义务,公务人员的职业就转变为辅助民众拥有、运用这种权利;
5.承认责任并不简单:做公务员是一项社会必须的、富有挑战性的,而
且有时是需要献出生命的英勇的事业,特别是人民警察,它意味着要对他人负责,要坚守法律和公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服务,而非掌舵:对于政府工作人员来说,不会企图掌控,也不会自
私的充当着利益分配的代理人,这就是作为人民公仆的意义所在。掌控别人远不如为他人服务来的有价值;
7.看重人,而非仅仅关注生产效率:一旦帮助人们领会到公共的服务是
力狮gt崇高的,他们就会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公共组织、社会团体和他们的参与者们唯有重视民众的权益才能收获成功。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在国外警察队伍建设中的应用
20世纪中叶,第四次警务革命在欧美出现,该次革命以英美社区的服务型警务为代表。西方各个国家的警务工作人员实地考察、收集数据、翻阅文献,在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后,得出以下结论:大多数警员的日常任务是调解邻里纠纷、寻人寻物、答疑解惑这样的琐碎事情,追凶缉私这样的轰轰烈烈
事情并不经常出现。由此,欧美警方终于意识到当今警察的第一使命是放低姿态,从小事着手,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提高整个社会的生活水平,使人们得享幸福。这就是欧美所有公安工作在理念上的倾斜。理论指导实践,同时由于欧美各国行政机构的改革,其警务工作人员的角确认发生重大的改变,其主要职能又一次成为服务,警察凌志350
3
又重新回到以服务社会为主要任务。在警务工作上,以主动代替被动,增强以预防为主的观点。这些变化导致的结果就是现代警员角向服务者的演变,这也是各个国家警务变革的侧重点。在公安职权扩大化潮流下,中国也必须顺应这一潮流,培养和加强服务理念,向服务型职能转变。
下面我们以英美两国警务改革为例具体阐述新公共服务理论在国外警察队伍建设中的运用成果和不足。
凯迪拉克 cts19950年以后,英国警察以改变自身形象为目的,开展范围宽广的社区警务变革的运动。此次运动,是对警察职业化的思考,完成其以惩罚犯罪为手段到以服务民众、奉献社会为职责的转变。在这次运动中,警员深入基层,与公众互动、协作,实现了警察职能的稳定跨越。社区警务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确立警察的职责范围,以职责要求相匹配的警务实战能力。不然,警员的各项职能都无法获得高效地施展。
无独有偶,同一时间在大西洋彼岸,美国“国际警长协会”通过新的《执法道德规范》。此规范的顺利出台,就是为了确立警员的根本任务——为公众服务,保护人们的人身利益及财务,稳定社会秩序,确保所有民众享有民主、自由和平等的权利。至此,美国警方正式成为社会的服务者。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在新公共服务理论之前诞生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其存在即合理。政府治理中的效率评估机制确实十分复杂,可是效率依然是一个良好的政府所不能缺少的实施绩效评估的标准。新公共服务理论倡导所谓的行政民主与人民的民主权利,这是无可指摘、毋庸置疑的。只是在重视行政民主与公民民主权利的同时,难点在于如何解决效率问题,效率与民主两者的悖论和对立并没有得到切实解决。然而,我个人觉得它的提出,使它表现出了对众利益和社会责任的高度关切。更重要的是,就理论的发展层面来说,它为各种行政理论都提供了不同以往的思考方向。之所以说它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模式——由于它的创立是立足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的跟基之上。当理论学家之间的讨论和争议依旧存在时,公共行政的实践人员必会试图寻求新的可能性,这种突显出来的新公共服务理论对于指引
4
公共服务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1]。
三、当前中国公安队伍建设的问题所在
(一)服务理念上存在误区
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公安机关以为人民服务为基本原则,坚持法治建警,加强警察队伍建设,从而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晰地意识到公安队伍建设中还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一些地方还是存在官风不正的现象,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与众相背离。对本人的本职任务、对民众的所需所求毫不在意、一拖再拖,常常被动地去行政、去执法。
(二)服务能力不高
中国现行的警务人员选拔机制实行多轨制,既有专门公安院校毕业的学生,又有普通大学生,更有一些社会人士,警察来源多样,也就导致从警人员自身素质参差不齐。一些人员可能根本不明白公安工作到底意味着什么,只一味沉溺于“当官”的喜悦中,不懂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是为人民服务。公安队伍是一支具有高度实战性的有组织有纪律的部队,然而现实工作、生活中常常把公安机关当作普通的行政机关,导致机关人员繁杂,机关行政化问题严重,服务能力却很低,极易导致警民关系僵化。
特种汽车(三)没有重视塑造与维护警察公众形象
我们的一些基层民警不懂得如何与公众打交道,脑子不灵活,常常心意到了、事情做了,就因为不会说话致使民众误解,这就是所谓的吃力不讨好啊。有时候交流不够顺畅,就会急躁,给众的感觉就
是你不待见他们、你以势压人。这种情况下不仅致使公安队伍形象受到诋毁,也不利于公安工作的开展和实现。有时
[1]顾丽梅,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公共服务改革之启示,《南京社会科学》2005,(1)
5世爵c12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