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眼中的AI:⼤众AI认知、感受、态度调研报告
⼈⼯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从1956年提出,期间⼏经波折,终于在2012年后迎来爆发。AI也从⾼深莫测的理论和技术逐渐落地,AI+已经代替互联⽹+成为新的趋势。
虽然AI+领域,如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教育、医疗等动辄千亿市场,但真正渗透了多少⽤户呢?⽤户的感知和接受度⼜是怎样的?
猎豹移动研究中⼼对此进⾏AI系列调查,本⽂总结了⼤众对AI的认知现状、AI产品渗透和评价、AI发展态度的看法。
(上)
Part.1
调研样本
猎豹移动调研平台,回收有效问卷3625份。样本概况:男性较多,占⽐56%;年轻⽤户多,25岁以下占⽐45%;低学历⽤户多,⾼中以下学历占⽐70%;下沉⽤户占⽐⾼,四线及以下城市占⽐40%。
Part.2
AI认知现状:⼀知半解
“⼀知半解”为⼤多数⼤众对AI的认知状态,只有20%的⼤众⾃评⽐较了解或⾮常了解AI,甚⾄1/5⽹民的没有听说过AI。即便知道AI的⼤众,有⼀半平时也不怎么关注。只有近三成⼤众⽇常对AI相关资讯或产品保持关注,8%是AI智能硬件或App的发烧友,时刻关注AI新品的发布。
将⽐较了解和⾮常了解合并为了解较深,我们进⼀步分析发现:
男性对AI更了解,这和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男性占主导地位有关。
18-30岁的青年对AI了解更多,30岁以上⽤户对AI的了解较浅,青少年和⼤众整体认知⼀致。
学历越⾼,对AI越了解,AI理论和技术难度决定了⾼学历⼈在这⼀领域的优势。
各地区⼈对AI认知差异不⼤,互联⽹使信息在全球范围内⽆差异。
对于各职业⼈,企业管理者和专业⼈⼠(医⽣/律师/记者/⽼师等)两个⼈对AI的了解更深⼊;学⽣体中,⼤学⽣对AI更了解,中学⽣和整体差异不⼤;蓝领⽤户对AI的了解最浅。
Part.3
AI产品:感受到⽣活更便利
AI+时代,应⽤AI技术或打着AI噱头的⼤量软硬件产品出现在⼈们的⽣活中。我们以渗透性(⽤户是否体验或购买过)和便利性(是否给⽣活带来便利性)来评估AI产品对⽣活的影响。
AI软件产品
渗透率较⾼的软件是智能语⾳助⼿和个性化内容推荐,且⽤户⾮常认可这类软件对⽣活带来便利。这表明智能语⾳助⼿作为⼀个虚拟形象出现在⼀款软件或硬件中,已经被⼤众接受并认可。软件会推荐给我喜欢看的内容已经进⼊⽤户认知。
济南汽车报价
AI修复⽼照⽚,如港台明星18岁照⽚,和AI换脸,如回家的诱惑bgm响起,这些现象都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极⼤程度向⼤众普及了AI,给⽤户带来娱乐体验。⽽AI换脸app ZAO 却因为隐私条款争议颇⼤,对于这种娱乐性⼤于功能性的app,⽤户对隐私的容忍度更低。
相对⽽⾔,选择智能客服给⽣活带来不便的⽤户较多,这可能是因为有时智能客服⽆法及时解决问题,给⽤户带来不好的体验。
AI硬件产品
智能监控、智能⾳箱、智能控制等智能家居产品渗透率较⾼,⽽且80%以上的⼤众认为认可智能硬件对⽣活的积极影响。
相对⽽⾔,机器⼈系列在⼤众的⽣活中渗透较低,尤其是家庭陪伴类机器⼈。⽬前市场上,家庭陪伴类机器⼈主要以⼉童机器⼈为主,兼顾教育属性,但⼉童语⾳交互问题仍需解决。
AI了解情况影响AI产品渗透
⼤众对AI了解的越深⼊,体验或购买过的AI软硬件产品越多。⽤户在体验和购买前,更愿意先了解AI和产品的相关信息。
Part.4
AI发展:期待和顾虑并存
基于对AI认知和现有AI产品的体验,⼤众对AI的未来发展是否有信⼼呢?我们以情绪感受和顾虑来了解⼤众态度。
情绪感受
⼤众对AI发展感受积极情绪较多,主要是期待(61%)、好奇(56%),消极情绪较少,主要是担忧(9%)。在爱德曼2019年AI调查中,当谈到技术的现状和⼈⼯智能的进展时,美国⽤户⼤多是好奇的(46%),只有30%的普通⼈对AI感到兴奋和乐观。这个结果表明相⽐于美国民众,中国民众对AI发展的态度更加积极。
AI发展顾虑
虽然⼤众对AI发展的情绪较积极,但是新闻媒体在不停传播机器⼈可能代替⼈类的焦虑,数据泄漏等负性新闻事件频发,这些都在不停地挑拨着⼤众神经。
⽤户最担⼼的就是个⼈数据、隐私暴露。诺顿发布《2018年诺顿LifeLock⽹络安全调查报告》,85%的中国消费者⽐以往更加警惕隐私安全,这⼀数字在接受调查的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前列。
其次⽤户担⼼的⼈际关系冷漠,⽽且相对⽽⾔,⼥性会更担⼼。
43%的⼤众担⼼⼯作岗位减少,相对⽽⾔,普通⽩领、普通⼯⼈、⾃由职业者、专业⼈员更担⼼⼯作岗位减少。除专业⼈员外,其他三类岗位相对不稳定,⽤户对岗位的安全感不⾜。⽽专业⼈员,如记者、律师等,互联⽹资讯的多样性对他们的挑战很⼤。
Part.5
总结
1、从⽤户⾓度出发,传递AI价值
⽤户对AI的了解程度会影响到对AI产品的体验或购买,对AI越了解的⽤户,体验或购买的AI产品越多。打破认知圈层,降低AI认知的难度有利于提⾼⽤户对产品的购买欲。
如何打破认知圈层呢?在AI产品营销时,应更多从⽤户⾓度出发,不需要介绍AI背后的复杂算法和机制,将重⼼放在传递AI带来的帮助或好处,使普通⼈容易理解和接受。
2、⼥性需要社会提供更多机会,进⼊AI领域
⼥性对AI的了解⽐男性少,⽽且《2018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显⽰,2018年全球⼈⼯智能专业⼈⼠中78%是男性,只有22%是⼥性。社会对性别的刻板印象,使计算机领域⼥性⾓⾊较少。
李飞飞教授在采访时表⽰,曾帮助创建⼀个旨在激发⼥⽣对⼈⼯智能的兴趣的夏令营。她们收到了多达200份的申请,尽管报名名额只有24个。这表明⼥性不是不喜欢AI,只是需要更多的渠道可以进⼊。
3、隐私问题爆发在即
中国⼈⽐以往更关注隐私问题,这是好消息,但同时也说明隐私问题愈发严重。⽬前智能家居产品,如智能⾳箱、智能摄像头等开始进⼊千家万户,在满⾜⽤户需求的同时,也在持续收集⽤户数据。⼤众为了享受服务,⼀不⼩⼼就会
在“监控下”。
数据、隐私监管机制尚不完善。但同时也有另外⼀种声⾳,⼤数据是AI机器学习的养料,过度的机器监管将损害技术创新。这两者如何寻求⼀种平衡是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需要共同去考虑的。
(下)
下篇将从⽤户眼中的“智能”、智能硬件产品使⽤体验和⼩豹洞察三个部分,解读现在⽤户对于产品的智能感知程度、智能产品的购买决策和使⽤体验。
选取的智能硬件产品:
家电类的典型代表:⼈⼯智能电视51拍牌
打开智能家居⼊⼝的典型代表:智能⾳箱
安全监控类的典型代表:智能摄像头
家庭服务机器⼈类的典型代表:扫地机器⼈和家庭陪伴类机器⼈
Part.6
⽤户眼中的“智能”
对于⽤户来说什么才是智能?我们可以将这个问题拆解成三个⽅⾯来解答:
1.在⽤户眼中产品具备怎样的特性是智能?
2.⽤户对于什么样的智能特征买账?
3.⽤户希望有⽤的智能产品是什么样的?
小汽车驾照取消上限
1.1 产品具备什么样的特性是智能?
对⽤户⽽⾔,产品(App、⼩程序、硬件等)具备⾃动调整、语⾳交互、远程控制等特征是智能的。⽽外形像⼈和智能感联系并不紧密,尤其是有类似⼈的外观。这表明⽤户对智能的感知更多是新科技的应⽤表现,⽽不是外形的模拟。
1.2 对AI了解程度不同会影响智能感知吗?
对AI了解越深⼊的⽤户更认可产品具备⾃主学习、⼿势互动、像⼈的情绪、外观像⼈等特征,智能感更强。
1.3⽤户看重智能感吗?
从数据看,⽤户认为产品具备智能感的特征和希望拥有的产品具备的特征是⼀致的,说明⽤户较认可产品的智能感,希望拥有具备智能感特征的产品。
Part.7
智能硬件产品使⽤体验
智能硬件有两类,⼀类是AI技术+传统硬件产品,如电视机、摄像头、⾳箱等,在传统核⼼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交互形式和更丰富的功能等;另⼀类是主要依托AI技术产⽣新智能硬件产品,如机器⼈系列。
广州汽车市场
在上篇中发现⽤户认可智能硬件对⽣活的积极影响。⽽在下篇中,我们将关注与⼈们⽇常⽣活息息相关的智能家居和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典型产品,了解⽤户购买和使⽤这些产品的真实感受。
2.1 ⼈⼯智能电视
电视向AI×IoT转型是⼤势所趋。⽬前市⾯上普及的⼈⼯智能电视是可语⾳交互的智能电视,还是AI初级的应⽤。主要交互⽅式包括远场语⾳(解放双⼿,不⽤借助遥控器)和近场语⾳(借助遥控器)。
⽤户在购买⼈⼯智能电视时,最先考虑的因素是画质清晰、播放流畅,其次就是语⾳交互、科技感强等智能感相关的因素。市场上55%的⼈⼯智能电视的价格在1000-3000元。
⽤户对⼈⼯智能电视的满意度较⾼,主要体现在语⾳交互的⾼效、不受限制。但因为⽬前看电视的⽼年⼈偏多,语⾳交互因技术和落地问题,还⽆法实现真正的⾃然交互,所以学习新的操作⽅式可能对⽼年⼈⽽⾔是⼀种负担。
北京亦庄奔驰4s店2.2智能⾳箱
智能⾳箱现在已成智能家居的⼊⼝,根据《IDC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显⽰,2019年第⼀季度智能⾳箱市场出货量达到1122万台,同⽐增长787.2%。这意味着有在上千万的中国家庭中,语⾳交互和⼈⼯智能服务正成为他们的⽇常⽣活⽅式。
⽤户在购买⾳箱时,⾸先考虑的是⾳箱本⾝的功能,如⾳质、歌曲库全,智能感相关的因素处于中间的位置。智能⾳箱的教育属性只是少数有孩⼦家庭考虑的因素。在AIoT上,⽤户更多使⽤⾳箱控制灯、插座。市场上51%的智能⾳箱价格为200元以下。
⽤户对智能⾳箱的满意度较⾼,智能感指标较⾼,⽽实⽤性相对较弱。智能⾳箱把语⾳交互带到千家万户,但有⽤户反馈没有到持续使⽤智能⾳箱的刚需功能。
2.3 智能摄像头
以智能摄像头为代表的家庭安全控制类产品因低成本就可以实现⽣活智能化,受到青年⽤户的追捧,在市场上增长较快。
⽤户在购买智能摄像头时,⾼清、全景是核⼼需求,⽽智能移动追踪、科技感相对排在后⾯的位置。摄像头的隐私风险较⾼,也是⽤户考虑的重要因素。市场上71%的智能摄像头价格在200元以下。
⽤户对智能摄像头的满意度较⾼,实⽤性指标较强。从被监控对象来看,⼩孩和⽼⼈是主要对象。除
此之外,主⼈不在家时,宠物都在⼲什么呢?也吸引了很多“吸猫”、“撸狗”族的购买。
2.4 扫地机器⼈
在个⼈、家⽤服务机器⼈领域,以扫地机器⼈为代表的家政服务机器⼈解决⽤户家务清洁痛点,从⽽率先进⼊普通消费者家庭。前瞻产业研究院表⽰,2018年我国扫地机器⼈市场销售量达到577万台,同⽐增长42.1%。
红杉⽤户在购买扫地机器⼈时,清洁效果是最优考虑的因素。爬坡、避障能⼒相对没有那么看重。扫地机器⼈价格分布跨度⼤,35%的售价低于500元,另有45%在1000元以上。
⽤户对扫地机器⼈的满意度相对较低,主要是吐槽充电问题及清洁效果不佳等。
2.5 家庭陪伴机器⼈
家庭服务机器⼈产业⽬前刚刚步⼊成长期,发展速度快,市场潜⼒⼤。未来⼏年家庭机器⼈产业的市场规模为⾼速增长,新增加的市场容量中等,进⼊壁垒较⾼(中投基⾦)。
⽤户在购买家庭陪伴机器⼈时,语⾳交互⾃然、功能、内容丰富为重点考虑的信息。⽬前市场的家庭陪伴机器⼈⼤多为⼉童教育陪伴类机器⼈,销量较⼤的产品中45%的售价在500元以下。
⽤户对家庭陪伴类机器⼈的体验较好。⽬前家庭陪伴机器⼈的教育属性较强,和带屏⾳箱功能⽐较重合。
2.6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