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市场营销
商业银行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信用风险研究
一、引言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经济生活中,消费将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而消费信贷就是推动消费增长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家庭汽车消费已成为继住房之后我国居民消费的又一大热点。业内认为自1995年上海汽车集团首次与国内金融机构联合推出汽车贷款消费以来,国内汽车消费已经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但是本文作者认为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的第五个阶段已将来临。从贷款行业的数据可以看出,个人汽车消费贷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当然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风险,本文主要从个人信用风险方面展开论述。通过对个人信用风险产生的因素、风险的表现形式等方面来分析个人汽车消费贷款风险产生的根源问题,并提出相关的风险控制手段与对策,提高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的质量,促进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健康发展。
买汽车贷款
学术界对个人汽车消费信贷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其存在的问题也十分重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也很显著,但多数文献只是真针对某一角度进行的探讨,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本文也正是基于此而开展研究工作。本人大量查阅了网络资源、图书馆电子图书、浏览了中国期刊网上当前已收录的相关文献资料为主要来源,采用观察、经验总结、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以确定本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二、主题
汽车消费贷款是指贷款人向申请购买汽车自用或租赁经营的借款人发放、用于支付购车款,并由购车人分期向贷款人归还本息的一种消费贷款业务。其中贷款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批准经营人民币贷款业务的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及获准经营汽车贷款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汽车贷款的贷款期限(含展期)不得超过5年,其中,二手车贷款的贷款期限(含展期)不得超过3年,经销商汽车贷款的贷款期限不得超过1年。贷款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利率规定
执行,计、结息办法由借款人和贷款人协商确定。
国内外学者对汽车消费贷款的相关研究,举其要者,有以下这些:
Stiglitz认为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是要以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为前提的,因为信用风险在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开展过程中普遍存在。他们提出汽车信贷过程中要注重专门收集、记录、整理和分析个人的
信用档案,如消费者的信用状况、资产负债,是否有财务欺诈行为等,这是保障汽车信贷安全的前提条件。
Stiglitz and Weiss研究了汽车信贷市场,假定汽车信贷的风险程度是私人信息,他们证明,在汽车信贷过程中利率的逆向选择会使均衡发生在使贷款者期望收益最大而不是供求相等的利率水平上。这时,贷款供给小于需求,借款人受信贷配给
乔治·瑞达认为汽车消费信贷的风险是来源于它的损失的不确定性。汽车消费信贷的市场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而信贷机构内部的操作风险和借贷人的信用风险也是不可避免的。这些风险直接影响着贷款人发放贷款的积极性,贷款人往往通过一定的策略转移风险。
Markowitz,Bawa,Fishburn,Harlow,Konno and Yamazaki等人从理论和实证上对汽车信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汽车信贷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并且试图通过建立风险控制模型来控制或降低这些风险。1952年,Markowitz在《投资组合的选择》里,证明了理性的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追求的是收益和风险之间的最佳平衡,汽车信贷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是可控的。
王景丽(2005)《汽车消费信贷问题及对策研究》通过分析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发现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及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中存在的风险,借鉴国外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的成功经验,根据我国实际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唐力娟(2006)《当前我过汽车消费信贷现状分析及问题对策》就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其发展的原因进行探讨。通过对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发展历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研究,发现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及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中存在的风险,借鉴国外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的成功经验,根据我国实际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王文进(2009)《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及其信用风险管理研究》首先解析中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状况,真实地展现中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现状,挖掘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然后将基于VaR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应用于汽车消费贷款业务信用风险管理中,在系统梳理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理论的基础上,阐述该模型的主要内容及应用方法,同时为完善汽车消费贷款业务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一整套操作性强的政策建
议。
作为一个经济发展方式正处在转型期的国家而言,研究消费领域的汽车消费贷款显得十分必要和合理。本文针对目前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用贷款市场的现状和问题,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通过对存在的主要个人信用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使汽车信贷市场得以进一步拓展,从而促进消费,推动国民经济协调增长。
总结
综上所述,国内外已有的相关成果为本文研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文献和论点支持,并开阔了本人的研究视野,使得本人对“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信用风险研究”这个课题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虽说商业银行个人汽车消费贷款是从1998年前后开始的,发展也不够成熟,但却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对此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欧涵,崔亚利.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汽车消费贷款[J].经济论坛, 2008
2、夏红芳.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与管理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3、傅国杰.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存在的风险[N].经济报,2006
4、王爱梅. 个人汽车消费信贷的管理研究 [D].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08
5、彼得S.罗斯(Peter S﹒Rose)著.商业银行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段向宁.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现代金融,2004
7、王景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问题及对策研究[D]. 西南农业大学,2005
8、林平.车贷险发展现状与市场重振[J].浙江金融,2007,(6)
9、蔡翔.如何防范汽车消费信贷市场风险[J].现代金融,2008,(5)
10、唐力娟.当前我过汽车消费信贷现状分析及问题对策[D].河北大学,2006
11、王文进.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及其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9
12、明洪盛.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J].经济论坛,2008
13、姚长辉.商业银行信贷与投资[M].经济日报出版社,2004
14、张淼.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15、陈玉清.客户信用分析技巧[M].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
16、Knight F. Risk Uncertainty and Profit [M].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2003
17、Galitz L. Financial engineering [M].London: Pitman Publishing, 2004
18、KMV Corporation. Credit Monitor Overview [J].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