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8
-校园英语 / 语言文化研究
mandalas take many days or even months to create and are created by well-trained Tibetan Buddhist monks. However, once a sand mandala is created, it will be destroyed and the sand offered to a nearby river or lake to remind people of the impermanence of life and the material world.
Navajos also create a kind of sand-painting that is similar to the Tibetan sand mandala. Navajo sand-painting are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orms of art in Native American cultures. Navajo sand paintings are referred to as iikaah in the Navajo language meaning a place where gods come and go. The sand-paintings are used during Chantway rituals to restore balance to the universe (Hozo). There are three Chantway ceremonies in Navajo religious practice. These are Blessingway, Holyway, and Evilway. Blessingway is performed to rebalance the cosmos. Holyway is performed after improper contact with gods or supernatural forces. Evilway is performed after improper contact with ghosts or witches. Navajo sand paintings can only be constructed under the direction of a “singer ” who is trained by the Dine (the supernaturals, or Holy people).
As stated earlier, Tibetan sand mandalas and Navajo sand paintings share in common physical similarities as well as underlying beliefs about the universe. Turquoise is not only perceived by both peoples as a kind of jewelry but also as a gemstone possessing supernatural powers of healing. Tibetans and Navajos live so far apart geographically and yet they share striking similarities in :religious beliefs, the use of turquoise, and
sand paintings. I believe that it is a shared belief system that ties them so closely together.References:
[1]Kemp,M.(2007)Heaven in grains of sand:Nanoscientists and Tibetan monks unite to explore the mysteries of the mandala.Books & Arts,449,146.
[2]Fleming,E.J.(1997,March 8).Navajo and Tibetan sacred wisdom.[Review of the book Navajo and Tibetan Sacred Wisdom:The circle of the spirit by Peter Gold].Theosophy World.[3]Otto,David.Healing the world,healing the self:Comparing sand painting in Tibetan and Navajo Traditions.Sluijs,V.and Sharon M.(1996,November)[Review of the book Navajo and Tibetan Sacred Wisdom:The circle of the spirit by Peter Gold].Parabola,XXI,4.
[4]Scarlet,P and Tribune,SL.(1991,December 14).Navajo and Tibetans share views,speaker says.Th
e Salt Lake Tribune.Retrieved from EBSCO.
[5]Berio,J.C.(2014,September).Navajo Sandpainting in the age of cross-cultural replication.Art History,37,4,688-707.
[6]The American Indian Heritage Foundation.Turquoise.Retrieved on December 3rd,2015 from /articles/turquoise.html.
卖车需要什么手续[7]贺晓亚.浅谈藏族配饰文化的特点[J].辽宁丝绸,2014(2):31-32.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丘思娜
南a是哪里的车牌【摘要】伴随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跨文化交际成为当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重要议题。以数字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应运而生,并且已经成为跨文化传播的基本载体。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的角,以及新媒体对跨文化交际尤其是语言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为新媒体时代下语言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能力 多元识读
近年来,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向前推进促使大众传媒加快了更新换代的步伐,新媒体应运而生。新媒体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传统大众传媒的传播机制,而且为社会生活尤其是跨文化交际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诸如网络电视、手机杂志、虚拟社区、电子游戏、博客、光盘等都属于新媒体,而且新媒体在当代中国社会还突出表现为与“微”相关的各类媒介,如“”“微博”“微商”“微电影”等。新媒体的诞生无疑极大地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人们足不出户便可跨越不同国家、文化和种族之间的界限,和另一端的受众进行知识、思想、情感等层面的交际。
日新月异的新媒体影响并推动着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之间的交际。由于交际双方具有各异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和交际风格等,Dodd(1991)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否成功取决于三个要素:(1)交际参与者能否在情感层面上拥有积极的交际态度;(2)能否在认知层面上正确认识文化差异并具备丰富的跨文化交际知识;(3)能否在行为层面上采取恰当的交际行为和技巧。新媒体的出现为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跨文化交际知识、行为、技巧和进行跨文化交际实践的平台和渠道。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的角,以及新媒体对跨文化交际尤其是语言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为语言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新媒体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的角
新媒体作为新形式的全球性传播媒介,以其即时、实用和低成本等优势强烈地冲击了传统媒体,极大地方便了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际往来。新媒体时代的跨文化交际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以及受众等多方面最大限度地扩展了跨文化交际的场所、人以及范围。总体说来,新媒体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着多种角,如:社交技术平台、文化产品传播渠道、跨文化教学系统等。
1.新媒体通常被视为营造社交环境的技术平台。新媒介主要指伴随卫星通信、数字化、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传播媒介以及作为信息高速公路之雏形
汽车油耗排名校园英语 / 语言文化研究
保时捷卡宴s的互联网络等。在国内大受欢迎的QQ、、微博、博客、贴吧等社交媒体以及在国外众所周知的Facebook、Twitter、LinkedIn、Instagram等在线社交网站为个体发展和维系社会交际提供了技术支持,促使个体融入相关社,了解最新资讯的同时,辨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通过沟通理解,逐渐对文化多样性以及跨文化交际产生理性的认知。
2.新媒体是文化产品的重要传播渠道。依托新媒体强大的技术平台和庞大的使用体,影视、书刊、电子期刊、广告、音乐、新闻等文化产品日益重视借助此渠道进行跨文化传播。这些产品不仅融合了图文、视音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还提供了匿名评论、多重互动、亚文化集等多种便利,大大提高了文化产品在跨文化传播中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在国内,网络用户可通过迅雷、电驴等网络下载工
具以及优酷、土豆、爱奇艺、腾讯视频等视频网站或手机客户端(APP)下载或在线观看外国影视作品等。此外,字幕组作为新媒体环境下的一种网络文化现象,也借跨文化交际发展的契机,灵活地对异质文化的影视作品进行本土化语境的字幕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不同文化间的偏见,增进了多元文化主题的互信互利,对影视作品等文化产品的跨文化传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新媒体在跨文化教学领域充当搭建教学系统的角。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跨文化教学模式改革正在不断深化,借助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搭建起来的教学信息传播平台,跨文化课堂教学能够更加高效和理想化。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学者意识到培养学生多元读写(multiliteracy)能力的重要性。国外语言学家将多元读写能力定义为批判性地运用网络资料、适应网络环境下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以及利用网络进行技术合作的能力。Spiliotopoulos(2005)通过定性研究发现在线互动有助于协助学习者改进他们的写作,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技能,进而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由此可见,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能有效地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并为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新媒体对跨文化交际的促进作用
新媒体的诞生强烈地冲击着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精英特质,并以其交互性和普及性方面的优势,使大众不再是传统媒体时代下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华丽转身成为新媒体时代下掌握主动权的信息创造
和传播者。究其根源,新媒体不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日臻成熟的产物,更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需求催生的新兴媒体形态。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常见的由认知、情感、语言、文化传统等产生的主要障碍在新媒体环境下均得到相应的瓦解,新媒体以其交互性、实时性、多样化、网络化等突出优势对跨文化交流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能协助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新媒体有助于大众认知文化差异性并扩充跨文化交际知识和技巧。新媒体在为大众提供多种方便快捷的社交渠道的同时,也为扫除跨文化交际中的认知、语言、文化等障碍以及传播跨文化交际知识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国内,诸多语言教育机构如新东方、英孚、新航道、华尔街英语等通过出版电子刊物,创建,推出网络在线或者直播课程等提供远程、交互式语言教育,让受众随时随地通过移动终端获得即时、个性化的语言教育。此外,Google翻译、百度翻译、有道翻译等在线翻译网站以及MDict、金山词霸、灵格斯等翻译软件或应用也逐渐消解了不同文化交际过程中的语言障碍。除了语言障碍之外,不同文化之间的价值、观念的差异才是横亘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鸿沟。出国旅行是跨文化交际的典型案例。如今,旅行者只需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如:tripadvisor、穷游、蚂蜂窝自由行等)、、搜索引擎等即可获知目的地的风土人情、民俗礼仪、饮食文化等讯息,提前认知文化差异,丰富自身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和技巧,避免跨文化冲突的产生。
2.新媒体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韩晓蕙(2014)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含语言、语篇、社会语言和跨文化能力,把学习者培养成跨文化说话人(intercultural speaker),提高其跨文化意
识,避免因单一身份而对异族文化持刻板态度是跨文化语言教学的目的。跨文化交际的发展使广大外语教育者意识到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并将其定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
在教育领域,新媒体带来的跨文化交际需求使语言学习者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了不同文化的特征与差异性,使其主动参与到跨文化交际当中或者在依托新媒体的外语教学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学习者通过新媒体平台观看饱含异域风情的外国影视作品,娱乐身心的同时,也在逐渐地接受语言的熏陶,认知该文化所持有的价值观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者还通过各类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加入拥有共同兴趣爱好和相似价值观的网络迷或网络论坛,在体性归属感逐渐提升的同时,他们会主动参与到体活动中,如:进行美剧、英剧的再加工,添加翻译字幕,浏览、回应、主动发帖等。再如,语言学习者会通过网络游戏等虚拟的空间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言学习者进行交流,了解其他玩家的背景和经验,从而促进了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在跨文化教学领域,有些外语教师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媒体时代更加注重利用网络化的教学环境对学习者进行文化知识的输入,强调在经典阅读中实施多元识读教学法、将英文原声电影融入课堂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力和文化鉴赏力等,因此,学生能够在接触多元文化识读世界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升多元文化交流意识和能力。
三、新媒体时代下语言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新媒体的使用已经渗透到教师、学生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并成为了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有关研究表明新媒体对跨文化交际具有积极的、正面的作用。另外,语言学习者是新媒体时代的受益者和主力军,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即学习者能够使用目标语进行有效的交际。因此,如何利用新媒体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跨文化研究的新趋势。外语课堂教学借助新媒体不仅能给跨文化交际知识或技能的习得增添趣味性、增加吸引力,而且能协助搭建教学系统,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使语言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乐于表达并善于表达。
1.文化认知和知识教育并重。跨文化语言教学不仅是在课堂上教授外国文化知识,而是通过强调对不同文化特有的历史、文学、艺术、习俗等的深刻理解和同情感,包括对重大事件的分析、文化模拟等,培养学生获取理解文化的个体
- 159 -
- 160
-校园英语 / 语言文化研究
性和普遍性的综合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是双方文化的相互了解,所以文化认知就成了跨文化交际的基础,对跨文化交际起着重要的作用。奥迪a6l二手车报价
电影语言富含文化及语境信息,为语言和文化学习创造了理想的情景,是可用于语言课堂的视觉材料的主要形式之一。鉴于此,新媒体时代下,外语教师应善于利用外语原声电影、BBC 纪录片、英剧美剧等网络资源,将其中包含的文化信息跟本国文化相比对,进而让学生通过搜索社交媒体上针对文化差异或文化冲突的争论,深入理解文化差异的内涵和外延。此外,对学习英语这门语言的学生来说,英语经典名著所构筑的纯正英语环境是脱离目的语环境习得的最佳语言环境。另外,借助“微”时代的自媒体平台,学习者可以自我表达和展示品读经典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并通过评论、投票或集赞等热门方式激励和鼓舞学习者从经典著作中对异质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入挖掘。
2.凸显多模态教学的重要地位。新媒体背景下的教学手段创新体现在将多模态应用于教学,打造多元化、立体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 PPT 等多媒体手段以及书面材料、图表、视音频、网络等多模态的教学文本进行复合式教学,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给学生以全方位、多感官充盈的体验。在落实具体的教学步骤时,外语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来创新教学活动,比如:在口语训练环节要求学生选取感兴趣的话题并发挥想象力进行情景创作,小组合作录制视频并上传到班级网盘,方便共享和相互学习;在阅读教学或视听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所读或所听文章结构绘制思维导图等,形象地展现文章的脉络等。此外,在新媒体设备较好的学校还可以开展跨国的自动挡开车步骤
兄弟班结对的交流活动,通过Skype 等即时通讯软件,在课堂上与国外的同龄人进行在线的跨文化交流,使学习者直接接触目的语及其文化,激发其学习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兴趣和提高跨文化能力的决心。
3.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外语教师是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指导者,在某种程度上,教师的跨文化敏感度和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会对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和交际能力的培养产生影响。当前,外语教师在跨文化教学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把握不到位;在课堂上侧重解释、补充和评论教学中涉及到的文化内容,而极少运用新媒体等手段讲述本人或他人的海外经历、模拟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场景,邀请外教或外国友人进行线上或线下的讲座或授课等教学活动。因此,外语教师应积极加强自身的跨文化教学理论知识;增强跨文化交际实践,如:加入字幕组,通过订阅、关注微博等了解跨文化知识和技巧,通过手机应用程序(APP)结识外国友人并进行在线交流,通过网络微课、慕课(MOOC)等在线学习方式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修养;还可以积极参与制定旨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英语教学大纲、开发有效的在线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系统、通过Camtasia Studio 等录屏软件制作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微课等。
四、总结
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将整个世界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地球村”,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不受时空的限制,借助新媒体的多种优势
进行跨文化交流,而且随着媒体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媒体互动方式的不断融合以及传播速度的不断加快,全球范围内的跨文化交际在广度和深度层面都产生了新的特点。新媒体在跨文化交际中日渐凸显它扮演的社交技术平台、文化产品传播渠道、跨文化教学系统等多种角,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三个层面实现Dodd(1991)提出的影响跨文化交际成功的三个要素并能协助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新媒体不仅能发挥其虚拟特质促使大众主动参与跨文化交际,而且有利于辅助大众认知文化差异性并扩充跨文化交际知识和技巧,进而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跨文化交际理论的发展要跟紧时代的步伐,紧握新媒体这一发展契机,在外语教学领域强调文化认知和知识教育并重、落实多元识读教学、提高外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期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从而灵活应对纷繁复杂的文化资讯,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实现全球信息的交互和共享。参考文献:
[1]Andersen,P.Bogh.What is Multiliteracy? Multiliteracies for Collabor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veltevens.blok/general/home//.2005.
[2]Dodd,C.H.Dynamic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Dubuque,IA:Brown.1991.
[3]Moran,P.R.Teaching Culture:Perspectives in Practice[M].Boston:Heinle &Heinle,2001.
[4]Nieto,C.& Booth,M.Cultural Competence:Its Influence o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Internatio
nal Students[J].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10(4).
[5]Spiliotopoulos,Valia.Developing Multiliteracy in Adult ESL Learners Using On-line Forums[J].The Humanities Collection, 2005.
[6]高坤.新媒体时代网络字幕组的跨文化传播研究[J].东南传播,2012,(09).
[7]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8]韩晓蕙.高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与思考[J].外语学刊,2014(3).
[9]刘燕.新媒体时代英专学生经典阅读的反思与出路[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6,(04).
[10]吕晓君.网络跨文化传播的优势-以美剧的网络传播为例[D].北京邮电大学,2013.
[11]王鹏.论互联网对提高德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的作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 学,2008.
[12]张建国.试论新媒体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10).
[13]张静.新媒体在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的整合问题浅析[J].新校园(上 旬),2016,(08).
[14]周琴.新媒体传播环境下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
作者简介:丘思娜(1994-),女,广东梅州人,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学科教学(英语)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语教学,课程与教学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