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艺术家
The artists
面临意义边缘化和过度技术理性的困境,20世纪现代主义设计的尝试也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手段而告终。而互联网背景下软硬件开源技术的发展,则让设计的主导权重新回归大众,让“大众设计”的概念付诸实践,Phonebloks的硬件开源设计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现代性;开源;大众设计;Phonebloks;模块化手机产品
100小时耐力赛
一、技术理性的困局
“现代性”是揭示社会运行机理和文化模式的基本轨迹,其在政治、经济、哲学、文化上的广泛意义被学者所广泛解读,成为对照现实问题、解决现实困境的一面镜子。在普遍意义上,现代性具体表现在个体的主体性与自我意识、理性化和契约化的公共文化精神、意识形态化的社会历史叙事的现代性, 以及表现为经济运行的理性化、行政管理的科层化、公共领域的自律化、公共权力的民主化和契约化等[1]。
nissan gtr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性的深入也对设计学科产生了许多强有力的影响,无论包豪斯“美与技术相统一”的设计理论,抑或现代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还是在当今社会被所有科技企业所推崇的“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规范,都是现代性在设计领域中的折射与表现。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波技术浪潮对设计的持续冲击,技术在设计逻辑中被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
从历史的维度看,“现代性”作为一种从启蒙时代开始的思潮,从某种程度上折射了启蒙时代的理性思想与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对人、社会、自然界各层面的影响。在设计界,意大利著名设计师马扎诺在《飞跃拉斯维加斯》中说:“如果说, 拉斯维加斯所代表的一种表面的、畸形的、不真实的、扭曲人性的繁荣与现代文明, 那么现代文明的真谛何在, 而作为设计师的时代责任又何在?谁能真正‘飞越拉斯维加斯’而回到创造与造物的真谛?”[2]
我们如果尝试用现代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当代的设计实践,尤其是商业化的、技术化的、“以用户为中
心”的设计,便能发现当代的设计伦理中出现了一些具有“后现代性”特征的问题。基于此,“服务设计”(Service Design)的理念被提出,迅速完成了其基础的理论建构和方法论的延伸,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门类,甚至作为一种实际操作工具被应用到芬兰政府部门采购系统中。
然而,服务设计的理念并不是对技术理性的直接回应,而是采用了一种近似迂回的方式,试图通过更加全面的思维方式考虑设计对象与社会的各个层面,但是20世纪60年代的“设计终结论”始终没有办法得到妥善解决,而是随着各种各样新技术浪潮的出现和影响更为凸显[3]。
例如,在2017年“双十一”购物节,阿里巴巴开发的AI平台“鲁班系统”在强大的技术支持下完成了4000万张海报的制作,约每秒8000张,实现了购物平台的宣传界面因人而异和对不同用户消费习惯的精准对接[4]。设计的商业化拓展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规格化的设计生产模糊了人深层次的内心需求,从而对设计的深层逻辑产生了结构性破坏。“技术应融入我们的生活,而不是让我们感到时时战栗与恐惧。”威瑟提出的观点从侧面揭示了现代性背景下过度的技术理性所产生的焦虑感,这也正是现代性视角下技术理性的深入发展所形成的困局的体现。
二、开源与大众设计——现代性的人性与理性
“现代性批判”在设计层面的体现莫过对设计中过度的技术理性在设计实践与商业行为中的体现,早在包豪斯的时代,格罗皮乌斯就对技术标准的“暴政”作出过相关的批判,而在设计实践中对现代性批判
的回应有多种形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则是“大众设计”的提出,“大众设计”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现代性的产物”,大众设计被认为是一种“由大众操刀的设计”,与林肯在葛底斯堡的演说所提出的“government 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的理念相似,大众设计也是“大众的、为了大众而设计的、为了大众的需求”而产生的设计[5] 。
精品视角Fine quality19
而在另一领域发端的新概念——“开源”(Open Resource)也许能够成为开启大众设计的一把钥匙。最早发端于计算机领域,被誉为“最后一个真正的黑客”的斯托尔曼认为, 软件被开发者束缚有悖于自由精神, 从而产生“强权人物统治计算机工业的局面”。1985年,斯托尔曼在美国计算机杂志《多博士》上发表了著名的《GNU宣言》, 发起“GNU工程”的软件自由化运动。通过自由软件编写的形式, 他公开了可自由使用、复制、修改和传播的类Unix的GNU操作系统[6] 。在设计领域内,一直困扰着设计师集团的一个问题是,似乎很难到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手段实现“人人都是艺术家”这一伟大理想,而开源手段的出现,提供了一种具有可实现性的解决方案。
一方面,现代性意味着个人意识的觉醒和公民社会的产生;而另一方面,现代性也包含了技术理性的浪潮,而现在亟须解决的问题是在设计实践中人们往往过度注重“理性的建构”,甚至将“以人为本”的构想纳入理性的范围进行考量[7]。而开源设计的尝试,为设计注入了一种民主主义的观念,试图通过在
设计领域下放设计的公共权力与开放设计的话语范畴来重新构建设计“人性”的一面,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回答现代性的若干批判,也是对20世纪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拓展。
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手段及其他因素,20世纪兴起的这一场设计运动被认为是一场“乌托邦式”的设计实验。如今,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由大众操刀的设计”终于被技术赋能,从而具备登上历史舞台的可能性。
三、尝试——Phonebloks的模块化手机产品
2012年12月,Dave尝试着探索出一种减少世界上的电子废弃品的方式,几个月后,“模块化手机”的概念产生。在短短数年之内,Phonebloks大获成功,在短短数月之内风靡全世界。
Phonebloks将智能手机拆解为几个主要的部分,成为一种堆积“积木”的模块形式,包括电池、摄像头、芯片等(见图1)。“模块”被认为是系统的基本构成部分,是系统的分解产物之一,也具有通用性、兼容性、典型性的基本特点[8]。
概念的实施、产品的改良和用户的反馈,这样的设计模式化解了设计师主观意志和大众的客观需求之间的矛盾[9]。一方面,模块化的设计方式简化了设计师的设计流程,设计师不再代替用户做“需要什么”的决定,而是在真正意义上成为服务解决方案的提供者,而将选择解决方案的权利交给了消费者。
“开源设计”的社区与软件开源的社区相比,具有一些显著的不同点。第一,在设计的开源社区中,由于设计的产品直接面向大众,大众是产品的直接使用者和体验者,开发者和真实的用户之间的对接也会更加自然与便捷,更能明白在用户使用层面上大众的真实需求与感受,以便进行下一步改进与优化。第二,软件的开源社区的高度专业化特征使社区的成员可以直接对某一串代码、某一个软件提出专业的修改意见,而当专业化被打破之后,进一步民主化的设计开源社区则需要设计者与开发者确保自己明白用户的需求,通过不断的沟通与交流,确定产品的改进方向。用户表述不够清晰、反馈信息不够全面都可能会影响产品的下一步改进,打破专业化的壁垒固然带来了设计者与用户进一步的亲和,但对专业化的回避也形成了产品
进一步优化道路上的一些隐性障碍。
图1
结  语
现代性的后果贯穿于设计的方方面面,技术的浪潮试图将“人的设计”转变为“大数据的设计”“AI的设计”,而开源技术试图从中重新构造技术对设计的塑造方式,让设计的主导权回归到“人”本身,让设计真正成为“大众操刀的、为了大众、服务大众”的泛意义上的大设计。放眼未来,在开源之路的不断探索中,设计的意义将会从边缘回归中心,对现代性的批判作出设计应有的回应。
[参考文献]
雪佛兰乐骋1.2[1] 衣俊卿.现代性的维度及其当代命运[J].中国社会科学,2004(04):13-
24+205.
[2] 许平.视野与边界[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3] 海军,邵健伟.设计的文化批判:现代设计的危机[J].学术评
论,2012(01):109-115.
7月1日后国6a无法上牌
[4] 范磊.补齐短板运营商方能收获人工智能红利[J].中国电信
思派朗
业,2019(06):58-59.
[5] 蒙克.现代性与大众设计:社会学想象下的汽车设计[J].装
饰,2020(03):32-37.
[6] 杨天悦.开放社会与网络发展:关于开放社会理论与自由软件运动
2012款高尔夫1.4t
的思考[J].传媒与教育,2017(01):128-130.
[7] 乔瑞金.现代性批判的错置与重思[J].中国社会科学,2016(02):15-
18.
[8] 赵灏. 智能手机的模块化设计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6.
[9] 杨先艺,朱河.互联网时代的可持续设计之道:以开源设计为视
角[J].设计艺术研究,2015,5(01):7-12.
作者简介:楼上华(2000),男,浙江金华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