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北京汽车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通过对北京汽车制造业的市场优势、科技人才优势、车展作用、奥运会作用等分析,并针对北京人均经济量不足、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拉大、人力成本高、暂时资金匮乏等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从而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北京汽车制造业;问题;对策
一、北京汽车业的现状
目前北京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已经成为中国汽车消费的主要市场,其汽车销售量约占全国的1/10,轿车销售量占全国的1/7。在2004年汽车行业增长全面下滑的背景下,北汽集团依靠北京现代和北汽福田的增长,成为国内第5大汽车集团。下面以北汽集团为例来说明相关问题。
1、北京汽车制造业发展中的有利形势
北京的汽车业开放与全国步骤一致。中国加入WTO后,汽车业的开放给北京经济带来的市场机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消费和生产。北京人均收入较高,同时是全国富人集中地区,具有很强的
汽车消费能力。随着后过渡期进口关税的减让加大、配额取消,北京的汽车消费市场将会进一步扩大。如果北京为缓解交通压力,通过汽车牌照拍卖或其他手段来抑制汽车的消费,那么高中档汽车消费市场将会有大的发展。另外,由于历史形成的国际采购中心地位,北京可能成为外国汽车中国市场的分销中心之一。
2、北京汽车制造业发展中的有利条件
第二,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模式的变化为北京汽车工业与国际迅速接轨创造了可能。目前世界各国和各汽车生产厂家的竞争愈演愈烈,竞争主题是“向世界各地提供高品质、低成本和具有竞争能力的汽车”。根据客户需求,决定产品开发的投资,并做到从有利于全局最佳效果的角度进行决策。为此,全球各厂家采取的主流发展模式是统一底盘、缩短开发周期、全球范围内优化选购零部件、采用模块化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扩大生产规模。这些模式为北京汽车工业与国际迅速接轨创造了可能性。
第三,市场、科技和人才优势。目前,北京私人购买汽车已经突破20万辆。如此大的有效市场需求,足以拉动汽车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北京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也是经济发达的特大型城市,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另外,北京的三大院校是国内最重要的培养汽车专业人才的摇篮。
第四,产业基础和产业配套优势。截止2000年底,北京汽车行业累计生产汽车230多万辆,占全国汽车生产总量的10%以上,累计实现利税100亿元以上。虽然北京有汽车制造企业10多家,但年产量过万辆的仅有4家。北京汽车有4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配套能力,在全国汽车行业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优势既包括较为完善的上游、销售网点和加油站、维修等方面的内容,还包括日臻完善的金融服务、快速建设的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
第五,车展促进北京汽车业发展。由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联合创办的“北京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自1990年创办至今,参展厂商、展品数量、展出规模、参观人数、经贸合作等多项指标都达到了国内国际展览会的最高水平,新展品、新技术不断推出。
二、北京汽车制造业发展中的问题
第一,人均经济量不足。北京与其他国际大都市相比,最大的差距是经济总量不足,人均GDP在全国排名不靠前。
第二,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拉大影响汽车销售。2005年1月7日,北京市统计局对外公布了北京市社会发展7大领域发展指数的评价分析报告。该报告指出,北京市高低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由2000年3.1:1扩大到2003年的4.7:1,是所有指标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指标。收入不平衡情况在北京仍然比较突出,收入差距继续拉大。城调队报告显示,从家庭整体收入的分组情况看,中低收入组收入偏低,千户家庭调查中有近六成居民收入低于全市平均线。
第三,人力成本高,企业压力大。北京制造业平均工资高居全国第2位,仅低于上海。据估算,一般地区汽车厂工人月薪在800元左右,北京达到1500元。北京的土地价格也明显高于绝大多数汽车工业基地。因此,北京汽车企业的成本压力比其他地区企业要大。
第四,暂时资金匮乏制约发展。北京汽车工业控股公司明确提出市场份额和产销量两个15%的基本线。如果北京汽车达不到这个要求,那么和能够达到这些份额的大企业集团相比,所能享受的政策和所能得到的支持将会相差很多,这就会影响到北京汽车的发展,因此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发挥整体优势的问题。虽然北京汽车位居全国第三、第四的位置,但规模、资产总
量还不大。
第五,汽车配套产业有所衰退。北京曾有的比较完备的汽车工业体系为其早期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实际上,北京汽车工业就是在汽车修理、配件生产的基础上起步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北京汽车工业是在本地化协作体系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发动机、四驱桥和化油器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曾有相当优势。原有的本地配套体系在日趋激烈的国内汽车市场竞争中逐步衰落,主要有4个原因:(1)没有打开国内市场,严重依赖本地整车企业,导致规模小,北京汽车交易市场抗风险能力弱;(2)整车厂规模上不去,经济效益下降,影响了零部件企业的规模和效益;(3)国有零部件企业机制僵化,受本地文化和落后经营观念束缚,决策频频失误;(4)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研发队伍流失,技术水平大幅下降,产品和企业竞争力削弱。而配套企业研发能力、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低,反过来制约了整车厂的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第六,产业结构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例如: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不匹配,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明显滞后。对此,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制造业、加快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和扶植新的产业增长点的振兴现代制造业的新思路。汽车工业作为传统产业的支柱产业,被提到了第一战略产业的地位上。
三、北京汽车制造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提高规模效益,做大汽车经济总量。做大经济总量是北京汽车工业大发展的首要任务。为此,一要抓好北京现代公司二期改造工作,扩大北京现代产品市场占有率;二要巩固北汽福田公司轻型卡车的行业地位,扩大中重型卡车市场占有率,推进福田公司对外合作进程;三要促使奔驰轿车尽快形成生产能力;四要利用吉普公司搬迁时机,扩大生产规模;五要保持北汽有限公司在低端越野车市场的占有率;六要抓好零部件企业和汽车服务贸易企业改革,延伸产业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二,提高居民收入。北京市政府十分重视低收入户的收入问题,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03年,转移性收入是低收入户收入增加的最主要来源,其中人均离退休金收入增长9.2%、人均赡养和赠送收入增长43.8%、人均社会救济收入增长2.1倍,这些增长都得益于政策拉动。北京市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处于购买汽车的上升期,而政府直接或间接地提高居民收入会使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为其以后消费汽车打下基础。
第三,有效灵活的“降低”人力成本。由于整车厂和零部件厂都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低附加值的产品或零部件不适于在北京生产,汽车制造企业只有提高产品附加值、合理布局生产基地、扩
大生产规模,才能将成本劣势转变为竞争优势。比如,北汽福田根据不同地区的成本高低、市场规模和需求特点,在不同产地生产不同特点的产品。轻型车等附加值相对低的产品,需要合理降低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因此选在山东诸城等成本较低的地区生产。
第四,解决企业陈旧机制。汽车产业的崛起首先取决于制度创新。福特发明了大规模流水线,把汽车工业推向了现代化工业的前沿,使汽车驶入千家万户;丰田汽车创造了精益生产方式,在灵活适应市场、降低生产成本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欧洲汽车工业在上世纪90年代推行全球采购、模块化生产、平台战略等也取得了骄人战绩。未来汽车工业形态将是大规模定制化生产,即在规定时间内为不同用户提供独一无二的个性化产品。中国汽车工业要崛起,就必须在制度创新方面走自己的道路。
第五,兼并重组,推进全面改革并发挥整体优势。在兼并重组的扩张过程中,北汽控股正在走一条全面布局的扩张战略,商用车和乘用车两大业务并重,乘用车覆盖高中低各个细分市场。进行全面改革是北京汽车工业大发展的必经之路。未来3年改革调整的思路:一是围绕3大重点整车产品系列的建设,推进整车企业发展,重点支持发展北京现代、北京吉普、北汽福田、北汽有限等4个整车企业;二是加大对一些原整车企业的调整力度,退出整车制造,支持鼓励企业利用
存量资产,开展多种形式重组;三是通过整体规划,围绕支持关键零部件企业发展的战略,进行零部件企业改革;四是坚持二、三产业并重的原则,围绕“三大板块”,形成北京汽车服务贸易体系;五是坚持有进有退、盘活存量、引进增量的调整思路,加大企业调整和资产重组力度,推进企业公司制改造,在全系统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并消灭亏损企业;六是通过北汽控股公司的整体改制,不断增强控股公司综合实力,真正使北汽控股公司成为北京汽车工业的规划发展中心、资本运营中心、产品开发中心和人才开发管理中心。
第六,提升自主开发能力,注重产品创新,提高服务质量。目前北京已具有一定的整车自主开发能力。北京吉普公司采取的是以引进车型为依托,吸收新技术,对产品进行年度改进的产品发展模式,这与许多企业引进整车、产品核心基本不变的方式明显不同。因此,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其具备了一定的产品开发能力。要解决企业开发能力不足问题,可以引进,可以合作,但无论怎样,开发新产品是汽车生产企业最根本的任务,技术发展的道路最终要靠自己来走,开发新产品的本领要靠自己来掌握。在竞争的条件下,仅有吸收学习而没有自主创新,是永远也走不到发展前列的。
第七,应对配套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降价、产业模式变革的挑战。提高产品附加值、放开市
场、加快国企改革、建立技术联合开发机制应成为政府管理的工作重点。首先,北京的汽车配套产业应以提高本地配套附加值为目标,而不是本地配套率。鼓励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以及从事关键零部件生产和设计的企业进驻。发挥汽车产业的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集聚,不是搞“大而全、小而全”。应基于本地区的比较优势,为产业和企业的优胜劣汰消除政策和体制障碍。其次,放松进入限制,确立开放、无歧视的引资政策。配套产业的形成应是企业行为,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政府的作用是为产业成长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政策条件、降低不合理成本、充分发挥地区优势。
第八,走国际化路线。中国现有的汽车产品出口并不困难,如果按发达国家的严格检测标准,许多中国汽车产品很难过关,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标准比中国还低,因此中国汽车出口不是难事,问题出在市场的开拓和保持上。只要做好这两个方面,北京汽车的国际化路线一定会走出自己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 钱振为.21世纪中国汽车产业[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236-248.
[2] 张宇贤.点击中国汽车业[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4:110-122.
[3] 北京市统计局.2004北京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108-126.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