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Historical Theory
050Vol.203
马车作为交通运输工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伴随着人类文明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继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后,第四次浪潮引领着人类社会迈进了5G时代。机械替代了人力、畜力,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开发、机器人的广泛应用等,古老的马车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交通行业飞速发展,使马车这一古老运输工具开始淡出人们的视线。但车马文化在世界各地依然保留,欧洲很多贵族家庭,特别是王室家族,在出行或很多仪式上还依然保留着马车的礼仪。这些马车制作精美,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并成为欧洲文化的一个特和亮点。有骨雨刷
1 马的进化与车的演化
马的进化与车的演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年代。马的出现远远早于车。马是由野马驯化而来,车则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发明创造出来的。目前马的最早文字记载是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汉字,是汉字的起源,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1.1 马的进化
北京车管所上班时间提起马人们很快联想到秦始皇兵马俑和铜奔马(东汉马踏飞燕)。但是两者都不是马的实物。秦始皇
兵马俑是陶质的马,铜奔马则是神话了的“飞马”,两者都是再现的马,是马的艺术品。一个体现了马在当时社会所起到的战略作用,另一个则是反映了马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1.1.1 远古三门马
1964年10月考古学家在陕西西安蓝田县发现了早期人类的头骨化石,这就是轰动世界的蓝田猿人头骨化石,根
据头骨的特征,专家测定这颗头骨属于距今115万—110万年的早期人类头骨。在后期的挖掘考察中,出土了200余件石器以及大量的动物骨骼化石,其中包括剑齿象、大熊猫、大角鹿、古野牛、三门马等中更新世动物化石。其中三门马是远古马,是早期人类的狩猎对象。
在距今10万年前,地球进入了更新世晚期,气候冷暖不断交替,地球环境和动物种类也出现很大变化,当时生活在更新世中期的剑齿虎、三门马等动物相继灭绝,一些新的动物种类产生。①1.1.2 原始马出现
1953年,我国山西省临汾市汾河岸边的丁村发现了旧石器时代遗址,属于早期智人,距今约10万年以前,他们使用石器采集植物、捕获动物。从丁村遗址中出土的动物骨骼化石主要包括狼、狐、熊、野马、野驴、披毛犀、印
度象等。
1.1.3 现代马产生
被人类驯养、驯化马的出现是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在距今3.5万—5万年前。1923年,法国人桑志华在萨拉乌苏河流域的大沟湾村首次发现了河套人遗址,揭示了早期的现代马。根据考古和人类遗存,发现早期驯养的马就是河套地区的鄂尔多斯人。河套地区起源于陕西省西北部,由西至东北弯弯曲曲,贯穿在毛乌素茫茫沙海中的萨拉乌苏河流域的广大地区,目前已基本沙化了。但在数万年前,河套人统治这里的时候,这里还是一个水草丰美的广阔绿洲,茂盛的草原与森林并存,湖泊与动物共生,气候温暖而湿润,草原上生长着众多草食动物,如披毛犀、野驴、蒙古野马、骆驼、羚羊、水牛、原始牛等。众多的动物与茂盛的植物为河套人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也为远古人
【作者简介】崔若光,男,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生态保护、文博研究。丁壮,男,博士,研究方向:森林生态及森林碳汇、文物鉴赏等。①西北来客.消逝的文明[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08:49.
马车的前世今生
摘 要:通过对马车的研究,介绍了马车在中国历史上所起到的作用。通过对马三个阶段进化和车的演化进行分析。揭示了中国最早的马和车的文字记载是殷墟甲骨文。最早车的痕迹出现在距今4000余年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12区,夏代宫殿外地面上曾发现双轮车的痕迹。通过对秦代马车的组成结构
进行分析,对马车进行分类,指出我国古代不同朝代在车马上的限制。特别提出了在迈进工业现代化的今天马车存在的基本状况,对马车史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马;车;结构;分类;现状
崔若光 丁壮 宋玉英 崔泽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051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4(下)类驯化动物,特别是驯养马匹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1.2 最早的车
吉利博越pro2021款1.8t多少钱车出现要远远落后于马的出现。人类驯服了马匹后,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发明了车,相传车是夏代奚仲发明的,《左传》中有所记载。但车的最早文字记载也是殷墟甲骨文。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发展,在早期人类遗址发掘中出土了比殷商更早的车马遗迹。
我国最早的马车车辙出现在夏朝,位于河南省登封的伊洛河附近的二里头村,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座夏王朝都城遗址。距今有4100—3700年。在遗址的南区还发现了呈平行状的车辙痕迹。经考古专家鉴定,车辙形成时间距今3700年左右,这一发现将我国双轮车的出现时间提早了200年,也证实了马车是我国先民的独立发明。①
2 马车类别
马车通常指以马为前进动力,通过软质等材料构件与车辕、车厢连接并带动车轮前行的一类运输工具。早期马车主要以木材为主,辅以少量的金属配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使用马车的国家之一,马车从它产生到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历朝历代使用的马车基本原理相同,但型制各异。
二手车报价2.1 春秋战国时马车
这一时期马车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了,马车主要用于军事,但那时的马车较为简单、功能单一。如破坏城墙及上部设施的攻城作业车称鹅鹘车,远距离作战的称架火车,撞击城门的称撞车,攀登城墙的称云梯车,堵塞城门的称塞门车、刀车。轒辒车是一种有坚固防护的攻城作业车,《孙子兵法》中曾经提到它,说明车最迟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应用于战争。
2.2 先秦时期马车
先秦时期马车主要沿用春秋战国时的马车型制,马车的功能更加完善,分工更加精细。人们把马车分为“大车”“小车”。“小车”又称轻车,用于日常出行和民间使用;“大车”则称为“戎车”,一般用于官用或军事。秦始皇兵马俑就是当时马与车在战场使用情况的再现。
2.3 汉代马车
到了汉代,马车的发展更加完善,汉王朝对马车使用有明确的限制,在马车使用上不同场合、不同仪式都有明确的要求,马车的种类划分得细致繁杂。皇帝乘坐的车称“辂车”和“金银车”;高级官吏乘“轩车”;一般官吏乘“轺车”;贵族乘“辎车”。除此之外,还有礼仪用
的“斧车”,乐队使用的“鼓吹车”,狩猎使用的“猎车”,丧葬使用的“辒辌”,载猛兽或犯人的称“槛车”等,《续汉书·舆服志》对此有详细的描述。
2.4 近现代马车分类
马车发展到现在,各种型制的马车早已被汽车取代了。为方便研究,我们用现代人的目光把马车进行分类。2.4.1 以马的数量分
以牵引车时马匹数分类,可以分为一匹马车、两匹马车、三匹马车、四匹马车、六匹马车,有文献记载曾有八匹马车,但实物至今尚未发现。2.4.2 以车轮的数量分
将马车使用的车轮数作为分类依据,可分为单轮马车、双轮马车、四轮马车,其中六轮以上称多轮马车。在这几种马车中以双轮马车最为普遍,四轮马车多为运输或礼仪用车,有的国家至今还在使用。2.4.3 其他分类方法
根据车轮的材质可分为胶轮车和木轮车,根据车的主要用材分为木质马车和铁制马车,按照车的用途分军事和民用等。本文研究对象是双轮木质马车。
3 马车的构成
早在17世纪之前,马车多为木质,辅以少量金属配件,沿用至今有4000多年的历史,铁制或其他复合材料的制车,是在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才陆续出现,使用时间短,不做细述。马车属于常用消耗品,特别是木制马车,使用后很难长期完整保存,因此具有一定收藏价值。我们了解马车,特别是古代马车,多是根据文献记载、出土文物、化石遗迹等推断马车的形状构成。下面以秦代马车为例,介绍马车的基本结构,这种结构延续至近现代。
3.1 马与车
马车字面上理解的是指用马拉的车,其实质是由马和车两部分组成。马是牵引动力部分,车是乘载和机械传动部分,两者相辅相成组成马车。马是主导,车是主体。车是指机械传动和乘载部分。因此,
马车是个广义概念,而狭义的马车特指“车”这一部分,即车的机械与厢体部分。所以说,同一个车如果是马拉的则称马车,如果牛拉的则称牛车,秦朝还有用鹿拉车的情况,称鹿车等。
3.2 车的结构
以秦代双轮马车为例,分析车体的基本构成。秦代的马车主要由辕(辀)、衡、舆、轴、毂、轮、辐、耳、盖等部分组成,也是马车的基本构成部分,甚至沿用至今。
①西北来客.消逝的文明[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08:235.
【史学理论】Historical Theory
蓝电e5052Vol.203
辕:车前马两旁的单或双直木制构件,其中单根居中的曲木称辀,双根并列的称辕,其后端与车厢、车轴固定相连。衡:与辕或辀呈垂直相连的木构件,用绳或皮革等软连接与马相连在一起,完成马与车的动力部分连接。轭:衡与马连接的装置,呈倒“v”字形。靷:轭与驾驭者之间的用绳或索的软连接。靼:与轭并用固定马的颈部,呈“v”字形,与轭相对应,与靷相连用于控制马的状态。舆:指车厢,用于乘载人和物,同时固定车轴和轮等机械部分。轮:两个圆形的构件,是车前进传动的重要部分。耳:车轮上方连接车厢的扶手,也是对车轮的保护。轴:指两个车轮间的连接,是机械装置,与
车轮组成传动部分。盖:车厢上的篷盖。辋:车轮外沿边框。毂:车轮中心有孔的圆圈,与车轮外沿组成同心圆。辐:辋和毂中间放射状连接。
3.3 车的组成
将车的各个构件组合在一起,构成马车的车体部分。首先辋和毂由辐相连,组成两个一体的同心圆,四至三十辐共一毂,固定后形成一个车轮。两个车轮通过一个横梁(轴)连接,向上连接车厢,两端套固车轮。轴的两端露在毂外,端头由10~13厘米长的销子锁定,叫辖,以防车轮外脱。通常不同数量的马配大小不同的车。古代对车的大小、马的使用数量都是有严格限制的,不同朝代,不同地位规定都不相同。
①
3.4 驾车
马和车组成后,要实现其行驶功能,必须由人来操控,这个控制人称“驭”。驾驶技术称“御”,这也是孔子教育中的六艺之一。现代称驾驶员、车把式或车老板。
4 古代车马规制
古代社会,车马不但是日常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是财富的体现。同时马和车更是一种战略资源,因此在使用上受封建王朝严格限制的。早在商代制车工艺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商末在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中,齐国拥有的战车达3000辆,晋国的战车达4000辆。战车的多少已成为衡量国力的标志。到了唐代,车马更是盛行,当时鼎盛时期国家养马竟达到了45万匹之多。一般妇女出行都可骑马(虢国夫人游春图有所展
示),全国还设有驿站官邸,因公出入京城的,都可按照当时等级制度享有使用马匹和住宿的权利。②
4.1 轮距的限制
马车从路面上经过,两个车轮留下的压痕称为轮轨。马车经过多了,就会在经过的路面上留下深深的车轮印迹,又称车辙。轮距限制最早出现在夏代,车辙早期主要用于防御,但和平时期统一的车辙会给出行带来很大不便,限制轮距很不适用,所以这一规定很快就被废除了。接着就出现了种类各异型制丰富的各类马车。
4.2 马使用数量的限制
在东周时期《春秋公羊传》《后汉书·舆服志》中有所记载。书中记载周王六驾,诸侯、辛卯同驾四,大夫驾三,士驾一。超标是要罚俸禄的。
4.3 车型的限制
《后汉书·舆服志》中有这样的文字:“三车导,主簿、主记两车为从。县令以上,加导斧车。公乘安车,则前后并马立乘……”这段文字是说官员出巡时,后有随从车。县令以上,加“导斧车”,是在前导车中有一部车叫斧车,斧车会在车上竖立起一个斧头,斧钺用以生杀,是统治者权威的象征。③
5 马车现状
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马车在我国城市和乡村还很常见。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马车在大中城市已经很难见到,只有在少数边远地区或具有地域特的省份区域还在使用。同时在部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的风景名胜区内,马车还象征性地存在,这也恰恰是当地文化遗产的一种保存方式。目前在大中城市或发达地区马车已被时代淘汰,只有部分精品被收藏到博物馆或文物商店,或封存在人们的记忆中。
反观马车在国外的现状,也同样大多被汽车取代,只是在少数欠发达国家和部分发达国家的皇家或贵族仍保留使用。在一些西方风景旅游地区或是皇家贵族的农场庄园,还会出现以马车作为交通工具的景象。欧式马车造型比较精美,乘坐舒适,特别适合旅游或拍照,这是欧式马车风靡一时的原因,也是车马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长安凌轩
①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05:175-179.②沈从文.古人的文化[M].北京:中华书局,2013:193.
③邢义田.立体的历史:从图像看古代中国与域外文化[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10-11.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