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陆宏博
摘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近三年来最为热门的研究话题,受到政治学、法学和公共管理学以及文化、信息化和民主政治等多学科和多领域的不少学者关注。现有的研究不仅使学术界的理论成果更加全面,同时也推进了改革实践。本文主要选择梳理近三年不同学科领域和研究视角的相关文献,总结归纳其现有的理论成果,挖振其研究空间,并对以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述评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互联网领域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研究”(15BKS109)阶段性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构建及当代启示研究”(20BDJ024)部分成果。
收稿日期:2020-12-15
作者简介:刘勇,江苏师范大学教授,江苏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陆宏博,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江苏徐州,221116)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79(2021)01-0022-08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逐渐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焦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同时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学术界对此展开了广泛的研究。
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概念内涵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近三年来,也有不少学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解释和扩充。
(一)“国家治理体系”的概念内涵
现代是哪个国家的关于“国家治理体系”的内涵,学界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讨论视角:第一个是从“制度论”的角度去阐释“国家治理体系”的概念,第二个是从係统论”的角度去解释其概念。
1.制度论视角
孔新峰认为,国家治理体系其实质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治理国家的一种制度体系,是一整套联系紧密、相互调和的国家制度。闪俞可平认为,国家治理体系是规范社会权力运行和维护公共秩序的—系列
制度和程序,这其中包括规范行政、市场和社会行为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也就是说,国家治理体系本质上是制度体系,包括国家的行政体制、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何刘世军认为,国家治理体系是由制度体系支撑的,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支撑中国治理体系的根本制度。[3]
2.系统论视角
蓝志勇认为,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人文价值观是以人为本并且以弘扬和发展这种价值观为基础而设计建立的制度体系,要求运行目标是张弛有度、灵活有序、协调合理、高效、公平和正义。这样一
思龈綁论研究
个复杂的系统,需要不断地调整和变化,与时俱进。[4]许耀桐将“国家治理体系”解释为对国家制度组织实施和运作的系统,是由治理依据的国家制度、治理的组织制度、治理的方法和运行机制、治理的技术支撑这四大要素构成的,同时,这四大要素,也体现了治理的全过程。[勻古洪能认为,国家治理体系是由一切按制度渠道被组织起来参与国家治理的人所构成的。当然,国家治理体系并不是无数人散乱的集合,而是根据集体行动的一般组织法则而构建起来的一整套组织体系。[6]
(二)“国家治理能力”的内涵
关于“国家治理能力”的内涵,理论界基本上都认为是国家治理体系在执行能力方面的体现。郭广平将“国
家治理能力”视为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这其中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宋世明认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制度吸纳力、制度整合力和制度执行力三者的统一。杜宴林认为,国家治理能力实际上是要求国家治理主体能够正确认识国家治理过程中所面对的形势,要正确判断“国家”“社会”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发挥制度在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7]许耀桐将“国家治理能力”解释为政府、党员干部以及治理者对制度的执行能力。
二、不同学科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研究
(-)法学领域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研究
“治国无法则乱”。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其强有力的保障。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国家治理正是由非法制化转向法制化。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也指出了我国治理现代化具有“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8]o在法学领域,学者们主要是通过法治功能和作用的解读,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和研究。韩克芳认为,法治已经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要实践和重要保障。因为国家治理要实现现代化,就必然要求制度和执行能力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现在政治、文化、经济等多方面领域的制度和规范上面,治理者通过法律的强制性和权威性来保证各领域的措施和治理政策能够尽快落实和实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也因此能够适应时代的快速发展,
从而实现现代化。因此,通过法治来调整各领域的关系,减少国家治理的随意性,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力保障。闵卓泽渊也认为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法治是密不可分的,国家治理涉及到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法治也关系到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从国家治理体系来看,任何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其内容都是丰富且庞大的,它的每一方面都需要法治来保障,通过法律来完善。从国家治理能力来看,其内容包括了执政、立法、执法、司法等,具体表现为执政能力、立法能力、执法能力和司法能力等。这些能力都需要通过法律来体现。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必须提高这些与法治密切相关的能力。冋杜宴林、赵晓强认为,法治因为具有内外兼修的品质,必然会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选择。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是国家制度体系的有效执行,而制度体系的有效执行能力最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实现法治国家和政府依法行政。g曹娜也认为法治建设工作的开展,对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有积极的意义,也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凹胡明则从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的角度出发,认为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是坚持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我们党作为长期执政党,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提高其依法执政能力,就是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对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问梁迎修认为,法治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能够直接影响到国家治理体
思敬臧研究]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程度。[14]
综上可以得知,近三年法学领域的学者们更多地将目光放在法治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作用和功能上面,他们更多地强调法治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提倡要将国家治理法治化融入到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中,同时,他们还将研究重点放在提升依法执政能力上,这是法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二)政治学领域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研究
国家是通过治理手段进行日常运作的,而其基础是政治。政治是国家日常运作的基础,而治理则是国家正常运作的手段。政治学领域其实早在2000年就已经开始对国家治理现代化进行了研究。近三年,学者们首先从党的政治建设方面说明了政治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作用。上官酒瑞认为,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始终将政治先进性放在工作的第一位,这样才能成功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与现代化建设目标取向是一致的。党的政治建设就是为了建构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机制,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这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问张雅勤也认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对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将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是党根据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所面对的多重问题作出的时代回应。虽然党的政治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从表面上看分属于不同的领域,但其实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国家治理的重
要主体,还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力量,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也为党的政治建设提出更多的建设要求。因此,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逻辑是相契合的。跑袁红从国家的政治建设和党的政治建设的关系,说明了政治建设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意义。现代国家治理追求的是多元治理,这就要求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手段和目标也要多元化,这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提出了挑战。同时,制度化、法治化、民主化的现代治理理念都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提出了新要求。因此,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共产党要提高其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并且要改进党的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这其中最主要的就在于党的政治建设。要干好国家治理现代化这项事业,党的政治建设无疑是重要点。[17]钱再见与汪家焰则从政治权威的角度来论述政治建设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作用。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权威对于国家治理的措施实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国家治理需要政治权威的引导和规范,这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从国际治理现代化的角度来看,加强政治权威,能确保中国共产党纵览全局,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力量,促进公共权力运行的公开化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政治权威对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8]
由此可以看出,近三年来,在政治学领域的研究中,学术界关注最多的还是党的政治建设问题。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中,应该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注重党的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的改革,同时,还要提升政治权威。通过这些方面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三)公共管理学领域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可以支撑高效、有序、良好的公共管理系统的运转。近三年来,学者们从公共管理学科这一角度展开了研究。蔡劲松认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开启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征程,公共管理学科也由此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公共管理学科必须紧紧围绕“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一议题,聚焦我国的制度优势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为推进我国治理现代化提供新方案。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三个意识”,即聚焦本土意识、强化学术创新意识、强化交叉融合意识,打破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桎梏。其次,要增强使命意识,促进中国特公共管理学科协同创新。凹江小娟认为,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背
思龈綁论研究
景下,社会科学界尤其是公共管理学科应该全力构建比较完备的学术体系,充分解读和容纳中国经验和中国道路。当然,在这一方面,中国学者有比较突出的优势:从事态的发展趋势上,学者们更了解中国特制度和治理的内生关系;从研究方法上,学者们更了解哪些是可以利用的数据,更了解在治理现代化的实践中各种隐含的知识。当然,在这一背景下,要求中国学者要努力建设更具一般性和普遍性的学
术体系,可以解释其他国家的经验和道路,成为国际公共管理学科主流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⑷范杰武认为,建构具有民族性、中国特的公共管理理论体系,是目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求。一个研究领域要想发展为成熟的学科,其基本标志就是理论体系的成熟。从学科的实践功能来看,我国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是我国公共管理模式的—次深度革命,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公共管理学科必须赶快推进自身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西方的公共管理理论并不适用于解决我国的现实问题,我们必须要建设具有自己特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方法。㈤另一方面,也有学者从公共管理的变革历史中展开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研究,古洪能就是如此。他认为,人类公共治理的变革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从国家的无政府和半政府治理,到国家时代的政府治理,再到现在的泛政府治理,而国家治理只发生在国家时代,其现代化的发展也只能发生在国家时代。现代化首先发生于科学技术和经济领域,然后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巨大变革。一是激发了平民的力量,二是引起公共事务、公共治理的巨大变化,从而使得国家治理发生巨大变革,这也就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简单来说,国家治理现代化要不断适应环境改变、不断适应公共治理变革。[22]高慧军和黄华津则是从政府公共治理的角度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展开了研究。他们认为,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我国的政府公共关系进行了全面改革,政府公共管理的各运行职能也能够直接发挥作用,由辅助型职能发展为核心管理职能。[23]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近三年在公共管理学领域下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研究主要集中
在公共管理学科上面。在新时期、现代化的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学者们基本上都认为,在这一千载难逢的时机,公共管理学科应抓紧建立具有中国特的理论体系,同时还要建设更具有一般性的学术体系,以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建设。
三、不同视角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研究
(-)文化视角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研究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文化底蕴其实是与国家治理能力互为表里、相互影响的。近三年来,随着“四个自信”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文化视角探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李东认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就必须要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以文化自信塑造民族之魂。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文化。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纲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是支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根基。其次,要弘扬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红文化,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法宝。再次,要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任何一个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都不可能割裂与历史的关系。最后,要学习和借鉴丰富的西方文化。对于西方外来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借鉴西方文化,有助于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删杨彤彤和王春娟认为,文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提供了重要支撑。文化作为最深厚的软实力,发挥着深厚的滋养功能。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是坚定中国
特社会主义文化的体现,又是坚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自信体现。—方面,文化作为一种柔性的力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实现了制度的张弛有度、刚柔并济,孕育出了—种平衡的力量;另一方面,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中国特、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才
思敬臧研究]
能为国家治理积攒最为深厚的文化力量,才能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⑷袁惠民认为,文化自信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其本质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加强国家的制度体系建设。在这一过程中,主要集中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制度博弈的成本控制,二是制度鉴别力的提升。而文化自信正深刻影响着这两个问题的解决,从而影响着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取决于制度执行力,而制度执行是否真实有效,则与三个基本环节相关:一是制度自觉,二是制度执行中的正向激励,三是制度的倡议性约束。这三个环节都可以通过文化自信来解决。凶金刚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所以能够显著提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作用主要有四个:一是传统文化不断为治国理政提供丰富滋养,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并用于治国理政,可以帮助我们妥善面对危机、抓住机遇,为现代化建设拓展新境界;二是矫正精神家园方面的许多问题,消灭消极影响,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行稳致远;三是有效优化现代化建设的外在环境,为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四是促进海内外华人形成建设合力,不断引领海外华人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多的贡献。[
27]
综上所述,近三年来,学者在文化领域下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研究成果颇丰,其中,主要集中在从文化自信的角度来研究。文化是一个国家经历多年才沉淀下来的瑰宝,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坚定文化自信,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信息化和大数据视角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研究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者们紧跟时代潮流,从信息化和大数据视角下研究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先,是从大数据视域下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展开研究。张璐斐和张艳丽认为,大数据不仅仅是一种科学技术,还是影响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大数据驱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其一,大数据推动我国国家治理主体由单一转向多元。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更多的社会公众和组织提供了参与国家治理的平台,实现了多种传播媒介的普及,赋予了普通民众治理权利。其二,大数据推动我国国家治理方式从经验走向科学。大数据能够为国家治理主体提供更加真实和全面的实时数据,为国家治理提供精准的决策依据。其三,大数据推动我国国家治理过程从封闭走向开放。大数据时代信息渠道的多样化,促使政府信息公开透明化,使得国家治理过程中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不信任正在逐渐消失。悶崔禄春和安森东认为,运用大数据进行国家治理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必然趋势,原因如下:一是大数据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决策科学高效。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大数据利用自身的优势,过滤掉没用的
信息,从而为国家治理主体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撑和保障。二是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加速推进。充分利用大数据的支撑作用,有利于形成科学、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加速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三是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效能逐渐提升。大数据时代,信息共建共享,就有利于国家治理主体能够精确预测到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方向,从而提升国家整体治理效能。宙李锋认为大数据是作为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保障民生的重要工具。建立健全大数据机制,加快公共服务领域的数据集中,跨领域进行信息管理共享,这些都有助于提升政府的决策质量,提高国家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驹还有一些学者从信息化和信息技术的角度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展开研究。肖锋认为,信息化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革命不仅改变了现行的经济制度,还改变了现当前政治的运行方式,国家治理必须实行信息化,才能跟上世界的快速发展。
信息化就是指在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能够使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则直接影响国家治理能力的高低。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认识和改造世界当中,不仅可以将它作为有效的认识和生产手段,还可以作为强有力的社会管理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