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思想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一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之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1、中国早期管理思想
管理活动源远流长,但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理论却是经过了一段较为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尽管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管理理论体系,但对于而后许多管理理论的兴起还是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管理思想;方法;运用
  在管理学中,我们要了解的是根据它的理论,在做一件事情或者在做某一项工作的时候,它的依据是什么,也就是说根据它的指导性思想做了以后结果会怎样。经过我们千百年来的对管理实践的摸索,明白了只要我们进行的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终归就能够实现。早期管理思想的提出有当时的历史背景,到了近代,世人对这些理论不断进行了提炼和总结,管理理论的指导性因而在任何时候对任何组组织都是有用的,所以我们就有必要了解、分析早期管理理论的思想性根源,也有必要了解中国早期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我们知道,中西方对管理的概念认识是不大一样的,它们有本质区别。我国早期的管理思想中“管理”是在
一定的权力范围之内进行动态活动的过程,它突出的是一个个人权力的体现,是以“权“来实现最终结果的一种必然手段。而西方人来讲他们也需要权力,但权力是在协调的基础上达成的,西方人运用的管理就更注重体的、同心协力的过程。他们同样需要权力,但侧重于下属不是强迫的而是自觉自愿的遵行条例制度。所存在的中西方管理的差别性,就有必要使我们首先了解中国的早期理论思想。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治国学为适应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需要而产生,治生学则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的。作为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可以作一下要点分析:首先要求顺道。道在汉语中有多种含义,其中的一个解释是指方向,比如志同道合,方向性是一致的。在这里的“道”是说管理应该顺应客观经济规律。《孙子兵法》中开篇就指出了道的重要性,将其视为将帅必知的“五经”之首。五经包括道、天、地、将、法。道——政治方向:从古至今,人们思路不一样、观念不同时就没有办法走到一起,所以首先明确一点你的政治方向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对国民党的蒋介石说只要我们两党是为了人民的福利而谋求解放的,今后的天下你执政我执政都一样。而蒋知道毛提出的共产党的这个主张国民党是根本无法做
得到的,再说共产党完全受制于国民党也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政治性方向不一样,“道不同不相为谋”。管子曰:“道也者,上可以导民也”,孙子进一步阐明了道的核心是人,强烈推崇民本精神,认为领导者应该以道为心,要求管理者就必须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上下同心的管理目标。道家反对主观人为的管理,主张顺应自然,说“辅万物之自然”,一年中的四季是没
有办法变更顺序的,所以道家把管理称为“天治主义”,而儒家称为“人治主义”。道家说管理是”治大国若烹小鱼“,在油炸小鱼时,最开初你不要去挠它,等小鱼炸到一定程度时,你再慢慢去挠它小鱼就不会碎,“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道家历来都主张简政放权。
  第二,从古至今,要夺取天下,办成事业,人是第一位的。所以古人也提出“重人“的思想:重人心相背,重人才归离。一旦重视人,曾经离开你的人也会重新向你靠拢,反对你的人和曾经误解你的人,他们而后都会走到你的麾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孔子的民本思想说你必须要重视人才能统治天下。现代的哪一个国家,不管是哪一个执政党,上台后首先是想方设法地改变提高老百姓的生活状况,所以荀子说我们要进行管理,就必须实行“人治”,他十分明确地提出了这个管理的重要命题,说高明的管理者通过人治就能够治人,就能够统治他们,阐述了管理是极富创造性的工作,而不是用一些规章制度去桎梏人,应该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与韩非子提倡的“法治”有本质区别。不重视人才、不关注民生的统治者王朝长不了,管子曰:政之所心,在顺民心。孟子从政治的角度指出,能否得到众人的支持是政权巩固与否的关键,高度强调“人治”管理的重要,提出“民贵君轻”,体现了民本思想。
  第三,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微妙,矛盾性也非常复杂。古代思想家就提出人和的问题。和——调整人际关系,汉语词典中含义也很多,其中就有协调,平息事端的解释。在数学中和是加总的意思,就是说人际关系搞好了,帮助你的人就会越来越多,我们说“朋友多了路好走”, “家和万事兴”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孔子说搞好人际关系重要但也不能盲目去交朋友,人是有自尊的,当别人来帮助你时,你其
实就变成一个孱弱的人。人的交往是有尊严,比如所交之人的道德观念很糟糕,或者做人根本就没有一种原则性,或者没有正常人的生存方式,那就宁愿不与之交往。孔子还说管理者在了解下情时,要了解对方之“所以”、 之“所由”,必须了
解此人所处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交往的是些什么样的人,他本人的行为方式是怎样的等等。所以孔子提醒说不能只看他人际关系好就重用提拔,用人也要慎之又慎。另外管理者也一定要处理好自己与下级之间、协调好同事与同事之间的关系,管子说“上下不和,虽安必危”。
  第四,早期管理思想中特别提到“守信”二字。信是指诚实而不欺骗。对于领导者来讲包括威信和解决问题时的信用两个方面。威信靠信用换取,威信怎样树立,领导者要清楚威信不是靠你的权力来支撑,而是在你退休后人们还能依然尊敬你,力求不要落到“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境地。威信靠处事信用、自身魅力达成。英国的管理学家福尔克说“世界上最容易伤害一个经理威信的莫过于被人发现在进行欺骗”。孔子说:“君子信而后劳其民”,管子特别强调要“不行不可复”,管理者只有以自己的诚信才能换来众中的威信,这就是“以信换信”。
  第五,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在一切竞争和对抗的活动中,做决定时要经过科学的思考、分析,领导要有方,不能信口开河,“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首先要清楚了解自己所处于的环境,然后制定好对策。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孔子也提出了解对方情况的几个方法,比如相敌,也就是
我们今天说的直接观察法;作之即投石问路法,;形之即诱敌深入法;角之即实际较量法,而最终管理者都不开“策之”即分析研究法。 当然,用这些方法时还要考虑敌方是否会上当,所以提出要展开想象,拓展思维。比如诸葛亮唱的空城计,要不是司马懿呢还能成功吗?要换了周瑜说我就不信你的胆子真有这么大,那对付周瑜就必须另用计策了。
  第六,儒家倡导“人治”,道家推崇“天治”,韩非子则主张“法治”。他认为管理国家必须用法,法治才是治国的根本,一切实务都应该依法办事,由此而总结了完整的法治管理思想,认为“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不能“游意于法之外”,管理者必须要惩罚分明、革新政风、必须要体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果如此管理就能够保证王朝长治久安。现如今在用人问题上,人事改革是越来越标准化了,但是不是就意味着提拔之人一定是能力所致呢?包括公务员要必经面试笔试关,但在面试这一关节中弹性是否太大了些呢?有些笔试过关面试就被刷下来,为什么?韩非子尽管也提出依法治国,同时他也提出六个字守法、重势、用术。韩非子说制定法律的人,自己制定的法律你自己就得去维护,而在这个当中受到约束的人,如果超出这个原则范围之外
制定者就没有办法去保护你,所以都得照章行事,必须遵章守纪。另一个就是要重势。我没有权力我就不能统治这个国家,国家的威慑性就不强,而帮我做事的人也必须要有权和势,不然就不能代我行事。韩非子说要用法去治理一个国家,要维系你统治的这样一个权力,必须把势力看得更重。亲信的人把权力给他,他可以为你拼命尽力以巩固王朝,故而君主要做到令行禁止,就必须以掌握权势为前提。在实
施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还得善于用术——明术和暗术,这也是管理者必用之道。唯我用者,如果不能堂而皇之提拔你,也一定在公布竞争条件时用一些有利于你的硬性条件创造机会理所当然的让你升迁,以此笼络人心,排除异己。韩非子以势为后盾,用术来驾御臣,用法来对待人民。他的主张为当时的国君提供了完备的统治手段。他认为明主如果都能以法治国,依法管理,国家也就能长治久安了。
  综上所浅析,不难得知,尽管我国早期的管理思想对管理的研究还较为零碎,尽管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理论体系,但管理理论的萌芽已见雏形,表明了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经验概括和理论总结。
现代是哪个国家的www.chinaacc/new/287_294_/2009_7_8_la250814251718790021944.shtml浅说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
1 我国人本管理管理思想的特征
  中国人本管理思想主要有以下特。(1)看重个人的伦理道德(2)中国人擅长综合、辨证的思维,主张从总体上去把握事物;(3)强调用个人直觉和内心感悟去认知事物,不重视实证分析和形式逻辑;(4)人治、情治,法治相结合。推崇人治思想,重视企业与员工关系的协调和内部的团结,但由于法制的相对滞后,在规范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上,相关法律及规则的确定和贯彻较弱,而人情关系往往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2 西方人本管理管理思想的特征
  西方人本管理思想其特点是:(1)强调理性主义、重视实证分析和形式逻辑;(2)倾向于“硬”管理。
一.相同点:
1.孟子主张的“性善论”和西方现代行为科学的“Y理论”具有共同之处:
1)二者都承认人性假设是管理活动的必要前提。麦格雷戈指出,在管理活动的背后都必定有某些人性本质的假定。孟子提出“不忍人之政”,承认人之善性乃国家管理活动的出发点。
2)二者都肯定了人性本质上是善良、美好的。
3)二者都把管理工作寄希望于人们的精神追求。麦格雷戈强调管理中最有意义的是自我实现的满足。孟子则主张“先立乎其大者,则小者不能夺也”。所谓“大者”指心灵,“小者”指耳目口腹等器官。
2,荀子的“
性恶论”与西方行为科学的“X理论”亦具有相同的地方,它们都要求管理者严格要求被管理者,把他们都当作是只会工作的“机械人”。
3.周朝的世硕所认为的人性“有善有恶论”与西方现代的“超Y理论”颇为接近。在世硕看来,人们天生就具有善与恶的本性,人的行为全在一个“养”字。养即后天的塑造培养。后天养以善性,就使善性不断增长;养以恶性,就使恶性膨胀。这与西方现代“超Y理论”的要求管理者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是有异曲同工的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