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俄国1917年二月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B.二月革命造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
C.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二月革命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
C.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二月革命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
2.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说:“我们也学会了—至少是在一定程度上学会了革命所必需的另一种艺术:灵活机动,善于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而迅速急剧地改变自己的策略,如果原先的道路在当前这个时期证明不合适,走不通,就选择另一条道路来达到我们的目的。”文中“另一条道路”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罗斯福新政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五国海军条约》 D.《四国条约》
5.某校九年级(1)班小张同学,对所学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形成了以下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这场危机具有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等特点②它直接导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③经济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④经济危机的后果之一是法西斯势力趁机抬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懂得改变。”而堪称“懂得改变”的成功范例是
A.发动南北战争 B.罗斯福“新政” C.实行冷战政策 D.建立北约组织
7.1833年初,在一片萧瑟凄凉的危机景象中,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施了资本主义的改良措施——新政,从而挽救了濒于崩溃的美国经济,走出了一条解决危机的美国之路。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A.对工业的调整 B.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C.提倡“文明开化” D.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8.下面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 【 】
日杀南京青年 格尔尼卡 德国法西斯迫害犹太人
A.法西斯的暴行 B.德国侵略者的罪行 C.欧洲战场的残酷 D.封建统治者的残暴
9.抓住历史事件相关联的因素,有助于梳理知识,加深理解。以下关联不正确的是
A.明治维新——《大日本帝国宪法》——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B.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从根本上解决了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C.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创造条件
D.罗斯福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
10.从下表中我们能够得到的认识是( )
会议名称 | 时 间 | 主要内容或影响 |
巴黎和会 | 1919年 | 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转给日本 |
华盛顿会议 | 1921—1922年 | 名义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实质使中国回到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
慕尼黑会议 | 1938年 | 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强行割给德国 |
A.帝国主义国家总是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满足本国的利益 C.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B.恐怖主义给世界带来了严重危害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11.二战期间,希特勒吹嘘德军“不可战胜”,使德军这个“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的事件是
A.斯大林格勒战役 B.日军偷袭珍珠港 C.莫斯科保卫战 D.诺曼底登陆成功
12.“我们已经研究并且决定了三个同盟国最后击败共同敌人的军事计划……我们坚定不移
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保证德国不能再扰乱世界和平……我们决定尽快同我们的盟邦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安全!”这段材料应该出自
A. 雅尔塔会议 B. 巴黎和会 C.华盛顿会议 D.《北大西洋公约》
13.它是一座工业城市,又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更是一座英雄的城市,1942年夏天至1943年初,它抑制住德军一次次的猛攻,扭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局势。这座城市是
A.华沙 B.斯大林格勒 C.诺曼底 D.伦敦
14.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 发动了突然进攻,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l941年12月7日日本军队突袭太平洋美军基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1945年9月2日, 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5.二战后,美国实施的马歇尔计划,是美苏“冷战”的一个具体表现,其目的包括:①控制西欧 ②对抗苏联 ③称霸世界 ④支持“北约”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6.二战后欧洲逐步走向联合,下列表述正确的有:①20世纪60年代欧共体成立 ②20世纪90年代欧盟成立 ③2002年欧元在全欧洲使用 ④欧盟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7.年代尺是我们归纳整理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的年代尺描述了哪个国家的发展历程
A.日本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18.“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此后被分裂为15快碎片。”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苏联解体 B.南斯拉夫分裂 C.东欧剧变 D.捷克斯洛伐克分裂
19.马克·吐温说:“印度,你只要见一眼就永远也忘不了,因为它同世界其它地方都不一样。”当今印度“同世界其它地方都不一样”表现在:①宗教单一 ②科技人才众多 ③计算机和
软件研究成就斐然 ④人口数量位列世界第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在广袤的非洲大陆,争取民族独立的浪潮席卷南北。下列叙述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1952年,埃及爆发“七月革命”,推翻了英国庇护的君主统治
B.1962年,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取得胜利
C.1960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D.1990年,非洲最后一块殖民地尼日利亚宣告独立
21.当今,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根本力量是 A.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的增长
B.跨国公司的出现 C.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 D.国际分工合作的加强
22.2013年5月25日,朝鲜特使崔龙海在与习近平总书记会谈时表示朝方愿意进行六方会谈。六方会谈是指由朝鲜、韩国、中国、美国、俄罗斯和日本六国共同参与的旨在解决朝鲜
核问题的一系列谈判。由参加谈判的成员国可以反映出 A.美苏争霸格局的延续
B.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C.世界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 D.美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
23.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并用于实战;德国人研制成功的液体燃料火箭用于空袭英国;1946年,美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投入使用,最初用来计算炮弹弹道。以上史实表明
A.战争客观上加速了新科技革命的到来 B.科技革命是战争的导火线
C.只有德国和美国将科技运用到战争中 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C.只有德国和美国将科技运用到战争中 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24.右边图示反映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是
A.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不断加快
B.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最活跃的因素
C.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
D.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与促进
25.下列有关文学与绘画作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深刻揭露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B.梵高的名作《向日葵》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C.德莱塞的小说《美国的悲剧》反映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的破坏
D.毕加索创作的油画《格尔尼卡》控诉了法西斯的暴行
郑州市第八十九中学世界现代史检测(A卷)答题卡
一、选择题(25题×2分=50分)
1——5 | 6——10 | 11——15 | 16——20 | 21——25 | ||||||||||||||||||||
二、非选择题(50分)
26、名人信件和日记能够反映时代风貌,下列材料反映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苏两国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方面的探索和调整。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材料二 1935年,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应邀访问苏联,后来他写信给斯大林说:“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整个国家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跟千百种障碍做不断的斗争,在英勇而秩序井然的高潮中,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罗曼·罗兰还根据他在苏联的见闻撰写了《莫斯科日记》,在日记中,他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中的“明智试验”是指美国历史上哪次著名改革?(2分)此项改革与以往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相比有何显著特征?(2分)
(2)依据材料二并从经济的角度看,20世纪三十年代中后期,苏联“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取得了怎样的成就?(2分)罗曼·罗兰认为苏联“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有何具体表现?(2分)
(3)美苏两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对20世纪四十年代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2分)
27[A]、(12分)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世纪。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每空1分)
27[B]、请举出近代以来印证下列历史经验或教训的相关史实(6分)
(1)科技强国:
(
(2)国虽大,好战必亡:
(3)国家统一是最高原则:
28、(8分)蓝海洋——现代是哪个国家的国家角逐的舞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右图
(1)右图所示的事件对欧洲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2分)
材料二 1890年,美国海军将领马汉在出版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一书中提出了海权论:海权即凭借海洋使一个民族变得伟大的所有因素,海权支配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马汉关于制海权问题的论述,在中国受到冷落,却引起了正积极向外扩张的日本的密切关注……(日本)这种与时俱进的学习方式终于在五年以后得到了回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