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国十大保险公司排名
NO.1  中国平安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NO.2  太平洋保险 (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NO.3  中国人寿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
NO.4  友邦保险 (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
NO.5  新华保险 (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NO.6  泰康保险 (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NO.7  中宏保险 (中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NO.8  阳光保险 (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NO.9  华安保险 (华安保险集团)
NO.10  大地保险 (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一.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
    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是衡量保险行业发展情况的两个重要指标。保险密度是按照一国的全国人口计算的人均保费收入。它反映了一个国家保险的普及程度和保险业的发展水平。保险深度是指保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它是反映一个国家的保险业在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从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这两个指标,可以看出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情况及它与世界同行业水平的差距。
2004年,我国保险深度为2.6%,保险密度为380元。而2004年世界平均保险深度已达8.1%,平均保险密度已达470美元。我国保险业虽然自保险行业恢复以来,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但与世界相比,中国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市场的有效需求没有得到较好的释放,中国的保险市场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中国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的现状
根据本人的研究,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1. 保险行业起步较晚,保险市场开发不足,且保险市场尤其是广大农村市场发育不成熟。
2. 受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中国保险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保险产品结构单一。
3. 由于受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保险意识不强,保险观念比较传统落后。
4. 社会公众对保险的信任度低,而且部分保险人员的素质不是很高,加上理赔相对比较困难,使得老百姓对保险公司的信任度较低。
5. 中国在加入WTO以后,外国保险企业参与国内竞争,中国保险企业受到一定的影响。
以下是中国从1980—2008的保费收入和GDP、人口数量的增长情况  (图中所用数据均以当年的价格计算)
图一:中国从1980—2008保费收入的增长情况
图二:中国从1980—2008GDP的增长情况
图三:中国从1980—2008人口数量的增长情况
从图中不难看出:中国在1980—2008年间,保费收入、GDP、人数量的增长呈正相关。自1980年以来,中国保费收入取得了连续多年较大幅度的增长。1980年,我国的保费收入仅为4.6亿元,但是到了2008年已达到9784亿元,保险费以年均33.6%的速度增长,保险业务稳步增长。在此期间,中国的人口数量也以一定的速度增长,中国GDP出现了稳步增长,年均9.%。三者呈现出了明显的正相关发展态势。
中国保险业快速发展的推动因素:
1 由图可知,很明显:中国1980—2008国民生产总值的快速发展表明了中国经济的巨大飞越,以及百姓的收入水平有一定的稳步增长,这为保险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 人口数量的增长:中国是人口超级 大国,有13亿多人口具有很大的保险潜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保险潜力被逐步开发。
3、 保险市场主体的快速增加: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越来越多的保险企业纷纷成立,使保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客观上促进了保险行业的发展。
4、 制度的逐步完善:医疗、教育、养老等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对保险业的发展也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保险公司本身也进行了体制改革,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
5、 中国是一个各种灾害频发的国家,激活了人们的保险意识。他们的保险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
中国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的情况
图一:中国从1980—2008的保险密度增长情况
图二:中国从1980—2008的保险深度增长情况
由图可知:中国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持续稳步增长,但与同时期的世界平均保险密度和保险
深度相比,中国的差距依然很明显。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层次依然很低,这表明目前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下面我将大致地利用回归模型对中国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进行简要的分析,从回归模型的分析当中可以看出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状况,以便我们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来促进中国保险业的发展,缩小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
因为保险密度是指一国的保费收入除以该国的人口总数。保险深度是指一国的保费收入除以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所以,保险密度与保费收入、人口总数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保险深度同样也受保费收入、GDP的重大影响。
设因变量Y(即是保险密度),与X1(保费收入)、X2(人口总数)这两个自变量具有线性关系,其回归模型的一般形式可以写为:Y=a+bx1+cx2,其中a为常数,bc称为偏回归系数,分别表示在其他量不变动的情况下,x1,x2变动一个单位引起的因变量Y的平均变动数。偏回归系数的确定采用最小二乘法。利用我所统计的保费收入、人口总数、保险密度资料可以算出:保险密度Y汽车保险公司排名对保费收入x1、人口总数x2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Y=-33.256+7.448E-10 X1+3.222E-8 X2.
回归模型的判定系数为:R2=1.000
估计标准误差:Sy=1.0612
二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判定系数R2是对回归模型拟合程度的综合度量,判定系数R2越大,模型拟合程度就越好。在保险密度的分析当中,R2达到了1.00,这说明保险密度与保费收入、人口总数这两个自变量完全正相关。
同理可以得出保险深度与保费收入、GDP也有着正相关的关系。因此,可以断定保费收入、人口总数、GDP在推动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的过程中必能发挥出不可忽视的作用。面对着中国保险业发展中存在着的一系列的问题,依本人意见,至少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产业结构与保险行业不协调
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以来都是以第二产业作为重点。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第三产业发展不尽如人意。2008年,中国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依次是11.3%48.6%40.1%。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并不是很理想的,这与发达国家截然不同。众所周知,保险行业属于第三产业,所以说产业结构与保险行业不协调。
从中国保险市场主体分析: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结构使得城乡保险行业发展不协调。广大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还是比较低,这导致了广大的农村市场的保险需求没有被拉动、激发开来。
2、消费结构与保险服务的拓展不一致
    保险业在全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甚至有些地方还相对落后。
以湖南省2008年为例:2008年湖南省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已达到11156.6亿美元,但保费收入仅有312.4亿元,与全国的保费收入相比,还远远不够。
3、社会公众对保险的意识不强
    中国大多数百姓对风险的意识弱,保险观念陈旧落后,还没有明白保险对他们生活的意义,这为保险行业在农村地区的发展设置了一道心理障碍。商业保险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十分困难。据有关部门研究,农民在处置闲散多余的资金时的首选方式是银行储蓄;其次是证券投资以及房地产投入;选择购买保险的人非常少。
保险业作为一种产业,在回避风险 、摆脱危机等方面有独特的保障作用。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中国本来应该有很多的市场需求,可是中国的保险密度较低,保险深度远远不够。这当然与消费者的保险意识薄弱、保险观念落后、保险产品单一、保险人员的素质不高、保险市场环境条件不好等众多因素有关。但是作为保险业务的主体——消费者对保险行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挖掘消费者的保险意识对保险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信息来看,目前中国人口只有4%的人拥有个人保险单,投保率比较低,覆盖面比较窄。从养老保险来看,我国人均长期寿险保单持有量仅为0.1件,远远低于发达国家1.5件以上的水平。从财产保险来看,我国家庭财产保险率仅为5%左右,公众责任保险的投保率不到10%,即使机动车量的保险投保率也只有30%。而在发达国家,这些险种的投保率一般在80%以上。差距尤其的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