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
1  引言
现有国内外压机线主要有舒勒线,济二压机线以及小松压机线等。无论哪种生产线,各大厂商都对自己核心部分的程序进行了封装,比如自动化,底垫等,使得用户无法在使用过程进行优化及改动。由于技术垄断,任何改动必须原厂进行变更,且价格昂贵。
本改进通过采用Labview 软件以及VB 软件自主开发底垫数控存储以及下载的程序,对小松线原有软件进行了替换,并配合压机线的压机以及自动化设备P L C 以及HMI 程序的自主改进,实现了小松压机线模具数量的扩容。满足了生产的需求。本文就底垫部分的软件改进做一下介绍。
2  控制逻辑介绍
2.1 压机线换模数据交换
如下框图1所示,为小松线整线的换模数据流[1]。在整线自动换模模式下,由LOP 向下方各单元发送相应的模具号以及相关数据信息。各压机及自动化单元在收到相应的模具号等数据后,从P L C 的数据库中根据模
具号获取相应模具数据,并赋值给当前的运行数据区。但对于O P10而言,除了对以上数据进行交换外,还需根据相应的设定来交换底垫的数据。这个设定存在于OP10的模具数据中,即patten 号。当换模时,由OP10向底垫P L C 发送数据交换请求信号以及相应的p a t t e n 号以及其它底垫数据。底垫P L C 会向P C 端要求获取底垫压力点数据。P C 端收到信号后,向底垫发送符合要求的压力点数据,见图2。整个改进的关键在于底垫数据的交换,而整个底垫数据交换的关键在于压力点数据
的传送交换。
图1  整体结构图
小松线底垫数据软件自主开发
赵懿峰,陈琦海
(上海赛科利汽车模具技术应用有限公司上海汽车车身先进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  201209)【摘要】本文从分析小松高速线换模数据交换过程着手,从原理上分析了底垫数据交换所需数据以及整个交换过程时序。并且通过堆栈等方法实现了底层高速数据的采集及展示。通过labview 和VB 进行软件开发,实现了原有设备供应商软件的替换和升级,进而实现整线模具容量的升级改进。
【关键词】小松底垫堆栈;PLC;Labview;VB;OPC;MX-component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24(2020)01-0149-03从而根据不同用户类型的需求针对性的提供相关服务,从而有效的促进了电子商务网站的稳定发展。数据挖掘技术在用户关系中的具体应用如下所示:通过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对电子商务网站的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从而避免信息出现杂乱无章的现象[6]。例如:通过应用该技术,可以按照用户重要程度的顺序对用户类型进行划分,并根据用户类型制定一对一定优惠策略和回访策略,如:通过赠送礼物的方式,对用户购买的商品进行打折优惠。4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电子商务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企业要充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优势。首先,为了更好的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潮流,企业相关管理人员要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形成长远的发展目标,不断学习数据挖掘技术,扩大自身的知识面,为企业稳定发展为提供有力的保障。其次,要不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例如:通过定期培训的方式,提高数据分析员获取和
分析数据的能力,让他们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工作热情,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立于不败之地。【参考文献】
[1]吴玲敏.浅谈数据挖掘在电子商务中的作用[J].中国商贸,2019(17):94-94.
[2]郝先臣,张德干,尹国成,e t a l.用于电子商务中的数据挖掘技术研究[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8(07):18-21.
[3]杜鹏飞.Web 数据挖掘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8(07):21+84-85.
[4]屈正庚,唐晓琴.基于电子商务中的数据挖掘技术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9(03):37-39.
[5]陆垂伟.电子商务中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8(10):94.
[6]崔婷如,李杨.数据挖掘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7(24):25.
150  图2 程序框图
2.2 底垫数据交换
整个改进的关键在于底垫数据的交换,通过分析整个底垫的数据流,底垫数据交换过程分为3个阶段,如下所示:
(1)一般数据交换——O P10直接与底垫进行数据交换。
(2)底垫压力点数据交换——PC端和底垫进行数据交换。
(3)后续其它数据的交换——OP10直接与底垫进行数据交换。
由于整个底垫由两个PLC组成,其中PLC1为和上层系统进行交换数据,PLC2为和PLC1进行数据交换,并且根据数据进行实时控制,所以以上三个阶段的数据交换都包括以下两个环节:
(1)为OP10或PC端向PLC1发送相应数据。
(2)底垫PLC之间(PLC1和PLC2)交换数据。
小型汽车网上自主编号申请这两个环节在整个换模过程中,相互交替,来完成整个换模过程。下面就以上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阶段时,由O P10向底垫发送当前模具号,后续要生产的模具号,后续需求底垫数据号以及其它和底垫工作相关的一部分数据。在存在换模信号时,在以上数据正常的前提下,由上层OP10 PLC向底垫PLC1发送相应请求信号,要求底垫P L C2进行数据接收,并反馈接收状态。在正确接收数据后,进入第二部分数据的传递和接收,见图3,整个过程分5个步序。由O P10向PLC1发送要求PC端传送压力点数据的请求。PC端在检测到数据交换需求信号后,在其数据库中获取相应的数据信息,并向P L C1相应数据区写入所需压力点数据。完成后,置位相应信号,要求P L C2对该数据进行读取并确认接收状态。在完成接收工作后,进入第三部分数据交换,类似过程同第一步骤。所有的数据经过P L C2进行核对和转存后,并在核对底垫号和模具号一致的情况下,最终完成数据交换。整个数据交换过程的数据流见表1
所示。
图3  程序框图
1  数据交换关键点
从表1中所示,在整个换模过程的3个阶段中,压机OP10会向底垫PLC1发送3次请求信号,即:3-“0”-1-“0”-3。其中“0”三次请求之间的间隔,3和1分别对应前述3个步骤。同时,每次PLC2完成数据核对转存后,由 其向PLC1反馈执行状态,“1”为正确交换,“2”为错误交换。当“2”的情况发生时,整个底垫数据交换过程即宣告错误并停止。并且系统对整个数据交换过程进行了时间限定,当在换模状态下,“0”状态超时,则系统也会进行报错,并结束正常数据交换。
2.3 实时压力点数据采集
底垫位置与实时压力的曲线图,在实际生产时也经常使用。下面对整个底垫的实时数据抓取功能的实现进行介绍。由于采集的数据量大,且PLC对于自身数据更新的速度远远大于上位机与底垫PLC的数据交换速度。为了能正确获取当前数据,在程序编辑时,在PLC侧和PC端侧分别使用了缓冲区和堆栈。
在底层PLC1区域使用缓冲区设定。每组数据11个字,总计50组数据用于数据的缓存。底垫工作时,在这50组数据中循环进行写输入,每组数据的更新时间为10ms。同时,由额外的地址定位字对当前更新的最后缓冲区地址进行记录。
在上位机对压力点数据进行读取过程,分两个线程。其中之一为当地址定位字有变化时,对其进行读取并进行入栈。由于P L C侧对压力检测数据组每次更新6~7组数据,即更新的时间约为60~70m s,所以确保系统能在这个时间内,把地址变化保存即可。其二为当堆栈内存在有效地址数据时,进行出栈操作,并根据该地址对未读取的数据组进行定位并进行批量读取。只要确保
151
新数据对未读取数据覆盖之前,由上位机读取即可。这样,整个数据交换过程,对于上位机来说,放宽
到500m s,同时避免了在程序数据交换中,数据的丢失。见图4
所示。
图4  数据采样流程
3  软件实现
在实际软件制作时,用到了l a b v i e w 和V B 两个软件。其中labview 主要用于主体软件的编辑,采用OPC 对下层数据进行读写。设定数据实时更新,更新频率为100ms
即可。
图5  程序源代码
经过编译后,整个程序见下图6,所示实现了模具数据的正常编辑及下载,且容量进行了扩容。
图6  执行程序
由于在实时数据采集过程中,对时间要求较高,在上述提到的堆栈和缓存的基础上,还采用了三菱的M
X component 组件[2],以实现对PLC1数据的批量快速读取。避免了数据错读漏读的发生。相应的VB 程序见图7所示。在进行编译后,由labview 进行调用,实现快速采集并显示功能,见图
8。
图7  VB
程序代码
图8  执行程序
3  结语
本改进,通过对原有系统的分析,并通过Labview 和V B 进行自主编程,对原有底垫数据程序进行了成功替换,成功解决了底垫数据交换的限制问题,并结合整线PLC 等的改进,实现了整线的模具数据扩容,
达成了改进目的。同时为后续改进打下基础,并且解除了一部分原有日本供应商的技术壁垒。【参考文献】
[1]小松NC 模空操作说明书.2015.3.
[2]manual_MXComponentVersion4编程手册.SH(NA)-81138CHN-A 2013年03月.
作者简介:赵懿峰(1980.09-),男,汉族,上海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压机线自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