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摩托车行业的发展现状
1.1我国摩托车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摩托车自主生产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后,藉由改革开放的大潮,国营摩托车厂逐步成长壮大。1993年,我国摩托车产量首次超过日本,跃居世界首位。1997年,全国摩托车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大关,2006年我国摩托车产销量首次突破2000万辆,超过世界总量的50%。
我国目前己经成为世界公认的摩托车制造和消费大国,并连续数年位居世界摩托车生产量第一的宝座。虽然我国的摩托车企业能生产十多种排量、2000多个品种,但是这光鲜的数字背后,却透露出我国摩托车发展的隐忧:技术含量低、质量参差不齐、同质竞争剧烈,造成企业无力创新,行业内恶性竞争加剧。经过几年的发展,一部分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已经将经营的重点瞄准了海外市场,力图从出口中获得资金,反哺国内市场经营及企业长久发展所需。
1.2我国摩托车行业的变革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摩托车工业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是我国机电产品类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我国自1993年成为世界摩托车生产第一大国以来,产销量一直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稳步上升。2004年,年产量突破1700万辆,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产值占我国GDP的1%左右;出口量超过400万辆,创汇达到14亿美元,为国民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众的需求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内外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下和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摩托车行业为适应这一市场的变化,与时俱进,发奋图强,正在进行着一系列深刻变革。这些变革主要是围绕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拓展国内外两大市场,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把摩托车产业做大做强这一战略目标来展开的。其主变革表现为:
(1) 摩托车企业集中的三大板块已经形成
经过多年整合,摩托车行业以重庆、江浙、广东三大整车生产板块为主体的竞争格局已初步形成。今后几年,以三大板块为核心的重组整合的趋势将更加凸现。这三大板块的产品各有所长、各具特点。
(2) 摩托车企业实力划分的三个层次已经基本形成
目前,我国摩托车企业从实力看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约10家企业,占市场份额50%以上,这些企业规模大,技术实力雄厚,市场占有率高,品牌意识较强,年产量均在50万辆以上;第二层次约为20家企业,占市场份额的25%左右,年产量在20万辆以上;其余企业则属于第三层次,这些企业多为组装生产,规模不大,技术力量比较薄弱,产量在5万辆以下,部分企业的经营状况较差,在未来的竞争中属于被淘汰的对象。
(3)国家宏观管理政策加强,技术标准不断升级
近几年,国际加大了对摩托车行业的监管力度,对摩托车及其发动机产品全面推行了3C强制认证,发布了《摩托车生产准入管理办法》、《摩托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等法规文件,加快对涉及安全、环境保护等技术标准的提升等。这些法规、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推动了摩托车行业内部的改革,促进了摩托车产业的发展,规范了摩托车产品市场,对摩托车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4)摩托车销售市场主体发生了变化
目前,我国禁限摩城市已达170个之多,今后可能还有上升的趋势,很多原本以大中城市及
沿海开放地区为主要市场的企业受到了很大制约。为此,大部分摩托车企业调整市场营销和开发策略,纷纷转向开拓农村市场和海外市场,及时跟进并推出了多款适合中小城镇和农村使用的中、小排量车型和海外市场需要的产品。
(5)企业研发理念得到提升,产品的开发策略得到调整
摩托车企业实现了由"克隆式开发"向自主创新开发、委托国内外设计公司开发、与国内外公司联合开发的转变。企业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意识增强,普遍采取"多品种、小批量、新技术"的产品开发策略,摩托车行业逐渐出现了追求产品差异化,加强品牌建设,不断推出新产品,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需要的良好趋势。
(6)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技术储备得以重视
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单靠价格战是没有出路的,要想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必须不断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推出满足用户需求的新产品。为此,企业开始重视引进、培养技术人才。
(7)合资企业外方加速在国内建立研发机构
摩托车生产准入制度实施以来,国外摩托车企业非常重视国内合资企业在研发能力方面的建设。例如日本本田公司投资4000万美元,在上海建立了独资的摩托车研发中心;铃木公司与大长江集团合资在广州建立了研发机构等。
(8)实现以销售为主向服务为本的转变
目前依靠自己的品牌知名度,不断地提高产品质量,开发适销对路的新品,再配以优质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已成为企业所共同追求的目标,特别是建立和健全服务网络体系,开展承诺服务、热线服务、巡回服务、维修服务、咨询服务等,形成了满足客户需求的多层服务,增强了消费者对企业和产品的信赖度。
(9)合资合作、资产重组的步伐加快
当前,国外摩托车企业与国内摩托车企业更高层面、更大规模的合资合作力度明显加大,步伐明显加快。他们将中方合作伙伴优良的配套体系,与外方的技术、品牌结合在一起,以求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另有一部分国内企业在长时间价格战中,已耗尽了自己的能量,但又不愿主动退出摩托车行业,需要投靠大企业进行整合,实现自己的生存与发展。于是,一
场围绕争夺摩托车资源配置而展开的行业整合战方兴未艾。例如新大洲与本田合资;大长江与铃木合资;建设集团收购南方雅马哈的中方股权,成为雅马哈在中国的独家整车合作伙伴;宗申与比亚乔、哈雷进行全面合作谈判等等,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摩托车行业新一轮资产重组的浪潮,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行业择优汰劣、由弱而强的转变。
(本田摩托车价格10)建立出口联盟,共同维护国外市场秩序
摩托车是我国产品在国外市场打价格战最典型的产品之一。由于连年不断的价格战从国内蔓延到国外,使企业利薄如纸。为了改变这一窘境,2003年11月,嘉陵、建设、钱江、金城、宗申、力帆、隆鑫等20家已取得摩托车出口资格的企业共同结成出口价格同盟,协商2004年度国内摩托车出口协议价格。结盟后,企业均不得以低于协议的价格出口整车、发动机及相应配件,这标志着我国摩托车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方面正在走向成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