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ERIENCE区域治理
略论三线建设在四川的发展及其影响
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熊晓雪
摘要:三线建设,指的是自1964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国西部地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基本设施建设。位于中国内陆腹地的四川省因其独特的历史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等多方面的原因,有幸成为三线建设的重点省份。三线建设期间,对四川的工业、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攀枝花钢铁基地的建设、铁路干线的修筑和国防工业建设等。
关键词:三线建设;四川省;发展;影响
中图分类号:D2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52-0012-0002
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中期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布局的一次重大调整。这次工业布局的重大调整,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给内陆大省四川现代化建设带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机遇。[1]三线建设的出发点就是为了确保国家安全、改善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为我国在国际舞台与超级大国周旋赢得时间。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所以将四川作为三线建设的重点省份。三线建设在四川的发展改变了四川的经济状况、改变了交通落后的状况。三线建设能取得如此的成就要归功于大公无私、
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三线建设者们。“三线精神”是三线建设留给四川的宝贵财富。
一、总体三线建设情况
(一)三线建设决策的形成
在20世纪60年代初,风起云涌、复杂多变的国际背景对中国当时的经济战略决策和战略布局产生直接的影响。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应对可能发生的外敌入侵形成了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当时复杂的国际环境主要表现为中国和苏联关系恶化以及美国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展开攻势。同时中国与周边的国家的关系十分紧张、令人不安。印度军队在中国的西面不断向中国领土发起大规模入侵,在南面有美军与越南的战争的战火逐步向我国的南大门蔓延,台湾从东面对大陆的军事进行不断骚扰、叫嚷着向大陆发起反攻。正是基于这样复杂的、严峻的形势背景下,我们的党和政府提出“三线建设”的备战任务,一方面以防备敌人突然来袭对中国刚有起的经济建设造成破坏,另一方面在后方建立设施完备的战略后方基地为前方战场提供充分的支撑。
(二)三线建设在四川的分布
在进行三线建设这一决策实施以前,四川的工业城市很少,并且四川的工业发展大多只集中在像重庆和成都这样的大城市;在三线建设这一重大决策实施以后,四川的工
业布局才得以扩展和开拓。随着三线建设的
开展和实施,钢铁、电子、机械基地逐渐在
重庆市、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
广安市等城市建立起来,从此四川的工业布
局也开始逐渐向全省扩展,工业格局的建立
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四川地区经济建
设的发展和进步。三线建设在四川的展开和
实施大大地推动了四川省一些比较偏远和落
后的地区的经济发展,比如三线建设期间,
为许多交通不便的地方修筑了公路、铁路等
基础的交通设施,加强了偏远地区人民与外
界的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同时为他们带来
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教育资源。
(三)三线建设在四川的重点项目
在三线建设期间,由于攀枝花的地理
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最后经过商议决
定在攀枝花建设钢铁基地;在攀枝花建设钢
铁基地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进行的。
在三线建设这一决策开始实施后,四川的攀
枝花市被党中央确定为最理想的钢铁工业基
地,因为攀枝花在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在资
源方面具有储量丰富的优势、在资源配置方
面具有完整配套的优势。攀枝花钢铁基地的
建设,是主席认真分析了当时国际国
内的形势,从战略高度考虑,为了尽快改善
我国工业布局,尽快在我国西南地区建设新
的钢铁基地而做出的决策。[2]在四川的三线
四川现代建设发展的第一阶段倾注力量较多的项目就
是攀枝花的钢铁建设,这个项目的建设也促
进了四川经济的发展,成昆铁路的修筑就是
为了攀钢的建设。
二、三线建设在四川主要成就
(一)在我国战略后方建立起配套完整
的国防工业基地
三线建设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在我国西
南、西北地区建设起一个配套设施基本完整
的战略后方基地。由于四川特殊的地理优势
再加上在党团结带领人民的不断努力下,经
过10余年,四川成为国家内陆腹地的重要
国防工业基地的预定目标基本实现。经过三
线建设,四川国防科技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行业和门类较齐全的科研
体系,成为我国战略发展后方基地的主要组
成部分。特别是核工业和航天工业的建立,
使“超级大国”垄断核武器、制造“核威胁”
成为空话,极大地巩固了中国在国际斗争中
的地位。
(二)修筑了大量的铁路干线
三线建设期间,四川的“蜀道难”是
大家有目共睹的,想要把省内的产品往外
销,就必须要修筑铁路。如由于建设攀
钢的需要修筑了成昆铁路。成昆铁路全长
1100公里,沿线地区的铁、煤、铜、森林
等自然资源丰富。成昆铁路的建设,堪称
世界铁路史上最险恶,最艰巨的工程之一。
建设这样一条铁路对于改变大西南交通落
后状况,促进沿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
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3]
(三)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线建设期间,涌现了一大批为了三线
建设背井离乡、抛妻离子,来到交通极其落
后的四川,为三线建设而奋斗的三线建设人。
“不畏艰难、勇往直前、艰苦奋斗、永不退
缩”是他们的代名词。他们将自己的青春汗
水和热血洒在了三线建设的土地上,他们吃
的不是山珍海味、大鱼大肉,他们吃的是粗
茶淡饭,但是他们仍然斗志昂扬、坚持不懈、
夜以继日地开山修路、建工厂。正是因为有
他们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才会在三线建设
期间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把不可能变为可
能。“三线精神”是建设者们在三线建设的
伟大实践中孕育的一种行为规范,是中国精
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力量的重要体现。
三、三线建设对四川的影响
(一)调整了经济结构
三线建设改变了四川省的经济建设布局,
(下转第22页)
作者简介:熊晓雪,生于1997年,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CENTRAL ISSUE区域治理
件的筛选、立案、审查、受理、审判的全过程,做到衔接的合理高效有序。
2.激发相关主体启动破产程序的动力
一是提高债权人申请执行转破产的积极性。在被执行人企业法人执行不能情况下,债权人更愿意选择执行程序的原因在于破产程序的费用高、清偿率不确定性,以及偏爱优先主义原则。如果移送破产审查后,破产程序能够让债权人得到公平清偿,而对于同意移送破产审查的债权人来说换来的是企业法人财产共享的局面,肯定不情愿。因此,可以适当参考执行程序中的优先主义原则,对于执行不能的企业法人,符合破产原因的,债权人主动提起或在法院征询后同意执转破的,可在债务清偿上适量倾斜。
二是尝试推动个案债务人破产义务化。基于法理,虽然当事人具有破产申请的意思自治且应当被尊重,而基于商事经营与市场秩序,只有企业法人本身才最清楚其经营状况与财产状况,是否符合破产条件,同时最有条件提供相应的事实材料。因此,某些个案中需要强化被执行债务人的破产申请积极性,如涉公益性企业法人、职工人数众多的、占据国家重要资源的企业法人,此时债务人实际符合破产条件,而
法院经过征询、释明当事人仍无意启动破产程序,应当认为企业的管理者、负责人负有移送破产审查的义务。以此种倒逼的方式敦促企业责任人申
请破产,不仅有利于及时将“僵尸企业”清
除出市场,还有利于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维护市场秩序稳定。
参考文献
[1]王富博.《关于执行案件移送破产
审查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的理解与适用
[J].人民司法,2017(10):44-52.
[2]张晨颖.破产“申请主义”制度之
修正[J].法律适用,2006(8):85-88.
[3]唐应茂.为什么执行程序处理破产
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08(6):12-20.
[4]刘旭东.执破衔接视阈下“执
转破”要点透视及规范进路[J].河北法
学,2019,37(04):172-184.
[5]谷佳杰.中国民事执行年度观察报
告(2017)[J].当代法学,2018(5):147-160.
[6]郭洁.论强化法院对涉众案件执行
转接破产程序的职权干预——基于2011年
至2014年沈阳市两级法院执行不能案件的
分析[J].法学,2016(2):137-146.
[7]蔡雄强.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人民
法院课题组,蔡雄强.从“执转破”到“破
涉执”——执破双向互通联动机制之司法探
索[J].法律适用,2019,420(3):53-60.
[8]韩长印.破产程序的财产分配规则
与价值增值规则——兼与个别执行制度的
功能对比[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
报),2002(3):62-67.
[9]杨成功.谈民事破产程序与执行程
序的关系[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1987(4):89-92.
[10]李帅.论执行案件中法院职权
主义破产启动程序的构建[J].法律适
用,2016(3):38-44.
[11]丁海潮、田飞:“执转破”操
作模式及相关实务问题研究[J].法律适
用,2017(11):27-33.
[12]徐阳光.执行与破产之功能界分
与制度衔接[J].法律适用,2017(11):18-26.
[13]赵泽君,林洋.“执转破”程
序启动模式的分解与重塑[J].政法论
丛,2018(3):65-75.
[14]范志勇.论“执转破”的启动与
程序衔接[J].商业研究,2019(7):99-101.
[15]赵晋山,葛洪涛.《民事诉讼法》
司法解释执行程序若干问题解读[J].法律
适用,2015(4):32-35.
[16]刘旭东.执破衔接视阈下“执
转破”要点透视及规范进路[J].河北法
学,2019,37(4):172-184.
(上接第12页)
将四川主要收入由之前的以农业为主转变为以工业为主。三线建设前,由于四川省农业产值较大,工业以辅助农业生产为目的,主要以加工农产品原料为主。三线建设期间,由于四川的地理优势在四川开办工厂、炼铁、冶金;三线建设十年后,四川省工业结构占主导地位的变为重工业,以高端科技产业为先
导,以运输、重金属加工、动力材料为基础,建立了全新的工业产业结构。三线建设改变了四川经济局面,形成了以工业为主的新型城市。
(二)改变了交通状况
四川落后的交通长期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三线建设铁路的修筑,使四川交通落后的现象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三线建设期间为了将川内的产品运输出去,所以在三线建设期间修筑了许多铁路干线,铁路干线的修筑使四川“蜀道难”的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变,并且改变了四川的交通状况极其落后的局面。三线建设期间在四川修筑铁路,促进了四川产品的外销,也让四川人民与外界的联
系多了起来,同时也方便了四川人民的出行。
三线建设期间铁路的修筑,利于三线企业的
发展和四川的经济建设。
(三)形成了大批特工业城市
四川在三线建设时期形成了具有大量工
业特城市,例如:以钢铁冶炼企业处于主
导地位的攀枝花市、以航天器材建造企业处
于主导地位的西昌市、以船舶生产企业处于
主导地位的江津市等。三线建设时期,大型
国有企业建立时,通常都会伴随着相关配套
企业与科技研发部门和服务行业的建立,同
时为了保证企业的有效发展,也会大力建设
交通设施,这样就形成以企业为核心,在周
围形成一些具有特的新兴工业城市。这些
特工业城市,带动了四川整体经济的发展。
总之,三线建设决策的实施改变了四川
的经济、交通落后的状况。三线建设期间党
团结带领人民“艰苦奋斗、大公无私、默默
无闻、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是留给四川
最大的财富。三线建设者们把党的号召和人
民的需要当作自己的使命,一个个远离自己
的家乡、离开自己的亲人来到贫穷落后的西
部地区,以饱满的革命热情投身于三线建设
中。三线建设在四川书写的是一部艰苦创业
的历史,铸就的是一种舍己为公的精神。“三
线建设”不仅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
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
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转化与生成,是精
神内涵的高度契合。三线建设就是共产党人
使命担当的展现,“三线精神”就是共产党
人初心不变的鲜明昭示。那么作为新时代的
青年人,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三线精神”、
学习共产党人的精神、学习关于人民民主的
思想,学习关于充分实践的思想,不断完善
自我的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3]宁志一.论三线建设与四
川经济跨越式发展[J].中共党史研
究,2000(4):18-24.
[2]彭健伯.论“攀枝花精神”[J].攀
枝花大学学报,1995(2):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