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经济的案例
【篇一:规模经济的案例】
规模经济定义是,给定条件下,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总成本减小的趋势。
在电视台的例子中,电视台的总成本是包括了电视录制转播相关设备的成本和传输线路的架设成本,这些成本都是必须的,前者是固定成本不会随着观众人数多少变化,后者是可变成本,会随着观众的分布变化,但是总体上,观众的数量变动,带来的成本变动时相对较小的,只有线路的成本。考虑到观众的增量带来的生产效益的增加,观众的增加过程中,平均到每个观众上的成本就会减小,这是由于观众人数变大带来的好处(生产量的变大),就是规模变大的经济效用(规模经济)。
可以量化说明,电视台设备成本1000万,每增加一个观众需要线路费用10块钱,那么,只有一个观众的时候,平均成本就是(1000万+10块)/1=10000010。如果观众人数为1000人,那么平均成本就是(1000万+10*1000)/1000=10010,明显平均成本减小,这就是规模经济。提问者评价thank you
【篇二:规模经济的案例】
第一章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案例1 汽车行业的规模经济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将汽车产业列为重点产业予以扶持。从20世纪50 年代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原第一汽车制造厂,以下简称一汽)建成投产至今, 经过 60 余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建成了较为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据中国汽车工 业协会统计,我国2011 年汽车销量为1850.5 万辆,是2006 年的2.56 倍,出口 汽车81.4 万辆,同比增长49.5%,比2010 年同期增加26.9 万辆,创历史新高。
2011 年汽车销量前十名的企业集团分别为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北汽、广 汽、奇瑞、华晨、长城和江淮,共销售汽车 1609.1 万辆,占行业总量的 87%, 2010年提高 个百分点。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超过 1800 万辆,连续 两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产销大国。
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形成了四个汽车生产基地,即南京汽车生产基地、 上海汽车生产基地、北京轻型越野汽车生产基地和济南重型载货汽车生产基地。
6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的城市客车、长途客车和团体客车等客车产品系列开始成 长和发展起来,这比较有效地丰富了我国当时的汽车产品体系。1965年开始筹划 的第二汽车制造厂是中国汽车业的第2个生产基地,二汽的建设周期长达十年之 久,1975年才建成投产。与一汽
不同的是,二汽是完全依靠我国自己的力量建成 的。二汽建设中只有1%的关键设备是从国外引进的,其他均由国内自行研制生 产。这表明,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已经独立掌握了汽车生产制造技术。60年代 中后期之后,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开始形成,如以四川汽车制造厂为核心的配 套项目(重庆新建机械厂、重庆汽车配件厂、重庆油泵油嘴厂)等建成投产;南 京汽车制造厂、上海汽车制造厂、济南汽车制造厂、北京汽车制造厂也进行了扩 建改造,发展零部件工业。据统计,1966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只有520家,产 值6.9亿元;1980年,这两个数字分别增加到2076家和28.5亿元。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汽车年生产能力接近20万辆,并初步形成了以载货汽 车和越野汽车为主的产品体系。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汽车产业处 于封闭发展状态,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下,汽车产品的产量和销售量大幅增加, 整个汽车工业体系逐步地完善。同时,汽车生产厂家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问题 日益严重。
(二)改革开放时期 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汽车产业进入结构调整的 高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中国的重型汽车、中型载货汽车、轻型汽车、微型车、 轿车工业都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一时期,我国先后与罗马尼亚政府签订合作生产 罗曼载货汽
车的生产技术合作协议;与奥地利斯太尔-戴姆勒-普赫公司签订重型 汽车制造技术转让合同;与德国zf公司、美国伊顿公司等签订了技术转让合同。
通过这些技术引进,我国的重型汽车工业生产发展更加迅猛。
20世纪80年代,北京汽车制造厂、武汉轻型汽车制造总厂等公司开始以生产 轻型载货汽车为主,这在丰富我国汽车产品体系的同时也满足了当时的市场需 求。我国汽车行业的主要产品在80年代以前是中型载货汽车。这一时期,一汽生 产的老解放汽车实现了成功换型,二汽通过技术引进并发展系列品种生产的eq 系列中型载货汽车产量大幅增加,这进一步促进了我国中型汽车工业的发展。同 时,我国形成了微型车制造工业。中国汽车产业从此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品系列, 汽车产业的整体生产布局日益优化。80年代中后期,中国载货汽车工业基本满足 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轿车产品也有了一定的发展。90年代,中国汽车生产能力大 幅提高,汽车产量比70年代末增长了近10倍。
统计数据显示,1998年中国汽车产量为162.8万辆,全国商用车产量的重、 中、轻型车比例为3.7:17.8:78.5,微型车和轻型车比重大幅度上升;全国载货 年产量的重、中、轻型车比例为5.3:27.7:67;全国乘用车与载货车的产量比为 59.4:40.6,扭转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汽车
产品结构不合理的局面。
2001年以来,中国汽车企业的规模在不断增大。2001年,我国汽车年产量为 233.4万辆,轿车产量达到70.4万辆。2003年这两个数字分别达到444.37万辆和 201.89万辆。2007年我国汽车产销量达到888.24万辆和879.15万辆,同比分别增 长22.02%和21.84%,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列世界第三位和第二位。就单个企业来 看,2007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在10万辆以上的有16家企业,在100万辆以上的有3 家企业。轿车工业d值(达到最低经济规模下限企业的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百 分比)为46.96%,比2006年提高了8.41个百分点。前三位企业的所占有的市场份 额已经从2001年的30%上升到2007年47.07%。
二、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 截至2008年,我国共有1000多家各类汽车厂,这些厂家遍布全国除西藏、宁 夏以外的各个省份,它们隶属不同部门,互相分割。绝大多数企业规模小,生产 批量小。据统计,2001年全国共有103家整车生产企业,超过日本、美国、西欧 汽车生产企业的总和;但我国汽车年产量总和仅相当于日本丰田一家的年产量。
在这103家企业中,年产5万辆以上的只有12家,其余91家的生产规模都相当小, 远未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到了2011年,我国排名前10家汽车企业总销售量达到 了1609万辆,接近
通用汽车和大众汽车的全球销售之和,见表1-1。
信息产业部之后,就开始了一系列的电信改革。从1999 年到2002 之间就进行了三次电信重组。从1999年对中国电信的“一拆分七”到2000 年中 国移动、中国电信正式成立形成了“三大两小”的格局,再到2002 年中国电信 业南北分拆,形成“四大两小”的竞争格局,中国电信业也实现了政企分开、邮 电分营、打破垄断等阶段性目标。
第一次重组:“一拆分七”。1999 月,国务院通过中国电信重组方案,组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同年12 月和2000 月,分别批复组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1999 月,中国移动从中国电信独立出来。1999 月14日,组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第二次重组:“三大两小”。2000 月16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挂 牌。2000 月17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挂牌。由此形成中国电信、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和吉通、网通“三大两小”的经营格局。标志着中国通信业在政企分开、 邮电分营的基础上实现了战略重组。2000 年12 月,铁道通信信息有限公司成立。
2001 年12 月,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第三次重组:“四大两小”。2002 月16日,中国电信最终南北分拆方 案确定,新中国电信集团及中国网通集团正式挂牌成立。新中国电信集团,管辖 南方 21省电信业务经营和全国70%的长途干线经营。吉通与北方10省电信公司、 中国网通合并组成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管辖北方10 省市电信业务经营和全 30%的长途干线经营。由此形成了“四大两小”的竞争格局,“四大”即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和中国联通,“两小”即中国卫通和中国铁通。
随着中国移动“一家独大”趋势的不可抑制,从2004 年开始酝酿第四次电 信业重组,从“四合二”、“六合三”拆分方案的流传,到2008 后“三足鼎立”格局的尘埃落定,三家运营商进入了全业务竞争时代,由此,也完成了我国电信业迄今为止的四次重组。
一汽通用轻型商用汽车有限公司第四次重组:“三足鼎立”。2008 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 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三部委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中国电信版图 也由此迈入“新三国时代”: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 网络(包括资产和用 户),同时将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铁 通并入中国移动。2008 日,中国电信以1100亿元收购联通cdma 网络。
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订立相关转让协议,分别以438 亿元和662 亿元的价格向中 国电信出售旗下的cdma 网络及业务。同日,中国联通上市公司宣布将以换股方 式与中国网通合并。2008 月27日,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就c 网出售签署最 终协议,总价1100 亿元维持不变,中国联通旗下的澳门联通与联通华盛也将并 入中国电信。2008 年10 月15 日,新联通正式成立,中国网通正式退出历史舞 台。新公司定名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中国联通香港上市公司名称 由“中国联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更改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香港)股份有限 公司”。
二、电信行业的规模经济 目前,在基础电信领域,形成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骨干企 业。在无线寻呼和增值电信领域,已有近8 000 家中小企业,初步形成了不同规 模、不同业务、不同所有制企业相互竞争、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在 集中度方面,电信行业几经重组后,业务竞争日趋激烈,业务替代趋势加快,电 信市场格局发生了实质性变化。截至 2010 年年底,三大电信运营公司的业务收 入市场份额分别为:中国移动55.06%、中国电信24.95%、中国联通19.99%,详 见表1-5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