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案例《叮咚!公共汽车》
一、活动缘起
阅读区里,孩子们和同伴分享自己喜爱的绘本,畅游在绘本的奇妙世界中。其中有一本绘本《叮咚!公共汽车》吸引了很多的孩子,孩子们聚在一起阅读、讨论这本绘本的内容。于是,我们以此为契机,以启发式的提问参与到孩子们的讨论当中,推进幼儿对公共汽车的深入探究和学习。
1.在绘本里,你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公共汽车到公交站台才会停车。”
“司机对乘客,还有路边的小宝宝大招呼。”
“公共汽车经过了医院和加油站。”
“我看到了有很多人乘坐公共汽车去上班、上学。”
2.你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来幼儿园的?
“爷爷骑车送我来的。”
“我妈妈开车送我来的。”
“我是乘公共汽车来上幼儿园的。”
3.公共汽车和小汽车有什么不同呢?
“小汽车很小,公共汽车更大。”
“公交车有投币箱,小汽车没有。”
“公共汽车的窗户很大,小汽车的窗户没有那么大。”
源于之前的交流和讨论,孩子们对公共汽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此孩子们萌发了要去建构区搭建公共汽车的愿望。薇薇说:“我们一起材料搭建一辆厉害的公共汽车吧!”说完便和同伴一起用积木合作搭建公共汽车。作品中座椅的摆放、车门的搭建、轮胎、投币箱等均用积木进行搭建。辰辰说:“可是里面没有椅子不能坐人呀。”“我们去把小椅子放在里面当成公交车的椅子。”
公共汽车在孩子们的生活里是常见的,通过谈话,我们发现孩子们对公共汽车已有前期经验,初步了解公共汽车的基本特征。基于现年龄段孩子们好奇好问、敢于尝试的特点,我们将有关公共汽车和交通类的绘本等投放在各个活动区中。
选择建构区、美工区的孩子们自发主动地将自己对公交车的了解反映在作品中,遵循幼儿的兴趣与思考,坚持“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原则,不以教师的提前规划为课程发展主线,而是成为课程的推进者。
二、活动支持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公共汽车,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这其中也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通过发放调查表、谈话等方式,梳理、归纳幼儿的已有经验,同时我们也罗列了幼儿感兴趣的话题。
在此基础上,我们架构了本次主题活动的实施目标:
1.知道公共汽车的主要特征及上车买票的道理。
2.通过活动使幼儿对于公共汽车的结构、路线的设计有简单的了解。
3.学习一些简单的交通安全行为,如:戴口罩、拉好扶手等。
怎么了解汽车4.知道这些多功能的车与人们之间的密不可分的生活关系,激发幼儿表述的愿望,能大胆的正确的表述自己的见解。
结合幼儿已有的经验及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整合了各项资源,我们生成了为期两周的主题
思维导图,通过集体活动、区域游戏、小组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亲子活动等形式开展五大领域的活动。通过观察认知、猜测思考、操作交流等形式帮助幼儿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获得关于对公共汽车的直接经验,使幼儿的学习过程更加有效,学习内容更有价值。
三、核心活动
(一)自制公共汽车
在具备充分的公交车认知后,幼儿开始自行设计公交车的外形和内部结构。瞧,这是我们的设计稿。车身有五颜六的装饰、车窗、车门,内部有座椅的排布、扶手的位置和方向盘的安装。根据幼儿的讨论,分成了四个小组,分别是:车身组、车轮组、车窗组和其他组。
祝子妍:“我想去车身组,我们要把纸箱拆开来再拼在一起,做成车厢。”
思思:“我想加入轮胎组,我要去圆圆的东西做成轮胎。”
沫沫:“我想参加窗户组,想用彩纸做窗户,还要画上乘车的人。”
轩轩:“我想参加的是其他组,因为我想当司机,司机可以一个圆圆的东西做方向盘。”
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小组,开始制定计划,寻材料,制作公共汽车。
车身组的第一道难关便是怎样使纸箱和纸箱进行连接。孩子们第一次选择了美工区中经常使用的固体胶,操作中发现固体胶粘性不够,根本粘不住厚厚的硬纸板;第二次更换工具,换成双面胶,结果发现双面胶的材质又窄又薄,连接失败;第三次孩子们使用透明胶,操作可行,有幼儿还发现了透明胶粘贴纸板的面积越大,越牢固的秘密。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不断发现问题,主动思考解决问题,运用与同伴协商和讨论的方式,在教师提供支持下,其想法得以实现,使活动进一步推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