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作文五年级
汽车文化节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传统节日正是它最好的载体。五千多年来,中华文化在年复一年的节日中传承,而每一个节日,都被烙下了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印记。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传统节日作文五年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传统节日作文五年级1
“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而我最盼望过的就是元宵节了!
元宵节那天,一大早,我还在睡梦中,就听到妈妈喊道:“快起床做汤圆喽!”我一听到“汤圆”,一骨碌爬起来,以最快的速度洗簌好,就迫不及待地跑进了厨房。原来妈妈早就准备好了糯米粉,只见她笑眯眯地说:“今天由你来做圆!”我高兴得又蹦又跳,兴奋极了!
我按照妈妈教给我的方法,先把雪白的糯米粉倒进盆里,然后再把水加进粉里,接着用力地揉,可是还没揉一会就没有力气了,于是请求妈妈的“支援”。我想:平时看起来很容易的事情,想不到还是很需要方法和练习的呀。只见妈妈不一会功夫就帮我揉成了一个大面团,真不
愧为“大厨师”,我对妈妈更加敬佩了。等妈妈揉好以后,我就先把面团搓成长条形,然后把它们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再拿起一小块放在手心里,轻轻地压扁,把黄的糖放在里面,双手再合起来搓,直到搓成有又白又圆的汤圆,按照这样的方法我做了一大盆。最后,我发现有些汤圆破了很小很小的洞,我想:这样的话放在汤锅里煮的话很容易烂掉的!于是,我灵机一动,小心翼翼地在上面加了一点面团,再慢慢地揉一次。妈妈看见了,直夸我爱动脑筋!这时,妈妈把汤也烧开了,我们就一起把汤圆放进去,只见汤圆在里面跳来跳去,好像在跳舞,仿佛一直跳到筋疲力尽想要休息时,只听妈妈笑容满面地说:“汤圆熟了!”全家人便开始品尝香喷喷的汤圆,还对我翘起了大拇指,能为大家做上美食,我心里也美滋滋的。
在快乐的笑声中,我们一家人不仅品尝了美食,还观看了烟花,观看了花灯……真是一个美好的元宵节!
传统节日作文五年级2
在太原,春节临近,到处张灯结彩,一条条公路,披上了荧光布,路上的汽车像一颗颗流星,在银河里流动。在这个凛冽的寒冬,我顺着银河,流到了我的故乡。
除夕,爸爸与爷爷拿出备好的一大堆“年味儿”,堆起来好像一座被滚烫熔岩所覆盖的假山。我、妈妈和婆婆在厨房里备团圆饭,而厨房外却是一片叮铃哐啷的“战斗”声。
团圆饭好了,正要“闪亮登场”,一出厨房门,我被惊艳到了:窗上贴着窗花,天花板上挂着灯笼,墙上挂着各式各样的装饰品,活像个大洞房。
团圆饭中,我们看着春晚,说说笑笑,桌上的饭菜也好像在心中默默的和我们一起欢度新春。
夜深了,山中仍旧灯火通明。
凌晨零点马上就要到了,所有人家忽然把家里所有灯打开,强壮的男子把早已摆满各种供品的桌子搬到财神图前,又把各种炮摆放在院子里。孩子们也拿着摔炮、小烟花、冲天炮等等,零点一到,整个山村到处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震耳欲聋,声音足以传数公里。持续了近十分钟,鞭炮声刚弱下去,爷爷又立马把烟花点燃了,于是又是漫天的烟花,大大小小,红红绿绿,十分壮观。山,顿时被点亮,星空梦幻般的美妙,被这红火喜庆的烟花,遮盖得一丝不留,孩子们手里的玩意儿也不多剩了,于是被供桌上的蜜饯勾住了魂。
我从未见过这样的景象,便去询问爷爷为什么这次排场这么大?爷爷回答:“这种活动十年一次,你以前看过,忘了。先放鞭炮,是因为要先惊动天宫,这样他们才能往我们这边看,放烟花是为了吸引财神爷注意,谁家火花最大就先去谁家,越靠前分的财就越多。财神爷下来要先吃我们准备好的点心,好吃的话就发财;不好吃就跳过,分些碎银。”“怪不得婆婆这几天天天都钻在厨房里,原来是这样。”我恍然大悟。
第二天,婆婆把拿给财神爷的点心当做早餐,说是可以沾口福。
我拿起觊觎已久的蜜饯。嗯,真甜呀!不知道财神爷会不会喜欢婆婆的手艺呢……
传统节日作文五年级3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许多,例如唐诗宋词,敦煌丝路,戏曲汉服,文房四宝等,每个人所接触的各不相同,唯一中国人民每年都接触的便是那中国的传统节日之文化。
灯火照亮夜空,鲜花点亮城市,欢笑声响彻大街小巷,这是节日里的习俗,也是习俗中的文化。
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新的一年的生气,给寒冷的冬天添加了许许多多的暖意。至元旦之日起,人们便为新的一年蓄势。
冬的脚步要渐渐远去,春的影子将覆盖的大地。在这期间,中国人过起了春节。春联、爆竹渲染着节日的氛围,那一张张春联不仅体现中国文化之奥妙,还把中国传统书法展现得淋漓尽致。年夜饭中升腾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
在春雨淅沥里,带着香火和贡品,慈孝的人在扫墓的路上。于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就是人们口中的传唱,那句经典的古诗文化把人们清明生活极致体现。
端午之时,空气里弥漫着粽子的香气,河道边又会响起雷鸣,那是锣鼓声,是人们在举行传统的赛龙舟大赛,人们用力划着船桨。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奋力拼搏,勇往直前,也是为了纪念伟大的屈原,我们总会想起那句,“史家之觉唱,无韵之离骚”,连鲁迅也称屈原的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屈原经典之作也被载入各类版本的语文教材,让祖国的花朵领略屈原之文化。
七夕之夜,怀念佳人,许多人与牛郎、织女共度良宵,深深体会“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
在朝朝暮暮”的隽永,于是生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真挚感情。
“待到重阳节,还采就菊花”思乡之情寓于菊,情之深难以言表。就在这九九之时,忽又念及八月十五,人们吃月饼,赏月圆之美。
作为华夏儿女,理应自豪与欣喜,如此多的节日,浓缩着中华文明的历史,寄托了炎黄子孙淳朴的感情。余光中先生写过这样一段话:“杏花、春雨、江南、那一片土地就在那里面,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民族的心灵就有了寄托。”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文化是那心灵的寄托,通过这些传统节日让我们记住中国之文化。在丝红的春联中,在绿绿的粽叶中,在思乡的明月中,不也有我们的祖先遗留下的文化吗?不忘中华民族之文化首先从过好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延续中华民族传统习俗开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