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轮胎空腔噪声的研究与分析
作者:苏兴军 石宇鹏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20期
        [摘 要]伴随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路面-轮胎噪声已成为当前汽车NVH性能开发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路面-轮胎噪声发生机理及分类,其次简单介绍了轮胎空腔模态三种计算方法,最后阐述了轮胎空腔噪声控制策略,并附带方案验证说明控制策略有效性,对汽车轮胎空腔噪声的开发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轮胎 ;空腔噪声;NVH性能
        中图分类号:TU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0-0328-01
        1.引言
        伴随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汽车NVH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路面-轮胎噪声一直是影响汽车NVH性能的重要因素,由于近期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传统的动力总成激励不再考
虑,故路面-轮胎噪声成为当前汽车开发最重要的课题。
        2.轮胎空腔噪声发生机理
        轮胎空腔噪声发生频率通常为180-230Hz之间,在车速较低时表现为单频,在车速较高时表现为双频,以结构传递噪声为主,可以通过TPA方法、开关窗户测试方法等确定。轮胎空腔噪声由路面和轮胎激励引起轮胎空腔模态共振,通过底盘和车身部件的传递,引起车内噪声。
        3.轮胎空腔模态计算
        轮胎空腔模态是引起轮胎空腔噪声最重要的因素,其他部件模态(如副车架、车轮、摆臂等)为次要因素,只需合理避频即可。轮胎空腔模态计算方法通常分为三种:经验公式法、仿真分析法、试验测量法。
        3.1 经验公式法
        自由状态下轮胎空腔模态计算模型,轮胎内的空气可视为圆环状,空腔模态计算公式如下:
        Fi=i*c/L= i*c/2πR
        式中,Fi为第i阶轮胎空腔模态,c为轮胎内声音传播速度(通常计算采用340m/s,也可以根据声速与温度的经验公式计算C=331.4+0.6*t,其中t为温度),L为轮胎空腔周长(通常可采用2/3法计算),R为轮胎空腔半径。
        3.2 仿真分析法
        基于轮胎接地状态(与轮胎实际运行更接近),以轮胎气密层和车轮轮辋为约束条件,建立轮胎空腔有限元模型,开展模态分析即可(基本当前通用的软件都可以完成)。其模态振型包括左右模态和上下模态,如果轮胎下沉量较小,则两阶模态频率接近,如果轮胎下沉量较大,则两阶模态频率分散。
        3.3 试验测量法
        试验测量法直接获得轮胎空腔模态比较困难,一般基于轮胎胎面至轴头的传递函数来判断。基于轮胎接地状态,可以开展整车轮胎模态试验和台架轮胎模态试验,如图1所示。通过锤头或激振器激励轮胎胎面,获取车轮轴头响应,得到其传递函数,如图2所示。由于属
于轮胎静态测试,两阶空腔模态频率接近,故仅显示为一个峰值,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两个空腔模态频率会逐步分开,类似于仿真分析方法计算的空腔模态,并随着车速的提高,两阶模态分离越明显。
        4.轮胎空腔噪声控制策略及验证
        4.1 结构优化设计
        结构优化设计包括轮胎优化设计、悬架优化设计、车身优化设计。轮胎主要优化帘布层、带束层、橡胶胶料、胎面结构等,目前优质供应商的轮胎空腔灵敏度都已经开展控制;悬架主要优化橡胶部件的刚度,调整相关部件模态实现避频,降低刚度实现隔振,必要时可安装吸振器;车身主要优化各相关板件贡献量、关键安装点动刚度、模态等。上述结构优化设计会对轮胎空腔噪声有影响,但影响较小,由于相关主机厂和科研机构都开展类似工作,故不在综述方案验证。
        4.2 轮胎充气气体变更
        将轮胎充气由普通空气更换为比较稳定的气体,如氦气(氦气稳定性比空气好)。基于
3.1中阐述的经验公式法可知,轮胎空腔模态与不同气体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和空腔尺寸强相关,更换充气气体的轮胎空腔模态与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有关,通常氦气的声速会比空气大,故更换氦气后轮胎空腔模态频率变大(如果是纯氦气会增大2.5-3倍左右,但日常中用的都是混合氦气,增大比例需参考气体构成结构而定)。
轮胎帘布        4.3 吸声材料应用
        在轮辋表面或者轮胎内胎面添加吸声材料。在最初添加吸声材料时,由于可靠性的原因,只能添加到轮辋表面。众所周知,吸声材料面积越大,吸声效果越好,故轮胎内胎面添加吸声材料效果比添加到轮辋的效果更好。目前优质轮胎厂家已经攻克技术难关,可以将吸声材料添加到轮胎内胎面。
        5.结语
        1)简述路面-轮胎噪声发生机理、名称和分类;
        2)基于“激励源→传递路径→响应”详细分析轮胎空腔噪声发生机理,明确其与轮胎空腔灵敏度强相关,与其他部件弱相关;
        3)针对轮胎空腔模态的获取,从经验公式法、仿真分析法、试验测量法共三种方法分别解释轮胎空腔模态的获取,说明轮胎两阶空腔模态振型,并随车速不断变化,车速由低到高,两阶空腔模态频率从接近到逐步分开,且差距越来越大;
        4)阐述轮胎空腔噪声控制策略,从结构优化设计、轮胎充气气体变更、吸声材料应用三个方面开展,并附属相关试验验证,说明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通过本文对轮胎空腔噪声控制探究分析,为相关问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文伟、张军等.轮胎空腔共振噪声工程控制及应用[A].2015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 2015.10,1815-1818.
        [2] 于学华.轮胎空腔共振噪声的改进方法[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9.7,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