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风暴立足当下,产业法规引导未来
                五矿期货研究所  张傲
蓄电池未来市场广阔
    铅蓄电池作为最为重要的直流电动力源,广泛的用在汽车启动电池,电动自行车动力电池以及UPS电源领域。该产业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受到政府高度重视。例如,美国总统奥巴马曾经对外宣布将用24亿美元支持48个项目,以发展下一代电池和电动车研制与生产,其中就包含6680万美元支持铅蓄电池项目。
在我国,铅蓄电池市场未来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例如,铅蓄电池的一个主要应用领域,汽车启动电池市场在我国依然属于朝阳产业。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我国汽车年产量近年来保持着同比高速增长的态势。截止到2010年,我国汽车年产销量分别达到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较上年增长32.44%32.37%汽车下乡。尽管伴随着汽车下乡以及其他政府补贴政策陆续退出市场,汽车产量增长自2011年起同比增速会有所下滑,但是背靠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大背景,相信我国汽车产销增长未来依然有望保持较高增速。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铅蓄电池作为汽车启动电池,消费市场又可以细分为维护市场与配套市场。配套市场受到每年新车产量增速影响,而维护市场则受到汽车保有量市场规模影响。作为汽车启动电池的铅蓄电池,平均使用寿命为3年左右。假设一辆汽车配备一块铅蓄电池,故可以依次进行简单估算,目前国内汽车保有量的三分之一即为每年国内铅蓄电池维护市场的需求量。根据公安交管部信息透露,截止到20118月底,我国汽车保有量首次突破一亿辆,因此可以测算
出每年我国汽车启动电池维护市场的需求量大约为3000万块。而随着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我国汽车启动电池维护市场还将稳步增长。
环保检查力度空前
    2011314日,铅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成功上市,至此铜铝铅锌四大金属全部在期货市场当中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伴随着铅期货的上市,铅产业链中各个领域的参与者在日常经营活动的管理中,身边毋庸置疑将多了一份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
而就在铅期货上市之前不久,31日环保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针对铅蓄电池企业环保工作的专项检查。其在华东、华北、华中、华南和西南分别成立了督察中心,检查范围覆盖了国内主要铅蓄电池企业所在地。此次环保行动的背后,是218日《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正式被国务院批复。从20107月提出到正式被国务院所批复,《规划》成为了第一个“十二五规划”。在所涉及到的具体内容中,“铅”被分为第一类污染物;而铅蓄电池行业则被列入5大重点防控行业。作为国家第一个十二五规划,足以看出当下政府对于全国范围内重金属污染治理的重视程度。
    伴随着环保整治行动在全国各个省份陆续展开,多个地区的铅蓄电池企业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停产风暴。7月底,全国各个省份相继公布了各自辖区内整治行动的最终结果。根据最终汇总的结果,各地共排查铅蓄电池生产、组装及回收(再生铅)企业1930家,其中被取缔关闭和停产的企业数量占比82.8%。如果以千伏安时为单位计算,则被取缔企业产能占比6.43%,停产或停产整治企业产能占比47.96%,在生产企业产能占比45.59%
    被取缔关闭的企业的产能日后将逐步退出市场,这样的企业或者因为硬件不达标,或者是因为年限久远而缺乏改造空间,因而这部分产能想要恢复几乎不可能。除了已经被取缔关闭的企业,停产或者停产整治的企业或者因为环保距离无法实现,或者因为内部生产环境无法达到环保排放标准而被停产。日后它们需要通过搬迁,增加环保设备和改善工艺来使自身达到相关环保要求。只有这样,这部分被停产的企业的产能才能陆续得到恢复。
产业集中度低削弱环保意识
    针对铅蓄电池行业的环保风暴,不仅反映出当前企业在污染治理上的一些弊病,也反映出产业结构中存在的种种不合理现象。
    环保检查的最终结果显示,各地所涉及的排查企业数量高达1930家,而在铅蓄电池产值与国内不相上下的美国,相关生产企业只有三十余家。数量上的巨大差异直观的告诉我们,我国铅蓄电池行业集中度较低,而铅蓄电池环保设备的昂贵价格以及运行成本却是小型铅蓄电池企业所无法承担的。例如,一套环保设备的投入可能需要几千万甚至上亿元,而每年的维护费用也会达到几百万元。据相关专家表述,铅蓄电池生产在美国并不属于铅污染源行业,尽管用铅量占到全国用量的95%以上,但是该行业铅排放量却仅占总排放量的1.5%。因而不难想象环保治理在当前我国铅蓄电池产业中存在诸多弊病,至少从产业集中度角度来讲有其必然性。
    铅蓄电池产业集中度低,无序竞争严重,直接影响到整个产业的盈利能力。当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成本压力,铅蓄电池行业本身由于企业数量众多从而缺乏有效提价能力,利润水平的下降反过来又直接影响到微观经济主体增强环保意识的积极性。
政策法规缺失,再生资源市场格局散乱
    铅蓄电池因报废后还具有较高的回收利用价值,因此其还成为循环经济的热点之一。铅的可再生性意味着废旧铅蓄电池在经过回收处理之后,依靠其内部的铅极板等部件生产出的再
生铅可以重新作为铅蓄电池的极板原料。
发达国家在废旧铅蓄电池回收方面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组织体系,在“终端用户-回收企业-再生资源生产企业-铅蓄电池厂”之间形成了连贯且紧凑的产业链结构,如此良性的“闭路”循环有利于产业链中的微观经济主体做大做强,也有助于环保治理集中处理,构建清洁绿产业。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在废旧铅蓄电池回收利用领域尚无健全的产业政策法规来规范相关市场参与者的经济行为。当前在我国从事废旧铅蓄电池回收活动的主体,不仅包括具备再生铅生产能力的铅蓄电池生产厂商,专业废旧资源再生利用公司,还包括大量的个体户人员,而个体人员比例占据主导地位。由于个体人员收购废旧铅蓄电池总量少,采购周期不稳定,抵抗价格波动风险的能力较差,因此由个体人员向下游再生铅厂或者具备再生铅生产能力的铅蓄电池企业供应的废旧铅蓄电池数量极其不稳定,而规模生产企业对于原材料的供应周期以及数量必然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个体人员成为废旧铅蓄电池回收市场的中坚力量势必不是未来到发展方向。
抬高进入门槛是治本抓源之法
    行业集中度提高是未来我国铅蓄电池产业结构的变化所趋,但是在缺乏有效政策的指引下,凭借行业自身的内在推动力却可能较难或者较慢完成这一重大转变。原因在于铅蓄电池行业进入门槛不在于先天的加工设备购进成本,而在于后天的环保设施购进成本。而在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铅蓄电池企业未必能够主动担负起伴随着生产活动而来的环保责任。实际情况更有可能是铅蓄电池企业将本应由自身所担负起的环保成本转嫁至全社会,使其成为社会发展成本的一部分。
    因此在该种微观经济学理论背景下,政府更应当用其所拥有的那只“看的见的手”,通过制定相关行业准入法规,使微观经济主体在法律框架下主动承担环保义务,进而从经济成本角度抬高行业进入门槛,并最终完成调节市场内部参与者结构的目的。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已于8月份率先发布了《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征求稿)》,以推进再生铅行业规范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而据悉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铅酸蓄电池分会已将《铅酸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起草完毕,《准入条件》对新建项目和现有企业都提出了明确和细致的要求,限制了低水平低技术含量项目,提高了行业门槛,或在明年上半年正式出台。
相信通过2011年上半年环保风暴的专项整治,位于起步阶段的我国铅蓄电池行业早前粗犷式的发展模式已经得到初步遏制。伴随着后续一系列行业准入法规的出台,资金不雄厚、技术不先进、环保难以达标的企业也都将陆续退出该行业。“没有污染的行业,只有污染的企业”,相信将来在我国的铅蓄电池行业能够得到真正的证明。